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利川(神州觀覽)

2020-12-24 人民網

圖為齊嶽山。 華 林攝

利川小河水杉林 文 林攝

江源識珍

風景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如今,綠水青山已經成為檢驗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識;名勝風物、人文風華等,也在成就著一個地方的幸福指數。

利川地處鄂西,與重慶萬縣毗鄰,地理上有大巴山與武陵山交集。此地多喀斯特地貌,水系發達,「廣利天下而川流不息」。利川古韻儼然,名勝深藏,但因為多年閉塞,鮮為人知,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名聲才漸為傳揚。

「青山橫北郭,綠水繞東城。」山水利川,因清江的繞城穿過,靈動而豐盈。清江,長江進入湖北最早的支流,其源頭為利川的都亭山。清江從西往東在利川城中繞了個彎,順流而下,連接起鄂西重鎮恩施、宜昌,然後直奔長江。

清江有「十裡畫廊」的美名,而拜識其尊容是在利川城中。

利川次日,晨霧泛起,天還沒大亮,住地樓下已經眾聲喧譁。一群晨練的人們,早已活躍起來。大凡城市早起者,都有這樣的習慣,一塊綠地,一隻小喇叭,就是一個閒適自足的世界。

素來對聲音敏感的我,索性下樓散步。因昨晚到達太遲,未來得及看清周邊狀貌。這裡,一條寬約百十米的小河,隱藏在鬧市之中。那些早起的人們,就是在這河道邊上,運動,歌舞。他們衣著統一,沿著河堤,自娛自樂。

近乎原生態的夾岸林木,護衛著一江碧水。清江,鬧中取靜,平靜地流淌。近水的人行道上,蘚苔斑斑,雜花幾許,水柳拂衣。與其他水城多將人行綠道與街市平齊不同,此處綠道建在河堤之上,下幾級臺階即可親水近水。波平水緩,草木依依,初始的清江,上遊的清江,大隱隱於市,如此景象,令人難忘。

著名的清江源頭何在?史書記載,清江發源於都亭山。都亭山與齊嶽山,地接巴山武陵,逶迤於利川境內,峰巒疊嶂,水汽淋漓,形成多處水源競秀。《水經》載,夷水「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澄清,因名清江也」。《利川縣誌》說,清江水,原出縣西一百四十裡的小山,即都亭山,東流入檀香洞,又伏流四十裡,過七藥山(齊嶽山),東出為龍洞溝河……如今,經多方論證包括民俗達人實地甄別,都亭山一塊偌大巨石上標識「清江源」三字。探源尋流,成為不少遊者的青睞。

都亭山下、齊嶽山麓,為江源涵養地。這裡,海拔千八百米,潺潺泉流,終年不竭。那天,先後來到星鬥山、福寶山風景區,綠水青山,一路同行,而清江源頭也是一路期盼。

在福寶山生態公園,從高處下行,蔥鬱的林莽,陡直的棧道,讓人步步驚奇。扶著曲虯盤錯的藤蘿,下到百十米的河溝,回頭抬眼,只見有數條瀑布如白練懸掛在密林深處,一條被認為是瀑布之首的,呈三疊狀,轟然奔湧,飛濺落玉,聲震四方。山坳中一潭淺水,透綠剔亮,倒映出山巒姿態。青苔茵茵,河石斑斕。汩汩清流在這裡團轉之後,直奔河谷低凹而去,匯入清江奔騰的水勢中。讓人驚訝的是,坐纜車回到山頂,看到貼著山坡樹叢,無數細流從雜樹中浸出,如細絲線般飄散,卻找不出水脈源頭,真應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長之說。福寶山不是清江真正的源頭,但靠近都亭山。千條萬縷,聚眾歸一,才有了這充沛清澈的水源。關於江河之源,業內有所謂「河源唯長,水量唯大」的說法,或許可為清江之源註解。

源頭活水,遂成了長河大江的生命能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人筆下的江與山,是一片曠野蒼茫的江河之景,而這清江源頭初始的江水發端,我們看到的是,細流的匯聚,水系的豐沛,林木植被的密匝;溫柔,深幽,曲折,是它留給人類的觀賞維度。因為上遊水源地的民眾悉心保護生態,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才有了這方山水的清潔,有了對水質、空氣要求特別高的各類植物的蓬勃生長。

