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麻醬真的可以蘸一切嗎?

2021-02-16 大北京

在北京,麻醬真的可以蘸一切嗎?

對!

麻醬就是北京人的命根兒!

和所有老北京人一樣

大北妞打小兒就愛吃芝麻醬

幾天不吃就感覺吃飯沒味兒

記得弟弟的山西朋友來家裡吃飯

我們在家涮鍋子

麻醬都調好了,一人分上一大碗

弟弟的朋友表示不要麻醬!

大北妞驚呆了

涮鍋不蘸麻醬吃得下??

這時我才發現

北京人吃麻醬

真的已經成為一種生活

要說北京人不愛吃芝麻醬的

幾乎不存在!

有一年北京芝麻醬缺貨

老舍先生提案希望政府出面

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

其理由是「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芝麻醬」

何止夏天離不開麻醬

北京人一年365天的吃食

都得和麻醬捆在一起才覺得踏實

要說北京人與麻醬的愛恨情仇

可以寫成一本書了

早在乾隆時期

北京人就與麻醬結下了淵源

當時的皇帝乾隆微服私訪時

吃下了老闆隨便做的一盤麻醬拌白菜

誰知這盤菜竟讓皇帝龍顏大悅

這就是乾隆白菜的來歷

彼時每家負責打麻醬的都是小孩子

拿個口小肚大的罐頭瓶

一溜兒小跑著就去了副食店

那時候打芝麻醬是個搶手的活兒

回來的路上還能用手指頭偷偷沾著吃點

小時候澥麻醬都是大北妞的工作

崴出一些麻醬

加水開始衝著一個方向攪拌

在這過程中

麻醬會越來越稀顏色越來越淺

喜歡味兒濃些的就調的稠一些

反之就稀一些

大北妞每次都調的非常稠

最動人心的麻醬組合搭配就是麻醬蘸料

老北京的銅鍋涮肉麻醬是標配

老北京人吃火鍋蘸料都有一套自己的調方兒

醬豆腐韭菜花兩大護法如影隨形

其他調料再稍稍添加

就成了北京人最愛的火鍋蘸料

每次在上菜之前就忍不住吃麻醬了

拿筷子蘸幾滴麻醬塞進嘴裡

或者夾上兩筷子小菜蘸著吃

美味程度直接提升一個等級

北京人吃爆肚有兩個關鍵

一是爆肚的火候要掌握好

另一個就是麻醬小料兒

麻醬、韭菜花、醬豆腐缺一不可

小蔥、香菜、辣油提香

沾著麻醬吃爆肚

一個字

香!

掌心大的燒餅,灑滿芝麻

剛出爐的燒餅香氣撲鼻

咬一口酥中帶軟

層次分明

每一層都沾著麻醬

加上些醬肉

就更令人停不下來了

別說北京人

就是外地的朋友吃過

都對它讚不絕口

麵茶是北京傳統小吃中很重要的一項

用糜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糊

其本身沒有什麼味道

但表面淋上一層厚厚的芝麻醬後

就妙不可言了

鼓著腮幫子

直接順著碗邊兒吸溜

這是老北京人獨有的絕技

一般人可學不會

北京人的童年絕對少不了麻醬威化

這可是地道的老北京味兒

咬上一口松鬆脆脆

滿口麻醬回甘

根本停不下來

稻香村、百年義利、桂香村等都有賣的

想懷念的朋友可以去吃哦

在咱北京的吃食中

麻醬幾乎可以拌一切涼菜

麻醬拌豆角、拌黃瓜、拌菠菜、拌白菜、拌油麥.

只有您想不到的

沒有咱們不能拌的

當然,這道爽口涼菜

絕對是飯桌上最受歡迎的

沒有之一~

熱乎乎的戧面饅頭剛出爐

把饅頭掰開

抹上厚厚一層芝麻醬

再放點白糖,蓋上,咬一大口

別提多好吃了

小時候放學回家餓了

媽媽就會說:先吃個饅頭墊補墊補

好嘞,正和我意!

老北京人的夏天少不了麻醬麵

過水麵拌上麻醬再夾點黃瓜絲

真實太爽了~

麻醬的香味

麵條的筋道爽滑

大北妞能吃兩大碗!

