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發現明朝官員株連九族後的千人合葬墓(圖)

2020-12-19 搜狐網

大亞灣發現明朝官員株連九族後的千人合葬墓(圖)


NEWS.SOHU.COM  2004年10月12日15:34  來源:南方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南方網訊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辦事處樟樹布村的一個山坡上,最近發現一個千人古墓。據悉,這是明朝時一個兩廣巡撫被冤殺並株連九族後的合葬墓。記者在樟樹布村附近的一個山坡上看到,這個古墓碑上寫著「林氏合葬族冢」(如圖),修於清宣統三年。墓基佔地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風格獨特,這在粵東地區實屬罕見。為何出現合葬族冢呢?據林氏族譜和有關史料顯示,此合葬族冢為明朝兩廣巡撫林淑因被奸臣所害,遭株連九族,1000多族人被殺的合葬族冢。

  為百姓請求免交介糧

  原來,林淑生於1530年,原歸善縣(今為惠州)人,官至兩廣巡撫,為官親善,愛民如子。當時,由於廣東經常發生水災,人民生活十分艱苦,林淑多次為民向明皇請求免交介糧,但屢遭拒絕。林淑棋藝高,明皇常找他對弈。有次,林淑與皇上下棋,每當遇到險情時,便自言自語地說:「將、將、將,廣東免介糧。」不久,林淑的棋局就轉危為安了。皇上以為這是林淑制勝的口訣,不由自主地跟著念,林淑便跪地說:「謝皇上恩典,廣東免介糧了。」皇上見自己上當後反言道:「哪有這麼回事?」林淑繼而說:「皇上金口玉言,臣不敢違抗。」作為九鼎之尊的明皇見此,只好無可奈何答應了。

  百姓冒險修建合葬冢

  林淑回到廣東,便將此消息告知民眾,朝中奸臣卻誣陷林淑發動群眾造反。1569年,明皇下旨株滅林淑九族,1000多名林氏族人被殺,有幾個族人逃了出來,才倖免於難。倖存的族人及當地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將被害的族人密埋在樟樹布村的山崗上。後來,族人林正揚於清宣統三年,修建了這個合葬族冢。

  記者獲悉,惠州市博物館已經將它上報,要將此墓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馮怡駒)