還是福寶山下的一個山坳,一方水塘裡,綠植幽然,浮萍類的圓形植物,大小不一。主人指著問大家,讓猜是什麼。大家有說是浮萍、荷蓮、水葫蘆的,不一而足。主人撈上一團,秋陽晚照下,毛茸茸的細梗,吊出一枝船形葉片,葉片嫩亮柔滑。主人說,這就是我們都曾品嘗過的蓴菜。誰也沒有想到,江南水鄉的盤中鮮,在山野林地也可得見;也沒有想到,深藏葉片下的是蓴菜。主人介紹,蓴菜為水草類,多在長江下遊湖泊中生長,西湖、太湖為多產區,近年漸向同緯度的江河源頭、山溪泉邊「遷移」。蓴菜對水質要求高,溫度和氣候,土質和肥養,直接關係它的品質。利川的幾個蓴菜種植點多在海拔千餘米之上,天然充足的水源,腐殖層酸性土質,便於蓴菜生長。2004年,利川開始大量種植蓴菜,到近年已有數百畝面積。因是嬌嫩植物,與其說是種,不如說是養。小小植物,把利川的優良生態測試出來。在生態向好的利川,水鄉的珍味落戶大山的江河之源,這是幸事、喜事,也為清江源的大美,增添了新內涵。

老樹精靈

水利萬物,澤被眾生。大自然的生命,得益於水的滋潤,水的恩賜。大江流日夜,流出了生命,也流出了歷史。

一棵大樹,一棵可進入歷史的大樹,讓人生發出此般聯想。

這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樹種。熟悉,是因為在我們的知識儲備中,少有人不知道這個名詞——水杉。正是它,鄂西這個山區小縣利川,與生態結緣,有了故事。

但是,這不是一般的水杉,因而又是陌生之樹。

這是一棵六百六十歲的長壽水杉。風雨六百載,她見證了古鹽道上的雲捲雲舒,見證了清江水源區的歷史變化,她是這塊土地上的生命之尊,老樹精靈,也是世上為數不多的高齡水杉。

在利川謀道鎮水杉公園裡,她獨立天地,展臂蒼穹,歷經磨礪,生命強勁。根部雖裸露地面,瘦骨嶙峋,枝葉卻很繁茂,生機蓬勃。風霜雨雪洗禮過,雷電蟲害侵襲過,不曾匍匐,不曾退讓,如今,仍以偉岸之軀屹立於曾經的兵道商路——謀道鎮。

謀道,是千年古鎮,在晉代就有建制,後幾經易名,民國時期改為現名。古時的鹽商故道上,土司紛爭,關隘阻隔,其行路之難,可想而知,於是,謀道前行,謀道求變,因以成名,寄懷遙深。這裡,高山深壑,峽谷絕壁,溶洞幽深,叢林莽莽。

而這樣一棵逾六百六十年風雲的大樹,安詳地生長於此,老水杉,老古鎮,相得益彰。

時光回到七十多年前:1941年初,原中央大學教授幹鐸過謀道,不經意間發現一落葉大喬木,這棵樹被認為是滅絕於世的樹中活化石水杉,但是當時還不能確定。後歷經多人實地搜集、甄別、研判,最終得出謀道的這株奇樹,是一億多年前白堊紀時期孑遺植物水杉。1948年,著名生物學家胡先驌與鄭萬鈞,發表論文確認在中國利川發現「活生生的水杉樹」,引起轟動,被當作「二十世紀植物重要發現」。據記載,這古老的「活化石」,曾在北半球,包括北極一帶生長,後南移,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冰川變化而滅絕,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紀地層中發現過水杉化石。此次原樹種的發現,「被當作大事件,震動學界,對研究植物生態,氣候地理,種子細胞等,意義重大。」

有記載,當年由幹鐸等人最早發現的三棵水杉,高達三十米,但是,歷經七十多年,眼前的這棵老樹是否就是當年的三棵之一,好像沒有文字留下。

一圍紅布護腰,纏繞在胸徑達一米七的樹身上,十分醒目。紅布圈代表著好心的祈福,是對歷經風雨的老樹的致敬。樹上鑲嵌銘牌,周圍已圍上柵欄,還有正在建設的水杉公園、博物館,為保護這個國寶級的當世珍品,人們盡心竭力。那高達三十五米的樹巔,冠幅有二十二米,惟有仰視,才見其高。面對老樹,聽聞關於她的生命史,心存敬意,惟心底默默祝福。

