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華生物產品屢受挫難掩單一困局 「吹噓」銷售領先涉嫌虛假宣傳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金證研

《金證研》滬深資本組 羅九/研究員 映蔚 洪力/編審

2019年5月8日,成都康華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華生物」)在其《十五周年宣傳片》中,宣稱上市的鐘聲即將敲響,未來其將借力資本市場,創研新型疫苗,可謂躊躇滿志。

反觀其身後,康華生物曾「押注」多個產品生產卻頻頻「受挫」,難掩產品單一的窘狀。除此之外,其產品或存缺陷,曾致接種者身體受損,而其核心產品涉嫌行賄買批文,令人困惑。與此同時,自主研發專利或非原始所得,涉嫌虛假陳述;且其發明專利的專利發明人「解釋不清」頻變更,其對研發成果的重視尚且如此,其創新科研實力又如何?

一、歷史項目投建多個產品屢「受挫」,難掩產品單一困局

2004年4月2日,上市鞋企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振滔、其配偶林麗琴及其控股的奧康集團有限公司,一同出資設立了成都康華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康華生物的前身)。

自成立以來,王振滔一直是康華生物的實際控制人,且報告期2016-2018年,王振滔一直擔任康華生物執行董事、董事長,實際決定康華生物經營。

跨界知易行難,市場上不乏跨界敗走的案例。而康華生物在王振滔的「掌舵」下,其近幾年業績連年倍增,上交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據招股書,2015-2018年,康華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7,106.93萬元、9,291.64萬元、26,193.02萬元、55,946.75萬元,2016-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0.74%、181.9%、113.59%。

2015-2018年,康華生物淨利潤分別為1,170.17萬元、665.79萬元、7,445.79萬元、16,648.75萬元,2016-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3.1%、1,018.33%、123.6%。

靚麗業績的背後,康華生物或難掩其研發不順、產品單一之「窘境」。

據招股書,自2004年設立以來,康華生物一直從事疫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體細胞)(以下簡稱「人二倍體狂犬疫苗」)和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以下簡稱「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其中,人二倍體狂犬疫苗是康華生物主營業務收入的最主要來源,2016-2018年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均超九成。

且康華生物在招股書表示,除上述兩種產品外,康華生物並未進行其它疫苗產品的生產及銷售。

成都市政府公示的一份文件卻顯示,康華生物還曾投建過多種疫苗產品。

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末,康華生物現僅有一處自建廠房,該廠房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北京路182號(以下簡稱「龍泉驛區廠房」)。

據成都市生態環境局2019年1月2日披露的《康華生物生物製品生產線產品結構優化及環保措施升級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示本)》,自2004年至2018年12月,康華生物在龍泉驛區廠房曾投建過多個項目。

2004年,康華生物曾投建「奧康集團生物製品生產線項目」,預計年產200萬支風疹疫苗、300萬支麻疹疫苗、100萬支水痘疫苗。

2008年,康華生物曾投建「5000萬片/固體製劑生產線(片劑)」項目,預計年產5,000萬片固體製劑生產線。2011年拆除5000萬片/固體製劑生產線,不再進行片劑生產。

2015年,康華生物曾投建「生物製品生產線技改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停止原有麻疹及水痘疫苗生產,對生產車間進行系統改造。該項目實施後,預計年產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100萬支,人二倍體狂犬疫苗300萬支,風疹疫苗200萬支,而原有麻疹、水痘疫苗及片劑不再生產。且該項目驗收意見表明,200萬支風疹疫苗未實施。

2019年,康華生物擬投建「生物製品生產線產品結構優化及環保措施升級項目」,技改內容包括將原未實施的200萬支/年風疹疫苗生產線改為200萬支/年人二倍體狂犬疫苗生產線,項目實施後,預計年產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100萬支,人二倍體狂犬疫苗500萬支。

也就是說,早前,康華生物曾「押注」於風疹疫苗、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固體製劑等產品,而上述產品均以「拆除生產線」、「停止生產」告終,令人唏噓。

而康華生物現有的主要產品人二倍體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所面臨情形同樣不容樂觀。

二、核心產品批文或行賄所得,「吹噓」銷售領先涉嫌虛假宣傳

作為康華生物核心產品,人二倍體狂犬疫苗的批文獲或系行賄所得。

據(2016)京01刑初79號文件,2009年至2012年間,尹紅章利用擔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司生物製品處處長和藥品審評中心副主任的職務便利,非法收受康華生物總經理周某給予的錢款,為康華生物在藥品申報審批事宜上提供幫助。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批件等證據證明,康華生物於2009年申請境內註冊人二倍體狂犬疫苗注射劑,尹紅章於2012年3月19日籤發該藥品的綜合審評意見,該藥品最終於2012年4月28日獲批註冊。

