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央行數字貨幣可能帶來的短期和長期影響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新媒體

為什麼各國央行都在研發數字貨幣?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為什麼當前全球大多數央行都在研發央行數字貨幣(CBDC)?這件事大概可以追溯到2009年前後,當時國際市場對於美元的可持續性和權威性都產生了懷疑,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過一篇文章,主要是對作為主權貨幣的美元承擔國際儲備貨幣功能的可持續性提出了疑問。國際金融理論裡有一個「特裡芬兩難」,講的就是這個問題。對於美元的懷疑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比特幣的繁榮,2009年比特幣誕生後受到了市場的普遍歡迎。

不過在比特幣誕生以後,各國央行並未大力推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家覺得比特幣缺乏內在價值,很難真正發揮貨幣的功能。周小川行長最早於2014年開始討論CBDC問題,當時大家都覺得非常超前。這可能是我國央行在研發CBDC方面走在國際前列的主要原因。各國央行普遍開始關注、研發CBDC,是在2019年6月18日臉書發布天秤幣(Libra)的白皮書之後。各國央行大力推進CBDC研發的原因可能很多,用最簡單的一個詞總結就是「競爭壓力」,具體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與市場競爭。如果不能較快推出CBDC,將來就有可能受到比特幣和Libra等民間數字貨幣的影響,尤其是Libra作為穩定幣,具備兩大明顯的優勢,其一是Libra以主權貨幣作為基礎的價值支持,因此是有內在價值的,其二是Libra一經推出就可能成為國際支付與國際貨幣,這會對各國造成較大的壓力,主要體現在Libra對各國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以及對於主權貨幣地位的衝擊。第二個層面的競爭主要是在各國央行之間。在大多數國家的央行都在努力推行CBDC的條件下,任何一國都不願意缺席這樣一場潛在的競爭。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來,國際儲備體系都是以美元為主導,而現在國際市場對美元的長期地位產生了懷疑,如果接下來有一種數字貨幣被成功推行成為新的國際貨幣,那麼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許會就此誕生。因而各主要央行都不願意缺席這樣一場競爭。在Facebook發布天秤幣(Libra)白皮書之前,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美聯儲都沒有表現出對於CBDC的強烈興趣,但此後都開始大力推進。

 e-CNY短期內可能會對行動支付和商業銀行產生影響

其次,我們可以考察一下我國的CBDC即e-CNY(之前叫做DCEP)可能給金融體系造成什麼樣的直接影響。e-CNY的主要功能就是支付,替代交易中的現金,並通過雙層體制來發行。貨幣具有支付、定價和儲值這三大功能,實際上數字貨幣能夠直接發揮的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支付功能,過去我們稱其為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從短期看,e-CNY可能對經濟金融體系造成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對於現有支付手段的影響。現在我國已經擁有了非常發達的行動支付手段,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它們都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e-CNY與行動支付工具的主要差異就是它是由央行發行的,因而具有「法償性」,安全性更好一些。另外,e-CNY的普惠性也可能更強一些,它是零成本支付,起碼對老百姓來說是零成本。所以,e-CNY更安全、更快捷、成本更低,還可以離線支付,所以很有可能會對現有的支付手段產生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替代彈性到底有多大,還得觀察。比如我們現在使用行動支付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支付錢包基礎上的一整套「生態系統」。(2)對於商業銀行的影響。央行在設計e-CNY時已經注意要盡力避免對銀行產生脫媒的衝擊,讓錢依舊留在銀行,只是替代流通中的一部分現金。然而e-CNY會如何影響商業銀行,其實現在還不知道。如果考慮到平時的支付習慣,以及銀行的活期存款基本上沒有利息收入這個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銀行活期存款轉移至e-CNY的數字錢包的情形,是可以想像的,現在不清楚的只是程度問題。

CBDC可能對金融與經濟體系帶來的中長期影響

最後,讓我們從更為長期的視角來看一下CBDC可能對經濟與金融產生的影響。這個問題不太好分析,因為還沒有發生,也缺乏參照系,所以我們只能做一些猜想。我試圖提幾個問題出來供大家一起思考、討論吧。

