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絕不蘸麻醬,是北漂雲南人最後的堅持

2021-02-27 杜紹斐 DUSHAOFEI

「我們雲南人吃火鍋絕不蘸麻醬。

周末,我和一雲南哥們賴老司吃火鍋,他一邊吃一邊和我說。

作為一個北漂六年雲南人,即使偶爾和朋友約上一頓老北京銅鍋涮肉,也堅決不在麻醬麵前低下頭,寧可幹吃。麻醬那種濃厚、帶點苦味糊狀物,是獨斷專行的味道殺手,足以將食物本身味道全部扼殺,統一為麻醬味。它可以摧毀一切東西,包括味蕾。

每看到同行雲南同胞麻木地往自己碗裡擓麻醬,不禁默默感嘆「泯然眾人矣」,只想把他開除雲南省籍。

據他說,雲南人吃火鍋,要麼不蘸,要麼就蘸蘸水。和麻醬齁住舌頭不同,蘸水變化多端,是性感的,它能和食物繾綣纏繞在舌尖。

雲南每種火鍋都有其特定蘸水,它對火鍋有畫龍點睛作用,一旦沒了蘸水,可謂食不甘味。

今天,我就讓他帶各位老爺們見識下,什麼叫做真正的雲南火鍋和蘸水。

提到雲南火鍋,就不得不提富源酸湯豬腳火鍋,它甚至比外地常見的酸蘿蔔烏江魚火鍋更有代表性。

豬腳是燉得軟爛連湯一起上桌,酸湯豬腳精髓自然是酸,北京這邊酸湯都是用罐裝紅酸湯醬熬的,沒一點精神。正宗酸湯豬腳火鍋會往裡頭加入酸菜,這些酸菜是用本地蘿蔔和青菜經發酵而成,味道格外酸爽,帶著最原始酸味,甚至還會再專門點上一盤蘿蔔絲,湯好不好喝的關鍵全就在這蘿蔔上。

這個火鍋不適合吃油碟,更不能配麻醬,而是會配上獨特蘸水,雲南人對蘸水有一種特別的喜愛,看到油辣子和折耳根完全忍不住流下感動的淚水!

往碗裡放入暴多折耳根,暴多香菜,暴多蠔油,暴多榨菜,再添點醋,花生米,黃豆,蔥,小米辣,香油,然後舀上一勺鍋裡滾開的紅湯,絕了啊!不用蘸豬蹄都想幹吃。

豬腳一直在鍋裡隨著氣泡微微顫動,用筷子輕輕一戳就能扎進去。

夾起滾過蘸水入嘴,滿滿膠原蛋白在唇齒間顫抖,灼過水的豬蹄沒一點異味,燉得滑嫩細緻,卻爽口,又因為酸菜味和蘸水味絲毫不覺得膩,只能嘗到吸滿了湯汁的豬蹄在嘴裡爆裂開來迸發純粹肉香。

這時,可以往裡頭加入洋芋,燉到面,舀點蘿蔔絲、酸湯,再拌點蘸水,拌勻了連湯帶水一同吃,真是吃得特別過癮,平時只能吃一碗飯,但吃這個卻能吃三碗。

正所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如喝碗天麻湯」。

宣威老農家火腿、昭通小草壩天麻、文山三七,再加上一隻土雞,還有各種藥材比如大棗、枸杞、當歸、明參,可以說整個雲南精華都濃縮在這一鍋昭通天麻火腿雞火鍋裡。

一揭開鍋蓋,就能聞到濃濃的天麻味和各種藥香,不知道還以為是什麼十全大補湯,雖然也差不了多少。

因為雞和火腿本身鮮甜味,還不能破壞湯內各種藥材平衡,所以一般蘸水只會用簡單醬油加小米椒,看似平平無奇,卻能夠最大限度將雞肉鮮美勾勒出來。

蘸上一點蘸水,一口咬下去,滾燙的雞肉差點燙了舌頭,燉了許久的雞幾乎軟爛,不費吹灰之力一嗦,就骨肉分離,嚼起來幾乎不需要牙齒用力,甚至懷疑自己在嚼豆腐,有時在想這到底是不是雞肉,可那股混了天麻和火腿濃香的雞肉味假不了。

吃完雞肉,可以涮點大腳菇,也是稍微蘸點小米椒醬油提鮮就夠了,吸足了湯汁不比肉差,極其鮮美,菌子香氣四溢,這種美味,怎麼忍心讓麻醬來破壞?