而康華生物另一主要產品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則曾「捲入」醫療糾紛,曾致接種者身體受損。

據(2015)漢民初字第1792號文件,2014年9月21日,鄧雅池接種了康華生物生產的「邁可信」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後,身體出現不適,經診斷為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由此,鄧雅池父母將康華生物訴至法院。而法院經審查認定,康華生物生產的疫苗存在危及人身的不合理危險,產品存在缺陷,是導致鄧雅池發生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主要原因。

雪上加霜的是,近幾年,康華生物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出現銷量、營收雙雙「開倒車」現象。

據招股書,2016-2018年,康華生物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的銷量分別為20.67萬劑、43.38萬劑、21.28萬劑,同期銷售收入分別為740.16萬元、2,040.6萬元、821.3萬元。

與此同時,康華生物該疫苗產品的市場份額也出現「縮水」的狀況。

據招股書,2016年,康華生物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批籤發量為47.73萬劑,市場份額為10.25%,批籤發數量排名第三。同期,康華生物披露的同行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蘭生物」)、北京智飛綠竹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智飛綠竹」)、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森生物」)的批籤發量分別為179.48萬劑、137.14萬劑、34.2萬劑,市場份額分別為38.55%、29.46%、7.35%。

到了2018年,康華生物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批籤發量僅為37萬劑,市場份額為7.46%,批籤發數量排名退至第四。而同期,北京智飛綠竹、沃森生物、華蘭生物的批籤發量分別為175.83萬劑、162.84萬劑、112.82萬劑,市場份額分別為35.44%、32.82%、22.74%。

值得注意的是,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的國內生產企業僅沃森生物控股子公司玉溪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元生物」)、北京智飛綠竹、艾美衛信生物藥業(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美衛信」)、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海生物」)、華蘭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生物」)以及康華生物等8家企業。

且《金證研》滬深資本組通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索發現,在生物製品批籤發產品情況查詢結果顯示,並未出現天元生物、艾美衛信、民海生物、北京生物四家公司,批號包含「2016」、「2017」、「2018」的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

這意味著,2016-2018年,天元生物、艾美衛信、民海生物、北京生物或並未生產銷售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即同期,生產銷售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的或僅4家企業。而截至2018年,康華生物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批籤發數量排名第四,或系「吊車尾」。

而令人咋舌的是,康華生物在其十五周年宣傳片中稱,「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銷售國內領先」。

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批籤發數量或「吊車尾」、市場份額遠落後於同行,或為康華生物銷售國內領先的說法「打了臉」,這其中康華生物是否自吹自擂涉嫌虛假宣傳?不得而知。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的營收、銷量「開倒車」,康華生物或靠人二倍體狂犬疫苗獨挑大梁,其或面臨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

且康華生物在招股書中亦坦誠,如果其未來不能成功研發新產品、市場拓展情況不及預期,或潛在競爭者成功研製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並實現上市銷售,可能存在因產品結構相對不豐富而導致盈利公司水平下降的風險。

而康華生物研發實力如何?

三、發明專利非原始取得涉嫌虛假陳述,發明人頻變更或「解釋不清」

事實上,康華生物的研發實力或存諸多問題。

據招股書,2016-2018年,康華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為635.52萬元、427.4萬元、1,794.9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6.84%、1.63%、3.21%。

而銷售費用方面,2016-2018年,康華生物銷售費用分別為2,997.71萬元、11,080.25萬元、24,753.22萬元,同期分別系研發費用的4.72倍、25.92倍、13.79倍。

銷售費用高企,康華生物或輕研發重營銷。

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2016-2018年,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1.47%、10.27%、8.76%;沃森生物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2.61%、49.87%、43.25%;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6.96%、6.97%、3.24%;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72%、4.05%、4.92%。上述同行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的均值為21.69%、17.79%、15.04%。

不難看出,康華生物研發投入佔比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在招股書,康華生物表示,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康華生物處於發展前期,盈利規模較小,報告期內重心主要為開拓市場及提升盈利能力。

然而,在對外宣傳片中,對於「研發實力」,康華生物卻「誇大其詞」。

2019年5月8日,康華生物發布的十五周年宣傳片顯示,康華生物擁有研究生以上高學歷人才佔比近20%,高新研發骨幹佔比超60%。

而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末,康華生物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員工佔比僅10%,從員工專業構成看,其研發與生產技術人員佔比則為55%。

也就是說,短短半年時間,康華生物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員工佔比便已倍增?

