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首次給開發商的信用打分,南京華光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華光置業)成為唯一一家被評為「失信」的房企。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家總部位於常州的房企疑似資金鍊斷裂,在南京棲霞區的樓盤銀河灣卓苑陷入停工風波,而開發商逃避資金監管並挪用買房人的購房款,是南京近年來罕見的一幕,這也成為其被打上「失信」烙印的直接原因。現代快報記者 馬樂樂
買房後不久就停工
按照南京對開發商的信用評級標準,被評為「失信」的房企,無法繼續參與土地拍賣,事實上將被逐出市場。不過,在銀河灣卓苑的業主眼中,已經徹底被掏空的華光置業,有無這一懲罰措施已經不重要了。
去年3月,棲霞區的銀河灣卓苑三期開盤,吸引了不少想換房的改善客。三期的22套房分布在4幢樓裡,是低密度的「花園洋房」。雖然總價兩三百萬元一套,但依然在開盤之後不久便賣光。
這次開盤結束後,南京樓市就隨著大勢開始步入調整。華光置業的母公司華光地產位於常州,當地不少開發商資金鍊緊張的傳聞此起彼伏,而華光地產也被傳在蘇南的多個城市項目陷入困境。
去年6月份,三期的業主們發現,他們正在建設的房子停工了。業主們開始走上維權道路,但很快發現更大的麻煩。
九成業主沒籤合同
22名買房人當中,只有2人籤訂了正式的購房合同,其餘20人手裡都沒有合同,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在向開發商支付了定金和首付款後,只從開發商那裡拿到了收據。「籤訂了正式的購房合同後,他們的購房數據會上傳到網上房地產的系統裡,他們的購房款就必須按照規定打入到指定的監管帳戶裡,這2名購房人是能受到保護的。而其他20名購房人,網上房地產顯示他們的房源依然屬於可售性質,房產事實上並不在他們的名下,這當中風險極大。」南京市住建委相關人士說。
一名受害者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當時曾懷疑過光開收據不行,但開發商說跟正式合同一樣,還稱「這麼大的公司,就差你這點房款不成」,之後他也就沒繼續追。而其餘受害者基本上也是缺乏相關的購房常識,糊塗中收下了開發商的收據。
購房款被抽走挪用
2名籤訂了合同並備案的購房人的房子為何就有保障呢?住建委相關人士介紹說,南京對商品房預售資金實行監管制度。通俗點說,開發商選擇一家銀行並開戶,接著開售期房,買房人的首付款必須打入到該監管帳戶中。「這個監管帳戶有上限,是經過測算必須足額保障項目完工的錢。如果購房款超出這個上限,那麼開發商可以挪走他用。」
而銀河灣卓苑三期的預售許可證上就寫明:本次申報的商品房( 8幢、15幢、18幢、19幢),監管資金總額為1377.84萬元。
「這22套房的總價超過2000萬元。如果開發商能夠從買房人那裡一次性收齊到2000多萬,那只需要保留1377.84萬元就行,其餘的錢他可以拿走。」相關人士表示,遺憾的是,這個帳戶裡只有2名購房人的購房款,其他人的購房款並沒有進入這個帳戶,而是被開發商拿走了。
政府部門介入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在街道、住建委等多個部門的介入下,20名沒有籤訂合同的購房人當中,有10人與開發商籤訂了正式的購房合同,他們的購房款也被劃入資金監管帳戶,但仍有10人無法籤訂合同。這10人所購買的房子,今年4月份被棲霞區法院查封,起因是施工方起訴華光置業,要求支付工程款。
「銀河灣卓苑三期的主體結構施工已經完成了,我們現在正在與施工方溝通,希望他們一方面儘快復工,把房子蓋完交付;另一方面希望施工方從法院撤訴,這些房子解封後,讓剩下的10名購房人完成備案。」一名參與此事協調的人士介紹說,他們經過測算,大多購房人僅僅是把首付款給了華光置業,但如果這些房子能完成備案,買房人拿到房子後向銀行抵押貸款,那麼施工方仍然能夠拿到不少錢,大概可以充抵工程款。
買房如何保證 資金安全?
交了首付,卻只拿到一張收據,銀河灣卓苑的部分業主的血汗錢險些打了水漂。事實上,雖然商品房發展已有多年,但依然有部分市民不知道該如何買房。南京住建部門指出,籤訂認購協議是關鍵的一步:
通過網上填寫並列印《商品房認購協議》確認後籤字。不要使用開發商自製或手填的《商品房認購協議》,以保護權益不受侵害。
按《商品房認購協議》的約定支付定金,並直接將定金存入《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商品房預售方案》上寫明的商品房預售款監管帳號內。對開發商提供的其他銀行帳號可拒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