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從晚清開始天津就是我國北方工業中心城市。近代歷史上租界、洋房、外資銀行等東方明珠上海市能看到,當時的天津市幾乎都有。現在的天津市仍然是我國北方排名第二位的經濟城市,在石油化工、鋼鐵冶煉、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大飛機等多個領域依然處於國內的領先水平。那麼相比於4大直轄市之一的天津,為什麼更看好新崛起的河南省省會城市鄭州的發展前景呢?
首先先捋一下天津市的優勢。首先,直轄市的定位更高,中央對各個省區的政策天津市都會享受到並且很多時候擔負著先行區的角色。例如,國家級的開發區濱海新區、自由貿易區、融資租賃試點等等,不存在轄內哪個城市分一杯羹的問題。其次,天津擁有全國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擁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中國民航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等諸多985、211級的高等學府。第三,天津市港口城市,擁有內陸城市難以比擬的國際貿易優勢。
既然天津有那麼多的優勢,為什麼我仍然看好將來的河南省鄭州市的發展前景,乃至於成長成為北方僅次於北京市的第二大經濟城市呢?下面咱們就給大家分析如下:
1,巨大的經濟腹地。
這是天津市也是所有的直轄市都不具備的優勢,鄭州的發展不是一個城市在努力。是河南省這個全國第5位的經濟大省,集全省之力、全省資源共同支撐起來的區域中心城市。天津2020年GDP已經跌出全國前十位,位列第11位,鄭州市位列第15位,看似天津和鄭州之間還有約1500億元的GDP差距,實則差距很小。鄭州就像是一個擁有17個兄弟鼎力智慧的孩子,天津更像是一個獨生子顯得勢單力薄。
巨大經濟腹地的作用和好處是非常巨大的。例如,鄭州市最大的企業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世界500強企業河南省能源化工集團,這是一家由商丘、焦作、平頂山、開封等等諸多當地的煤炭、化工企業合併而來的超級企業,總部設在鄭州。這就給鄭州帶來了稅收、就業崗位等各種好處,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例如中原銀行、河南鐵路投資等等。
二、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優勢。
天津市前些年一直都是我國人口淨流入比較大的一個城市,但是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人口淨流量開始下降,即便是2018年推出了「海河英才」計劃仍然沒有止住這個頹勢。但是鄭州就不一樣了,幾乎所有的河南人首先選擇去發展的城市一定是省會鄭州,安土重遷的中原人,更希望呆在離家更近,熟悉的鄉音又能照顧父母的地方工作。這也是富士康等諸多手機製造代工企業落戶鄭州的原因。
勞動力資源氛圍高端人才和產業工人,天津市在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的支撐之下的確是培養了更多的高端人才,鄭州市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大學。但是其實並不是所有城市都要做創新研發中心,我相信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培養的高精尖的人才也是去了北京、上海和深圳、杭州等城市,比如今日頭條的創始人畢業於南開大學,字節跳動公司卻誕生在北京。其實,鄭州不僅有河南省1億人口充足的低成本勞動力的供應,其實鄭州大學生的數量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的,在校本科生人數全國城市第一位,研究生數量少一些。
三、鄭州的經紀機構更優。
天津市是一個以重工業為主、國有企業為主的城市。天津的工業以石油化工、鋼鐵這樣的超級重工業為主,天津市的上市公司中70%是國有企業,全國在這個數據上市30%,就連東北的瀋陽市也只有40%。鄭州地產業更為多樣化,民營經濟也更為活躍。例如鄭州擁有宇通客車、安圖生物、河南建業、三全食品、白象方便麵等諸多知名的民營企業,天津似乎並沒太多能在全國叫得響的民企。
其實,每個歷史時期,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是存在周期性的。共和國的工業從東北起步,現在幾乎最有活力的城市都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曾經被認為貧窮落後的西南地區,近10年來經濟增長領跑全國。天津市也曾閃耀全國,也曾與重慶、蘇州經濟實力不相上下。鄭州50年代初期還是一個縣城,誰能想到這個夏商時期的古都城市,在數千年之後再次閃亮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了我國有一個GDP過萬億,人口過千萬的超級中國中心城市。
天津、鄭州,你更看好誰的經濟發展前景呢?你覺得這個中國北方排名第二位和第四位的城市,未來會互換排名嗎?是不是要問問青島、西安和濟南的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