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彈屏廣告到促銷簡訊再到直播帶貨,「雙11」營銷3.0時代藏著這些坑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第11個「雙11」如約而至,許多消費者感受購物狂歡的同時,也見證著營銷手段一次次玩出新花樣。

從滿屏飛舞的彈窗廣告,到瘋狂湧入的促銷簡訊,再到火爆登場的直播帶貨,伴隨這些而來的除了商品資訊外,還有不少煩惱困擾,甚至暗藏隱私洩露、網絡詐騙等風險。

營銷1.0

彈窗廣告滿屏飛 精準騷擾引反感

「雙11全球狂歡節,開搶啦!」打開電腦,屏幕正中央彈出的一則廣告讓消費者徐平有些猝不及防。一時間,徐平被洶湧而來的紅包弄得眼花繚亂,「仔細看了半天,也沒找到關閉的地方,只能被迫點開,結果就被帶到電商平臺的購物頁面。」

在徐平看來,彈窗廣告幾乎成了「雙11」的標配。「平時也會有,但一到『雙11』,就更是泛濫到極點,鋪天蓋地都是,還很難關掉,感覺電腦已經不是自己做主,而是像中了病毒似的,進入一種『失控』的狀態。」

更讓徐平反感的是,這些廣告往往還是「精準騷擾」。「就像網上有人說的,這世上最了解你的或許不是家人,而是彈窗廣告。」徐平發現,彈窗廣告中除了搶紅包以外,有不少是關於掃地機器人的商品推送,「前些天無意中在網上搜過,然後就算被盯上了,屏幕右下角不停冒出『牛皮鮮』一樣的廣告,打開瀏覽器也會時不時跳出相關商品的連結,擋都擋不住。」

對消費者鄭芸而言,「雙11」的彈窗廣告還意味著無處不在的陷阱。「相比起那些烏七八糟、不堪入目的畫面來說,一些噱頭十足的宣傳威脅更大。」前不久,鄭芸就曾因好奇,點開一則「恭喜您已獲得現金大禮包」的彈窗廣告。來到相應頁面,她被告知需要先完成註冊,綁定手機號和銀行卡號,並邀請好友參加團購方可領取,「不知不覺中,就會被套走好多個人信息。」

事實上,因彈窗廣告引發的詐騙案例時有發生。此前,微信公眾號「南京網警巡查執法」就曾發文,稱有市民因輕信彈窗廣告中「充值遊戲幣有優惠」的內容,被騙1萬多元。網警提醒,一些惡意的彈窗廣告可能隱藏著巨大「陷阱」。網頁隨處可見「日賺100至300元」「掃碼就有禮」「您已獲得某某大禮包」等彈窗,用戶如果打開這類彈窗,則面臨著上當受騙、身份信息遭洩露甚至被病毒入侵的風險。

對此,《廣告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利用網際網路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在網際網路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誌,確保一鍵關閉。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也曾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網絡運營者不得以改善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定向推送信息、研發新產品等為由,以默認授權、功能捆綁等形式強迫、誤導個人信息主體同意其收集個人信息。

營銷2.0

促銷簡訊瘋狂來 系統發送成本低

「正價商品低至5折!減價商品再享額外7折!」「滿400立減120,五大品牌聯合雙11齊獻禮!」「這次雙11開場你不得不搶!」……

對於不少消費者來說,即便躲得過彈窗廣告的騷擾,也很難逃過促銷簡訊的轟炸。

「特別是這幾年,『雙11』的促銷簡訊越來越瘋狂。」望著手機裡彈出的一條條簡訊,消費者孫陽無奈吐槽。進入十月份以來,自己手機上的各類促銷簡訊就開始多了起來。「尤其是從十月底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幾十條促銷消息,有些是商家自己發的,有些是電商平臺發的,各種產品都有。」對於促銷簡訊的來源,孫陽坦言大部分都是曾經網購過的商家,也有個別是線下實體店發送而來的。

