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彌陀佛」,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阿彌陀佛」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寺院裡出家僧人或善信居士也常常是一句句「阿彌陀佛」不離口。那麼,「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呢?如何念誦該佛號才能功德更圓滿呢?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阿彌陀佛」的世界。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的基礎常識。阿彌陀佛是佛經中所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極樂淨土最大的佛,主要接引受苦眾生往生此地,離苦得樂。阿彌陀佛有左右兩位脅侍,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者合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與兩位脅侍菩薩以及其他諸菩薩共同接引娑婆世界眾生往生。
「阿彌陀佛」中的「阿」意思是「無」,「彌陀」意思是「量」,「佛」是覺者,代表「光明」、「壽命」與「智慧」,所以,「阿彌陀佛」也指的是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和無量的智慧。阿彌陀佛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對象,「南無阿彌陀佛」也被稱為「六字大洪名」。學佛大眾都喜歡念誦「阿彌陀佛」名號,那麼,如何念誦才能真實地得到佛菩薩加持呢?做不到這2點,再念也無用!
一、念誦時要心懷懺悔、慈悲,清淨雜念,心無掛礙。
我們誦經念佛不是裝樣子,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做任何事不用心,結果是不會陪你演戲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唯有攝心誦持,才能功不唐捐,才能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我們在念誦佛號的時候,一定要帶著一顆清淨慈悲心,懺悔往昔罪業。「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發心懺悔,諸業即消。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念誦佛號其實就是一種心念的救贖,發起人的善念和懺悔心,不再生任何邪思惡念,從而得到救度。「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念佛是虔誠皈依,也是發心懺悔,功德無量。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世人為什麼痛苦煩惱,皆因欲望妄念太多、念頭不淨,心中牽掛太多,求不得、放不下,故而求助佛力。其實,人最大的加持是自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有的苦惱其實都是一種自我折磨,都是自找的。若我們能放下一切得失心,隨順因緣,身心清淨,心無掛礙,才能真正受到法益。否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二、念誦時告誡自己要明因識果,以因果為學修基礎。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要想真正改變命運,不是說多燒高香、多供養,就可以坐享其成,不用努力,坐等福報好運降臨,那是迷信,是愚痴。學佛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要靠自己努力,佛菩薩只是給迷茫中的眾生指明前進的方向,給人指點迷津,避免誤入歧途,但是修行之路還是要靠自己,「迷路的人,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只可自渡」。
求佛不如求己,我們相信佛所說的法,相信因果,就要斷除一切惡習,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戒惡修善、明因識果,才能真實受用。佛菩薩不會加持一個罪大惡極之人,唯有你的善良才是你最有力的「護身符」。一個人最重要的風水不在外在,而是內心的寬厚與善良。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若人深信因果報,同生西方極樂國;若人不信因與果,生死在顛簸。「人得好意,其福難量」,敬畏因果,善用其心,福報無量。
以上這2點,希望大家牢記在心。明月天心祝願一切有緣人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