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一位衣冠楚楚的公子或是服飾華貴的商人伸手從袖子裡拽出一本書,一錠銀子,或者其他任何稀奇古怪的玩意。把這麼多東西裝進袖子裡,縱然古代衣服寬大,但是不會感覺不舒服嗎?不擔心掉出來嗎?袖子中究竟藏有怎樣的乾坤。
但顯而易見,影視劇中那種袖口寬大,拖地的大袖子自然是不能裝東西的,難道這又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但是《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寫到,寶釵撲蝶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還有《水滸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與戴宗見面時,「那人拆開封皮,從頭讀了,藏在袖內」。這些都是很寫實的作品,袖中藏物必然是真的。
其實古代的服飾也是五花八門,地位不同,場合不同,穿著的服飾自然不同。而那種寬袖大袖並不是中國古代服飾中最常見的袖型,它屬於禮服的一種,只有在特定的場合才會穿。
那麼哪種袖型才是居家生活中最常見的呢?答案是「垂胡袖」以及與之相似的「琵琶袖」。而這種袖子的最大特點就是袖身雖然寬大,但是袖口是窄小的,只比手腕略粗,所以平時存放一些小的物件是完全看不出來的,取出來也很方便。
還有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古人會在袖子裡會縫一個與袖口方向相反的口袋,雖然想法不錯,但是卻沒有出土文物證實。其實這個問題在學術界還有頗有爭議的,不過不管古人用什麼方法,總之「袖中有乾坤」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