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裡砍完人,用袖子擦血真實嗎?日本武士的血振了解下

2020-12-13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菜刀切完肉之後沾上油都需要清洗以後再收起來,那麼古代的人用刀砍完人以後是否要清洗刀在收入鞘中呢?日本居合道中在納刀前要甩一下刀刃,稱為血振,意思就是甩一下刀上的血。如果只是甩一下血就收刀入鞘,能甩得乾淨刀上的血嗎?血液如果淤積在刀鞘裡不會滋生細菌嗎?滋生細菌的話兵器人隨身帶著不也會讓佩戴者感染疾病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古代人再砍完人之後到底要不要處理刀上的血再收刀。

雖然王昌齡寫過「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看起來好像並不會清理血跡就放入刀匣中,但這應該只是一種文學的誇張描寫。一般來說,無論中外,在砍完人之後刀劍不一定要清洗,但是絕對是要擦拭掉刀劍上沾染的血跡,擦一下刀劍顯然要比清理刀鞘內壁沾染的血跡容易多了。更不用說如果血幹在鞘裡,到時候刀劍怕是拔都拔不出來。

而且因為血裡有三價鐵離子,有很強的氧化性,和鐵會反應成二價鐵,二價鐵又和氧氣和血裡的水分反應生成的就是鐵鏽,水合三氧化二鐵,刀刃沾到血生鏽的速度遠比碰到水以後生鏽的速度快得多,筆者曾經試斬牲畜後立刻清洗刀,卻發現已經生鏽了。而且含鹽的血液一鏽就是往裡腐蝕這鏽出一個鏽坑出來,別說普通的碳鋼,就算不鏽鋼粘上血也會生鏽,只是不鏽鋼生鏽慢而且只是表面浮鏽比較好清理而已。

有些人覺得,刀上有鏽豈不是還自帶破傷風效果,刀不是更厲害?但實際上直接砍死對手更簡單直接,如果對方逃跑是否死於破傷風其實也並不重要。但是刀劍生鏽會導致強度大幅度降低,如果古代讓當時的碳鋼刀劍上殘留血很多不處理,這把刀劍恐怕在拔出來時就會發現已經報廢的差不多了。比起讓對手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死於破傷風,自己的刀劍在戰鬥中斷裂顯然是更要命的一件事。

至於清洗刀劍,一般人大概不會砍完人不跑路,蹲屍體旁邊拿水出來慢慢洗刀。但是把刀劍上粘的血擦掉是必須要有的,有些人認為有血槽或是放血口之類的結構就可以不用擦刀,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無論什麼血槽,放血口之類的結構都不可能讓刀劍不沾到任何血跡,最多省略甩刀上殘留很多的血這個步驟。

而日本的居合道納刀雖然有血振這個動作,但顯然只是甩一下刀上的血是甩不乾淨的,所以實際上日本的居合道原本的納刀流程是在血振過後左手要有個掏懷紙的動作,居合道在納刀時,刀在鞘口整個拖過去這個動作,其實就是擦血的動作,模擬左手掏出懷紙抓著刀刃擼著擦一遍血。然後才是左手扶刀鞘開始收刀,用左手給刀背一個指引將刀收入鞘中。只是現在不真的砍人,就省略了真掏個懷紙出來擼一遍刀身。

日本武士隨身帶的懷紙不僅僅是擦血用,懷紙主要還是換盤子的時候或喝完茶擦茶碗的口印的時候使用,相當於現在大家隨身帶的餐巾紙。日本武士搞出這一甩血擦刀歸鞘的程序主要是日本有切舍御免這一特權,也被稱作無禮討。具體就是當普通百姓以及町人做出令武士難以忍受的「無禮」行為時,武士就可以將其斬殺而不會遭受處罰。這是武士作為貴族階級的特權,自然要在眾人面前搞一套耍帥的標準流程,畢竟生活要有儀式感。

在日本的劍戟片《十三刺客》中,有把刀夾在肘彎處在抽出來用自己的衣袖擦血的鏡頭,國產電影《繡春刀》裡也用了這個動作,看起來非常冷酷帥氣。但現實中應該很少有人會這麼做,這種擦刀上血的方式應該更多的只是電影的藝術演繹。畢竟那是你自己的衣服,回去還要洗的。古語有云:耍帥一時爽,洗衣火葬場。古代是沒有洗衣粉洗衣液這類東西的,血跡想單純靠皂角洗乾淨也不容易的。為什麼這麼想不開非要用自己的衣服擦血?一個長發飄飄的俠客砍完人以後半夜跑到河邊用搗衣棒拼命捶衣服,這就是耍帥的代價嗎?