第一,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以及數字金融的業態。中國現在已經有一個龐大的數字金融體系,包括行動支付、大科技信貸和線上投資等,這一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科技平臺、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作為支撐,其中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一大部分業務來說,行動支付相當於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發揮了積累數字足跡和形成大數據的功能。隨著e-CNY的推出,未來的數字貨幣錢包會變得更加多樣化,這有可能會導致每個錢包所能所收集到的數據都只是完整數據的一個部分。舉例說,我現在使用支付寶,螞蟻可能完整地獲得與交易平行的資金鍊條的信息。但將來我用支付寶購買商品,很可能e-CNY就付到了對方工商銀行數字錢包。在這筆交易完成以後,兩邊都只獲得一部分而不是完整的數據。這是否會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和相關數字金融業務的發展?在這個新的e-CNY支付體系中,央行或許是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大數據的機構,這一定會對大數據分析和數字金融業態產生影響。但到底是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只能在實踐中觀察。

第二,貨幣政策的工具、中介目標與傳導機制。將來對於廣義貨幣供應量M2等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定義可能會發生改變,老百姓和機構持有的錢是存放在銀行還是存放在e-CNY的錢包,抑或以直接投資到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這樣M2的含義可能就發生改變了,這也就會影響將來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間,我們需要支持低收入群體和中小微企業,但事實上中央銀行缺乏有效的手段將定向的貨幣政策落實到微觀層面,但將來e-CNY錢包普遍落地之後,那麼央行就有可能直接為中小微企業和居民提供流動性支持,結構性的貨幣政策就成為可能。但是,一旦這一設想成為現實,那麼貨幣政策的形態會不會就此改變了呢?貨幣政策到底是宏觀層面的還是微觀的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的界限是不是還像現在這般清晰?

再次, 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在e-CNY落地之後,完全意義上的匿名也許就不復存在了,這將有可能解決過去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利於反洗錢、反腐敗工作的推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e-CNY也許有利於維持金融穩定。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技術永遠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e-CNY的應用過程中很難完全排除出現新的風險、新的漏洞的可能性,這一點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最後,e-CNY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本身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機制、制度作為支持,貨幣數位化並不意味著它自然就成為國際貨幣。但在e-CNY落地之後,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1)e-CNY是否有利於推動跨境貿易、跨境結算和跨境投融資,過去使用實物貨幣,現在使用數字貨幣,這樣會不會更加方便一些,將人民幣往外推會不會更加容易一些,這是值得觀察的。(2)過去我們認為貨幣不可兌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現有的監管政策和現有的金融體系的情況下,將人民幣拿到美國無法兌換美元,因為沒有地方可兌換。但將來在數字人民幣落地以後,因為它就是一組密碼,很容易把它帶到國外去,如果在一些國家的老百姓和企業願意使用e-CNY,是否就意味著存在局部範圍內實現兌換的可能性。如果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那麼也許將來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也許會產生一些改變。

各國CBDC的競爭最終可能會集中到一個或者很少幾個數字貨幣

我提一個設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同國家的CBDC有可能會相互競爭、共同存在,但如果講到國際貨幣體系或國際儲備貨幣,我覺得更可能的情形是會集中到一種或少數幾種CBDC,不太可能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因為百花齊放的基本前提是不同數字貨幣在功能和特質上有差異。比如,比特幣也許可以長期存在,這是因為它和CBDC不同,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資產為投資者所需要,CBDC無法將其替代。但未來在CBDC領域最終的競爭可能就在國際貨幣方面,各國都不願意缺席競爭,未來的國際貨幣可能是數字美元,也可能是數字人民幣或其他國家的數字貨幣,甚至有可能是一種超主權的數字貨幣。因為國際儲備貨幣本身是一種基於主體信譽的貨幣,它所發揮的功能是一樣的,而數字貨幣和數位技術的基本特徵是長尾效應,因此沒有必要保留多種貨幣作為國際貨幣,只要一種貨幣能夠發揮最好的作用,那麼它的效果可能就是最好的。所以,我的猜測是將來的金融體系的競爭,尤其是在數字貨幣領域的競爭就是國際儲備貨幣的競爭,很可能最終會向一個或極少數的貨幣集中。

