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已經被人們廣為傳頌。無論修行與不修行的人,都懂得念一句「阿彌陀佛」。有的人可能聽說過「一稱南無佛,罪滅恆河沙。」這裡的「南無佛」就是指的「阿彌陀佛」。
很多人念了阿彌陀佛很多年,但是不知道正確的發音方法。其實,南無阿彌陀佛的正確念法是(南ná無mó阿ē彌mǐ陀tuó佛fó)。很多人說,念佛只要心到了即可。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佛號一定要念誦準確,不然,你始終錯著念,就起不到相應的作用。
在過去,念佛號是莊嚴的修行,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隨意。在念佛號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禮拜之後,再端正姿勢,然後開始念佛。現在的人不知道,覺得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心到了就可以。這種「和稀泥」的想法,其實是對佛的不敬。
我們熟知的念誦佛號的方法,最早是由佛陀在世時傳出來的。有人請求佛陀開示「最方便法門」,於是,佛陀就說,在所有的佛土中,有一尊佛,叫無量壽佛,也稱之為光中極尊,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如來,是一切佛世界如來中,最尊貴者。他的名字,就是阿彌陀佛!
緊接著,佛陀就說了極樂世界的情況,以及如何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關於這次佛陀開示的記載,就是《佛說阿彌陀經》。
根據經中記載,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西方,隔著十萬億個如來教化的佛土範圍。阿彌陀佛成佛,距今已有十劫。
很多人以為,阿彌陀佛只有十劫的歷史,其實不然。當現在這尊阿彌陀佛入滅後,他的一生補處菩薩——觀世音菩薩,將成就佛果,替代他的位置。雖然說是「替代」,其實是連名號一起替代的。也就是說,將來觀世音菩薩替代阿彌陀佛的位置後,也會沿用阿彌陀佛的名號。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名號,無始以來就存在。只是現在的這尊,修成「阿彌陀佛」只有十劫。其實,觀世音菩薩的位置,也是如此。很多人看到在觀世音菩薩之前,還有一尊「觀世音」,其實就是現在的觀世音菩薩,接替的「上一任」觀世音菩薩的位置而已。
那麼,這句佛號,到底要怎麼念呢?
我們知道,修行的人,就是修心。真正念佛,其實也是修心。一個人在念佛的時候,許多思想念頭會冒出來。如果任由不管,念著念著,心中就想到你所執著的地方去了。真正念佛,就是要斷開執著,一心專注在所念的佛號上面。這樣才能達到念佛的目的。
念佛是一種修行,與平時在生活中的修行,並無差別。《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論在做什麼事,都不要存有執著,這樣才會顯露出自己的清淨本性。這叫明心見性。念佛號雖然不是做事,但是對於修行的要求,並無二致。
《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如果一個人,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心生歡喜,執持他的名號,需要做到「一心不亂」。
什麼才是「一心不亂」?所謂的一,就是制心一處,你的念頭,在「阿彌陀佛」這四個字上。不會被任何外來的、內心的任何東西所動搖。
佛教中有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很多人以為,如果念佛號做不到一心不亂,就不要念了,因為等於白念。其實並非如此。
每個人的定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念佛號時,當心中開始散亂的時候,就要提升自己的注意力,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佛號上面。因為念佛號就是功夫。如果感覺心散亂就不念了,那麼你的念佛功夫,永遠都不會有進步。
念佛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很多人有很大的佛緣,也有很大的智慧,但是為什麼總是半途而廢呢?其實就是缺乏堅韌不拔的毅力。
修行是一種功夫,念佛也是一種功夫,一個人的成就,並非是像慧能大師那樣,聽到佛經,就能開悟,然後修十幾年,就能講經說法,成就大德。
更多的人,需要在年深日久的念佛中,不斷地加深自己的功夫,最後,才能做到心不顛倒,花開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