在中國,正常的情況一般用砍死的人的衣服擦血,在對方衣服上抹兩下就好了。在古典小說和評書中也常見用鞋底擦刀劍上血的。中國可沒有武士階級,沒有切舍御免這種特權,拿自己袖子擦血這種事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官差的官服很貴的,往上面抹血你還怎麼穿?更不用說普通平民,你砍了人還要往自己衣服上抹血?你這是生怕官差不抓你咋的?

而刀劍的表面對於是否容易生鏽也有很大的關係,在小說中總能看到一口寶劍或是一口寶刀如同一泓秋水一般的描寫,這就是形容刀劍表面是鏡面研磨的,畢竟古井無波的一池子水,最大的特點就是如同鏡面一樣倒映風景。古代之所以追求鏡面研磨,就是因為鏡面研磨的刀劍表面非常平整光滑,這樣的表面粘上血就很容易擦掉不易生鏽。但是這種鏡面研磨的刀劍的缺點也挺明顯,就是容易在使用中出現劃痕,畢竟越平整光滑的表面越容易出現劃痕。

所以現代很多刀具表面大多是石洗、磨砂、拉絲等相對粗糙一些的處理方式,主要就是為了平時糙用不容易出現劃痕,或者即便出現劃痕也不容易看出來。但是這種表面粘上血的話就很不好擦乾淨,更容易生鏽。現代這種相對粗糙表面的刀具一般都是用不鏽鋼製作的,而且也不作為宰牲刀一類需要見血的刀具使用,所以現代刀具才會使用這種相對粗糙一些的表面處理。

在古代民用的刀具還有很多因為鏡面研磨太費人工,直接保留淬火導致的表面氧化層,這樣只需要保養磨掉氧化層的刀刃部分即可。高溫淬火的黑色氧化層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比較耐腐蝕也比較耐鏽,所以雖然看起來比較醜,但是確實要好打理很多。即便如此一樣要做保養,即便是鄉下殺豬的屠戶,殺豬刀大多都帶著淬火的黑色氧化層,他們也會沒事就擦出來擦刀甚至磨刀。而戰刀的造價更高,經常擦拭避免生鏽這是正常操作,一般還要上油。

現代刀油一般都是用礦物油,古代不會精鍊石油,所以給刀上的油用植物油比較多,主要因為動物油太黏稠。比如日本養護刀上的丁字油就是植物提煉的,也有上茶油的。日本的高級刀養護非常麻煩,要先拆卸刀柄,上打粉吸掉殘油,然後用奉紙磨掉打粉。然後觀察刀的情況,如果沒有生鏽就再上新油,再用奉紙擦掉多餘的油,再上兩遍打粉吸掉多餘的油,因為奉紙吸油能力很差。最後再把刀柄裝上。

