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已經成為濟南市民和外地遊客的「網紅打卡地」,不過你以為園林綠化和湖面形成就完事了嗎?好戲還在後頭,它正迎來最大規模的湖底綠化,讓自己變得更透明更「網紅」。
最近去華山歷史文化溼地公園遊玩的市民發現,湖裡分區域出現了一些長條的浮漂,而且還有工人在水上作業。記者了解到,這裡正在進行華山湖水治理工程。這一次治理將清除水裡的雜草,種上淨化水質的水底植物。
3日下午2點多,記者來到華山湖發現,湖面上漂著一個長條的塑料船閥,船閥外側分兩排坐滿了20多位工人,他們身穿救生衣,各自拿著一根四五米長的竹竿正在給湖底種草。草苗一把七八棵,被工人們塞到了竹竿底部類似晾衣桿頭部那樣的卡口裡,然後往湖底插。現場人員說,這是正在給湖底種苦草,這種草是中科院專門培植,有淨化水質的效果。「湖底間隔20多釐米種一把,整個湖底都要種,已經種了四千多平米。」
現場人員介紹說,在種草之前,還要把湖底原先影響水質的水草都割掉。湖裡用一臺類似收割機一樣的機器割草,然後有一些工人乘著小船去把割完的水草撈出來晾乾。
記者注意到,湖邊立著的《華山湖水治理工程捕魚公知》牌顯示,這裡還在清理野雜魚。「野雜魚清理是湖水治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因為野雜魚會破壞湖泊底質,造成湖水渾濁;過度捕食水草,破壞水底植被,打破湖泊生態平衡,呼籲不要隨意放生。」 重構湖水生態透明度要到1.5米
華山湖雖然有與小清河互通的遠期規劃,但目前湖水來自東聯供水。東聯供水主要是黃河水,基本是只進不排,湖水靠蒸發後適當補水循環。這樣一來湖水循環較慢,而且水生態系統尚未建立,外來汙染不斷匯入存在水質惡化的危險。這次改造就是為了營造水體環境,提升水景觀。
記者查詢發現華山湖水治理項目法人和招標人為濟南濱河新區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標信息顯示,華山湖水域面積約224萬㎡,最大水深5m,分為一東一西兩個湖區施工,東湖134萬平米,西湖90萬平米。
未來,華山湖底還將有能淨化水質的魚類,而且要能看到1.5米深。
這個目標要通過三個階段逐步實現,根據現場人員的介紹,整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兩年。第一,施工階段,施工開始至完成施工圖設計內容,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依據規範測定透明度達到0.5米;第二是調整階段,水質明顯改善至水清階段,透明度達到1.2米,葉綠素a低於0.03mg/L;第三是管養階段即總氮指標逐步降低,透明度達到1.5米,葉綠素a低於0.015mg/L。(王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