而且,天麻火腿雞火鍋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據說還有很強的藥膳滋補功效,有人甚至把它作為一種食療,說了一堆功效,至於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神,各位老爺們還是親自去試試才知道。

「如果去了麗江,不吃臘排骨火鍋,就等於白去了。

臘排骨火鍋是納西族人招待尊貴客人三疊水中最後一疊,前面是甜點和涼菜,而主角就是臘排骨火鍋。

火鍋主料排骨要選放養在雪山高原中納西族農家走地豬,洗淨後醃製,等到豬肉中的水分被擠出,骨頭和肉味道交織在一起,鹽味也深入每個細胞中後拿出來風乾,一般要在20℃以下乾燥通風處晾一到三個月,時間越久風味越足,因此出了雲南就很難吃到。

這樣的臘排骨,表面沒有黴斑,甚至會透光,聞起來只有醇厚的肉香,不亞於金華火腿。

煮火鍋時,拿沙缽裝著臘排骨,往上頭加上芋頭、山藥各種配菜,燉到湯顏色發白,像加了牛奶,這時排骨獨特味道融入湯中,而湯裡配菜都吸滿臘排骨臘香。

吃臘排骨會配滷腐碟,或者幹辣椒碟,也是舀入一勺湯稀釋,但要小心別被燙傷嘴,臘排骨實在太香了,嘴饞到根本沒法等它不燙口再吃。

臘排骨同樣輕輕一咬骨肉分開,味道醇香、絲毫不油膩,而且還帶了臘肉獨特香氣,這種味道是只吃過青澀鮮排骨的人所從未觸及的領域,甚至可以說,它將整個麗江風味吸收在裡頭。

說完這些需要蘸蘸水的火鍋,來說說一些別的,有些雲南的火鍋,根本不需要蘸料,它們本身就極其鮮美,比如菌火鍋。

都說山珍海味,對外地人來說可能很難吃上一頓山珍,可雲南人卻幾乎能天天吃。

雲南人喜歡吃菌,雖然有些菌毒性很大,處理不好還會中毒,但是這都抵擋不住對菌的熱愛,在雨季上山撿箘有時候會成為家庭活動。一天下來,其實撿不了多少,最後還是得下山在交易市場買來吃,但就是對菌如此樂此不疲。

一般北京雲南火鍋店,都會以限時從雲南空運過來的菌類拼盤作為招牌菜,可除了加了點竹蓀和蟲草花,其他大多是市面上大眾貨,根本不能算是菌火鍋。

真正的菌火鍋,是楚雄野生菌火鍋,它甚至是「雲南六大名吃」之一,選肥美老母雞燉湯打底,加姜塊清燉,燉到雞肉軟爛,可以拿筷子插進去,再往裡頭加入撕成條的7種以上野生菌,除了常見的新鮮香菇和金針菇,黃絲菌、刷把菌、大腳菇、雞油菌、牛肝菌、竹蓀都是極味美佳品,而雞樅菌更是舌尖上登峰造極的美味。

菌子種類要經過調配,味道溫和做主角,把控整鍋湯方向,而稍有特色或是沒什麼味道的做配角,相輔相成,這樣一鍋菌子戲才能唱得漂亮。

燉開了,舀入碗中,往上頭撒點蔥花和胡椒麵,第一口先喝湯,滾燙的菌湯充滿老母雞肉的甜美,但又不會搶味,順著食道劃入胃中,全身毛孔都被打開了,仿佛來到了仙境。

然後再吃菌,菌子棕色、潔白與金色相間,滿滿一勺一起舀起來送進嘴裡,既有燉得綿軟,又有帶著彈性,咀嚼起來,給牙齒一點小小反抗,這才是完美的菌鍋應有樣子,出了雲南別處絕對吃不到。

吃菌火鍋不需要蘸水,各種菌本身味道就極鮮,不是放了味精這種穀氨酸鈉調味劑帶來的鮮,而是真正的山珍鮮味,不沾最好吃,你根本無法想像極鮮的菌如果裹上麻醬,那將是如何暴殄天物。

雲南火鍋可不止這四種:

