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遭美國造車新勢力挑戰!媒體實測中Lucid Air 跑出788公裡續航

2020-12-17 IT商業新聞網

  即使特斯拉在電動車方面,已經取得了如此大的領先優勢,但後入場的造車新勢力們,也沒有停止向其發起挑戰。而特斯拉當前,就遭遇了其國內新勢力的強力挑戰。

  據外媒報導,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 Air在美國知名媒體的道路實測中,跑出了788公裡的續航裡程。這一成績要遠遠超過特斯拉當前最能跑的Model S長續航版車型。

  據悉,近日,Lucid一直用517英裡(約832公裡)的續航成績刷屏,不過這一做法引起了不少電動車車迷朋友的不滿,紛紛叫板其官方,有本事上路跑一次啊。

  對此,Lucid也是毫不避諱,反而是早有準備。他們找來了美國國內著名的親特斯拉媒體《Motor Trend》,讓他們對該車進行一次道路實測。

  據媒體介紹,MT的測試編輯稱,Lucid對此次的測試高度重視,為了保證續航裡程儘可能的長,甚至不允許他們在測試過程中,使用車輛為他們的筆記本電腦充電。為此,他們帶了3臺滿電的筆記本進行數據記錄。

  另外,測試編輯還透露,這臺Lucid電動車,在測試臺架上的續航成績為738英裡(約為1187公裡),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將成績乘以了係數0.7,才得到了517英裡的對外數據。

  最終,MT媒體的實測成績為490英裡(約為788公裡),這一成績不可謂不驚人,畢竟當前優化過的特斯拉Model S,其EPA續航裡程也才為402英裡(約647km)。

  而Lucid Air獲得如此高續航的一大原因是該車十分重視空氣動力學設計,此前官方公布該車的風阻係數只有0.21Cd,比保時捷Taycan還要低0.1,也被稱為全世界最節能的量產豪華純電動轎車。

  此外,據之前官方透露的數據顯示,該車採用了100kWh的電池組提供動力,其最大功率將達到1013馬力,百公裡加速僅為2.5秒。

  如此看來,Lucid Air雖然當前還沒上市,但在續航方面已經超過了電動車界的標杆車型特斯拉Model S。可以預見的是,量產上市之後,Lucid Air也將會受到市場的積極關注。

