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方朔的文化意義
綜觀東方朔的史料及民間傳說,東方朔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多元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但核心內容是儒家文化。《史記》載:「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術」。《漢書》云:「又常服子路之言」。東方朔乃齊人,齊魯乃儒家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儒家文化造詣最高的代名詞。愛經術,經指《五經》,術指《六藝》,常服子路之言,子路乃孔子嫡傳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可見東方朔是典型的一介儒生。《漢書》載:「(朔)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雖然只是列舉了《詩》《書》,應該包括《禮》《易》《春秋》等儒家經典,《漢書》後文也寫道:臣(朔)嘗受《易》,請射之。可能是側重於《詩》《書》,這也符合東方朔的實際情況,長於辭賦,志於治國安邦。
武帝即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東方朔入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建元三年,東方朔上《諫上林苑疏》,武帝雖然沒採納,但武帝讀懂了東方朔的儒家思想,故拜東方朔為太中大夫,加給事中。後來東方朔多次直諫漢武帝,《漢書》有明確記載的四次,直到臨死一息,仍上諫言。武帝感概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明東方朔一貫直言不畏,言辭犀利,充分體現了東方朔強烈的忠君愛國思想。因此東方朔的核心思想無疑是儒家文化,這也是二千多年以來東方朔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根本原因,也是東方朔文化向前發展的基礎,偏離儒家文化這個方向,東方的歷史形象和文化價值將大打折扣。
除儒家文化外,東方朔還體現了道家文化。《史記》記載:「(朔)多所博觀外家之語」,「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可見東方朔博覽群書,諸子百家,多有涉獵,而道家思想,亦貫其一生。從早年的隱於朝,到晚年懷舊再回東方山,煉丹採藥成為藥師,死後得道成仙,這是後人賦予東方朔道家文化形象登峰造極的表現。
2、東方山的文化旅遊價值
東方朔為什麼到東方山?為什麼如民間傳說的晚年隱居東方山?答案只有一個:偉大的楚文化和悠久發達的黃石青銅文化吸引了東方朔。東方山見證了東方朔農戰強國之計,見證了漢武帝的雄才大略,見證了齊魯文化和楚文化的融合和發展。東方朔朔造了東方山,使東方山喚發出了獨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又吸引了唐代高僧智印大師結廬東方山,弘揚佛法,普渡眾生,最後圓寂於東方山。智印大師成就了東方山一千多年的香火不息,成就了東方山古剎林立,大師輩出。東方山又一次見證了東土佛教文化與華夏儒家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早年就讀於東方山學堂的大冶縣祝家莊人餘國柱,順治九年(1652)中進士科,康熙二十六年(1687)授武英殿大學士。衣錦還鄉,重上東方山,捐資重建了東方朔書苑,欣然命筆題寫「三楚第一山」,現鐫刻於東方山弘化寺石璧之上。
閣老(大冶人對餘國柱的尊稱)為什麼把東方山稱為「三楚第一山」,難道僅僅是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不是。閣老認為東方山融合了儒釋道三大文化流派,具有悠久的濃厚的文化風氣,西楚、東楚、南楚所有名山無可媲美,故冠以「三楚第一山」,這完全出於對東方山的文化自信。
東方朔是東方山的靈魂,有了東方朔,東方山就有了故事,有了文化,有了思想,有了品質。問道東方朔,祈福東方山,這應是東方山文化旅遊開發的品牌自信。
六、東方朔書院
書院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那裡文化昌盛,文人會聚,那裡就有書院。傳說東方朔隱居東方山,一邊讀書講學一邊煉丹採藥。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載:東方朔讀書堂於大冶東方山。
經過元朝,明代東方朔讀書堂已成為大冶縣重要的學堂之一,鼎盛時期就讀學生二百多人。清順治九年(1652)進士餘國柱早年就讀於東方山學堂,科考入仕,成為康熙內閣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執相權。清室退位,科舉廢除,學堂荒廢,後重建時改學堂為智聖殿。
現東方山列入黃石市重點旅遊景區開發,百廢待興,東方朔書院應佔一席之地。成立東方朔書院,研究和推廣東方朔文化,塑造東方山文化品牌,促進東方山旅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