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

2020-12-13 瑾丫頭的家常事

首先,我本人不愛吃香菜,所以有時候就開玩笑說吃香菜的同學是異端。但是這只是口嗨,心裡是明白這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有的人是真心實意的覺得跟你飲食偏好不同是異端的,建議遠離這種人。中國美食博大精深,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所謂異端,嘗試各種奇奇怪怪的食物搭配,烹飪方式,這才讓我們的美食文化如此豐富。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因為羊肉是沒有調味,水是白開水。當然你不沾麻醬也行,自己還不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只是說,是這樣發展過來的。然後是川系的火鍋,重油重辣,四川和重慶都是一個意思,一個派。

這邊的火鍋,是有調味的,也就是說出鍋就能吃,不過本地人喜歡配香油。南方的潮汕牛肉火鍋沒吃過,先不講。內地的人,比如河南安徽山東這些省,他們既不靠近北京,也不靠近重慶,但他們的吃法也是受別的省的影響,比如靠近北方,清湯麻醬的多,靠近川渝,麻辣牛油就比較多。然後,文化交匯了。中間省的人是又吃清湯,又吃麻辣,鴛鴦鍋就是這麼來的。然後,香油因為太油了,不如牛油火鍋打的開。而麻醬可調味,適應性很好,所以蘸麻醬的更多。於是麻醬就跟清湯取消綁定關係了,清湯還是麻辣都可以麻醬。這兩種火鍋是應該要分得開的,味道不同。

但也沒必要說什麼異端,我還聽過麻辣鍋涮蔬菜是異端呢。沒必要,自己吃得開心就好。我是重慶人,我在吃了一次麻醬之後。一直吃麻醬。個人口味問題罷了,沒有任何優越性。這個問題就跟每次國外美食帖下,都會有中國人回「看起來沒有我們中國XX好吃!」「中國美食比外國好吃!」等等。一個道理。很多東西,你從小吃,吃習慣了,你就覺得這個好吃。但是其實不代表你喜歡吃的,別人一定喜歡。

你不喜歡吃的,也有人很喜歡。四川的那玩意能叫火鍋,懂不懂什麼是火鍋,知不知道什麼是涮火鍋,涮你懂嗎?過一遍開水就撈出來才叫涮,扔一大堆亂碼七糟的東西進鍋煮呀煮呀的,知道的是你涮火鍋,不知道的以為你熬湯呢,還有,湯裡加辣椒還是火鍋嗎?那玩意叫水煮肉片,你要是做辣湯做水煮肉片就做,只有清湯涮羊肉才配叫火鍋。啥異端啊,現代美食的精髓不就是隨意和創新嗎?

那些說火鍋一定吃香油碟的,知不知道重慶有一幫子人就吃菜油碟。不是因為窮,你那一碗油能多少錢?人家就喜歡菜籽油那個香味。再說回四川吧,你們以為自己吃的那個小罐子油還是香油啊?自己看下配料表嗎,都是調和油,主料是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芝麻油能佔10%不得了了。但這樣的調和油它不香嗎?另外別再說火鍋標配是油碟了哈!我已經見過了只吃香菜蔥花不要油的菜碟,還見過不怕死吃幹碟的,更有不要命吃原湯碟的。

咋個就火鍋只能香油碟了嗎?只能香油碟說明你狹隘,就醬至於北方食客,一味鼓吹北京涮羊肉如何料好本味,一定要用麻醬,二八,五五,韭菜花凸顯鮮美層次感,也大可不必。我的涮羊肉從來都是海鮮醬油加一搓小米椒和一勺菜油的。而且我就愛鮮切,不喜歡刨的肥羊卷。我就覺得羊肉的鮮美全在我那一碗稀釋過的海鮮醬油裡。

麻醬香是香,但是它餬口,吃多了不利索,不清爽,我不愛。美食從他發明出來就不屬於當地,而屬於世界。如果一個只屬於當地的美食,這不是很悲哀嗎?而你要走向世界,還需要費盡心機地正本溯源,嚴格教條嗎?能吃什麼菜,反應你能接受什麼文化。喜歡吃這個菜是好事,但也無需為此諷刺和瞧不起其他不喜歡的人。老話說得好,眾口難調,千人千味。

