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三十而立 進一步發揮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上交所三十而立 進一步發揮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

  12月19日,上交所迎來正式開業30周年紀念日。在此之際,上交所召開第五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第三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就上交所2020年工作情況和2021年工作安排聽取理事、監事意見。同時還召開理事會政策諮詢委員會全體會議暨上交所開業30周年座談會,回顧30年來發展歷程,展望新時代資本市場發展。

  與會代表指出,過往30年,上交所在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構建市場化直接融資平臺、加強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豐富居民財富配置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被賦予更重要的使命。

  與會代表建議,圍繞「十四五」期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上交所應充分發揮一線監管和市場組織、資源配置優勢,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協同市場各方更加注重提高交易所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提升交易所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的綜合能力。在深化改革方面,以落實全面註冊制改革為引領,形成從入口端到上市端至常態化退市端的系統性機制建設,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在提升直接融資比重方面,應堅持穩中求進發展基調,暢通股債基衍多元化融資渠道,做大增量與盤活存量並重,尤其是加快構建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與會代表還結合國際最佳實踐經驗,對提升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構建與行政監管的良性互補機制以及改善制度供給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三十而立從頭越,於變局中開新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交所表示,將以更高的自我要求、更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更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承接「十四五」期間黨和國家交付的各項重要任務,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堅持系統觀念,進一步發揮好交易所在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的樞紐作用。

  公開資料顯示,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開業,進而開啟中國資本市場新篇章。截至12月18日收盤,滬市擁有上市公司1785家,上市股票1828隻;總股本超4.24萬億股,流通股本近3.73萬億股;總市值超44.4萬億元,流通市值近37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股票市場方面今年首次總市值超過日本交易所集團,成為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今年前11個月,上交所新增長IPO公司數量和融資金額均排在全球首位。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上交所三十而立 進一步發揮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的...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2月19日,上交所迎來正式開業30周年紀念日。在此之際,上交所召開第五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第三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就上交所2020年工作情況和2021年工作安排聽取理事、監事意見。同時還召開理事會政策諮詢委員會全體會議暨上交所開業30周年座談會,回顧30年來發展歷程,展望新時代資本市場發展。
  • 上交所:三十而立,行穩致遠
    一批屬於「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標杆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行業的集聚效應和示範效應逐步顯現,有力推動了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科創板市值及佔滬市A股市值的比重  ■  二、 主板市場「壓艙石」地位不斷夯實  主板市場30年的發展史,也是幾千家上市公司盪氣迴腸的奮鬥史。
  • 上交所成立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隨著黃浦江畔一聲清脆的開市鑼聲,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徵程。上交所「三十而立」再出發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是蓬勃發展的「根本動力」問:回顧成立30年曆程,上交所得以發展壯大的動力是什麼?
  • 上交所:三十而立,行穩致遠-新聞-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一批屬於「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標杆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行業的集聚效應和示範效應逐步顯現,有力推動了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科創板市值及佔滬市A股市值的比重
  • 黃紅元談上交所成立30周年: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隨著黃浦江畔一聲清脆的開市鑼聲,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徵程。上交所「三十而立」再出發之際,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 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是蓬勃發展的「根本動力」 問:回顧成立30年曆程,上交所得以發展壯大的動力是什麼?
  • 上交所 堅守科技創新核心地位 堅持服務科技自立自強
    規劃《建議》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服務「十四五」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分析人士認為,在此過程中,資本市場必將擔當重任。資本市場既是連接實體經濟、金融、科技的重要樞紐,也是連接籌資者、投資者、中介機構等各級各類市場主體的重要樞紐。所以,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資本市場應進一步發揮好在促進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的樞紐作用。
  • 完善制度發揮樞紐作用 資本市場加力服務科創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從建立到發展至今,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從創業板、新三板的建立,到科創板的推出;從在科創板試行註冊制,到籌劃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能力大幅提升。
  • 高瓴馬翠芳:發揮私募基金價值投資優勢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瓴資本合伙人、營運長馬翠芳主旨演講《發揮私募基金價值投資優勢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她表示,在推動 「雙循環」 形成的過程中,助力國內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作為資本市場、資管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私募基金也肩負著重要使命。
  • 經濟日報社社長鄭慶東:十四五時期 資本市場制度應更具定性
    鄭慶東經濟日報社社長鄭慶東出席並致辭,他表示,資本市場要儘快建成更加成熟的制度體系,擔當起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樞紐作用。「十四五」時期從國家全局來講,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資本市場制度也應當更具成熟和定性,以更好的發揮其作為金融市場、要素市場的樞紐作用。
  • 發揮綜合金融優勢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當前,我國貨幣信貸規模依然處於歷史高位,社會融資規模也不斷創出新高,但實體經濟中卻一直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 上交所:做大做強藍籌股市場
    □本報記者 黃一靈 12月23日,上交所召開黨委會會議,認真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傳達證監會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關於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會議提出,堅守科創板定位,賦能「硬科技」企業。做大做強藍籌股市場,提升主板藍籌吸引力。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穩步走向高質量發展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資本市場用三十年走過了全球資本市場百年的道路,這樣的成績和速度也進一步助推了中國整體國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三十年來,改革是主旋律,開放是總基調,中國資本市場只要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路徑,未來可期。 具體來看,中國資本市場究竟如何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期間有哪些高光時刻,是否走過彎路?
  •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四方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推動科技...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形成的體制機制安排,暢通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對接渠道,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實現高水平循環。  一是要加快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張望軍指出,要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進一步完善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發揮好資本市場戰略作用
    這一戰略抉擇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作出的重大調整,是新形勢下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部署,將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全局和一系列政策安排。 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運行中扮演著「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角色,對推動資本形成、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樞紐作用。今年是我國資本市場成立30周年。
  •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四方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推動科技...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形成的體制機制安排,暢通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對接渠道,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實現高水平循環。  一是要加快完善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張望軍指出,要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進一步完善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 證券業協會安青松:資本市場制度建設不能脫離國情的土壤
    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經濟參考報戰略支持的「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圍繞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 劉鶴重磅定調: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經濟出現三大新趨勢
    始終根據市場形勢和經濟增長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政策穩定。6、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結構,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7、 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加快優化大銀行經營發展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 滬深交易所發揮區域優勢 推進資本市場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包興安近年來,上交所和深交所堅持自身定位,已成為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擴大和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同時,繼續完善國際投資者的服務體系,發揮交易所的區域優勢,在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更好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 證券業協會安青松:資本市場制度建設不能脫離國情的土壤
    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經濟參考報戰略支持的「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圍繞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