不過刀有精緻的過法也有粗糙的過法。民間很多糙用的刀很多根本不去打理,刀鞘都沒有不擔心拔不出來,刀身保留氧化層,刀刃常年使用積了一層黏糊糊的動物油擦都擦不掉,根本不擔心生鏽問題。血擦擦就行了,根本不用洗。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那麼帥的「納刀」動作,中國古代刀劍入鞘時為何沒有?
    這種拔刀和收刀的動作也隨著日本的文化輸出而傳播開來,這就讓很多冷兵器愛好者紛紛模仿,然後就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中國武術中沒有類似日本居合道的「納刀」這種動作?居合道納刀的技法動作,因為帥氣有儀式感。也有很多人對於居合道並不特別了解,會產生疑問,拔刀術真的如同《浪客劍心》裡說的那麼厲害嗎?戰鬥之前都不出鞘?日本人砍完人直接收刀的嗎?
  • 詳解《最後的武士》,真的有武士高舉日本刀爆砍近代日軍嗎?
    雖然這部影片有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參考,但是實際上這部影片出於藝術考量,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極大改編,因而可謂「藝術為骨,歷史為輔」,那麼就讓我們來講講《最後的武士》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區別。其中特別要說一下,真的有武士高舉日本刀爆砍近代化日軍的情況嗎?
  • 日本武士為什麼要帶兩把刀?真是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嗎?
    然而為什麼日本武士要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呢?對此坊間有過各種各樣的說法,流傳比較廣的是長刀殺人,短刀是拿來剖腹的。那麼真的如此嗎?《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的文章所科普過的那樣,日本武士剖腹其實並不會用脅差。或者說,切腹文化與脅差無關。日本剖腹文化的流行起源於公元989年,當時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大盜叫做藤原義。當他犯的罪行太多,終於引來官差上門抓捕的時候,藤原義大概出於反正跑不掉了的心理,坐在家中把自己肚子剖開,甚至把內臟挑出來丟給官差。
  • 《繡春刀》中三兄弟手中的刀你真的認識嗎?認為是繡春刀就錯了
    ▲繡春刀Ⅱ的開機儀式——全體拔刀電影一開始沈煉出場捉拿許顯純,遇到了持械拒捕,對方用的是一柄劍,而沈煉用的則是一把雁翎刀,這種刀的樣式在明代比較普通。有人說了片名叫《繡春刀》,沈煉是錦衣衛那他所持兵器也一定就是繡春刀。其實繡春刀這種武器並無實物出土,也許繡春刀就是普通的明官制腰刀。先上一張的圖,能清楚看到三位主演所持刀的形制。
  • 流星錘、狼牙棒、突火槍……說說《繡春刀》裡的兵器
    電影中的繡春刀做工精緻,造型優美,刀柄很直,刀身偏窄,背厚,刃薄,尾部微微上翹,有一個美妙的弧度。這種刀比《出警入蹕圖》中刻畫的腰刀要直一些,更像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兵書《練兵實紀》中刻畫的長刀。  中國古代士兵早期用的刀都偏直,從宋朝以後開始有越來越彎的趨勢。比如說唐朝騎兵用的刀,很長,很厚,劈砍有力,擊刺也有力,但是,拿著太重。
  • 《繡春刀2》中的十大兵器到底有多靠譜?
    ▲電影中陸文昭、丁白纓所持大苗刀和戚家刀,全刀尺寸較長,需要依靠雙手揮舞接下來說的是,陸文昭和丁白纓所用的那兩把特別吸引人眼球的雙手刀——大苗刀和戚家刀。不得不說劇組對大苗刀和戚家刀的考證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 繡春刀是把什麼樣的刀?傳說鋒利無比但從沒人見過
    傳說每個錦衣衛都有一把特製的繡春刀,每把繡春刀的樣式都不相同,不過遺憾的是,比起有實物考證的飛魚服,繡春刀至今還沒有發現實物,真正的繡春刀長什麼樣,並沒有留下文字記載或出土實物,流傳的畫作也是寥寥帶過,沒有明確提出哪類刀屬於繡春刀,因此就顯得有些神秘。但是,後人仍可以通過明代繪畫與史料了解繡春刀的形制。
  • 主機區都在玩,美國人做的日本武士遊戲《對馬島之魂》怎麼樣?
    今天還鬧了個烏龍,因為收藏版裡對馬島標記的是日本地圖上,一些韓國人認為對馬島是韓國的領土,結果典藏版在韓國被禁售了。當然,這只是小插曲。遊戲裡的志村城是連接對馬島南北的門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蒙古人控制志村城後,俘虜了對馬島的地頭「志村」大人,也就是主角的舅舅。
  • 《對馬島之魂》用美國人的方式,重新詮釋了日本武士精神
    《 對馬島之魂 》的故事基於歷史事件,一句話就能說明白:蒙古人入侵對馬島,並綁架了主角境井仁的舅舅,境井仁作為武士要救出舅舅並打敗蒙古人,奪回對馬島。對馬島也是真實存在的,就在日本福岡市和韓國釜山市的中間。劇情雖然簡單,但是過程卻十分曲折。
  • 《對馬島之魂》在漫天的紅葉中與外敵死鬥 才是武士該有的背影
    這個遊戲由歷史事件「蒙古入侵」為中心,但不是圍繞這個事件來展開,而是類似一個時代劇的作品,展現了那個時代日本的各種元素。「我們希望能打造一個真實的日本世界,我們的一些員工親自在日本走訪,去了解日本刀劍文化、武士文化,日本古代建築、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等等。」