相關焦點

  • 到了北方吃火鍋,才發現這邊的蘸碟不一樣,居然是吃麻醬
    按照我的印象,四川火鍋的醬汁雖然都是自己調製的,但大家都在用不同的蔥蒜醬做配料,總逃不過一道菜,那就是芝麻油。是啊,在四川吃火鍋一定要加香油,不管你加什麼樣的佐料,最後都要加香油鋪底,這樣的醬料才地道。
  • 北方的羊肉火鍋,清水鍋底,比起南方豪華型打邊爐,你更喜歡哪個
    #不吃火鍋怎麼算過冬#,北方的羊肉火鍋,鍋底只用清水就可以,比起南方打邊爐,豐富的鍋底,以及特別的火鍋食材,還有蘸料,讓北方的朋友直呼,原來火鍋還可以這樣吃。作為地道的北方人,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北方人經典的【羊肉火鍋】。你們看看,南北方的火鍋,你更喜歡那種吃法呢?
  • 小哥帶你去吃老北京涮羊肉,鮮切羊肉蘸麻醬調料,完全美滋滋
    涮羊肉又成為羊肉火鍋,最早的時候是清朝康熙皇帝吃過,後來逐漸流傳到了民間。所以很明顯,涮羊肉就是從北京流傳出來的,小生覺得這應該算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吧。而涮羊肉的羊肉片,手藝驚喜,每一遍都切得跟紙一樣薄,這無疑給涮羊肉增添了美名,吃法簡單,味道鮮美,這些都使得涮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
  • 「萬物皆可」蘸一蘸~
    北方人頗愛濃稠的麻醬蘸料,認為食物在麻醬包裹下既被賦予了靈魂,又能中和火鍋的辣。南方人則偏愛蘸水和香油碟,認為麻醬只會引起食材味道的統一,唯有蘸水,才是豐富、補充和點綴。一口折耳根下肚靈魂能與世界平行南瓜豆角茄子清水一煮加點水豆豉蘸水那才叫真的硬是蘸水也是小料跟北方人聊蘸水其實並不難,舉出「小料」來做例子就足夠了!
  • 北方的羊肉火鍋,清水鍋底,比起南方豪華型打邊爐,你更喜歡哪個
    #不吃火鍋怎麼算過冬#,北方的羊肉火鍋,鍋底只用清水就可以,比起南方打邊爐,豐富的鍋底,以及特別的火鍋食材,還有蘸料,讓北方的朋友直呼,原來火鍋還可以這樣吃。作為地道的北方人,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北方人經典的【羊肉火鍋】。你們看看,南北方的火鍋,你更喜歡那種吃法呢?
  • 火鍋控必備!好吃到哭的火鍋蘸料,麻醬蘸肉,越吃越有
    圖/網絡而它之所以能風靡北方,是因為在以羊肉為主要涮料的北派,火鍋多以清湯為主。地道的老北京涮鍋,就是銅鍋炭火,清水湯底。即便要加底料,也不過大蔥幾截、生薑若干罷了,註定其無法「降住」羊肉的羶氣。香味濃重的麻醬就此大展身手,剛從沸水中脫身的羊肉一旦被醇厚的麻醬包裹,便再不燙口,腥味也被遮了個七七八八,吃起來怎一個美字了得?▲ 麻醬蘸肉,越吃越有。
  • 五個人七盤肉,燙完蘸麻醬太過癮了!
    火鍋無疑是很不錯的選擇,適合一家人一起吃,甚至還能夠暖身子,最重要的是非常的好吃。全國應該沒有一個地方的人是不喜歡吃火鍋的,而且火鍋的種類還很多。 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鍋的風味,傳承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採用銅鍋炭火,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羶味,鮮嫩無比,其他食材新鮮。
  • 酸奶蘸蘸醬+火鍋的神仙吃法,你一定沒嘗過!
    時下最流行的酸奶+火鍋新吃法,你Get了嗎?超多人吃過火鍋和麻醬的經典搭配,有誰嘗試過火鍋涮肉蘸酸奶的神仙吃法?呷哺呷哺全新推出的酸奶蘸蘸醬,剛剛上市我就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拉著小姐妹就奔赴店裡嘗鮮啦!
  • 小哥帶你去吃老北京涮羊肉,鮮切羊肉蘸麻醬調料,完全美滋滋
    涮羊肉又成為羊肉火鍋,最早的時候是清朝康熙皇帝吃過,後來逐漸流傳到了民間。所以很明顯,涮羊肉就是從北京流傳出來的,小生覺得這應該算是北京的特色美食吧。而涮羊肉的羊肉片,手藝驚喜,每一遍都切得跟紙一樣薄,這無疑給涮羊肉增添了美名,吃法簡單,味道鮮美,這些都使得涮羊肉深受人們的喜愛。
  • 萬能火鍋蘸料大揭秘!蘸啥啥好吃
    經典蒜蓉油碟 香油+蒜蓉+香菜+蔥花 搭配:川渝火鍋 製作油碟秘訣是,香油一定要多放! 幹碟不僅適合吃火鍋,蘸烤肉、吃串串也很合適哦!
  • 吃火鍋絕不蘸麻醬,是北漂雲南人最後的堅持
    「我們雲南人吃火鍋絕不蘸麻醬。
  • 南方人吃火鍋蘸香油?北方人蘸麻醬?南北差異原來這麼大!