(作者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央行數字貨幣:重新定義全球貨幣體系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介紹,中國央行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探索絕對是領先世界的,是國際上最早著手研究數字貨幣的央行之一。早在2014年,央行就開始組隊討論數字貨幣,2017年陸續開始進行設計,早期階段,央行主導設計架構,由各大銀行和外包技術團隊來提供技術支撐。經過2年的設計開發,2019年央行開始披露數字貨幣的設計思路和細節,並陸續開始內部測試。
  • 「今日幣快報」黃益平:央行數字貨幣促使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發展
    2.黃益平:央行數字貨幣促使人工智慧等技術進一步發展據新浪財經消息,12月11日,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出席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峰會,並發表演講。
  • 一文讀懂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有何影響?
    對我們又有何影響?1DCEP是什麼?DCEP,英文全稱為: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是我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目前,對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的初步界定是:由央行主導,在保持實物現金髮行的同時,發行以加密算法為基礎的數字貨幣。
  • 黃益平: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促使人工智慧等技術進一步發展(全文)
    黃益平表示,數位技術支持經濟活動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很大的發展,現在正處在我們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當中,同時在這中間,政府在做新基建的投資,5G通信網絡在全國鋪開,再加上央行的數字貨幣馬上就要推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這樣的一套技術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再加上今年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數位技術和數字金融都會大幅度地發展。
  •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影響你我?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原標題:觀察丨央行數字貨幣如何影響你我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段相宇2014年,人民銀行啟動央行數字貨幣的前瞻性研究。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成立,成為全球最早從事法定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官方機構。圖為中國人民銀行外景。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但對數字貨幣錢包的功能上提出了三點要求:①央行數字錢包應具備應對瞬時高並發交易處理能力②保證央行數字貨幣具有可控匿名性③保障客戶體驗。四、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對商業銀行可能帶來的多維度影響(一)數位化M0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顯著降低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率。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東加勒比國家試用央行數字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數字貨幣將提高東加勒比貨幣聯盟(ECCU)的資源和能力,該地區包括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安圭拉、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加、格瑞那達、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CMF報告:數字人民幣和紙鈔將長期並存
    「一個4%」問題指的是現金在廣義貨幣量中的佔比長期不足4%。「兩個80%」問題指的是,當前的現金80%以上以大額紙幣的形式存在,另外從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的調研數據可以看出,消費者持有現金量(用於日常支付消費)大約僅佔全部現金量的5%-10%,也就是說80%以上的現金量都並非用於日常支付交易,可能很多用於地下經濟活動,尤其是避稅、腐敗、非法移民和恐怖融資等非法地下經濟活動。
  • 央行數字貨幣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不少人暢想其對現有支付格局的影響,甚至為兩大支付巨頭捏一把汗,其實是典型想多了。中國支付結算體系效率高、全球領先,根本不需要藉助此類國之重器來重塑,從定位上看,央行數字貨幣並非著眼於現在的戰術修補,而是面向未來、面向國際的戰略布局。對國內支付結算格局影響有限央行數字貨幣定位於M0替代,意在逐步取代現金的使用。
  • 全球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關注、參與各國央行數字貨幣(CBDC)決策是IMF的職責 託比亞斯·阿德裡安等人認為,在多種CBDC存在的情況下,必然涉及到跨境支付問題,對國際貨幣體系帶來影響,而IMF的主要職責就是制定與監督各成員國之間的匯率政策,維護國際間的匯率秩序,面對新的形勢,積極參與各國有關CBDC政策的討論、決策,是它應當承擔角色。
  • 數字貨幣動態,美團點餐也用數字貨幣DCEP了?央行數字貨幣來了!
    美團,滴滴、B 站均已與央行數字貨幣項目銀行展開合作期盼已久的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正式測試數字貨幣DCEP快和我們見面了,看到這個消息,讓人真的是感嘆世界變化太快。對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我們一直都抱著極大的興趣。
