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位列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蔡倫也因為改良造紙術,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那麼造紙術究竟有哪些重大的意義,能夠獲得這麼高的地位呢?
古代有一個詞叫做「學富五車」,原來是指惠施為人學問淵博,他寫的著作達五車之多,可以用來作為治理國家的良策。五車,也被後人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了。
當然,那時候的五車和我們現代是沒法比大小的,包含的內容也是遠遠不及的。當時用來承載文字的載體主要是竹簡和絹帛,但由於絹帛價格不菲,也只在某些特殊時刻且是富貴之家才會願意使用帛書。
竹簡便是一種大眾化的書寫工具了,只需要將隨處可見的竹子削平整,便可以在上面書寫文字。如果有錯字,可以使用專門的刀具輕輕一刮即可,再寫上正確的字上去。但由於竹簡為了方便書寫,必須裁剪成寬度相當的平面,一冊竹簡記錄的內容並不多,要記錄下一本書,往往需要很多冊竹簡。
無論是竹簡還是帛書,都有著各自的缺點。獲取方便的竹簡太過沉重、記錄內容也極為有限,運輸也是個大問題;帛書便是造價高昂,獲取不易,往往只有達官顯貴才能支撐得起用帛書書寫、繪畫了。
漢代的時候,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設立太學,建立國家藏書館。一連串的措施刺激了儒家文化的發展,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漢代學風建設打下基礎。
但學習的需要時間、專心、良師、錢財、好書,前幾樣太學都有了,最後一樣對於學子而言卻成為了一件難事。那時候的書,不像現在,印刷一下就有了,而是需要一本本謄抄上去,而且由於信息傳播不便和門戶之別,很多書籍在民間就成了孤本。而且,竹簡這東西記載的信息越多,重量就越重,當太學這種學府建立起來後,它不便於運輸和保存的缺點就逐漸顯現了出來。
社會的發展,推動了造紙技術的出現——人們需要一種可以記錄大量信息,又輕便廉價的工具。
所以,當蔡倫改良的適宜大規模普及的造紙術技術出現後,引起了漢和帝的重視,蔡倫也因此被封為龍亭侯。漢和帝得到造紙術後,便將其推廣向全國。
造紙術的出現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大地影響:1、最受利的便是文化領域。紙張的出現為文字提供了新的載體,書本體積小、記錄內容多。既方便了書籍的保存、傳播,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成本,更多平民出生的學子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文化教育。
2、為藝術發展提供了媒介,像音樂、繪畫、書法這些東西,原本並不適合在竹簡上保存,現在紙張的出現對於藝術文化的保存和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3、紙張的出現提供了一種更加潔淨、衛生的生活方式。
4、促進了貨幣改良,為紙鈔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
5、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便於陌生文明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書籍記錄,進行參考、了解。
不知此事您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作者:腦洞趣味歷史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