在某茶葉店,服務員告訴記者,自家店只會在會員生日或節假日,向會員發布促銷簡訊。「辦會員卡的時候,基本都會留下顧客的電話和姓名。如果有活動或折扣,我們是希望顧客知道的。『雙11』到處都在搞活動,發簡訊是一種引流手段。」該服務員同時透露,即使不是店鋪會員,如今行業內也有一些商家,通過購買網絡服務的形式搞促銷。

記者發現,在網上專門面向消費者投放促銷簡訊的系統的確不少。打開某電商平臺,只要輸入「促銷簡訊」四個字,就會出現定向精準促銷類的撥號系統。甚至,有些系統專門「貼心」地提醒和標註出可以發布「雙11店鋪通知」的字樣。某些軟體系統可謂功能強大、「物美價廉」。諸如「全國三網通用」、「超市商場通知」、「確保送達」等層出不窮。而從發送成本來看,以其中一款累計評價2700多次的系統為例,其聲稱每次發送促銷簡訊通知的成本「低至四分」。

「頻發商業性信息,本質上侵害了用戶的安寧權。」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個人信息往往是通過網絡協議的方式轉移給了商家。甚至有條款允許在特殊的打折期間,可向用戶發送這種信息。朱巍介紹,對此法律已有明確規定,用戶可以選擇拒絕接收。

《廣告法》也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當事人同意或者請求,不得以電子信息方式向其發送廣告;對違反規定的,可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工信部發布的《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中也提出:簡訊息服務提供者、簡訊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違者可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營銷3.0

直播帶貨頻翻車 衝動消費隱患多

「所有女生!聽我的,買它!買它!」「3、2、1,賣完啦!」眼下,直播帶貨儼然成為營銷新寵,「口紅一哥」「銷售一姐」們一次次刷新自己創下的紀錄,越來越多消費者成為各大平臺直播間的觀眾。

不過,翻車事件也在頻頻上演。前不久,「網紅」李佳琦就曾因推薦的商品不粘鍋現場粘鍋而備受質疑。視頻顯示,李佳琦的助理費力地將粘在鍋底的雞蛋翻面卻屢屢失敗,李佳琦試圖救場,卻同樣無法改變雞蛋牢牢粘在鍋底的局面。面對這樣的事實,李佳琦還是拼命喊出「它不粘哦,它是不會粘的」「它就不會糊」的承諾,場面十分尷尬。

「說到底,這跟當年的電視購物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回想起自己跟隨直播購物的經歷,消費者林小雅懊悔不已,「經常一衝動就下單,買回來好多用不著的東西。特別是一些化妝品,用一下又覺得不適合,可是也沒辦法再退貨。」更讓她鬱悶的是,網紅推薦的商品質量並非想像中那麼可靠,「之前看直播買過一款面膜,沒想到用了一次就出現皮膚過敏的問題,售後態度也很差,客服只管推卸責任,明星網紅們也沒有給過說法,還在繼續吆喝掙錢。」

對消費者趙爽來說,買到「三無產品」卻投訴無門的遭遇也讓她對直播購物倍感失望。「在直播間裡,主播一個勁兒地介紹睡衣質量有多好,還說當場下單可以享受額外優惠,可到手才知道是『三無產品』。」趙爽試圖找主播理論,結果對方毫無回應。由於是新興電商平臺,趙爽發現上面的退貨申請渠道並不暢通,「後來才知道還有人付了錢卻沒收到貨,物流信息也查不到,只能『認栽』。」

針對直播帶貨亂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11月1日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加強「雙11」期間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管理,節目中不得包含低俗、庸俗、媚俗的情節或鏡頭,嚴禁醜聞劣跡者發聲出鏡。網絡視聽電子商務直播節目和廣告節目用語要文明、規範,不得誇大其辭,不得欺詐和誤導消費者。

而此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也共同宣布,於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全國聯合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將對利用網絡、電商平臺、社交媒體、電視購物欄目等渠道實施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重拳出擊。

 