  • 劉曉春:央行數字貨幣僅為人民幣的表現形態,數字貨幣技術和數字...
    劉曉春表示,由於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發生變化,數字貨幣的應用也會對貨幣流通帶來一些新的變化。於數位化的原因,還可能會降低貨幣在發行過程當中、管理過程中的成本,但未來的數字貨幣到底怎麼樣,還需要用實踐來檢驗。 M1、M2是不是可以用數字貨幣?劉曉春表示,這問題跟M1、M2是不是可以用紙幣是一樣的。
  • 央行數字貨幣競賽:日本央行創建數字貨幣研究部門,將與歐洲合作
    世界各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角逐,而這一次的焦點是區塊鏈和央行數字貨幣。日本央行本周一證實,已經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來研究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發行。日本的與其他國家共同研究央行數字貨幣日本媒體《每日新聞》今天早些時候說,日本央行新的數字貨幣小組將在支付和結算系統部門下工作。10名隊員被分配到這個部門。他們將由該部門的高級官員Akio Okuno領導。
  • DC/EP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意思?會完全代替現金嗎?
    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傳統產業帶來衝擊的同時,也為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引發了人們對數字貨幣的普遍關注。日前,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帳戶內測的照片在網絡上流傳開。不少人開始歡呼:「數字貨幣,來啦!」
  • 2021北京三支一扶公基備考經濟知識:央行數字貨幣
    最近,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有提速之勢。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電子版。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數字貨幣,是基於網際網路新技術,推出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是一場貨幣體系的重大變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央行數字貨幣項目已取得較大進展。那麼,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它與傳統貨幣有何區別?又將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陳龍:央行數字貨幣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的一大領域可能是跨境支付
    本期節目將由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和羅漢堂秘書長陳龍跨洋連線,一同解構區塊鏈如何改變商業和社會的運行範式。陳龍:任何新的區塊鏈應用要取得成功,都必須解決以前沒有解決的老問題,我們必須看看它能做些什麼。我認為央行數字貨幣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的一大領域可能是跨境支付。
  • 央行數字貨幣將取代紙幣?這篇文章說明白了
    很多人認為,這將對國家法定貨幣乃至國際貨幣體系產生極其深刻的衝擊,甚至可能將其顛覆或取代。從2013年開始,很多國家的央行也高度關注數字貨幣,甚至著手研究和設計 「央行數字貨幣」(CBDC)。其中,中國央行從2014年即組建數字貨幣研究團隊;2016年1月即宣布「爭取早日推出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2019年7月開始,央行官員相繼發聲表示,國務院已經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目前正在組織市場機構參與系統開發和測試工作,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現在,數字貨幣正式開始測試,中國可能成為全世界率先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國家。
  • 為何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
    當前,全球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對於數字貨幣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國際清算銀行近期發布的報告稱,截至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發布了央行數字貨幣計劃。那麼,為何要推出央行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有哪些優勢?對金融體系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進一步增加了無紙化交易需求,且數字貨幣可實現疫情期間紓困資金的精準投放,這成為各國央行加速研究數字貨幣的催化劑。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各國央行對發展數字貨幣動機存在異同。
  • 俄羅斯央行:數字貨幣可能讓SWIFT變得多餘
    據報導,俄羅斯央行官員表示,數字貨幣可能會挑戰SWIFT全球銀行支付系統,有朝一日可能會使其成為多餘的。俄羅斯第一副行長Olga Skorobogatova表示,鑑於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速度,一些國家可能會在未來五到七年內推出這種貨幣。「然後我們可以直接處理一體化問題。
  • 韓國央行發布中長期發展戰略,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競爭開始加速
    ​為了應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變化的影響,韓國央行將提升整體研究能力,為數字貨幣相關研究做準備。 6月9日,韓國央行發布《中長期戰略規劃(BOK230)》(以下簡稱《規劃》)披露,韓國央行正加強研究能力,應對迅速變化的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包括積極從事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