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套路多,促銷規則坑又多,雙11購物之後一地雞毛!

2020-12-13 愚與趣

「雙11」過去一段時間了,各家各平臺該公關發布的數據也早發布完了,股價該漲的也早漲過了,消費者退款退貨的也差不多結束了,現在是該公布「雙11」消費負面的時候了,i給銷售者提個醒,網購有風險,下單需謹慎;更是給各平臺提個醒,尤其是電商直播平臺,別再自吹自擂了,小心被封殺。

近日,中消協終於公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但是,好像沒幾個平臺直播機構把此報告當回事。此報告主要收集了今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間網絡購物相關消費負面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匯總出來一份極具代表性的消費負面特點。

報告顯示,今年消費維權信息主要集中在「雙11」期間直播帶貨與不合理規則等兩大方面。在10月20-11月15日27天的大數據統計中,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共334083萬條,日均12373條左右,其中「雙11」當天的負面信息量最高。報告還顯示,直播帶貨的數據流量作假,直播人氣作假、售後服務跟不上等等負面投訴。其中,明星直播刷單造假和售後服務無人提供等兩個方面尤其嚴重,換句話說,「明星直播作假」與「明星非法代言廣告虛假宣傳」有什麼區別?平臺或商家的售後服務跟不上,讓消費者花了錢還沒享受到應有服務和體驗,如同跟進了一家「黑店」有什麼區別?難道平臺和商家,只顧搶錢不顧顏面嘛!

直播帶貨作假,不單只是明星直播帶貨作假,其實專職做直播及直播帶貨的任何主播,沒有一個不作假,沒一個乾乾淨淨。就連被直播帶貨封為大神的賣口紅的和賣火箭的二位,也一樣作假,而且也從來沒停過。只是作假程度在合理範圍內而已,只是當下需要這樣的主播代表,只是如今平臺需要這樣的主播勵志故事,只是他們對各方組織機構平臺還有利用價值,所以各方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常在河邊走,總會要溼鞋的!

數據作假一直以來都是各平臺通用手段,而且許多平臺自成立起就與數據作假共存在。只是有的平臺,最後把數據作假弄的與各方互贏互利,所以就沒人深究,更何況為了這種行為還起了個很科學的名稱「大數據云計算」來「洗白」,這是平臺高級的數據作假手段!低端數據作假手段,就是看同行競爭對手作假數據公布後,拍下腦門或拍下屁股,編個數據出來表示不比同行差多少,因為真實數據從來也不公布,也沒幾個人知道。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聽到的所謂「雙11」戰報數據,都是經過包裝後的數據,而且也是很籠統的數據,反正觀眾也查不到真實數據。

即使有些平臺「雙11」當天,還假模假樣地喜歡搞掩耳盜鈴的把戲,搞幾個大屏實時直播展示即時銷售額數據,其實也一樣在數據作假。任何平臺只要是在自家系統中展示數據,只要不接通第三方數據監測平臺,只要在後臺設置好作假程序,數據變化規律跟真的一樣變化跳躍著。即使有的平臺接了第三方平臺監測,也一樣作假,而且假的更離譜,因為這家第三方數據監測機構私下早已經被商家平臺買通了,或者私下商家平臺早已悄悄入股第三方監測機構。這正所謂的「商商相助,互贏互利,世上沒有不做的買賣!」

明星帶貨直播,是個偽命題,粉絲經濟也是個偽命題。因為大部分過氣或快過氣明星做直播帶貨都是跟風,哪火就往哪裡蹭熱度蹭流量,人云亦云,有些藝人都把直播賣場當成直播秀場,跟接了個通告似的,至今還沒有一位過氣藝人通過直播帶貨翻紅的。直播帶貨也是當下明星的不務正業,久而久之,這些過氣明星會讓自己更沒人氣也沒人設。換句話說,當下有流量明星藝人是不會做直播帶貨。粉絲經濟是當今所有商家常用的營銷手段,大部分是粉絲的衝動消費經濟,衝動消費長久不了,更也沒幾個藝人粉絲轉化成商家粉絲,更何況過氣藝人能有幾個真粉,明星藝人直播不作假才怪呢!

直播帶貨、粉絲經濟近兩年站在風口上,把粉絲當成豬一樣的傻宰。如同前幾年的「飢餓營銷」套路一樣,「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懵的消費者團團轉。「雙11」促銷套路也一樣,不合理規則太多了把消費者玩團團轉,據悉本次報告共收集到關於促銷規則負面信息共915029條,尤其是今年「雙11」的兩輪促銷日11月1日和11月11日負面投訴如雪飄一樣!