會澤黑山羊火鍋是極品,沒有一般羊肉火鍋羊羶味,老北京手切羊肉會在它面前羞愧不已。

蘸水由蔥香菜、腐乳、幹辣椒麵、花生渣做底,湯開後澆一點羊湯,羊肉肥瘦相間,蘸過蘸水吃一口,滿嘴鮮味。

怒江漆油雞火鍋更是絕,「漆油」不是刷牆那種,而是漆樹籽榨出的油,加上大蒜、草果、八角燉雞,那是香上加香。

一定要先喝湯,從咕嘟咕嘟的鍋裡舀一碗湯喝下去,整個胃就熱了起來。吃雞肉時所有調料都可以拋開,這裡雞略帶韌勁,吃起來也更帶感。

劍川山火腿火鍋也不錯,和雞肉燉在一起,激發了雞肉鮮甜,再加上竹筍,湯頭濃鬱,色澤澄亮,聽起來就很難不好吃,更何況它是真的好吃。

吃時也什麼都不需要蘸,裡面的筍甚至比肉更鮮甜。

還有景洪傣味火鍋,充滿異域風情,放入檸檬、香茅、番茄,酸辣可口,配上海鮮絕對是一絕,既能煮掉腥味,還能留住本來鮮味。

可以用檸檬汁和小米椒調配蘸水,不比什麼泰式冬陰功火鍋差。

當然,酸菜牛肉火鍋也必須嘗試,酸菜和小黃牛肉也是絕配,認準清真。

一定要吃特酸,吃前喝一碗湯整個腸胃都打開了,酸菜牛肉不蘸就味道很濃了,吃酸菜牛肉一定要點一盤炸牛腸,蘸醋吃,解膩又好吃。

雲南火鍋博大精深,可來了北京,這一切都包裝為淺顯的滇味火鍋,這種火鍋用的是重慶火鍋底料做紅湯底,再雙拼個加了兩根蟲草花的白湯,只是多涮點所謂空運的菌,用香油替換蘸水,說到底也是不倫不類假雲南火鍋,一頓下來實在難以告慰舌尖上的鄉愁。

如果問賴老司什麼是滇味火鍋,他自己也說不清,但是如果你問他雲南有什麼火鍋好吃,那他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出一大堆,酸湯豬腳火鍋,酸蘿蔔烏江魚火鍋,臘肉排骨火鍋,肥腸火鍋…

但對他來說,最好吃的,是上周末回家,小爐灶上已經燒得咕嚕咕嚕冒泡的菌子鍋。

剛放下包洗了手,母親就給他舀了一小碗。接過滾燙的湯剛喝第一口,熟悉的味道充滿口腔的瞬間。

策劃 Editor|莊薇

排版 Layout|王健羽

足球|髮型|富豪家族|柴犬

矮於180|10個穿衣壞習慣|46條穿衣準則

皮鞋鑑定|買法拉利|威士忌|空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郵件聯繫jianyu@yichuan.rocks。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