水杉自在利川山中發現後,已被引種到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被當作珍貴禮物,用於外事活動中。近年,它被當作園林綠化和行道街景的優質品種,甚至成為城市市樹——湖北武漢就以水杉為市樹。水杉品種有五六種,分有池杉、羽杉、柳杉等,不同樹種的習性和栽培方法都不同,其中以無性栽培最為優良。謀道這株老樹,如今仍是無性培育後代最好的母本,多年來,已成功地「養育」眾多後代,現在,仍是同類樹種中較為優質的袓母級老樹。

在利川,看水杉,了解大自然中的化石文物,是開眼界的事。之前,曾跋涉半日,在深山老林的利川小河鎮,沿河溝小溪來到水杉公園。綠草茵茵、水汽氤氳的草坪上,數百棵高大的水杉樹排列整齊,陽光灑在嫩綠葉片上,形成淡淡的水墨景象。水杉樹但凡大者,樹上都有無性繁殖的牌子高掛。樹叢下,水杉研究者老範為大家講解:優質樹種多為無性栽植,直接從母體上移植,不受外界基因影響,是純正嫡傳,養育高質量的後代,所以選優良的母體,是水杉優生的先決條件。

本來被長途跋涉所累,但卻因這養眼的綠,安逸的呼吸,珍貴的優質樹種,一路勞頓消解殆盡。養在深閨的這片水杉樹群,亭亭玉立,葉片呈羽毛狀,綠嫩鵝黃,雖高達二三十米,但樹幹樹枝直挺、頎長。

在返回途中,水杉行家老範幾次提到,這一帶山溝邊,有野生的古老水杉。忽然,他一指前面,說這裡有一棵。大家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又說那棵也是。一路行進,他至少說到十數棵,我們只是在車中遠觀了那些已調查備案的利川古水杉。現已查明,百年以上古樹,利川有五千六百三十棵,多集中在星鬥山小河一帶,每一棵都掛上了數據身份牌。當聽說前面就有幾棵老樹時,車已在崎嶇的山路上拐出去好遠,我們遺憾地與野生老樹擦肩而過,只能往那幽深的綠植叢中,辨識古老水杉的輪廓。車行兩個半天,都是聽老範講關於水杉的故事,以及星鬥山、齊嶽山、福寶山的生態。

想到此地北上百餘公裡的秦巴山南,鄖西的竹溪,就有野生金絲楠木群落。同樣,此地西南方向的重慶酉陽,烏江畔的兩罾鄉,也發現了金絲楠木群。偌大的楠木群,形成壯觀之象,為全國罕見,當中有一棵千年老樹為存世奇葩。這兩地我曾有幸造訪,大樹生長的環境,人與自然相偕的故事,讓人難忘。鄂西渝東,秦巴蜀地,山水相連。這方土地曾經閉塞難通,然而,卻為自然物種的天然生長,創造了原生優勢。

日月精華,天地靈秀。無論是竹溪、酉陽,還是利川,那些珍稀的植物,遺世的至寶,當是上蒼的厚愛,也成就一個地方的人文風華。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3日 08 版)

