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過去一段時間了,各家各平臺該公關發布的數據也早發布完了,股價該漲的也早漲過了,消費者退款退貨的也差不多結束了,現在是該公布「雙11」消費負面的時候了,i給銷售者提個醒,網購有風險,下單需謹慎;更是給各平臺提個醒,尤其是電商直播平臺,別再自吹自擂了,小心被封殺。
近日,中消協終於公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但是,好像沒幾個平臺直播機構把此報告當回事。此報告主要收集了今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間網絡購物相關消費負面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匯總出來一份極具代表性的消費負面特點。
報告顯示,今年消費維權信息主要集中在「雙11」期間直播帶貨與不合理規則等兩大方面。在10月20-11月15日27天的大數據統計中,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共334083萬條,日均12373條左右,其中「雙11」當天的負面信息量最高。報告還顯示,直播帶貨的數據流量作假,直播人氣作假、售後服務跟不上等等負面投訴。其中,明星直播刷單造假和售後服務無人提供等兩個方面尤其嚴重,換句話說,「明星直播作假」與「明星非法代言廣告虛假宣傳」有什麼區別?平臺或商家的售後服務跟不上,讓消費者花了錢還沒享受到應有服務和體驗,如同跟進了一家「黑店」有什麼區別?難道平臺和商家,只顧搶錢不顧顏面嘛!
直播帶貨作假,不單只是明星直播帶貨作假,其實專職做直播及直播帶貨的任何主播,沒有一個不作假,沒一個乾乾淨淨。就連被直播帶貨封為大神的賣口紅的和賣火箭的二位,也一樣作假,而且也從來沒停過。只是作假程度在合理範圍內而已,只是當下需要這樣的主播代表,只是如今平臺需要這樣的主播勵志故事,只是他們對各方組織機構平臺還有利用價值,所以各方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常在河邊走,總會要溼鞋的!
數據作假一直以來都是各平臺通用手段,而且許多平臺自成立起就與數據作假共存在。只是有的平臺,最後把數據作假弄的與各方互贏互利,所以就沒人深究,更何況為了這種行為還起了個很科學的名稱「大數據云計算」來「洗白」,這是平臺高級的數據作假手段!低端數據作假手段,就是看同行競爭對手作假數據公布後,拍下腦門或拍下屁股,編個數據出來表示不比同行差多少,因為真實數據從來也不公布,也沒幾個人知道。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聽到的所謂「雙11」戰報數據,都是經過包裝後的數據,而且也是很籠統的數據,反正觀眾也查不到真實數據。
即使有些平臺「雙11」當天,還假模假樣地喜歡搞掩耳盜鈴的把戲,搞幾個大屏實時直播展示即時銷售額數據,其實也一樣在數據作假。任何平臺只要是在自家系統中展示數據,只要不接通第三方數據監測平臺,只要在後臺設置好作假程序,數據變化規律跟真的一樣變化跳躍著。即使有的平臺接了第三方平臺監測,也一樣作假,而且假的更離譜,因為這家第三方數據監測機構私下早已經被商家平臺買通了,或者私下商家平臺早已悄悄入股第三方監測機構。這正所謂的「商商相助,互贏互利,世上沒有不做的買賣!」
明星帶貨直播,是個偽命題,粉絲經濟也是個偽命題。因為大部分過氣或快過氣明星做直播帶貨都是跟風,哪火就往哪裡蹭熱度蹭流量,人云亦云,有些藝人都把直播賣場當成直播秀場,跟接了個通告似的,至今還沒有一位過氣藝人通過直播帶貨翻紅的。直播帶貨也是當下明星的不務正業,久而久之,這些過氣明星會讓自己更沒人氣也沒人設。換句話說,當下有流量明星藝人是不會做直播帶貨。粉絲經濟是當今所有商家常用的營銷手段,大部分是粉絲的衝動消費經濟,衝動消費長久不了,更也沒幾個藝人粉絲轉化成商家粉絲,更何況過氣藝人能有幾個真粉,明星藝人直播不作假才怪呢!
直播帶貨、粉絲經濟近兩年站在風口上,把粉絲當成豬一樣的傻宰。如同前幾年的「飢餓營銷」套路一樣,「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懵的消費者團團轉。「雙11」促銷套路也一樣,不合理規則太多了把消費者玩團團轉,據悉本次報告共收集到關於促銷規則負面信息共915029條,尤其是今年「雙11」的兩輪促銷日11月1日和11月11日負面投訴如雪飄一樣!
「雙11」促銷規則主要是三個方面,被投訴被網友罵。一個是老生常談的平臺商家「殺熟」營銷,早幾年前某機票酒店預訂網站上就出現過「殺熟」現象。沒想到現在還有,還是越是大平臺越喜歡用「殺熟」招數,還被美其名曰「大數據精準營銷」。其次被罵最兇的是,不合併付尾款就不能使用滿減優惠劵、不付尾款不能退款,這套路是新出來的,這套路與「店大欺客」一個道理。這個套路目的就是為了財務過一遍帳,為財務日後好包裝財報,去套路股東投資人。最後一個被diss的,還是老生常談,跟老奶奶裹腳布又臭又長,「雙11」各平臺促銷套路規則計算如同一道道「奧數題」;「滿減、津貼、紅包、合併購買」,不斷湧現出新詞彙,搞得讓人暈頭轉向,如不是文理精通的人,都看不懂一篇篇的促銷規則,更算不清一道道促銷疊加起來的「奧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