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專欄∣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2020-12-25 騰訊網

12

巴曙松(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在部分國家積極推動逆全球化和經濟脫鉤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及時推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具有促進金融掛鈎的重要作用。通過金融方面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能夠從金融角度對衝可能出現的一些局部脫鉤趨勢。

經貿摩擦和疫情衝擊下,供應鏈加速重新布局,這就促使中國相當一部分企業開始布局海外,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相關市場。這種海外布局必然涉及到資產負債管理、投融資、跨境流動等多元化的金融活動,所以客觀上就要求資本市場相應開放,去支持實體經濟的這一現實進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有助於支持這一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國際化重新布局。

當下討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從產業角度看,還有助於促進金融服務業的升級,提高金融業在開放條件下的競爭力。歷史證明,服務業的開放會形成鯰魚效應,推動提升本土服務業的競爭力。我們從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可以看到,那些積極參與開放競爭的產業,競爭力通常得到了極大提升。

再者,當前強調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助於優化中國的資產負債表。如果考察中國的國家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中國在資產端持有大量債券,比如美國國債等,收益不高。我們現在還處於相對快的經濟增長階段,但與此同時,人口結構在逐步老齡化。如果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優化國家資產負債表,使中國的市場主體對外投資渠道更加多元化,提升中國的資產在海外投資的回報水平,無疑有助於應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壓力。

另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助於支持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人民幣加入到國際貨幣基金SDR的貨幣籃子,目前佔比10.92%,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標誌性進展。不過從具體推動因素看,這個比例主要是靠貿易結算推動的,人民幣在投資計價等金融領域對於提高這個比例的貢獻非常小。沒有外資廣泛參與的金融市場,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就難以真正成為能進入儲備的國際化投資資產。只有通過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讓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走出去,才能把人民幣的影響力相應地帶出去。

當前,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發展非常有特色,很多領域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所以討論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也要充分發揮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積累的優勢,探索新的方式。

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與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應當是一個相互支持、相互推動的過程。目前特別要著眼於未來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需要的開放舉措,以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中國經濟在快速成長,規模在不斷擴大,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也在提升,從長期來看,人民幣遲早要成為國際貨幣。

要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必然需要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來支持。中國現在就應該有一個中長期的布局,參照目前主要的國際貨幣,分析支撐這些貨幣在一系列國際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有哪些?相對應的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是否有這些覆蓋不同供應鏈環節的金融基礎設施支持?如果沒有,應當怎麼去完善它?

(註:本文刊登於《支點》雜誌2020年12月刊。本專欄文章由巴曙松先生授權支點財經刊登,其他媒體如欲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閱讀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相關焦點