相關焦點

  • 利川的美,遠不止於山水之間~
    行走在利川市濱江路沿線一幅「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畫卷徐徐展開多彩「山」,秀麗「水」,與「宜居宜遊」城市相得益彰。近年來,利川市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人居環境大幅提升。同時,堅定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不僅讓綠色永駐,更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
  • 利川有多涼快?山水組合:戶外直播兩小時,沒出一點汗
    雲上恩施報導(利川通聯記者 冉韜 陳鐵健)「利川不愧於涼爽之城,在戶外直播兩小時,臉上居然沒出一點汗。」8月11日下午,中國山水組合在利川蘇馬蕩戶外直播時盛讚這裡的氣候好舒服。山水組合由湖南張家界的當紅歌手許勇、舒維夫婦組成, 是張家界旅遊推廣大使和中國環保形象大使。「你莫走,我不走……」這首《你莫走》今年火遍了全國。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溫度都在30度以上的時候,山水組合來到只有20幾度的利川直播演唱,推介利川旅遊、特產,助力疫後經濟發展。
  • 利川民宿有自己的logo啦!
    中國利川網訊 (通訊員 楊義)為充分挖掘和展示利川民宿的文化內涵,提升利川民宿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利川市旅遊委於今年2月面向社會公開有獎徵集利川民宿logo,近日,經過專家評審會評審最終選出利川民宿logo
  • 什麼是利川?
    什麼是利川?她,是中國涼爽之城——湖北利川。螺峰肅穆,梯田沉靜,山水和諧,人景相融,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勤勞淳樸的土家山民,他們用布滿繭子的雙手,將希望的階梯,一步步壘好。利川也被稱為《龍船調》的故鄉。利川已通行滬蓉高速、利萬高速兩條高速公路。
  • 以「石海」景觀享譽神州大地,媲美桂林山水,縣城名字也與它有關
    「桂林山水名揚天下」的讚譽不僅體現在形式上,去過桂林的人也深有體會,即使沒去過桂林,到那裡領略桂林的山水,也一定在小學課本或電視宣傳片上看過桂林山水的美麗畫卷,因此,桂林的山水相映,也國際,此後開始在神州大地上很多其他城市的景點是想辦法去接近,「桂林山水」,廣西的近親,而是想辦法遠親也想聯繫
  • 【聚焦】什麼是利川?
    什麼是利川?她,是中國涼爽之城——湖北利川。螺峰肅穆,梯田沉靜,山水和諧,人景相融,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勤勞淳樸的土家山民,他們用布滿繭子的雙手,將希望的階梯,一步步壘好。利川也被稱為《龍船調》的故鄉。利川已通行滬蓉高速、利萬高速兩條高速公路。
  • 利川民宿/利川農家樂/利川旅遊
    聯繫人:孫先生聯繫電話:13510649352手機:13510649352地址:湖北省恩施利川佛寶山利川有個好地方,那就是佛寶山,佛寶山是旅遊景點。我們山莊就在佛寶山腳下,旅遊的半路上,提供吃住,山莊內有KTV,釣魚場,棋牌室,綠色草坪,涼亭。我們山莊名字是:御龍山莊。起於2017-12月,是一家最新民宿。
  • 強化要素保障 優化服務供給利川「組合拳」催熱「納涼經濟」
    當天14時,創作《你莫走》的「山水組合」在利川開展戶外直播演出,以室外溫度只有20多度的蘇馬蕩為舞臺,以山川為背景,以太陽為燈光,演唱《中國山水》《山谷戀》《你莫走》等歌曲,天籟之音在山谷間迴蕩,把利川的美景、美食和特產推向全國。
  • 強化要素保障 優化服務供給 利川「組合拳」催熱「納涼經濟」
    當天14時,創作《你莫走》的「山水組合」在利川開展戶外直播演出,以室外溫度只有20多度的蘇馬蕩為舞臺,以山川為背景,以太陽為燈光,演唱《中國山水》《山谷戀》《你莫走》等歌曲,天籟之音在山谷間迴蕩,把利川的美景、美食和特產推向全國。
  • 利川的冬天
    以前是燒火坑,延至後來的煤炭爐子,一直到現在的天然氣和電爐子,以及鄉下的柴火爐子,爐子差不多是利川每個家庭的必備品,沒有爐子,客來了都呆不住。利川人冬天吃飯基本上都是圍著爐子吃,一個鍋裡有湯菜,還備有冬天美味的白菜,一家人圍坐爐子邊燙火鍋,冬天在利川吃必須吃得熱氣騰騰,這樣才有味道。
  • 山水組合來利川:戶外直播兩小時,沒出一點汗