相關焦點

  • 到了北方吃火鍋,才發現這邊的蘸碟不一樣,居然是吃麻醬
    身為一個正宗的四川人,自小就是吃著當地麻辣火鍋長大的。四川火鍋想來也不要緊,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它火辣辣的鍋底,光看就讓人胃口大開,更適合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按照我的印象,四川火鍋的醬汁雖然都是自己調製的,但大家都在用不同的蔥蒜醬做配料,總逃不過一道菜,那就是芝麻油。是啊,在四川吃火鍋一定要加香油,不管你加什麼樣的佐料,最後都要加香油鋪底,這樣的醬料才地道。
  • 小哥帶你去吃老北京涮羊肉,鮮切羊肉蘸麻醬調料,完全美滋滋
    涮羊肉又成為羊肉火鍋,最早的時候是清朝康熙皇帝吃過,後來逐漸流傳到了民間。所以很明顯,涮羊肉就是從北京流傳出來的,小生覺得這應該算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吧。而涮羊肉的羊肉片,手藝驚喜,每一遍都切得跟紙一樣薄,這無疑給涮羊肉增添了美名,吃法簡單,味道鮮美,這些都使得涮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
  • 「萬物皆可」蘸一蘸~
    北方人頗愛濃稠的麻醬蘸料,認為食物在麻醬包裹下既被賦予了靈魂,又能中和火鍋的辣。南方人則偏愛蘸水和香油碟,認為麻醬只會引起食材味道的統一,唯有蘸水,才是豐富、補充和點綴。蘸水的習慣古已有之蘸水源於古老的「齏」(音jī),是指在入口之前將食物過一遍調料,這一點南北的蘸水蘸料都一樣,比如北京的烤鴨先過一下面醬,北方人吃蔬菜過一過大醬,廣東人吃白切雞過一過味碟,日本人吃刺身過一下芥末醬,等等。古代的齏主要用於蘸切膾。
  • 火鍋控必備!好吃到哭的火鍋蘸料,麻醬蘸肉,越吃越有
    北派丨麻醬為尊麻醬對北方人而言,不客氣地說,幾乎就是火鍋蘸料的全部了,對北京人,尤其如此。▲ 沒錯,就是這麼浮誇。香味濃重的麻醬就此大展身手,剛從沸水中脫身的羊肉一旦被醇厚的麻醬包裹,便再不燙口,腥味也被遮了個七七八八,吃起來怎一個美字了得?▲ 麻醬蘸肉,越吃越有。
  • 南方人吃火鍋蘸香油?北方人蘸麻醬?南北差異原來這麼大!
    她,聞著香,看著沒,時而火辣,時而淡雅,她為你一個人服務,也被一群人分享。不是讓你滿面潮紅口乾舌燥,就是讓你大汗淋漓爽到尖叫。她,就是火鍋!火鍋廣受各地朋友喜歡,自然是能吃的都涮,能涮的都吃,但是在不同地方的人口味不盡相同,北京人愛吃古典的銅火鍋加涮肥牛,川渝地區的朋友喜歡九宮格搭配鴨腸鵝腸,雲南人鍾情菌菇,河南人則更傾心於喜歡羊肉。真是千裡共火鍋,遠近高低各不同。
  • 酸奶蘸蘸醬+火鍋的神仙吃法,你一定沒嘗過!
    時下最流行的酸奶+火鍋新吃法,你Get了嗎?超多人吃過火鍋和麻醬的經典搭配,有誰嘗試過火鍋涮肉蘸酸奶的神仙吃法?呷哺呷哺全新推出的酸奶蘸蘸醬,剛剛上市我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拉著小姐妹就奔赴店裡嘗鮮啦!
  • 西安人有多愛吃涮羊肉?五個人七盤肉,燙完蘸麻醬太過癮了!
    全國應該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是不喜歡吃火鍋的,而且火鍋的種類還很多。 前段時間,小吳在西安的時候發現,沒想到西安人竟然如此愛吃涮羊肉,雖然小吳不是西安人,也是很喜歡吃涮羊肉的!
  • 有了這6款蘸醬,涮火鍋吃餃子都香
    有了這6款蘸醬,涮火鍋吃餃子都香!天寒地凍時節,最過癮的事情莫過於吃火鍋。或家人或三五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配上各種蔬菜、菌菇、羊肉卷、牛肉片、肉丸子。不需要其它的主菜,就可以吃得盡興又過癮。如果嗜辣的朋友,還可以準備一個鴛鴦火鍋。左邊是清湯,右邊是麻辣的川味火鍋,吃到大汗淋漓,結果還停不下嘴。想要做出一鍋好吃的火鍋,我認為靈魂在於調製蘸料。
  • 吃一鍋香氣四溢、肉感滿滿的羊蠍子火鍋
    這家位於南城鴻福西路陽光大廈的羊蠍子火鍋店是北京一家羊蠍子火鍋連鎖品牌的東莞地區體驗店,其特色就是堅持最傳統的北京羊蠍子火鍋風味。具體來說,這種風味的保證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全過程純手工完成,既考驗人的耐心,用料配比又憑藉師傅的經驗。湯底:近20種中藥材熬製喜歡吃羊蠍子肉的可以直接點整鍋羊蠍子,想要吃得更豐富的還可以選擇全家福,包含羊蠍子、羊排、羊棒骨等肉材。
  • 北方火鍋蘸料,在武漢拌了面:南北方吃麻醬的差別有多大?
    常吃某K開頭快餐品牌的小夥伴可能已經發現,除了漢堡,我們已經可以早餐吃到熱乾麵,正餐吃到炸醬麵了。來源/網絡視頻截圖 聽到這消息,有南方人搔了搔腦殼:啥?熱乾麵還能開遍全國?不說北邊,我們南方人都不愛吃帶麻醬的東西。有北方人拍了拍桌子:南方(嚴謹一些,相對於北京而言)的熱乾麵也來北漂了?
  • 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