  • 讀懂中國|巴曙松: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迎來難得時間窗口
    11月21日上午,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平行研討會上,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介紹了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金融的挑戰和機遇。他表示,金融行業在新格局下要做出轉型調整,更好地配合「雙循環」戰略。這既是金融體系面臨的挑戰,也是金融業未來增長的巨大空間。
  • 滬深交易所發揮區域優勢 推進資本市場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包興安近年來,上交所和深交所堅持自身定位,已成為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擴大和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同時,繼續完善國際投資者的服務體系,發揮交易所的區域優勢,在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更好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 走向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資本市場:擴大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原標題:擴大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走向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資本市場」系列述評之二6月17日,滬倫通下中國太保全球存託憑證(GDR)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6月18日,證監會公布依法核准摩根大通期貨為我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進一步拓寬ETF互聯互通;提前取消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
  • 【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債券「南向通」框架正在構建 將利於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從開放角度看,未來「南向通」的開通將有利於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上述接近監管層人士強調,在當前時間點研究和規劃「南向通」,有利於完善債券市場雙向開放的制度安排。「南向通」能夠支持境內機構便捷可控「走出去」,多角度參與和融入全球金融服務業;有利於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更好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當中的作用;有利於鞏固香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樞紐地位,更好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南向通』將進一步落實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的創新合作機制,有利於促進內地和香港密切交流合作、推動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
  • 港交所巴曙松:香港有條件成為新基建融資中心
    中新社北京6月22日電 (王慶凱)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巴曙松22日在「2020財新夏季峰會」上表示,很多中概股回歸選擇香港,必然性中有偶然性。「我們有條件把香港打造成一個支持新基建的融資中心。」巴曙松表示,預計未來投資大概3.75萬億元人民幣,這是不小的規模。「下一步,我們要深入把握新基建的特徵來建立適應新基建的融資體系。」根據中國官方定義,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例如,充電樁非常依賴政府資金支持,而更多的新基建項目投資期限較短,需要市場支持。
  • 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步伐加快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外資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南向通」漸近——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步伐加快近期,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給,豐富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繼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近日,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高漲。
  • 巴曙松教授:如何用圖表提綱挈領地把握債券通大框架
    巴曙松還在演講中概括性總結披露了債券通的制度優勢及其開設流程,此文全面詳細,且出於直接參與政策討論和研究者之手,值得正處政策消化期的機構投資者細細研讀。特別是在第一天的市場熱情逐步回歸常態之後,市場需要真正深入地了解這個新的市場開放渠道。
  • 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提速:「南向通」正在制定新方案
    抓住債券市場開放「窗口期」「我國債券市場開放進程一直在穩步推進」,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而市場也一直期待,「南向通」能夠取得新突破。過去幾年裡,人民銀行把握人民幣加入SDR的歷史機遇期,持續推動我國債券市場制度性、系統性開放。
  • 柳傳志、巴曙松將出席2017雪球嘉年華分享投資機會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中泰證券兼中泰資管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等嘉賓將出席活動並分享資本市場未來的投資機會。    雪球嘉年華由國內領先投資者在線交流交易平臺雪球定期舉辦,是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投資者盛會,自2013年起已舉辦四屆。
  • 多方探討「南向通」框架性方案 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有望完善
    一位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認為,作為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環節,「南向通」的開通是大勢所趨,是境內機構投資者邁入境外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有利於完善債券市場雙向開放的安排。構建便捷可控的「走出去」框架由於技術和實施要求的複雜性,「債券通」暫未實現南向開放。
  • 請回答2020 資本市場「深改」那些事兒
    這一年,資本市場自身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軌道上不斷自我革新。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深改」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呢?   1。新證券法落地施行成為A股新起點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事關1.7億投資者切身利益的新證券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
  • 資本市場30年 高水平開放「四通八達」——專訪瑞銀中國全球金融...
    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定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過程中,QFII的引入是外資進入A股的首條通道,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作為第一個拿到QFII資格,又成功投下QFII第一單的瑞銀來說,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 多方探討債券交易「南向通」框架性方案 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有望完善
    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金融市場部人士認為,作為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環節,「南向通」的開通是大勢所趨,是境內機構投資者邁入境外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有利於完善債券市場雙向開放的安排。(小標題)構建便捷可控的「走出去」框架由於技術和實施要求的複雜性,「債券通」暫未實現南向開放。
  • 【首席視野】中銀國際管濤:從本土投資偏好角度理解穩慎的金融雙向...
    鳳凰網港股|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稿提出,要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特別是強調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這符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也體現了越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關係的重要指導思想。而準確理解「本土(投資)偏好」的具體內涵,有助於我們更好把握下階段推動金融雙向開放的力度和節奏。
  • 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推動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 不...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談及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問題,章俊表示,首先是對內放寬準入門檻,在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做好「引進來」。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進行相應的金融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準入,推動企業國際化融資。同時,不斷優化投資者結構,加強監管以遏制短期投機套利行為,使國內金融監管和防風險預案機制更為完善,降低潛在金融風險。其次是對外兼顧區域經濟合作與資本開放,推進「走出去」。
  • 《中國金融》|巴曙松等:邁向創新型國家進程中的政策趨勢
    為此,本刊開設「聚焦『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專欄,約請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領導和業內專家,結合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發展,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解讀,總結「十三五」金融發展成就,對「十四五」和2035年金融發展進行展望。
  • 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盛松成認為,現在正是資本帳戶雙向開放,鼓勵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而管濤則認為,目前國內國際不確定性大,全球範圍內的低利率寬流動性有可能會加劇資本流動衝擊的風險,加上中國目前開放的程度和國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盛松成對話管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升值周期,資本項目開放時機到了?
    盛松成認為,現在正是資本帳戶雙向開放,鼓勵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比較好的時間窗口。而管濤則認為,目前國內國際不確定性大,全球範圍內的低利率寬流動性有可能會加劇資本流動衝擊的風險,加上中國目前開放的程度和國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一行兩會一局」發布最新金融支持政策 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領域開放
    央廣網重慶11月24日消息(記者吳新偉)在昨日開幕的2020中新金融峰會上,「一行兩會」等金融機構發布最新金融支持政策,推動更高水平的金融領域開放,支持重慶在內陸金融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制定有利於重慶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規劃方案,充分發揮重慶的產業、體制、生態優勢,優化重慶金融營商環境和法制環境,在重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科技、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開放市場和金融生態體系。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對標國際高水平擴大金融業準入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支持重慶在中國金融業高水平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