    8月11日下午,山水組合在利川蘇馬蕩戶外直播時盛讚當地的氣候。當天,創作《你莫走》的山水組合在利川開展戶外直播演出,吸引了上百萬網友在線觀看。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溫度都在30度以上的時候,山水組合來到只有20餘度的利川直播演唱,推介利川旅遊、特產,助力疫後經濟發展。這是山水組合的首場戶外山水直播。
  • 傳統工藝品裡的利川歷史
    利川民間傳統工藝門類齊全,遺存不少。南坪大羅壩瓦窯包遺址和特大板瓦、南坪天后宮及建南夏家老屋畫像磚的發現,謀道漆獠壩瓦窯丘遺址及船頭寨東漢幾何紋墓壙磚的發現,磁洞溝納水溪碗廠遺址的發現及船頭寨狀元墳民窯草書「金榜題名」青花小碗的出土等,都說明了利川陶瓷工藝源遠流長,規模不小。
  • 牽手全域旅遊,利川上演「涼城熱戀」
    既重造一座城富了民,更讓利川堅定了發展旅遊業的信心不動搖。百萬遊客,投宿山野覓鄉愁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利川如何利用好大自然的饋贈,讓遊客遠離都市觸摸鄉愁呢?「發展民宿!既能彌補城區酒店接待不足的短板,又能讓大量空置農房『活』起來,換來財富。」利川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主動建造新「風口」。
  • 遊利川東城花千谷
    地處湖北西南邊陲的利川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系湖北西大門、重慶「後花園」,長江最長的支流清江發源於此,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銀利川」、「貢米之鄉」稱號,自古以來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
  • 李輝為利川作歌詞《常到利川遊 常去利川走》
    圖為利川美景大東直播訊:昨晚,作家、書法家李輝先生在利川市與《一杯利川紅他被利川紅的故事和劇組多個人物經歷所打動,結合自已多次到利川的感受,今早他離開利川前,創作了歌詞《常到利川遊 常到利川走》,他把這首歌詞發給當地的音樂製作人向威和影視製作人張磊,得到他們響應,表示要進一步創作成歌曲和影片,成為宣傳利川美好人文風貌的力作。
  • 山寨「利川日報」稱重慶收購利川 政府出面闢謠
    今年1月初,大渝網上一份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利川日報》的頭條標題稱:重慶政府代表洽談收購利川。此消息在當地引起較大轟動。利川市政府聞訊後迅速在網上闢謠,稱該報早在2003年就停刊了,網上這份報紙系網友PS而成的山寨版,這是網友在惡搞炒作。昨日重慶市政府表示,從沒聽說利川將劃歸重慶。
  • 夏日炎炎攪熱「納涼經濟」——利川旅遊市場步入復甦「快車道」
    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杜苗 通訊員 陳亮 朱帥 山門為君開,山寨迎客來。入夏以來,憑藉著其夏季平均氣溫22.1℃的氣候優勢,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涼城利川,利川的各景區、酒店民宿、餐飲、商超賣場等重現熱鬧煙火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民眾消費熱情伴隨疫情緩解逐漸釋放,全市消費市場回暖,新業態持續發力,新消費潛力釋放。
  • 亟待解凍的「歷史冰箱」——探秘利川清江古河床
    長陽人說在長陽,恩施人說在恩施,利川人卻不敢名正言順地說在利川,所以然者何?因受清江伏流的局限,說話沒有底氣。巴人能建成強大的巴國,定都江州(重慶),佔據鹽陽這片有利之地,建立夷城這一根據地,然後西進。這是巴國最早的創業基礎,君乎夷城,清江古河道就是解密的關鍵。解碼古歷史的「鑰匙」清江古名鹽水,是因為水從鹽陽湖流出,水帶鹹味。
  • 旅行社+博物館,曾品堂與神州旅行社打造「文旅大餐」
    上周,曾品堂老酒博物館迎接了兩批來自神州旅行社的旅行團客人。夏日炎炎,但卻沒有影響遠道而來的旅客朋友們參觀學習的興致與熱情。此次,曾品堂與神州旅行「強強聯合」,旨在為旅客們打造「文旅大餐」,曾品堂老酒博物館也將成為江西旅遊一大地標性景點。
  • 利川紀遊(一)
    黃岡市是湖北省省會武漢市的衛星城市,同武漢市山水相連,是武漢市中心城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城市圈有火爐之稱,夏天氣溫高達36至39攝氏度。緣如此,部分同學邀約了到利川市避暑旅遊。來到利川,我們發現很多武漢市的市民在利川購置房產,專門用於避暑,真是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