有一段時間大北妞住校

以為吃不上麻醬麵了

沒想到學校食堂居然也有賣的

咱北京人也太喜歡麻醬麵了!

麻辣燙作為外來食品

已經普及全國了

那麼麻辣燙帶不帶麻醬呢?

其實大北妞也不知道

因為大北妞吃的一直都是帶麻醬的

澆上厚厚一層麻醬

攪拌開

伴著麻醬香的麻辣燙更美味

好幸福~

我能說香蕉麻醬特對味兒嗎?

如果您吃過香蕉冬棗

可以再往嘴裡塞口麻醬

這樣就會掩蓋奇怪的味道了

冉冉升起的一顆黑暗料理之星

愛吃麻醬的肯定覺得特別好吃

不愛吃的就別嘗試了

大北妞覺得味道不錯

甜甜的布丁加上麻醬的香味

唯一區別在口感

畢竟布丁的口感較特殊

炸雞啤酒那是時髦的吃法

大北妞喜歡研究一些奇怪的料理

所以吃炸雞配麻醬

講真,炸雞已經夠膩了

再配麻醬一般人吃不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炸雞和麻醬的味道不會起化學變化

用麻醬配合一切食物吃完後

大北妞發現除了極個別的味道無法忍受

麻醬真的可以搭配一切

且美味!

重口味的人肯定都吃的下!

最後,大家都喜歡麻醬搭配哪些奇怪的食物呢?

留言告訴我吧~

往期精彩】

八通線丨6號線丨10號線

凌晨3點的北京丨天通苑丨潘家園

三元裡菜市場丨61年的副食店丨鬼市

三裡河公園丨八大胡同丨人定湖公園

1997年的北京丨動物園批發市場丨天意商城

投稿郵箱:songyonghui@youmi.net

商務合作:youliao1144(微信)

13430352580(手機)