    她,就是火鍋!說起火鍋的歷史,民國十年,重慶有了第一家火鍋店,從此以四川火鍋,重慶火鍋,潮汕火鍋為首的南派三鍋和刷肉火鍋,肥牛火鍋,肥羊火鍋為首的北派三鍋以長江為界,各自發展!中國火鍋分布,南北各自為首,風格迥異重慶火鍋麻辣醇香,羊肉火鍋風味別致,海鮮火鍋時而不膩,還有最骨骼清奇的香菜火鍋。
  • 有了這6款蘸醬,涮火鍋吃餃子都香
    生活中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即使粗茶淡飯,也要過得活色生香!冬天吃火鍋不知道調醬?有了這6款蘸醬,涮火鍋吃餃子都香!天寒地凍時節,最過癮的事情莫過於吃火鍋。或家人或三五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配上各種蔬菜、菌菇、羊肉卷、牛肉片、肉丸子。不需要其它的主菜,就可以吃得盡興又過癮。如果嗜辣的朋友,還可以準備一個鴛鴦火鍋。
  • 飄香的麻醬,絲滑潤爽的滴滴香濃
    小刀馬北方人對麻醬的喜愛是徹頭徹尾的,沒有什麼矯情,只是單純地喜歡,吃火鍋的時候,有一碗麻醬就足以,還要什麼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調料?當然,南方人就「矯情」多了,吃不同的東西要有不同的「小料」「配料」,這在北方人眼裡是覺得多餘的。
  • 為什麼四川,重慶火鍋跟外地火鍋不一樣,蘸香油大蒜不蘸芝麻醬
    我們這吃火鍋不用香油,也不用麻醬,而是用一種糖醋醬。讓我香油來作為油碟我能接受,但是讓我用麻醬,我覺得挺黑暗料理的,在我成長的文化環境中,麻醬是用來做甜品用的,比如一些芝麻膏類點心的原料或者湯圓的餡兒。吃火鍋蘸麻醬與吃冰激凌加老乾媽是一個性質的行為,在我看來君子和而不同。我不喜歡,但是也要尊重別人用麻醬吃火鍋的權利。
  • 南方人表示吃火鍋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和醋,接受不了麻醬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南方人的我表示可以吃火鍋要用辣椒蘸水,可以接受紅油蘸水和醋蘸水,完全接受不了麻醬,一點點都不行。山西人,走哪吃飯都要醋,要辣。尤其是吃餃子的時候,一般都是倒小半碗(那種小碗啊)醋蘸著吃,我朋友每次都很驚恐的看著我,問我酸不酸。一個山西妹子山東媳婦,每次吃火鍋都要忍受無數的眼光,他們會充滿愛意的看著我吃下第一塊沾了醋的羊肉,然後充滿愛意地問我,不酸嗎。但是我老公現在吃火鍋已經是拿著一碗麻汁渴求地看著我的醋碗「求你給我一點醋嘛」。作為新疆人,我能說我吃火鍋料碗裡啥都有嗎?
  • 北方火鍋蘸料,在武漢拌了面:南北方吃麻醬的差別有多大?
    在製作芝麻油時,一種「副產品」或者說「半成品」出現了——麻醬。宋代的地方食譜《吳氏中饋錄》中這樣寫道:麻膩、杏仁膩、鹹筍乾、醬瓜、醃韭、黃瓜做澆頭,或加減肉,尤妙。這裡的「麻膩」,即為今天的麻醬。不過,直到清代銅鍋涮羊肉傳入中原之後,麻醬蘸火鍋才開始普及——據說是因為羊肉本身的呈味核苷酸(陸地動物肉主要的鮮味物質)含量不高,而麻醬小料恰好可以提鮮。
  • 吃一鍋香氣四溢、肉感滿滿的羊蠍子火鍋
    在北京,銅鍋煮上一鍋羊蠍子就是貴賓級別的待客美食,而且這一鍋從古至今,一年四季從未過時。今年夏天,在嶺南地區一邊嘆著空調,一邊煮起一鍋香味升騰的羊蠍子火鍋,吃上幾個酥脆可口的芝麻火燒,也是別有滋味。記者採訪了老北京羊蠍子火鍋的負責人黎學霖,他介紹說,羊蠍子指的是羊的脊椎骨,是剔除羊肉後留下的大的骨架部分,看上去有點像蠍子,故得名,同理也有牛蠍子這道食材。那麼對於羊蠍子的吃法,黎先生介紹道,可以紅燒、燜煮,但是說到最傳統的吃法就是火鍋。
  • 當京片兒味遇上海派味 上海熱氣羊肉火鍋店人氣旺
    蘸上東來順的特製調料,羊肉入口,一股清香,好像就是剛進店門時聞到的那種味道,細膩滑嫩,而且沒有渣。  服務員強調,吃的時候,一定要用店家特製的景泰藍熱氣鍋,看著它沸騰的湯底翻轉滾熟,迅速手起筷落,蘸著京式秘制麻醬,入口便感覺回到了老北京。這裡的小料也調得格外精細,比如誰家的小料裡都有韭菜花,可鮮有人知道東來順的韭菜花裡放了酸梨片,蘸在肉上酸甜可口,別有一番滋味。
  • 火鍋至少有三種蘸料,麻醬、油碟和幹碟,你是不是只吃過一種
    文章《火鍋至少有三種蘸料,麻醬、油碟和幹碟,你是不是只吃過一種》系小美逛吃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小美哈嘍,大家好啊,今天又想吃點什麼呢?又到深冬季節了哦,相信大家都會吃一頓火鍋來溫暖一下自己的身體吧,火鍋除了會分門派以外和它最親密的就是一碗每個人都不同的獨家蘸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吃火鍋時不可或缺的蘸料,麻醬、油碟和幹碟,總有一種是你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