相關焦點

  • 成都武侯祠並非中國唯一的君臣合葬墓,真正的君臣合葬墓,在廣州
    明朝好不容易有了點點起色,又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桂王朱由榔在一眾大臣擁戴之下,於肇慶宣布監國。然數天之後,清軍攻下江西贛州的消息傳來,朱由榔不顧瞿式耜等大臣反對,逃往廣西梧州。同年十一月初二日,曾任隆武朝大學士的蘇觀生在廣東布政使顧元鏡等人襄助下,擁立朱聿鍵之弟朱聿鐭在廣州稱監國,三天之後,即帝位,史稱紹武帝。
  • 俄伏爾加格勒州發現中國籍紅軍戰士合葬墓
    (觀察者網訊)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11日報導,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州媒體援引「伏爾加格勒州歷史文化遺蹟保護科學生產中心」的消息報導稱,1917-1919年間在俄國國內戰爭中犧牲的50-100名中國籍紅軍戰士的合葬墓在伏爾加格勒州被發現。 據報導,俄羅斯歷史學者在繼續評估合葬墓的現狀,核實伏爾加格勒州所埋人員的信息。
  • 陝西發現明代夫妻合葬墓 挖出一份陰間「合同」
    彬縣發現明代夫妻合葬墓 挖出一份陰間「合同」  華商網-華商報鹹陽訊(記者芮瀟瀟)一座明代合葬墓的出土轟動了整個彬縣縣城,這座繪有精美壁畫的合葬墓,出土了明萬曆年間的「陰曹地府」買地券、燭臺等珍貴文物,也印證了彬縣紀氏家族近400年族譜中有關墓主人的記載。
  • 福建發現元朝古墓,墓主人是孫悟空?還是和通天大聖合葬的!
    這說法的證據也是很簡單的,至今沒有發現一個元朝墓嘛,就算是成吉思汗墓,那也不過是個衣冠冢而已,當不得真。其實這裡也是有一個誤區的,元朝當時的的喪葬並非這樣嚴格,只有草原來的蒙古人會這樣做,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是在中原地區生活了很長時間的,比如那些色目人,這些人的風俗也就不是那麼的明顯的。更何況在元朝統治時期,還有著許多的漢族人,他們保留著原有的喪葬習俗。
  •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內蒙古發現一座金人合葬墓,女墓主死狀悽慘,專家:莫非是她?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自秦始皇一統六國創建秦朝開始,中國便進入了封建社會時代。秦朝之後,無論是漢朝、三國時代、晉朝、唐朝等朝代,統治者都是漢人。彼時的漢人王朝都以黃河一帶為統治根基,繼而向四周輻射。
  • 陝西發現夫妻合葬墓 出土明代陰間買地券和合同
    陝西發現夫妻合葬墓 出土明代陰間買地券和合同 陝西省鹹陽市彬縣日前發現一座明代夫妻合葬石室墓,出土文物中竟有明萬曆年間的「陰曹地府」買地券和「合同」。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嶽起介紹說,這個古墓是彬縣農村公路管理局在修建職工宿舍樓時發現的,隨後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墓進行了發掘。負責發掘的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劉衛鵬博士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人員在墓中竟發現了一份「陰曹地府」買地券和一份「合同」。它們都是刻在鎮墓青磚之上,保存非常完整。
  • 越秀公園有個與14臣子合葬的皇帝墓,共用1碑石,網友:太寒酸
    在越秀公園的南秀湖邊,有一處很不起眼的碑墓,卻是一個皇帝墓,它的墓主就是南明邵武帝。我們暫且不提唐高宋祖的墓是多麼的豪華和耆侈,那我就談談近在尺咫位於解放南路的【西漢南越王墓】,在他的整個墓室內就出土了200多件的陪葬品。
  • 孫悟空其實叫通天大聖,他哥才叫齊天大聖,二人合葬墓被發現!
    但是實際上,在福建省順昌縣西北部的寶山山狸洞內,考古專家真的發現了一座「孫悟空兄弟」的合葬墓,那麼,這個明明只存在於小說之中的人物,又怎麼會有墳墓,而且還是兄弟合葬墓呢?    十五年前,一直隱在寶山主峰上的孫悟空兄弟的合葬墓,被福建省的考古人員打破了平靜。山洞內,兩塊墓碑是「齊天大聖」在左、「通天大聖」居右,這與古代以左為尊的禮儀習俗相符。
  • 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霎時臉色驚變
    文/小讀 標題: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霎時臉色驚變 聽到波斯這個國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如果說起波斯現在的名字,估計大家都會改變了想法。
  • 陝西發現大量罕見唐代壁畫,墓主為唐代「弼馬溫」
    除此之外,考古人員在這座墓葬內發現多組保存較好的墓葬壁畫,保存情況較好。墓道東、西二壁繪青龍、白虎引導的出行隊列。 ▲唐康善達墓墓室壁畫 壁畫以墓道東西兩壁的胡人馴馬圖和胡人牽駝圖最為生動。胡人深目高鼻,身體後傾,左手牽韁,右手揮鞭,正在馴服一匹低頭掙扎的白馬。
  • 湖北公布明十三陵定陵發掘後明朝考古最大發現
