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交易所發揮區域優勢 推進資本市場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2021-01-11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包興安

近年來,上交所和深交所堅持自身定位,已成為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擴大和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同時,繼續完善國際投資者的服務體系,發揮交易所的區域優勢,在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更好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1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開黨委會會議,認真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傳達中國證監會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關於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上交所黨委表示,「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增強全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協同浦東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目標,助力更好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作用」。

上交所地處中國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鼓勵長三角地區高成長創新企業到科創板上市融資。綱要還提出,加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建設,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推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近年來,上交所發揮區域優勢,滬港通、滬倫通等陸續啟動實施,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與此同時,科創板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和國際影響力。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整理發現,截至12月24日,來自長三角地區的A股上市公司有1133家,合計首發募資9249.6億元,長三角上市企業高度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等「硬科技」行業。其中,在科創板上市的有91家,合計首發募資1595.1億元;今年以來,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科創板公司有62家,合計首發募資1287.1億元。

丁臻宇表示,長三角地區是高新技術密集區,也企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且上海臨港片區和上交所都承載著對外開放的使命。上交所的區域優勢,可以助力長三角加速成為中國對外開放新高地。

12月22日,深交所召開黨委中心組學習會議,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明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結合深交所實際,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有關工作。會議表示,「實施制度性、系統性的高水平雙向開放」。

深交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腹地。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港股00737)規劃綱要》指出,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今年10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明確支持深圳在資本市場建設上先行先試。

近年來,深交所持續深化對外開放,持續優化深港通交易機制,拓展創新互聯互通渠道,實現深港ETF互通,為投資者跨境投資提供更多元化選擇。同時,在「雙區」建設中發揮了更大作用。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A股上市公司達598家,累計首發募資4708.7億元,其中,在深交所上市的有505家,佔比84.4%,累計首發募資3030.1億元;今年以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A股上市公司50家,累計首發募資413.63億元。其中,在深交所上市的有32家,深交所培育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相關焦點

  • 走向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資本市場:擴大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原標題:擴大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走向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資本市場」系列述評之二6月17日,滬倫通下中國太保全球存託憑證(GDR)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6月18日,證監會公布依法核准摩根大通期貨為我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進一步拓寬ETF互聯互通;提前取消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
  • 【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巴曙松專欄∣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經貿摩擦和疫情衝擊下,供應鏈加速重新布局,這就促使中國相當一部分企業開始布局海外,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相關市場。這種海外布局必然涉及到資產負債管理、投融資、跨境流動等多元化的金融活動,所以客觀上就要求資本市場相應開放,去支持實體經濟的這一現實進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有助於支持這一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國際化重新布局。
  • 餘偉文:發揮中國香港優勢 助力深化資本項目開放
    摘要 中國香港是連接在岸和離岸市場的紐帶,也是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把握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這一黃金機會最好的策略據點。我們期待中國香港在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的進程中,能繼續發揮好其獨特的作用。
  • 香港交易所: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橋頭堡
    放眼全球的衍生品交易市場,金融衍生品類的交易量最大,其次是商品。綜上所述,目前全球交易所行業以行政地域為疆界,在疆界內整合集中。香港交易所,作為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內唯一的一家交易所集團,同時作為中國內地和全球資本市場之間的橋梁,擁有一定的壟斷優勢,護城河深。
  • 「一行兩會一局」發布最新金融支持政策 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領域開放
    央廣網重慶11月24日消息(記者吳新偉)在昨日開幕的2020中新金融峰會上,「一行兩會」等金融機構發布最新金融支持政策,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領域開放,支持重慶在內陸金融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制定有利於重慶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規劃方案,充分發揮重慶的產業、體制、生態優勢,優化重慶金融營商環境和法制環境,在重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科技、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開放市場和金融生態體系。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對標國際高水平擴大金融業準入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支持重慶在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 視點|王劍:香港交易所——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橋頭堡
    報告通過對西方交易所行業的分析,闡述交易所行業搶奪交易、贏家通吃的競爭邏輯;並指出港交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唯一一家大型交易所集團,連接著中國和全球的資本市場,機制靈活,具有一定的壟斷優勢,護城河深,將長期受益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及逐步的對外開放,成長性充足。
  • 請回答2020 資本市場「深改」那些事兒
    圍繞穩步推進證券公開發行註冊制、依法懲處證券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加快清理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等事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貫徹實施修訂後的證券法有關工作的通知》,作出重要安排。一年來,與註冊制相關的系列改革配套措施陸續落地施行,掀開資本市場「深改」新篇章。
  • 滬深交易所挺進全球前三 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
    筆者認為,滬深交易所總市值和成交額的排名位列全球「第三」,量的提升固然可喜,但背後體現出的「質」的飛躍更值得期待。首先,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深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滬深交易所資源配置平臺功能不斷「升級」。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對直接融資的需求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將扮演重要角色。滬深交易所作為經濟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平臺,可以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結構優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經濟活力。筆者認為,隨著交易所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的不斷提升,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等方面將不斷「升級」。
  • 奮力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三點倡議,宣布了我國擴大開放的五項新舉措,為我們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奮力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十大新聞
    一方面要加快市場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推進一系列基礎制度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市場樞紐功能發揮;另一方面要提高開放水平,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並以開放促改革,助力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 充分發揮自由貿易港引領作用 助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謝妍開放帶來機遇,競爭促進發展。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彰顯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將開放之門越開越大的決心和定力。
  • 尚福林:穩預期培養市場生態 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作用
    特別要看到《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這正是資本市場的優勢所在。資本市場由於其風險補償方式、風險承受能力與傳統銀行不同,在長期投資和高新技術、關鍵領域創新活動中具有天然優勢。
  • 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原標題: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強調:「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吳曉求談中國資本市場規劃: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 朝國際化不斷開放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聚焦「十四五」--構建新格局 重塑新優勢。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進行了發言。在吳曉求看來,中國資本市場在「十四五」時期有兩個最重要的內容:第一、全面地推進市場化的改革。
  • 助力首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中行北京分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萬億...
    原標題:助力首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中行北京分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萬億大關   日前,記者從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了解到,2020年,該行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 ...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之際!融資超15萬億、逾4000家上市公司...
    1986年11月,鄧小平將一張面值50元的飛樂音響股票贈送給紐約證交所董事長範爾霖,以此表達中國推進改革、對外開放的決心,一時傳為美談。1990年,深滬兩家交易所開業之初,分別只有五隻和八隻股票掛牌交易,起步卑微,但新中國資本市場自此正式奠基,意義非同小可。中國資本市場產生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早期市場化程度低、運行不規範等問題較為突出。
  • 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要求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共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推進「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要求,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深化對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認識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從更高站位上深化認識。
  • 「一行兩會一局」齊發聲 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後續還有...
    下一步,金融開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跨境交易等領域將有哪些政策出臺?記者帶你一一看!    劉桂平表示,以金融開放為契機,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可更好發揮金融的定價功能、風險分散功能和服務功能,利用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各類資金有效參與國內大循環。
  • 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一任副總經理禹國剛:相信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可以更...
    「如果沒有膽識過人的大手筆的超前的謀略,就不可能把深交所建成全球第1個集四化於一體的一個現代化的證券交易所,其證券交易系統的技術水平至今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禹國剛仍然饒有興味地繼續補充說,深交所這四個現代化,從技術上講,不但為中國資本市場探索了一條規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發展道路,而且為深交所日後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