    首先,我本人不愛吃香菜,所以有時候就開玩笑說吃香菜的同學是異端。但是這只是口嗨,心裡是明白這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有的人是真心實意的覺得跟你飲食偏好不同是異端的,建議遠離這種人。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因為羊肉是沒有調味,水是白開水。當然你不沾麻醬也行,自己還不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只是說,是這樣發展過來的。然後是川系的火鍋,重油重辣,四川和重慶都是一個意思,一個派。這邊的火鍋,是有調味的,也就是說出鍋就能吃,不過本地人喜歡配香油。南方的潮汕牛肉火鍋沒吃過,先不講。
  • 萬能火鍋蘸料大揭秘!蘸啥啥好吃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能吃辣的人,所以對重慶火鍋頗為拒絕 。 唯一一次吃重慶火鍋的經歷挺慘痛:調了一碗蒜蓉醬油當蘸料,辣到胃腸炎進醫院。 直到看王源調油碟吃得嘎嘎香,我才抱著「必si」的心態又試了一次----哇,這是什麼神仙火鍋!
  • 火鍋至少有三種蘸料,麻醬、油碟和幹碟,你是不是只吃過一種
    文章《火鍋至少有三種蘸料,麻醬、油碟和幹碟,你是不是只吃過一種》系小美逛吃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小美哈嘍,大家好啊,今天又想吃點什麼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美一起逛吃逛喝吧!又到深冬季節了哦,相信大家都會吃一頓火鍋來溫暖一下自己的身體吧,火鍋除了會分門派以外和它最親密的就是一碗每個人都不同的獨家蘸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吃火鍋時不可或缺的蘸料,麻醬、油碟和幹碟,總有一種是你喜歡的。
  • 夏日火鍋
    就著電磁爐忽高忽低的溫度,也不管筷子下去夾出來的是羊肉還是魚丸,碗裡對應的究竟是麻醬還是香油,大家就開懷地吃著。就算是一頓不倫不類的火鍋,也足以告慰舌尖上的鄉愁。 野生菌火鍋實際是當代旅遊興盛後的產物,過去雲南人更習慣將菌子用油炒著來吃。但這樣的旅遊美食反而促使本地人去探索能夠激發出菌子鮮味的方法,創造出更為合理的野生菌火鍋。他們認為,一鍋燴地將菌子下鍋,那完全是暴殄天物的行為,一定要調配菌子的種類,讓菌子的鮮香有層次地釋放出來。像是牛肝菌這樣氣味溫和地菌子就適合做主角,輔以青頭菌、雞油菌、銅綠菌和竹蓀來做配角。
  • 南方人表示吃火鍋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和醋,接受不了麻醬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南方人的我表示可以吃火鍋要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蘸水和醋蘸水,完全接受不了麻醬,一點點都不行。山西人,走哪吃飯都要醋,要辣。大多數四川人吃火鍋是在油碟裡放一點醋,放一點香菜,再放一點蒜末。有的可能會放鹽,或者不放醋。不吃香菜的就不放香菜。我十一歲之前都待在山西,所以養成了喜歡吃醋的習慣。尤其是吃餃子的時候,一般都是倒小半碗(那種小碗啊)醋蘸著吃,我朋友每次都很驚恐的看著我,問我酸不酸。
  • 飄香的麻醬,絲滑潤爽的滴滴香濃
    小刀馬北方人對麻醬的喜愛是徹頭徹尾的,沒有什麼矯情,只是單純地喜歡,吃火鍋的時候,有一碗麻醬就足以,還要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調料?當然,南方人就「矯情」多了,吃不同的東西要有不同的「小料」「配料」,這在北方人眼裡是覺得多餘的。
  • 在北京,麻醬真的可以蘸一切嗎?
    在北京,麻醬真的可以蘸一切嗎?對!麻醬就是北京人的命根兒!
  • 「分手可以,火鍋蘸料配方留下!」蘸料裡的門道,你知道多少?
    過去老北京講究,要「老八件兒」,除了麻醬,醬油、辣椒油、香菜、蔥花、韭菜花、醬豆腐、滷蝦油一樣都不能少。如今北漂們顧不上講究那麼多,只把麻醬當成標配。不過若還有花生醬也不錯,把麻醬和花生醬按二八比配製,就是頗受歡迎的「二八醬」。
  • 為什麼四川,重慶火鍋跟外地火鍋不一樣,蘸香油大蒜不蘸芝麻醬
    首先,作為一個四川人,我只能說,因為飲食習慣不同,所以我自己喜歡香油碟,但是我絕對不會說麻醬是異端,那只是別人的習慣。實際情況是,只要有老人小孩以及任何表示不能或者不想吃辣的人在,我們都會點鴛鴦鍋。愛吃哪個吃哪個,哪有那麼多矯情?
  • 在天津,麻醬真的可以蘸一切嗎?
    「麻醬huò白糖」天津人小時候最愛的零食!小的時候,生活條件還沒有現在那麼富裕。家家都吃過饅頭蘸麻醬,麻醬裡還會加上白糖。饅頭切成片,抹上一層厚厚的麻醬,咬下一口,味道秒殺一切美食!這糖餅啊,最吸引人的就是散發著濃濃的麻醬香氣。天津人愛吃糖餅足以證明麻醬在天津人生活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