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本人不愛吃香菜,所以有時候就開玩笑說吃香菜的同學是異端。但是這只是口嗨,心裡是明白這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有的人是真心實意的覺得跟你飲食偏好不同是異端的,建議遠離這種人。中國美食博大精深,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所謂異端,嘗試各種奇奇怪怪的食物搭配,烹飪方式,這才讓我們的美食文化如此豐富。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因為羊肉是沒有調味,水是白開水。當然你不沾麻醬也行,自己還不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只是說,是這樣發展過來的。然後是川系的火鍋,重油重辣,四川和重慶都是一個意思,一個派。
這邊的火鍋,是有調味的,也就是說出鍋就能吃,不過本地人喜歡配香油。南方的潮汕牛肉火鍋沒吃過,先不講。內地的人,比如河南安徽山東這些省,他們既不靠近北京,也不靠近重慶,但他們的吃法也是受別的省的影響,比如靠近北方,清湯麻醬的多,靠近川渝,麻辣牛油就比較多。然後,文化交匯了。中間省的人是又吃清湯,又吃麻辣,鴛鴦鍋就是這麼來的。然後,香油因為太油了,不如牛油火鍋打的開。而麻醬可調味,適應性很好,所以蘸麻醬的更多。於是麻醬就跟清湯取消綁定關係了,清湯還是麻辣都可以麻醬。這兩種火鍋是應該要分得開的,味道不同。
但也沒必要說什麼異端,我還聽過麻辣鍋涮蔬菜是異端呢。沒必要,自己吃得開心就好。我是重慶人,我在吃了一次麻醬之後。一直吃麻醬。個人口味問題罷了,沒有任何優越性。這個問題就跟每次國外美食帖下,都會有中國人回「看起來沒有我們中國XX好吃!」「中國美食比外國好吃!」等等。一個道理。很多東西,你從小吃,吃習慣了,你就覺得這個好吃。但是其實不代表你喜歡吃的,別人一定喜歡。
你不喜歡吃的,也有人很喜歡。四川的那玩意能叫火鍋,懂不懂什麼是火鍋,知不知道什麼是涮火鍋,涮你懂嗎?過一遍開水就撈出來才叫涮,扔一大堆亂碼七糟的東西進鍋煮呀煮呀的,知道的是你涮火鍋,不知道的以為你熬湯呢,還有,湯裡加辣椒還是火鍋嗎?那玩意叫水煮肉片,你要是做辣湯做水煮肉片就做,只有清湯涮羊肉才配叫火鍋。啥異端啊,現代美食的精髓不就是隨意和創新嗎?
那些說火鍋一定吃香油碟的,知不知道重慶有一幫子人就吃菜油碟。不是因為窮,你那一碗油能多少錢?人家就喜歡菜籽油那個香味。再說回四川吧,你們以為自己吃的那個小罐子油還是香油啊?自己看下配料表嗎,都是調和油,主料是菜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芝麻油能佔10%不得了了。但這樣的調和油它不香嗎?另外別再說火鍋標配是油碟了哈!我已經見過了只吃香菜蔥花不要油的菜碟,還見過不怕死吃幹碟的,更有不要命吃原湯碟的。
咋個就火鍋只能香油碟了嗎?只能香油碟說明你狹隘,就醬至於北方食客,一味鼓吹北京涮羊肉如何料好本味,一定要用麻醬,二八,五五,韭菜花凸顯鮮美層次感,也大可不必。我的涮羊肉從來都是海鮮醬油加一搓小米椒和一勺菜油的。而且我就愛鮮切,不喜歡刨的肥羊卷。我就覺得羊肉的鮮美全在我那一碗稀釋過的海鮮醬油裡。
麻醬香是香,但是它餬口,吃多了不利索,不清爽,我不愛。美食從他發明出來就不屬於當地,而屬於世界。如果一個只屬於當地的美食,這不是很悲哀嗎?而你要走向世界,還需要費盡心機地正本溯源,嚴格教條嗎?能吃什麼菜,反應你能接受什麼文化。喜歡吃這個菜是好事,但也無需為此諷刺和瞧不起其他不喜歡的人。老話說得好,眾口難調,千人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