不僅如此,康華生物招股書披露的自主研發專利,或系承繼自供應商,涉嫌虛假陳述。

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末,康華生物擁有的尚在有效期的發明專利合計13項,所有發明專利均是原始取得,其中有一項發明專利為「一種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方法」,專利號為ZL201010559283.5。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2011年11月28日,專利號為2010105592835的「一種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方法」專利,其申請人發生變更,變更前為廣州齊志生物工程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志生物」),變更後為康華生物、蔡勇;同日,該專利發明人發生變更,變更前,發明人為伍活鐮、尹順義、任政華,變更後,發明人為蔡勇、楊剛強。

這意味著,「一種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方法」專利原為齊志生物所有。

據招股書,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即2019年4月11日,康華生物僅設有1家全資子公司成都康諾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無參股公司。

且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齊志生物的控股股東為上海多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上述專利的發明人伍活鐮、尹順義、任政華,均持有齊志生物股份。

由此不難看出,齊志生物與康華生物並無「關聯」,而「一種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方法」專利的申請人和發明人均發生過變更,康華生物卻在招股書稱該專利的取得方式為原始取得,涉嫌虛假陳述。

值得一提的是,據招股書,齊志生物還是康華生物的供應商,向康華生物供應「動物細胞罐型號」等。

此外,早在2014年,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齊志生物還曾與康華生物進行合作課題研究,系「基於人二倍體細胞大規模培養病毒疫苗的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平臺建設」項目,齊志生物並承諾對康華生物應用此技術生產疫苗產品收入不享有任何權益。

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末,該項目已驗收,研究內容為「對人二倍體細胞500L大規模培養技術的研發」,研發成果為「可大幅度提高康華生物技術實力、提高產品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齊志生物官網中,齊志生物稱,齊志生物主營研發、設計、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細胞生物反應器及其成套設備,且其設備和工藝被康華生物應用後,首次在國內外實現了人二倍體細胞大規模自動化生產人用狂犬疫苗。

而《金證研》滬深資本組經研究還發現,發明專利「一種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方法」的生產方法和技術,與康華生物產品核心技術或存「異曲同工」之處。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一種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方法」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生物反應器線性放大技術利用健康人二倍體細胞生產狂犬疫苗進行規模化生產的新方法。而線性放大的方式為將前一級生物反應器中的細胞通過洗脫後,經管道抽取流動的方式,接種到下一級生物反應器中。本發明可採用狂犬病毒毒株包括PV、PM、Flury等病毒株;所用健康人二倍體細胞包括MRC-5、MRC-9、HFL1等細胞株;在生產方法中,所用生物反應器包括7.5L、30L、50L、100L、300L、500L、1,000L等。

據招股書,康華生物核心產品人二倍體狂犬疫苗,採用的人二倍體細胞為MRC-5細胞,接種的狂犬病毒毒株為PM毒株;100L大體積生物反應器微載體規模化培養、擴增人二倍體細胞技術系其核心技術之一。其中,人二倍體細胞在細胞種子從前期培養到後期大罐培養的放大工藝控制等存在技術難關。

由此可見,齊志生物對康華生物的發明專利,或「貢獻」不菲。而科研或借力「外援」並非個例,康華生物還曾花錢「買技術」。

據(2011)成民初字第405號文件,2006年6月2日,康華生物與濟南百諾醫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諾醫藥」)籤訂「技術轉讓合同書」,約定百諾醫藥向康華生物轉讓新藥「非那雄胺口腔崩解片」生產批件及全套技術資料,技術轉讓費68萬元。

問題還遠未結束,康華生物在專利發明人問題上,或「解釋不清」。

據招股書,康華生物核心產品為人二倍體狂犬疫苗,該產品的核心技術對應的發明專利為「一種人用二倍體細胞狂犬滅活疫苗及其製備方法」,主要研發人員為蔡勇、周蓉、李聲友、陳懷恭、侯文禮、趙志鵬、楊剛強。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開信息,該發明專利的發明人為蔡勇、侯文禮、鍾澤榮,與招股書提及的研發人員名單存「出入」。

據招股書,康華生物另一產品ACYW135群腦膜炎疫苗,其核心技術對應的發明專利為「四價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製備工藝」,主要研發人員為蔡勇、周蓉、趙志鵬、馬樹紅。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該發明專利的發明人為鍾澤榮、廖常如、張濤、侯文禮,與招股書所提及的研發人員,無一相同,令人費解。

實際上,康華生物不僅對專利發明人「含糊其辭」,其發明專利還頻頻出現發明人變更的「異象」。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2012年7月19日,康華生物發明專利「一種人用二倍體細胞狂犬滅活疫苗及其製備方法」的發明人發生變更,變更前,發明人為蔡勇、楊曉芳,變更後為蔡勇、侯文禮、鍾澤榮。