相關焦點

  • 在天津,麻醬真的可以蘸一切嗎?
    「麻醬huò白糖」天津人小時候最愛的零食!小的時候,生活條件還沒有現在那麼富裕。家家都吃過饅頭蘸麻醬,麻醬裡還會加上白糖。饅頭切成片,抹上一層厚厚的麻醬,咬下一口,味道秒殺一切美食!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這個,現在的巧克力醬真的弱爆了。「豆 腐 腦、鍋 巴 菜」天津人的早點,麻醬是調味的主角。豆腐腦、鍋巴菜裡都得靠麻醬調味!可以不放香菜,但是不能沒有麻醬。就著燒餅,能吃一大碗!
  • 小哥帶你去吃老北京涮羊肉,鮮切羊肉蘸麻醬調料,完全美滋滋
    所以很明顯,涮羊肉就是從北京流傳出來的,小生覺得這應該算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吧。而涮羊肉的羊肉片,手藝驚喜,每一遍都切得跟紙一樣薄,這無疑給涮羊肉增添了美名,吃法簡單,味道鮮美,這些都使得涮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
  • 南方人表示吃火鍋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和醋,接受不了麻醬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南方人的我表示可以吃火鍋要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蘸水和醋蘸水,完全接受不了麻醬,一點點都不行。山西人,走哪吃飯都要醋,要辣。現在在南方生活(福建),還是走哪都要醋,但是關於麻醬和油碟,我都hold得住,我可以吃火鍋的時候,擺三碗醬料,包容得了差異的才是王道,才是正統。在天津上學,曾經買了一包醋回學校,取放不便,倒入可樂瓶,形色皆與可樂無異。一海南室友,打球歸來,開蓋暢飲,瞬時臉色大變,狂嘔不止,自那以後,非親手所購可樂,不敢暢懷。
  • 水果蘸辣椒是什麼奇特吃法?
    今天看到微博上有個熱搜,說的是南北方的蘸料大不同,北方的麻醬,四川的油碟,雲南的蘸水辣,各地不同的特色蘸料,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吃貨感嘆:真的是看不懂啊!還記得到北京後第一次吃麻醬,那個味道說不上來,談不上好吃也說不上難吃,但是看到身邊的人都是滿滿一碗的麻醬,覺得很不能理解。而且那個時候定外賣,最愛吃麻辣燙的我有時候忘記備註不要麻醬,打開包裝那一刻那叫一個悔啊!但是在北京生活了兩年,現在的我只能感嘆:真香!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成了一個吃火鍋要續上兩包麻醬的人了,麻醬的滋味,習慣了接受了你就愛上了。
  • 北京 | 北京人一年四季的命,都是麻醬給的.
    每天傍晚,李瑞生打電話跟廠家預定,第二天早上8點不到,一桶桶麻醬就送到了店門口,再通過他手裡的鐵勺,到每個北京人的碗裡。北方很多地方都吃麻醬,但麻醬在北京的出場率,一定是最高的。蘸肉蘸饅頭,拌麵拌黃瓜,加一勺麻醬下去,鹹香的滋味才對。
  • 「萬物皆可」蘸一蘸~
    北方人頗愛濃稠的麻醬蘸料,認為食物在麻醬包裹下既被賦予了靈魂,又能中和火鍋的辣。南方人則偏愛蘸水和香油碟,認為麻醬只會引起食材味道的統一,唯有蘸水,才是豐富、補充和點綴。不過蘸水大省的人們,每頓飯都離不開這種「小料」,而到了北方,一般只有涮羊肉和吃火鍋的時候,「小料」才會登場。△順便提一句,辣醬油可是來自英國的洋貨東南人民的生活裡,蘸水也以其他的方式存在著,比如滷水的蘸汁,炸大排的辣醬油,蘸海鮮的醋碟,也可以算進蘸水的範疇。
  • 北京人:麻醬就是我的命
    而這個時候的北京人呢,不會跟你辯論,也不接受反駁,他們只會帶你一次次嘗試(北京菜真的很難不吃到麻醬),以他們多年坐鎮北京的經驗,見過太多對麻醬魔力一無所知的南方人。只要你吃下去,多吃幾次,再吃幾口,終有一天你會對麻醬肅然起敬:這醬,無敵了!
  • 吃火鍋絕不蘸麻醬,是北漂雲南人最後的堅持
    作為一個北漂六年雲南人,即使偶爾和朋友約上一頓老北京銅鍋涮肉,也堅決不在麻醬麵前低下頭,寧可幹吃。麻醬那種濃厚、帶點苦味糊狀物,是獨斷專行的味道殺手,足以將食物本身味道全部扼殺,統一為麻醬味。它可以摧毀一切東西,包括味蕾。每看到同行雲南同胞麻木地往自己碗裡擓麻醬,不禁默默感嘆「泯然眾人矣」,只想把他開除雲南省籍。
  • 飄香的麻醬,絲滑潤爽的滴滴香濃
    有的人喜歡吃香菜,有的人沾不得一點蔥姜;有的人喜歡麻醬,有的人喜歡醋碟;有的人吃一點辣就受不了,有的人則無辣不歡。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說到底不過是個人喜好問題,本無可厚非,吃醋的不必瞧不起吃麻醬的,吃蔥的不必瞧不起吃香菜的,自己喜歡就好。蘸醬的不同,其實是一種地域文化的不同。
  • 在北京,這東西可以拌一切!原本是「窮人樂」,後也上得大雅之堂
    其實,我覺得更能代表北京人口味的是另外一種食物,不用檢驗,幾乎人人都愛。它可做蘸料,可做拌料,可做佐料,簡直萬事皆宜,它在北京人心裡佔據無可替代的地位。沒錯兒,它就是可以用來「蘸世界」的芝麻醬。也不是全年供應,只從五一到十一,天熱了以後,北京人就好這口麻醬麵!這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麻醬可以彌補人們乏善可陳的滋味兒,北京人愛吃麻醬這個習慣就是從那個年代養起來的。打麻醬得一勺準,光是在副食品店做學徒練這門手藝就得三年。」