    新華網武漢1月18日電(記者李鵬翔)湖北省人民政府今天正式公布了明代梁莊王墓的大批考古發掘成果,專家指出,這是繼明十三陵的定陵發掘後,明朝考古的最大發現。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與荊門市政府、鍾祥市政府聯合組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工作者,對位於鍾祥市長灘鎮外的明代梁莊王墓進行了發掘。直至當年年底發掘工作基本結束。
  • 西安發現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譯成漢語後,專家臉色瞬間大變
    1995年,古都西安出土了一座唐代古墓,根據古墓中的資料專家發現,這座唐墓是唐朝四左神策軍散兵馬使蘇諒與其夫人馬氏的合葬墓。這是在古墓發掘過程中,專家們在這座墓的墓誌上發現,墓誌上不僅有漢字,還有一種巴列維文,這是種古波斯文字體系中的一種,專家翻譯後,吃驚地發現兩者對墓室女主人的介紹完全不一樣。
  • 當塗"天子墳"疑為孫權第六子孫休夫婦合葬墓
    字形,墓室由南往北依次由封門牆、墓門及擋土牆、甬道、前室及左右耳室、後室構成。  專家經過對墓穴的形制進行分析後發現,除後室不帶耳室外,當塗天子墳與南京江寧上坊大墓形制基本相同,與蘇州虎丘孫吳墓形制也很接近,亦與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相近。墓葬前室石質牛頭、覆頂石均與南京江寧上坊大墓所出形制基本相同。
  • 清洪有篤夫婦合葬墓發掘遷葬記實
    出土的黑色頁巖墓志銘篆文為「贈文林郎象溪暨配封孺人王氏墓志銘」,是一座雙壙合葬墓。墓志銘載,墓主名洪有篤,字懋行,諡號「象溪」,妻王氏諡號「端慈」。墓志銘作者是洪承疇,署名自稱「姪孫」。銘文歷述洪有篤、王氏生平簡歷。鑑於墓志銘是與歷史名人洪承疇有關,南安市目前尚未建立博物館,三人現場會商,出土墓志銘暫由洪氏家廟管委會保管。申鷺達股份公司負責發掘現場安保工作,擇日「拾骸」遷葬。
  • 崔源家族墓的發掘及出土文物概況
    後由著名學者金毓黻整理,將其編入《遼東文獻徵略》中。墓園前方後圓,東西長43.7米,南北寬44米,園牆用石塊壘砌,墓園門在西牆正中,門寬1.8米,門前約500米有礫石甬路,甬路兩側立有石人、石馬、石虎,等石象生。石象生殘件現存於鞍山市博物館。1975年6月至9月,遼寧省博物館文物隊和鞍山市文化局文化組聯合發掘清理墓葬十九座。
  • 考古專家挖掘一夫妻合葬墓,發現一件紅色物品,急忙撤退報告北京
    考古專家在打開一個夫妻合葬墓中,竟然發現了一個紅色物品,專家們急忙出墓,將此消息報告給北京。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商周時期的夫妻合葬墓在山西的一個村莊裡面,突然有一天,在某個田地發生了一陣震天的響聲。村裡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村長帶著一批村民,前往查詢聲響的原因。後來,村民們竟然發現在某一家的菜田裡面發現了盜洞,而且在盜洞的四周,還留著很多盜墓的各種工具。
  • 南安霞美鎮一山坡現古墓 疑為明代大理寺官員墓
    南安霞美鎮一山坡現古墓 疑為明代大理寺官員墓 qz.fjsen.com 2013-10-19 09:40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山坡現古墓 疑為明代大理寺官員墓
  • 南京出土父女合葬墓,女兒身上散落200顆藥丸,專家:不配當父親
    根據研究發現《禮記·檀弓》記載:「孔子曰:古者墓而不墳。」這句話隨著儒家思想的影響日益加深和應用,可以視為古代墓葬等級制度的起源。 從皇帝到平民,在去世後從墳墓的大小、使用禮器的樣式以及祭奠儀式的規模都能看出死者身份的尊卑。要說普天之下誰在這方面最享有特權,無疑是歷朝歷代的皇帝以及處於統治地位的士大夫階級。
  • 福建金門炸出明朝魯王墓,出土碑文顛覆歷史,證明滿清篡改明史
    而我們都知道明朝是被公認的歷史上最強硬的朝代,但是滿清入關之後順治帝就開始篡修《明史》,誓要把明史修成符合清朝利益的史書。雖然我們現在對《明史》中記載的東西無法判斷真假,但是考古發掘明代古墓以及出土的文物都會留下真相。出土之前原位於金門城東門外古崗湖西側,為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金門名士林樹梅按沈光文挽魯王詩序尋得。
  • 四川成都發現明朝蜀王墓,當進入墓室後,專家:中國最美地下宮殿
    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修建的一座皇家陵寢,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和30多位嬪妃。而自古以來還有傳說「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那麼作為藩王墓的蜀王墓為何評價如此之高?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位於四川成都龍泉驛的蜀王陵,而蜀王府的歷史比故宮還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