從古裝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們穿的衣服好像沒有口袋,他們都把東西放在胸口或袖子裡,還有一些藏在腰帶裡。用懷中和腰帶包裹東西是可以理解的,但為什麼要用袖子?衣袖這麼寬,東西是怎麼不會掉出來的呢?
古代衣服並不像現在的衣服,有很多口袋,雖然紐扣出現於宋元時期,但口袋是在近代鴉片戰爭以後,隨西服傳入才出現的。
古人衣服上沒有口袋,那東西放哪兒呢?一部略微可信的古代影視劇,叫《貞觀之治》,仔細一看就會發現,不管是帝王還是平民百姓,他們的腰帶設計都很特別,腰帶上面還掛著一些東西。
事實上,這種帶子叫「蹀躞帶」,是外來物,蹀躞帶這個詞也是外來的,具體是哪國的都不清楚。這款皮帶是在一根皮帶上挖出許多小孔,小孔裡吊了一個金屬環,上面可以吊很多東西,比如荷包、玉佩等小物件。
古人還知道串聯,以便攜帶更多的東西。它們會在小孔上再穿一條細的帶子,然後在帶子上做另一串小孔這樣,又可以掛更多的小東西了。
事實上,這款腰帶到今天為止還可見,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如今警用的腰帶也是這樣設計的,上邊可以掛各種隨身物品,也不妨礙行動。
除皮帶外還有袖子。古裝劇中出現的大袖子,但不是每個朝代都是。戰國趙武靈王學會了胡人的裝束和騎射,擊敗了他們。胡人的裝束是短小緊身,方便行動。這套短而合身的服裝直到漢代仍然很受歡迎。
戰時,北邊的袖子窄長,上身緊靠身體,很可能是受了胡人裝扮的影響,而南邊的袖子又粗又下垂,突然在袖口上收窄,袖子下端形成一個袋子,像牛頸,這個叫「垂胡袖」。古代人用它做衣袋,比如可以放一些手巾、零錢等。
明朝時朱元璋還用袖子的寬窄來顯示當時人的地位,穿袖子寬的衣服只能是貴人,平民沒有資格穿。寬衣袖又該怎麼把東西放進袖子裡?這可難不倒聰明的古代人。事實證明,古代人把口袋縫在袖子上,口袋開口與袖子的方向設計是相反的,而口袋呈梯形收口,即底部寬,頂部窄。如此一來,放了東西進去,即使雙手向下或鞠躬,口袋的東西也不容易掉下來。
明朝于謙有詩兩句,即「清風兩袖向天去,莫使閭閻話短。」「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出自於此,意即衣袖不放民之物,保持清廉之風。那表明古代人的確是用袖子裝東西。
事實上,除了袖子和腰帶可以當口袋外,腰帶和領子的組合處也是三角形的口袋,衣服的上臂位置也會設計一個口袋,都可以放東西。在一些小說裡,我們常說的「貼身收藏」,即是腰帶和領子的結合處。
看到這些,不得不說,我們的古人還是很聰明地,在衣服設計方面也非常的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