「雙11」促銷規則主要是三個方面,被投訴被網友罵。一個是老生常談的平臺商家「殺熟」營銷,早幾年前某機票酒店預訂網站上就出現過「殺熟」現象。沒想到現在還有,還是越是大平臺越喜歡用「殺熟」招數,還被美其名曰「大數據精準營銷」。其次被罵最兇的是,不合併付尾款就不能使用滿減優惠劵、不付尾款不能退款,這套路是新出來的,這套路與「店大欺客」一個道理。這個套路目的就是為了財務過一遍帳,為財務日後好包裝財報,去套路股東投資人。最後一個被diss的,還是老生常談,跟老奶奶裹腳布又臭又長,「雙11」各平臺促銷套路規則計算如同一道道「奧數題」;「滿減、津貼、紅包、合併購買」,不斷湧現出新詞彙,搞得讓人暈頭轉向,如不是文理精通的人,都看不懂一篇篇的促銷規則,更算不清一道道促銷疊加起來的「奧數題」!

相關焦點

  • 中消協:「雙11」直播帶貨和促銷規則負面信息最集中
    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雙11直播帶貨負面投訴超33萬條
    直播帶貨負面投訴超33萬條,中消協這份報告說透「雙11」問題導讀:中消協報告稱,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共計27天監測期內,系統共收集「雙11」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14296274條,日均信息量約53萬條。
  • 從彈屏廣告到促銷簡訊再到直播帶貨,「雙11」營銷3.0時代藏著這些坑
    第11個「雙11」如約而至,許多消費者感受購物狂歡的同時,也見證著營銷手段一次次玩出新花樣。從滿屏飛舞的彈窗廣告,到瘋狂湧入的促銷簡訊,再到火爆登場的直播帶貨,伴隨這些而來的除了商品資訊外,還有不少煩惱困擾,甚至暗藏隱私洩露、網絡詐騙等風險。
  • 「雙11」各種優惠鋪天蓋地 網購套路多下單需謹慎
    記者 郭萃  2020年「雙十一」臨近,11月8日海南日報記者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看到,各種優惠信息鋪天蓋地,手機預售、「滿減」、直播帶貨……各類營銷方式五花八門。  近年來,「雙十一」消費數據不斷攀升,但電商平臺上複雜難懂的促銷規則、先升後降「假優惠」、商品以次充好、售後維權難等問題也不斷引發消費者吐槽。
  • 網紅直播帶貨、優惠券…… 揚州餐企這樣備戰雙11
    餐企搶單買回的物料距離「雙11」還有4天,記者昨天走訪發現,今年揚州不少餐飲企業忙著備戰「雙11」,他們中有「搶單族」,也有商家在天貓、淘寶、京東、口碑網等提前準備線上優惠參加「雙11」大促,網紅直播帶貨、優惠券等成為揚州餐飲品牌線上促銷的新方式和新玩法
  • 網購糾紛大數據報告:促銷「套路」影響購物體驗
    從商品類型來看,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其他依次是數碼電器類(17.20%)、保健醫藥類(7.80%)、家具家裝類(7.76%)、服飾鞋包類(4.66%)、美妝個護類(4.53%)、家居百貨類(4.51%)。約11.37%的糾紛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
  • 雙11套路多, 京東、天貓、唯品會各罰50萬
    國家出手 明確禁止網購「忽悠式打折」近年來,隨著線上促銷方式地不斷迭代,電商平臺打造了「618」、「雙11」、「雙12」等集中促銷,以及線上「直播帶貨」等新的促銷方式尤其是雙11期間,各種預售、秒殺、滿減、現金紅包、購物津貼等複雜的促銷規則層出不窮,甚至許多重點信息未在顯眼位置標示,使得消費者的知情權得不到保障,進而引發了不少糾紛。基於此,國家市監總局出臺了《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並於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 網易嚴選雙11提前2小時開搶 CEO「組團」直播打響開門紅
    為了讓消費者買得划算、買得省心,今年嚴選雙11將提前2小時開啟,優惠規則簡單,消費者不用熬夜等零點,11月10日22點就可以提前享受全年抄底價優惠。CEO組團為「嚴究生」撒福利11月1日晚,網易嚴選CEO梁鈞與COO 石聞一出現在網易嚴選App直播間,變身嚴選資深「帶貨達人」,為嚴選粉絲「嚴究生」推薦人體工學椅、泰國乳膠枕、行李箱等經典明星商品,分享使用心得。CEO界的「帶貨鼻祖」丁磊也「空降」直播間,分享了3款自己的摯愛好物,金句不斷。
  • 「雙11」提前打響!零點付定金,熬夜看直播,網友:這規則……
    距離11月11日還有三周,一年一度的「購物盛典」就這樣提前開始了。 10月21日凌晨,天貓「雙11」預售正式啟動,各大品牌的促銷正式拉開帷幕。「雙十一定金」「雙十一無法入睡的原因」等話題成為各大網站熱搜。今年,雖然各大平臺們都聲稱「玩法更簡單」,但依然有不少網友對各類規則叫苦不迭。
  • 直播帶貨|把「好牌」打好
    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管局對「辛巴帶貨假燕窩」事件已開展調查,截止2020年12月6日辛巴團隊已經向27270名消費者賠付2400萬元。辛巴燕窩造假涉及面廣,數額巨大,是諸多網紅中最典型,危害最嚴重的一個。不僅是辛巴,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萬餘條。