作者:宗媛媛、李松林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彈窗廣告、促銷簡訊、直播帶貨……營銷伎倆今年忒多
    第11個「雙11」如約而至,許多消費者還是會像往年一樣參與其中。感受購物狂歡的同時,他們也見證著商家營銷手段一次次玩出新花樣。  從滿屏飛舞的彈窗廣告,到瘋狂湧入的促銷簡訊,再到火爆登場的直播帶貨,伴隨這些而來的除了商品資訊外,還有不少煩惱困擾,甚至暗藏隱私洩露、網絡詐騙等風險。
  • 直播帶貨套路多,促銷規則坑又多,雙11購物之後一地雞毛!
    「雙11」過去一段時間了,各家各平臺該公關發布的數據也早發布完了,股價該漲的也早漲過了,消費者退款退貨的也差不多結束了,現在是該公布「雙11」消費負面的時候了,i給銷售者提個醒,網購有風險,下單需謹慎;更是給各平臺提個醒,尤其是電商直播平臺,別再自吹自擂了,小心被封殺。
  • 1212快到了,直播帶貨有很多糟心事兒?法官支招"避坑"
    很多混子MCN機構,就會打著和明星合作的旗號,去對接商家,然後再找到這個MCN機構主辦方,說自己是商家或品牌的委託機構,來對接合作,然後兩頭吃。」這些不靠譜的「黑中介」,正是導致越來越多人逃離直播帶貨的罪魁禍首之一。  套路超出想像力  糾紛不止這一起。
  • 朋友圈廣告一鍵跳轉直播帶貨 微盟盟聚助力全棉時代創新營銷
    據悉,全棉時代聯合微盟盟聚在今年5月4日嘗試朋友圈廣告一鍵跳轉直播的「營銷」+「交易」拓客一體化精準廣告投放活動,交易額突破1080萬,在4月的一場朋友圈廣告跳轉直播活動中帶來數萬儲值會員。營銷主題貼剛需 全棉時代直播轉化效果佳全棉時代於2009年成立,在全國鋪設數兩百餘家直營門店,專注研發及生產全棉全品類產品。
  • 【雙11】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點名!雙11直播帶貨負面投訴超33萬條
    【雙11】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點名!雙11直播帶貨負面投訴超33萬條 化身「雙節棍」的2020年「雙11」讓男男女女紛紛變成了「吃土人」,也讓消費維權信息紛至沓來。20日,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並點名汪涵、李雪琴直播帶貨「翻車」和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等。
  • 直播帶貨2.0時代商家如何盈利?
    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消費習慣的變化,直播帶貨成為今年最大的商業風口。錘子創始人羅永浩通過直播還債6億,劉一刀劉濤成功入職阿里直播帶貨,雙11預熱李佳琦薇婭銷量破70億.....直播帶貨正吸引各方人才加入並不斷地創造銷量奇蹟,但直播行業近期出現的數據造假,主播翻車等負面新聞也讓商家充滿迷茫與擔憂。雙11購物狂歡後,直播帶貨被唱衰的聲音此起彼伏。直播戰場是否真的進入了尾聲?
  • 為直播帶貨戴上「緊箍咒」 網信辦擬出臺新規強化直播營銷管理 |...
    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近期,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直指直播帶貨等熱點問題,在延續相關法律法規精神的基礎上,對直播營銷監管提出更細緻的要求,為直播帶貨戴上「緊箍咒」。
  • 「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成最大槽點
    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一)直播帶貨:明星直播圈粉熱 刷單售假頻「翻車」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12373條左右,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
  • 1212快到了,直播帶貨有很多糟心事兒?法官支招"避坑"
    很多混子MCN機構,就會打著和明星合作的旗號,去對接商家,然後再找到這個MCN機構主辦方,說自己是商家或品牌的委託機構,來對接合作,然後兩頭吃。」這些不靠譜的「黑中介」,正是導致越來越多人逃離直播帶貨的罪魁禍首之一。  套路超出想像力  糾紛不止這一起。
