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白菊
一條130字的微博,被24.7萬人點讚和3.7萬人轉發。人民日報公眾號發推文報導,央視新聞主播李梓萌評論,「我覺得這就已經足夠回答美國媒體的『不可思議』,我想青島會很快好起來的,加油!」隨後,#青島核酸檢測一幕獲網友點讚#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一場防疫攻堅戰成了全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近日,青島網友「樂小米lexiaomi」發布微博,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核酸檢測現場的溫情故事,一位拾荒老人猶豫了很久,在得知免費檢測後,如釋重負,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之下走入了排隊的隊伍。
半島全媒體記者聯繫到了發布微博的青島作家樂小米,她用一位青島市民的視角,講述了全民防疫攻堅戰背後的故事。
除了拾荒老人,還有建築工人
「青島防疫的力度和決心超過了我的想像,迅速組織核酸檢測,作為青島市民我很自豪。」作為土生土長的青島人,樂小米在這次疫情中的感觸頗為深刻。她向記者還原了核酸檢測現場的情況,10月13日下午四點左右,樂小米與家人在嶗山區魯商藍岸麗舍附近的檢測點排隊等待,當時是青島全民核酸檢測第二天,「年輕人信息接收渠道多,在手機、電腦上看到信息後就立馬去檢測了,第二天多是年紀大一些的人,有很多老人在排隊。」
「十人一組,有序排隊檢測。」大喇叭循環播放,一位背著袋子的拾荒老人小聲詢問工作人員是否免費,確定免費後小心翼翼地把袋子放下,加入了一旁的隊伍。聯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樂小米說,「在這樣的國家,老有所依。」
檢測點附近有正在施工的工地,一些建築工人戴著口罩,在隊伍外遠遠地蹲著看,或是由於拘束膽怯,猶猶豫豫,不敢上前詢問。當拾荒老人走進隊伍之後,他們也鼓起勇氣,「沒有帶身份證怎麼辦?我們不是青島本地的可以免費檢測嗎?」
「沒有身份證的在這邊排隊,只要人在青島就可以過來免費檢測。」得到工作人員的回應,隨後,他們也加入了核酸檢測的隊伍。
「那個時候,我覺得特別溫暖。他們是在陌生的城市裡,面對疫情無所適從的一群人,檢測點的工作人員很親和,打消了他們的顧慮。」樂小米說,「這是發生在青島的平凡小事,我只是記錄了下來。」
在看不到的地方,有一群人在努力保護這座城市
「感受到國家和政府非常強大,大家萬眾一心,政府交出了優秀的答卷,老百姓心裡都是有桿秤的。」樂小米在採訪中反覆提道。
核酸檢測開始後,樂小米所在的小區業主群裡發了通知,「如果大家在小區看到了穿防護服的人,不要擔心,咱們小區裡有很多腿腳不便和臥床在家的老人,這是咱們工作人員在上門檢測。」
15日晚,她接到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電話,由於孩子的戶籍地和學籍地不在同一區,戶籍地沒有核酸檢測登記情況,工作人員打電話問詢孩子是否做了核酸檢測,此時已是深夜十點,樂小米在微博上寫道,「怎麼說呢?此心安處是故鄉。平安。青島。」
「之所以我們的國家在全球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保持良好的態勢,離不開一顆顆『螺絲釘』的運轉,從醫護人員,到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這個城市的各方力量都在努力。」樂小米的朋友是青島的基層工作人員,投身到防疫工作一線,在一個下著小雨的傍晚,朋友還在守著核酸檢測的「空棚子」,發朋友圈說「包場了,大家快來檢測吧。」
「這些保護我們的人,也是別人的女兒,媽媽,兒子,父親,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樂小米感慨說。
「我們還在疫情中看到了無數『新生力量』,比如用大喇叭喊人下來做檢測的小姐姐」,在這次防疫工作中,年輕的面孔走上街頭,走向一線的隊伍,「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記者,他們更活潑,更有人情味,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
樂小米的微博評論區,已經成了青島防疫攻堅戰共同記憶的記錄地,有源源不斷的青島網友記錄著自己身邊的防疫故事。「我是我們組第一個登記信息的,最後面是個六十歲的大爺,環衛工人,用了一個老年機,他不知道自己手機號,工作人員讓我用他手機打了我的電話,才給他記錄上號碼,然後讓他去排隊,他耳朵背也聽不清,大家引導他過去了,挺暖心的。」「我最感觸的是排隊人群的安靜恬然,工作人員的從容高效,而且第一天就檢測人數過半,對這座城市的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5天檢測人數破千萬,一個個躍動的數字讓全國人民放心。」今年上半年,北京新發地疫情發生時,樂小米在北京出差,經歷兩次疫情,她更加有信心,「我們青島,我們國家,面對疫情採取的措施就是很了不起,作為青島人,我很自豪。」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