原標題:特斯拉遭美國造車新勢力挑戰!知名媒體實測Lucid Air 跑出近800公裡續航

相關焦點

  • 它是續航800公裡 20分鐘充電500公裡的電動車Lucid
    特斯拉再也無法一家獨大了,去年保時捷發布了自己的首款新能源汽車,成為了第一家向特斯拉發起挑戰的傳統老牌車企。雖然保時捷有比爾蓋茨等世界超級首富的支持,但是Taycan的定價太高了,性能上對比特斯拉Model S也存在一點短板,總結一下還是保時捷放不開手腳,所以保時捷還真沒給特斯拉造成什麼像樣的影響。
  • 特斯拉祭出降價屠刀!蔚來喊話 小鵬嗆聲 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不過,無論是從價格、銷量還是股價上看,特斯拉都對造車新勢力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剛有起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何去何從?猛降16萬1月1日上午,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中國製造Model Y以及Model 3正式發售。其中,Model Y長續航版,起售價為33.99萬元,與此前的48.8萬元相比下調了14.81萬元。該版本1月開始交付。
  • 量產電動車續航記錄再刷新!Lucid Air能跑800公裡,明年交付
    這樣的續航水準在量產電動車中簡直逆天,而特斯拉Model S長續航版EPA續航估計值為402英裡(約合647公裡),Lucid Air最長續航還要多185公裡。
  • 超越特斯拉Model S?Lucid Air純電續航裡程達711公裡
    近日,美國初創企業Lucid Motors公布該品牌旗下首款量產車Lucid Air的預告視頻,在視頻中官方公布了該車的續航裡程為711公裡。一舉超越特斯拉Model S的647公裡。
  • 來自臺灣的造車新勢力 設計令人刮目 性能對標特斯拉
    自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推出首款概念車之後,高端電動車品牌Thunder Power(昶洧)於2017年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相繼亮相了原型車。網上車市從昶洧汽車官方了解到:昶洧首款量產車是一款5門4座的運動型豪華轎車,與特斯拉Model S定位相同。
  • 磷酸鐵鋰冬季續航打五折?官方實測的續航真的靠譜嗎?
    近期有大批的比亞迪漢和特斯拉磷酸鐵鋰Model 3車主曝光純電動車冬季續航嚴重縮減的問題,自此,整個電動汽車行業陷入了嚴重的誠信危機,將電動車「冬天掉電快,續航裡程低」的痛點再次擺到臺面。比亞迪漢車主實測230km,官方實測700km?
  • 最大續航超1000公裡:蔚來硬剛特斯拉 發布首款量產轎車
    來源:券商中國原標題:最大續航超1000公裡!蔚來硬剛特斯拉,發布首款量產轎車,對標奔馳、寶馬,蘋果或是終極對手「不降價」!面對「價格屠夫」特斯拉氣勢洶洶的價格戰,造車新勢力蔚來選擇了硬剛!同時,蔚來昨日還火速發布首款旗艦轎車,續航超1000公裡,售價44.8萬起。
  • 造車新勢力專題報告:樹立一個標籤,解決兩個痛點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已有三家成功赴美上市,分別為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特色鮮明、戰略各異,銷量均有較亮眼表現。本文對特斯拉以及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戰略以及產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嘗試歸納出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產品差異化是立足之本,解決「性價比」和「便利性」兩個痛點,創造需求是增長動力。
  • 10000億造車新勢力全線啞火史上最大泡沫誕生?風口能否繼續?
    紅極一時的新能源汽車概念板塊突然遇冷,在美上市的中國造車新勢力集體大跌,未來投資空間還有多大?北京時間25日晚間,中概股造車新勢力盤前跌幅持續擴大,截至9:30左右,理想汽車盤前跌近14%,小鵬汽車盤前跌超12%,蔚來汽車盤前跌近10%。相比近段時間的漲勢來說,新能車概念熱度已經明顯降低。
  • 上汽聯手阿里百億級造車,傳統車企和新勢力「戰爭」打響
    在市場上關於「華為造車」之聲愈演愈烈時,華為明確表示,「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當新能源車站上風口,巨頭們對於造車的態度,引發行業諸多關注。
  • 造車新勢力的冰與火之歌
    首款車型半年賣出近萬輛後,理想已開啟赴美IPO進程,成為繼蔚來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融資的造車新勢力。小鵬、威馬緊隨其後,交付量逐步攀升。據傳小鵬汽車也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遞交了招股文件,最快三季度掛牌。有人走火入魔,有人半途而廢,有人穩健追夢。優勝劣汰之後,中國汽車工業的逆襲是否看到新的曙光?一、冰中淘汰造車可以有天馬行空的浪漫,但本質依然是門生意。
  • 本土造車新勢力召回被罵,特斯拉召回卻被誇,外國月亮真不一定圓
    最近本土造車新勢力「不行」的口水戰,開始陸續充斥各個社交平臺,背後導火索就是部分本土造車新勢力宣布了召回信息,巧合的是,時間趕在了一起。如果繼續用國人類比的思維方式去看,是不是又可以說明本土造車新勢力沒有那麼糟,畢竟連特斯拉都發布了召回。為何都是召回,中國消費者的態度會前後截然不同呢?在筆者看來,還是國人對於本土造車新勢力存在偏見,理解以及包容度不夠。
  • 特斯拉Model Y加速國產,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加上其優異的性能和空間,其性價比之高將給同級的豪華品牌帶來更大的壓力,沒有形成直接競爭局面,就無法感受到壓迫,特斯拉這次登場的SUV車型Modle Y理論上不會留給造車新勢力任何的定價競爭力。 因此,Model Y或許真的能夠如馬斯克所願,銷量超過其他特斯拉型號總和甚至翻倍。 02 造車新勢力還頂得住嗎?
  • 廣州車展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
    《中國經營報》記者實地探館發現,與今年成都國際車展造車新勢力集體「啞火」相比,此次車展造車新勢力們可謂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既有諸如天際汽車、威馬汽車、哪吒汽車、小鵬汽車、拜騰汽車、愛馳汽車等帶來新車發布,也有特斯拉國產版Model 3的亮相,還有像往年車展流量擔當的蔚來汽車「低調」參展。此外,零跑汽車、遊俠汽車、奇點汽車等未參展。
  • 守舊的造車新勢力 速達除了資質還有什麼?
    #汽勢Auto-First|梁樹一放在以前,汽車行業普遍將造車新勢力分兩派:一類是PPT派,它們熱衷於宣傳各種理念、科技,但最終產品遲遲不能落地,包括FF、拜騰、博郡;而另一類則是網際網路派,它們由網際網路大佬牽頭,以特斯拉為奮鬥目標,且憑藉著強大的資本積累,產品相繼問世,甚至登上美股,顯然蔚來、理想、小鵬都是後者。
  • 智能網聯車跑出加速度 三六零推動車聯網安全並跑
    原標題:智能網聯車跑出加速度 三六零推動車聯網安全並跑   今年,造車新勢力成為資本
  •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4為什麼是它們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4為什麼是它們 EV新動力 發表於 2020-12-21 13:50:04 2020年,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
  • 換磷酸鐵鋰電池後,Model 3實測續航僅240公裡!原因是特斯拉把消費...
    日前,和訊汽車從部分特斯拉車主了解到,10月份交付的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版本的Model 3車型,新車續航、充電速度等方面表現在寒冷的冬季遇到了縮水,更有車主實車滿電續航折半。續航折半 實測續航僅240公裡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國產Model 3車型在10月底進行了首批交付,新車搭載磷酸鐵鋰電池,電池容量為55kWh,百公裡電耗為12.6kWh,NEDC工況下續航裡程為468公裡,相比此前的三元鋰電池版本增加了22公裡。
  • 宣稱續航650公裡 這家臺灣新興造車企業什麼來路?
    來自臺灣的新興造車品牌Thunder Power的起點可謂不低——在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上首次亮相的的原型車,便與特斯拉Model S P90D和保時捷Misson E概念車「相提並論」。經過21個月的潛心研發,Thunder Power在5月23日晚舉行了品牌中國首發。
  • 半年盤點之造車新勢力:賽麟博郡拜騰出局 零跑愛馳進退兩難 四強...
    曾經,量產交付是衡量造車新勢力實力的重要指標,如今,「活下去」才是唯一的主題。 交付成迷 資不抵債 末端品牌生死線上徘徊 據《北京青年報》不完全統計,現存的上百家造車新勢力企業中,真正實現量產交付的只有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合眾、國機智駿、零跑等2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