  • 直播帶貨、網紅電商,全世界都在跟中國學習新營銷
    核心提示:網紅帶貨、直播電商、短視頻變現這些全新的玩法讓我們找到一個全新營銷模式,過去我們都是在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營銷模式。現在中國的市場更發達,到了我們可以反向輸出的時代,我們都應該好好研究一下中國哪些東西有向全球輸出的潛力,尤其是如何幫助中國的文化走向全世界。
  • 繁花亂眼 營銷伎倆今年忒多
    第11個「雙11」如約而至,許多消費者還是會像往年一樣參與其中。感受購物狂歡的同時,他們也見證著商家營銷手段一次次玩出新花樣。  從滿屏飛舞的彈窗廣告,到瘋狂湧入的促銷簡訊,再到火爆登場的直播帶貨,伴隨這些而來的除了商品資訊外,還有不少煩惱困擾,甚至暗藏隱私洩露、網絡詐騙等風險。
  • 為直播帶貨戴上「緊箍咒」
    今年「雙11」,直播帶貨再次掀起電商銷售熱潮。然而,市場的火爆也伴隨著直播數據造假、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 古玩直播帶貨虛假繁榮,古玩直播帶貨泡沫有多嚴重?真相觸目驚心
    一些藏家感到蹊蹺,也開始發現,他們合作的這些古玩直播帶貨主播,數據也開始變得難看。今年3月19日,新加坡藏家蔣先生因與李鑑宸公司籤訂合作協議,因為蔣先生要李鑑宸古玩帶貨數量十分龐大,有8萬餘件藏品,因而一躍成為「李鑑宸直播間裡面的頭號帶貨藏家」,而後新加坡藏家蔣先生表示從2020年4月12日至5月1日,李鑑宸選擇了323件古玩分別進行了9場古玩直播帶貨,除1次暫未結算,其他8次累計古玩銷售金額僅為3212.65
  • 李振濤:直播帶貨的本質與未來
    直播帶貨,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是,很多人對於直播帶貨的本質 然後,我們就到了4P的環節。
  • 直播賣車OUT了!「營銷鬼才」特斯拉用火箭帶貨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直播賣車無疑是2020年汽車圈最火的營銷方式,「口紅一哥」李佳琦賣凱迪拉克CT4,「行業冥燈」羅永浩賣哈弗F7、威馬,還有車企領導親自上直播間瘋狂安利自家產品,吆喝聲此起彼伏。但要說做營銷傳播,以上車企還真玩不過特斯拉。
  • 中消協:「雙11」直播帶貨和促銷規則負面信息最集中
    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然而,隨著直播帶貨快速發展,潛藏在低價與優惠背後的質量和售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618」期間消費者對於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超過11萬條。其中,消費者對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利用直播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反映最為強烈。
  • 直播帶貨是記「七傷拳」:李佳琦、薇婭也救不了
    尋找網紅直播帶貨,在大幅提高產品銷量的同時,也會給品牌帶來一定的傷害,如何有效利用直播帶貨,並避免這種傷害,是本文的闡述重點。相信「李佳琦」、「薇婭」,在如今營銷領域,應該是兩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了。
  • 雨果直播預告:大促營銷秘籍來了!助你實現從0到1,手把手帶你掌握...
    還有亞馬遜官方帶你領略美歐日醫療器具新藍海,手把手帶你掌握全球商機!更有Lazada雙十二大促巔峰訓練營來襲,傳授你大促營銷繞坑秘籍,助力旺季大爆單!這麼多精彩,就在下周(11月23-27日)雨果直播間。【點擊預約觀看直播】 直播1:《利潤都在貨裡?
  • 網紅辛巴直播帶貨被打假 將賠付 6000 多萬元
    而有的網友則認為網紅直播帶貨如此忽悠,應嚴懲,如著名打假人王海則認為,辛巴應該「假一賠十」主張辛巴賠償消費者1.5億元;而有的網友懷疑這是辛巴的炒作,更多網友則呼籲應該嚴厲打擊當下假貨橫行的直播帶貨市場,讓欺騙消費者的網紅直播等付出沉重代價,靠行政執法和依法索賠,一起淨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