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18號線正在鋪設軌道。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攝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為滿足地鐵18號線、22號線開通後的停車使用需求,將建設隴枕停車場。近日,廣州市軌道交通18號線隴枕停車場工程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正開始徵詢意見公示,停車場周邊道路交通也將同步進行優化。
項目位於番禺區橋南街,規劃研究範圍為番禺大道北、市橋水道、東南側規劃路的圍合區域,用地面積為365.87公頃;停車場綜合選址範圍位於番禺大道以東、市南路以北、草龍沙河二街以西,面積約25.82公頃。
具體修正內容包括——土地利用優化:結合停車場用地布局,停車場地塊一將現行控規的耕地、園地、水域整合調整為公共運輸場站用地,用地面積202568.92平方米;停車場地塊二將現行控規商業金融用地調整為公共運輸場站用地,用地面積為1298.35平方米;停車場地塊三將現行控規公共綠地與道路用地調整為公共運輸場站用地,用地面積為15327.19平方米。因停車場用地需求及道路布局優化,控規修正範圍內的其他用地相應進行用地面積調整。
道路交通優化:根據停車場庫房位置,微調北側現行控規40米次幹道線位,其中停車場段從蓋板庫房區夾層穿越;取消被停車場隔斷的規劃支路,在停車場西側增加20米的規劃支路,銜接40米次幹道,形成微循環,加強停車場周邊交通可達性;拓寬與番禺大道北平行的南北向規劃支路為26米,拓寬南側平行於市南路的東西向規劃支路為20米;為保持用地的完整性,取消市南路南側地塊規劃支路。
河湧和公園綠地調整:結合停車場用地需求與道路布局優化對停車場北側、東側、南側河湧走向及線位進行優化調整,本次控規修正範圍內河湧用地面積增加5845.19平方米。綜合考慮保持本次控規修正範圍內公園綠地佔補平衡,將控規修正範圍的西北角地塊由現行控規的農林用地調整為公園綠地。本次控規修正範圍內的公園綠地用地面積增加了227.67平方米。
地鐵早高峰客流恢復超九成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天研)隨著中小學生陸續放假,廣州地鐵已啟動暑運模式。數據顯示,廣州地鐵線網日均客運量從2月份的130萬回升至6月份的692萬,預計暑運期間日均客運量或超800萬。對比疫情前客流水平,目前線網早高峰(7:00-9:00)客運量整體已回升超90%,晚高峰(17:00-19:00)客運量整體已回升超80%。
暑運期間,對於上班族,廣州地鐵表示,受通勤客流、出行客流疊加影響,各線路站點早晚高峰根據客流情況會適時啟動客流管控,部分車站的客控時間將有所延長。記者留意到,早晚高峰廣州地鐵一共29座車站會視情況實施限流,絕大部分集中在早尖峰時段。燕塘、天河客運站、坦尾這三個換乘站,更是早晚高峰都要限流。對於到廣州旅遊的乘客,廣州地鐵預計客運樞紐站(如廣州南站、廣州火車站、廣州東站、嘉禾望崗、燕塘等)及鄰近景點、商業區的站點客流將有大幅增長。限流期間,上述車站的部分出入口將採取分批進站、只出不進、臨時關閉的措施,減緩客流衝擊。
黃埔有軌1號線晚高峰加車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張惠)記者從開發區交投集團獲悉,黃埔有軌電車1號線示範段試運營已經半個月,截至17日,線路單日最高客流8081人次,工作日日均客流5302人次。其中,接駁地鐵換乘的地鐵長平站客流最高,工作日日均客流1667人次,高峰期達3064人次。
結合示範段目前的各方面調研數據,開發區交投集團在晚高峰增加一列車上線,最小間隔縮短近5分鐘,全天運力提升近10%。至於本報此前報導的列車等燈問題,目前相關方面已爭取4個路口信號相對優先。
目前,有軌電車1號線示範段運營時間為6:30-22:00。17日起,晚高峰(17:15-20:14)增開1列,較原行車間隔最高縮短近5分鐘,單日運力可提升近10%。
另外,線路在尖峰時段增加各站駐站人員3名,減少因測溫對乘車及列車停站的時間影響。後續根據客流變化調整平峰、高峰、周六日上線車數,保障市民出行。
除站臺現有售票機支持電子支付、紙幣、硬幣方式購票乘車,車內還設檢票機支持小程序乘車碼、羊城通或掃描所購紙質票的二維碼乘車。
針對列車沒有粵語廣播的問題,開發區交投集團表示,由於示範段各站間距較短,列車內設置普通話、英文兩種語言播報,習慣粵語的乘客可通過車內導向屏獲取進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