  • 日本武士為何要背個大包袱?答案讓你起雞皮疙瘩,你能想到嗎?
    我們在日本的古裝電視裡,總可以看到一幕,那就是他們的武士們騎著馬上陣,然而他們的背後卻都背著一個十分鼓的大包,很多人也都在好奇,這鼓鼓囊囊的跟個球一樣的大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為何他們日本武士都會背個這包袱呢?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有網友說,這日本的女人們穿和服不都會背個枕頭嗎?那日本男人們肯定是要背個大被子了。
  • 電視劇就是不真實,日本的武士沒有多麼勇敢,他們也是不敢切腹的
    電視劇演的就是不真實,日本的武士沒有多麼勇敢,他們也是不敢切腹的在一些以抗日為題材的影視劇或者電影裡面,我們應該見過這樣的場景:一名日本最高級的指揮官在訓斥一名級別低一點的日本的軍官的時候,最後一般那名最高級的指揮官都會再給那名軍官一次機會,但是有個條件,如果是沒有完成這個任務的話,那名最高級的指揮官就會叫那名日本軍官自己自行切腹向天皇贖罪吧
  • 《用心棒》——淺談六十年代日本武士和戰爭電影對暴力尺度的突破
    《用心棒》和《椿三十郎》之後,日本電影「喀嚓喀嚓」的音畫場面多了起來,僅僅三五年間,人斬、殺人,就開始在三隅研次的《眠狂四郎》、《座頭市》系列裡血流成河,終至70年代的《帶子雄狼》、《修羅雪姬》登峰造極。同樣在好萊塢,《異形》和《猛鬼街》不是已經成為表現外星怪物與人世鬼魅——所謂科幻恐怖片的標準了嗎?斬首的價值,與外星和人世惡魔一樣的。
  • 適合砍盔甲的唐刀vs經常砍豬肉的武士刀,誰更厲害?
    不知從什麼時候,網絡上總是拿唐刀和武士刀做對比,今天就來看下,唐刀和武士刀,誰更厲害? 唐刀: "唐刀"一詞是我國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並非特指某種刀。
  • 用日本武士刀斬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而「奔馬」的作者三島由紀夫一生用極具藝術性的文字描繪了無數次堪稱完美的切腹,卻在自己的切腹儀式上不得不忍受蹩腳的介錯人連續斬擊而不能立即死去,最後不得不換了一位介錯人,才一刀斬下了這位文豪的頭顱。
  • 歷史上真實的日本武士,個子矮其貌不揚卻殺氣很重,女武士顏值高
    歷史上真實的日本武士,個子矮其貌不揚卻殺氣很重,女武士顏值超高。我只是一個鬥士,時常在月光下的祈禱,他似乎只在搏殺的時候淺笑,這是我的樂趣,我的歡樂。——夕陽武士說到日本武士,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日本武士是職業軍人,作為專業的軍事集團,作戰是武士的第一使命。而且在日本的井上清先生的著作《日本歷史》中,明確為武士定義:殺人、搶劫、強盜即為武士,戰敗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則為浪人,可見日本武士殺人成性的本質。
  • 柚子上火嗎 袖子的功效有哪些
    袖子在我們平常生活中也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啦,很多人都喜歡吃柚子,特別是到了這個季節,這正是柚子成熟的時候,吃起來酸甜多汁。其實柚子的種類也很多。但你對袖子的了解有多少?柚子吃多了會上火嗎?它的功效還有作用又是什麼呢?柚子上火嗎其實柚子一點也不上火的,還可以幫助我們去火!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當然,人家選擇這種死法,是有一個非常高大上的解釋的,因為在日本,他們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在肚子裡(這說法好像還挺唯物主義……),所以切腹就是為了將自己的靈魂展示給眾人,來表示自己有多麼的勇敢、高尚。因為這層含義,導致日本的武士們,都認為如果自己可以切腹自盡的話,那將是無上的榮耀。
  • 新幹線隨機砍3人!男客遭砍頸慘死 22歲兇手褲子都是血
    日本新幹線當地時間9日晚間9點50分發生隨機砍殺,導致1死2傷。據了解,一名22歲失業男子搭乘東海道新幹線「希望號」,要從東京搭往大阪,但途中突然拿柴刀砍殺其他乘客,造成3人受傷。綜合日媒報導,嫌犯小島一郎今年22歲,目前無業,居住在愛知縣岡崎市,被捕時褲子都是血,整條幾乎被染成棕色。臺灣時間8點50分,東海道新幹線「希望號」(NOZOMI)265號列車行經神奈川縣境內,不料小島一郎突然拿刀殺傷乘客,導致2男1女受傷,而且一名30歲男子被砍傷脖子,傷勢嚴重,送醫後不治。
  • 還原真實的宗師葉問,比電影裡更能打,打倒日本武士只需一分鐘
    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前幾年由甄子丹主演的《葉問》堪稱葉問武打電影的一匹黑馬,被譽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動作片之一。可惜的是《葉問》一片中只截取了葉問從30歲到50歲之間的幾個重點事件,令人看完後意猶未盡,片中展現的故事哪些是真哪些是後人錦上添花,葉問本人的真實功夫有沒有被添油加醋?《葉問》一片的編劇波利以及葉問大師的兒子葉準,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