  • 「雙11」投訴持續下降,直播購物成維權新熱點
    記者17日從廣東省消委會獲悉,今年「雙11」期間(11月1日—30日),全省未發生重大侵權事件,網絡消費市場總體穩定有序。廣東省各級消委會共處理「雙11」消費投訴2609件,接到諮詢698人次,其中直播購物成為投訴新熱點。
  • 明星直播圈粉熱、刷單售假頻「翻車」 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
    20日,中消協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指出,在10月20日至11月15日總共27天內,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共收集「雙11」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超過一千四百多萬條,信息的內容也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大方面。那麼報告具體都揭示出了在消費維權方面的哪些問題呢?日益火爆的網購怎樣能變得更加規範呢?
  • 電商購物節「乘風出海」 海外華僑華人樂享「雙11」
    而這種規則對於海外華人顧客並不構成煩惱,畢竟他們具有「時差優勢」。「本來我覺得『雙11』在國外購物很不方便,但當我看到很多國內同學都是熬夜在等著付尾款的時候,我的心裡瞬間平衡了。因為我是早上自然醒之後付的尾款。」林青笑著說道。對此,葉競文也有同感:「同是『尾款人』,但我是吃完午飯才付的。」
  • 直播帶貨拼的是什麼?直播的顏值還是貨品物美價廉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又一次落下帷幕。不少消費者踩著零點的時間點,將購物車裡早就選好的服飾、家電或其他消費品等統統清空,一邊擦淚剁手,一邊仍意猶未盡地買買買。  與往常不同的是,今年「直播帶貨」成為重要營銷手段。雙11實時交易數據顯示,天貓雙11淘寶直播的爆發成為品牌最大增長點,半數以上的商家通過直播斬獲新增長。
  • 雙11狂歡背後,一堆套路猛如虎,一看優惠雞毛碎地
    看到這個數據真實讓人不得不感嘆,不愧是全球購物狂歡啊!在受到疫情影響的今天,我們的消費能力盡然還是那麼強悍。而且,雙十一的狂歡可不單單只有平臺、商家和消費者;一場雙11活動,對於我們每一個運營人來講,同樣是一場狂歡;特別是品牌商家的那些促銷活動、文案內容等,都值得營銷人、運營人、文案人認認真真學習很長一段時間了。
  • 惡意刷單、大數據殺熟 「雙11」狂歡後遺症
    「雙11」集中釋放消費潛力,消費者維權問題也隨之高漲。11月2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11月11日,消費維權、促銷規則類負面信息等達到峰值。此外,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 中消協盤點今年「雙11」 高熱度背後的那些事兒
    在「高熱度」的背後,中消協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直播帶貨:明星直播圈粉熱刷單售假頻「翻車」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12373條左右,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
  • 直播帶貨應該停止忽悠消費者了
    直播帶貨應該停止忽悠消費者了唐健盛今年「雙11」最火的新聞,無疑是各類直播帶貨的「戰報」。從頭部主播到明星主播,創造出了「天文數字」成交額。這些「天文數字」背後的商業邏輯在於兩個「相信」:商家相信頭部主播能創造「爆款」奇蹟,而消費者相信在直播間能獲得「全網最低價」。
  •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圖3 「吐槽類」消費維權信息佔比圖槽點密、熱度高,是今年「雙11」線上線下兩個消費場域輿情的最大特點。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一)直播帶貨:明星直播圈粉熱刷單售假頻「翻車」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12373條左右,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
  • 極光大數據:直播起勢,電商帶貨再起新變局|雙11報告
    一、2020雙十一活動整體背景2020雙十一購物節重大意義疫情後的雙十一對於電商行業意義非凡,消費需求爆發疊加商家復甦焦慮,平臺競爭白熱化。雙十一作為疫情之後全球最大的消費季,無論對於消費者還是商家或者電商平臺而言,均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