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網絡上不少媒體和網友
都在猛刮「贛菜風」
意外發現
原來江西的米粉和辣椒
竟然這麼牛?!
江西是不遜於廣西和湖南的嗦粉大省,南昌炒粉、景德鎮冷粉、撫州泡粉等多達十餘種米粉,含蓋了炒、拌、湯三大門類。
但如果不是親自前往,或者身邊有江西的親朋好友前來「安利」,在江西之外的江湖似乎也很難聽到關於米粉的傳說。
有網友表示," 韌 " 是江西米粉最大的特點。按粉的韌度劃分,感覺江西 > 廣西 > 湖南 > 貴州和雲南。倘若以一個北方人評判麵條的角度來評判南方的米粉,江西的粉大概有點類似於山西的面。
該網友稱,當年在英國小鎮讀書,只有江西米粉這一種米粉賣。
別看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我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江西米粉幾乎是在華人超市裡能買到的唯一米粉。出口歐美的農副產品大多優質,也足以說明其成色如何。
相比煮粉、拌粉,炒粉則是更能體現江西粉的韌勁,並且有著獨到的江西範兒!
行家都知道,炒粉這玩意最好現炒現吃,吃得就是 " 鑊氣 " 二字,一盤鑊氣逼人的炒粉不輸給名聲在外的幹炒牛河。要想炒出 " 鑊氣 ",一定要用大鐵鍋,拉開架勢用猛火炒。新鮮的小米辣和蒜末加上牛肉一爆鍋,味道就出來了一大半,等米粉掛上了醬油色,也就是一盤炒粉最誘人的時刻。
也難怪,若說江西米粉的做法何以區別其它省份,炒粉的確是獨一無二的。
除了江西米粉
江西的辣也是深入骨髓
如果把四川辣椒、湖南辣椒、江西辣椒以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派別來進行對比,那川辣好比逍遙派,招式飄逸靈秀、引人注目,正如川菜的招牌菜色麻婆豆腐、毛血旺、辣子雞丁等,色澤鮮豔、光看圖片就能令人食慾大振。
湘辣就像是勁道剛猛的降龍十八掌,純輸出流的招式,只要你敢下筷,就必然要做好辣覺充斥五臟六腑的心理準備。
而江西辣椒,正如北冥神功,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卻走的是內功流,初時不覺,但辣味猶如頂尖高手的掌力般綿綿不息,等你回味過來時,叫人想灌十桶水。
江西人到底有多嗜辣,參見以下:
1、 冰箱的冷藏空間裡永遠留著一層存放辣椒醬。當然是,純的朝天椒。
2、 早餐店默認加辣椒,不加辣椒都得特意提前打招呼、站在旁邊盯著老闆防手抖。
3、 吃杭幫菜跑去後廚要辣椒醬的人,請一定不要大意地懷疑,他一定就是江西人。
4、 沙縣小吃裡,挖三勺辣椒還嫌沒有味的,十有八九都是江西人。
5、 炒菜不放辣椒是不可能的。
6、 吃飯沒有菜可以,但是沒有辣椒,那飯還能吃嗎?
網友觀點: 提起全國最能吃辣的地方,人們總是在四川、湖南、貴州和雲南這幾個省份之間相互爭論,卻鮮有人為江西人吃辣的能力正名。在我看來,川菜的「麻辣」和湘菜的「鮮辣(或曰香辣)」都有很強的辨識度,而贛菜的辣則是不帶任何花哨的「幹辣」,完全不會取悅人的「往死裡辣」。自從在景德鎮吃早點時毫無防備的遭遇了一隻辣到耳鳴目眩和掉眼淚的鍋貼(是的,鍋貼和餃子裡默認要放辣椒),我才在心裡恨恨的宣布:江西人才是那個站在吃辣鄙視鏈頂端的人,一切沒有提及江西菜的吃辣榜單都是耍流氓!
贛菜系這麼好吃
但為何名氣卻不夠大?
網友總結出兩個原因
↓↓↓
與江西相鄰的六個省份中,除去鄂菜,其餘的徽菜、浙菜、閩菜、粵菜和湘菜全部位列「八大菜系」,且各自保有鮮明的特色,而江西正好處在這個美食包圍圈之中。早在東晉《後漢書》中的《豫章記》就有關於江西的記載:「地方千裡,水路四通……嘉蔬精稻,擅味八方。」
江西在歷史上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贛菜很難「專一」。
另一個原因,是江西人的性格大多低調而保守,雖然在宋明時期湧現過不少文人巨擘,但近代幾乎沒有什麼遠近聞名的文人和官僚為其「代言」,幾乎談不上文化輸出。不說大菜,單從江西人最擅長的「吃辣」和「嗦粉」就可窺得一斑。
這些江西本來當之無愧的飲食標籤,卻在江西人很少「走出去」的保守和內斂中隱去了應有的知名度,成了一種只有本地人才瞭然於胸的「暗號」。
來源:江南都市報綜合
編輯:陳陽
你支持贛菜走出去嗎?
一起為贛菜加油!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鈎,一贊五分錢,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