  • 到了北方吃火鍋,才發現這邊的蘸碟不一樣,居然是吃麻醬
    但是經歷過之後還是相當驚豔的,我就算了,第一次吃火鍋不配油碟,但配上麻醬,完全是另外一種感覺,但卻異常協調。先說北方常吃的火鍋吧,與南方特別是四川不太一樣,它更像是四川的湯鍋,比如在四川吃的牛肉湯鍋,羊肉湯鍋一般,都是清湯清水煮成的,裡面只有一點點蔥姜。還有就是用銅做的鍋,中間會加碳。
  • 到了夏天,就可以用麻醬拌一切啦!
    到了飯點兒,家裡的麻醬見底,小朋友捧著一個玻璃罐子就奔向了副食店。還沒有邁進門,就聞見了濃濃的芝麻醬香,饞蟲也被勾了起來,看著阿姨動作嫻熟地拿著大勺揮舞著,兩勺就能裝滿一大瓶麻醬,就迫不及待想要嘗一口。小饞鬼們抱著麻醬,一邊走一邊偷偷地打開瓶蓋偷吃,回到家嘴角還會留下偷吃的證據,被媽媽訓斥一頓。
  • 北京人用它「蘸世界」,外地朋友卻崩潰
    新華社資料圖其實,我覺得更能代表北京人口味的是另外一種食物,不用檢驗,幾乎人人都愛。它可做蘸料,可做拌料,可做佐料,簡直萬事皆宜,它在北京人心裡佔據無可替代的地位。沒錯兒,它就是可以用來「蘸世界」的芝麻醬。就如同很多北京小吃一樣,外地朋友也無法理解口感滑膩,甚至有點「糊嘴」的芝麻醬究竟有何妙處。
  • 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
    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因為羊肉是沒有調味,水是白開水。當然你不沾麻醬也行,自己還不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只是說,是這樣發展過來的。然後是川系的火鍋,重油重辣,四川和重慶都是一個意思,一個派。這邊的火鍋,是有調味的,也就是說出鍋就能吃,不過本地人喜歡配香油。南方的潮汕牛肉火鍋沒吃過,先不講。
  • 在潮汕,沙茶醬可以蘸一切!
    不誇張地說,沙茶醬是潮汕人的「本命」,有了沙茶醬,可以蘸「宇宙」!沙茶醬,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米等特殊的複合香味,蝦米和生抽的複合鮮鹹味,以及輕微的甜、辣味。排骨外酥裡嫩,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沙茶醬的濃鬱香氣,真的是巨巨巨巨好吃!除了糖醋排骨、紅燒排骨、排骨湯,終於可以換個吃法了! 沙茶炒薄殼
  • 小哥帶你去吃老北京涮羊肉,鮮切羊肉蘸麻醬調料,完全美滋滋
    所以很明顯,涮羊肉就是從北京流傳出來的,小生覺得這應該算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吧。而涮羊肉的羊肉片,手藝驚喜,每一遍都切得跟紙一樣薄,這無疑給涮羊肉增添了美名,吃法簡單,味道鮮美,這些都使得涮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
  • 蘸天蘸地蘸萬物,魂牽夢繫芝麻醬
    北方人對芝麻醬真的是深入骨子裡的愛。這裡的北方,特指魯中、魯西至北京一帶。魯中的淄博人、濟南人都把芝麻醬叫作麻汁,北京人簡稱芝麻醬為麻醬。麻汁可以和一切食物搭配。饅頭夾麻汁,麻汁拌米飯,這都是我兒時的最愛。
  • 南方人吃火鍋蘸香油?北方人蘸麻醬?南北差異原來這麼大!
    火鍋廣受各地朋友喜歡,自然是能吃的都涮,能涮的都吃,但是在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不盡相同,北京人愛吃古典的銅火鍋加涮肥牛,川渝地區的朋友喜歡九宮格搭配鴨腸鵝腸,雲南人鍾情菌菇,河南人則更傾心於喜歡羊肉。真是千裡共火鍋,遠近高低各不同。
  • 南方人表示吃火鍋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和醋,接受不了麻醬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南方人的我表示可以吃火鍋要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蘸水和醋蘸水,完全接受不了麻醬,一點點都不行。山西人,走哪吃飯都要醋,要辣。現在在南方生活(福建),還是走哪都要醋,但是關於麻醬和油碟,我都hold得住,我可以吃火鍋的時候,擺三碗醬料,包容得了差異的才是王道,才是正統。在天津上學,曾經買了一包醋回學校,取放不便,倒入可樂瓶,形色皆與可樂無異。一海南室友,打球歸來,開蓋暢飲,瞬時臉色大變,狂嘔不止,自那以後,非親手所購可樂,不敢暢懷。
  • 五個人七盤肉,燙完蘸麻醬太過癮了!
    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 這家店的裝修非常有北京的味道,小吳五個朋友點了一個銅鍋,加上清水,是清水鍋。還點了手切羊肉,很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