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與月球探測有關聯嗎?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都是沒有,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領導該所科潘考古隊赴宏都拉斯瑪雅文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研究的李新偉看來,卻是有著久遠的聯繫。
他說,月中玉兔的形象在中國家喻戶曉,已經成為中國神話傳說中最廣為人知的內容之一,引發全球矚目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其月球車就被命名為「玉兔二號」,之前嫦娥三號的月球車則是「玉兔號」。而遠在萬裡之外的美洲瑪雅文明,其月亮神也是懷抱玉兔。從考古的視角,「這個相似點頗為引人注目,也特別容易令人產生關於兩個文明悠久聯繫的遐想」。此外,各古代文明的先民們也會不約而地同舉頭望明月,用仔細的觀測、充滿智慧的推想,探索著月有陰晴圓缺的奧秘,也留下了精彩的神話。
李新偉指出,同中國「嫦娥奔月」神話頗為相似,在很多情況下,瑪雅人會將月神描繪為女性,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陶杯畫面上,月亮女神端坐在寶座之上,身軀豐滿,穿著美洲豹皮緊身衣,肋下生出的白色彎月形裝飾是她的標誌,她雙手扶持著站立在膝蓋上的靈兔,兔子手中拿著冥王的羽毛寶冠。
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月10日在北京揭曉公布,作為中國考古「走出去」的標誌性成果之一,李新偉領導科潘考古隊持續開展的「宏都拉斯瑪雅文明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考古項目,獲選為中國2018年唯一一項國外考古新發現。
李新偉當天下午介紹該項目成果說,科潘是瑪雅文明著名王國,佔據瑪雅世界的東南隅。科潘遺址是王國的都城所在,位於宏都拉斯科潘省科潘墟鎮。2015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組成科潘考古隊,開始對科潘遺址貴族居住區拉斯塞布勒圖拉斯編號為8N-11的貴族居址進行發掘,這是中國考古學家在中美地區開展的第一個學術研究項目,目前已經完成對遺址地表建築的全面揭露,並完成了對北側建築與西側建筑北部和中部的系統隧道式發掘,獲得重要收穫。
首先,系統的隧道發掘工作清晰揭示了北部和西部建築演變過程。發掘結果顯示了三個主要建築時期,分別對應科潘在第8王至第11王時期初步發展,在第12和13王時期達到鼎盛,在第15和16王時期從繼續發展到驟然衰落這三個歷史階段。在科潘100多年來的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從貴族居址的角度印證了王宮區發掘獲得的對科潘王國發展歷程的認識。
其次,隧道發掘過程中發現與各時期建築相關的重要墓葬和人殉坑。這些墓葬反映了瑪雅人獨特的以祖先墓葬賦予建築可以不斷復活的生命力的觀念。墓葬中隨葬玉器和彩繪陶器等大量精美隨葬品。
第三,發現晚期建築上的大量精美雕刻。在北側中心建築臺基上發現13組墨西哥紀年和交叉火炬雕刻,瑪雅人宇宙觀中天有13層,因此13是神聖的數字,交叉火炬是與科潘王國起源密切相關的符號;在西側北部建築上發現表現玉米神沉入冥界等待重生、在神鳥幫助下脫離冥界重獲新生、太陽隨之重新升起、新的時間重新開始的雕刻;在西側南部建築上則發現象徵冥界和人間出入口的靈幻之鏡的雕刻,而西側建築雕刻內容在科潘遺址為首次發現。這也是科潘目前僅見的三面建築都有雕刻的貴族居址,表現出此貴族家庭的特殊地位。
李新偉表示,科潘遺址8N-11號貴族居址發掘成果此前已在2017年美洲考古學年會上發表,引起學術界高度重視。目前,相關考古資料整理和多學科研究工作正在開展,有望從多方面促進科潘王國歷史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