同日,康華生物專利「流感口服緩釋疫苗及其製備方法」的發明人發生變更,變更前,發明人為張濤、朱文漓,變更後,發明人為蔡勇、張濤、侯文禮。

2012年7月18日,康華生物發明專利「人胚肺成纖維細胞乙型腦炎疫苗及其製備方法」的發明人發生變更,變更前,發明人為蔡勇、朱文漓,變更後,發明人為蔡勇、侯文禮。而發明專利「流感口服含片疫苗、流感口服緩釋疫苗以及二者製備方法」的發明人,則由朱文漓、張濤,變更為蔡勇、張濤、侯文禮。

而據《專利法》十七條,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有權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在研發投入低於同行、研發技術或借力「外援」、發明專利的發明人頻頻「變動」等情形,對於康華生物而言,其能否確保創新能力不掉隊?或有待市場的驗證。《金證研》滬深資本組將繼續保持關注。

相關焦點

  • 康華生物「零人」推廣商扎堆現身,採購數據多處不一涉嫌虛假陳述
    且康華生物稱,自2012年至2015年底,康華生物和衛防生物籤訂有近10份《購銷合同》,康華生物依約向衛防生物提供了相應產品,衛防生物均未按約付清貨款,自2016年1月31日累計有貨款769.79萬元沒有支付。而後2017年11月6日,法院判決,衛防生物應向康華生物支付貨款312.55萬元及資金佔用利息。
  • 一支疫苗撐起的上市公司——康華生物
    >康華生物2019年營收5.54億同比下降-0.86%其中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5.37億營收佔比96.97%ACYW135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0.16億營收佔比3.04%可以說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這單一產品撐起了整個康華生物這也從側面說明康華生物的弱小和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疫苗的強大。
  • 產品小眾、財務數據存疑,兩市第三高價股康華生物是否名副其實?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公司銷售費用中的會務費,分別為127.73萬元、1816.93萬元、748.88萬元。而會務費主要是康華生物為了產品宣傳進行的各種學術推廣會議。會務費最多的2018年,當年會議活動有186場,相當於一年之中有一半時間存在會議。
  • 天津市消費者協會:「迪卡儂」「狼爪」等產品涉嫌虛假宣傳應糾正
    日前,天津市消費者協會發出公開勸諭,請「迪卡儂」「狼爪」「Lafuma(樂飛葉)」「哥倫比亞」「THENORTHFACE(北面)」「猛獁象」「探拓」「富貴鳥」「北極絨」「斯博蘭帝」「KOLONSPORT(可隆)」等品牌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履行經營者義務,立即停止虛假宣傳行為。
  • 資本競逐按摩椅市場難掩亂象 顧家家居產品被指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媒體報導,顧家家居銷售的La-Z-Boy「孕婦椅」,宣稱可解決孕婦4~7月手腳浮腫、頭暈、四肢無力、靜脈曲張等問題,實則與一般功能沙發無異。針對業績表現以及產品品質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顧家家居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正處於年報和一季度報發布的窗口期,暫時無法接受媒體採訪。
  • 康華生物8個上市問題待解 王振滔忽視了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產品單一化公開資料顯示,康華生物成立於2004年,由「中國鞋王」王振滔出資千萬成立。是一家研究、開發、經營一體化的疫苗生產企業,是全國13家擁有全疫苗生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同時為目前國內首家生產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企業。
  • 牛蒡勝美生物科技涉嫌傳銷及虛假宣傳?深圳市場監管部門回應
    原標題:牛蒡勝美生物科技涉嫌傳銷及虛假宣傳?管理局4月10日通報稱,此前收到網友反映深圳牛蒡勝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銷及虛假宣傳
  • 蘇泊爾陶晶無油煙鍋涉嫌虛假宣傳 昨仍在售
    蘇泊爾陶晶無油煙鍋涉嫌虛假宣傳   繼「紫砂合金」、「鈦金」等系列無煙鍋被曝光原料只是鋁合金後,「陶瓷」系列無煙鍋也被指同樣涉嫌虛假宣傳
  • 北京幽美生物科技遭趙麗穎起訴:旗下品牌被曝虛假宣傳與涉嫌傳銷
    近日,社交財經在天眼查注意到,2020年5月26日,東莞思朗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幽美公司)因網絡侵權責任糾紛被趙麗穎告上法庭,而北京幽美公司正是知名微商產品「佳合家美」的運營公司。此外,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幽美生物總裁幽幽及董事長吳某疑似失聯,具體原因不詳。
  • 消字號產品卻宣傳有「輔助治療」作用!濟川藥業涉嫌虛假宣傳
    環球健康發現,這兩款產品為「消字號」,但在對外宣傳中卻稱可以「輔助治療」、「預防疾病」等。面臨主打產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銷售下降、有退出醫保目錄風險等壓力,濟川藥業2019年上半年業績增速明顯放緩。業內人士認為,藥企跨界大健康已成為一種趨勢,加碼大健康領域或許可以為濟川藥業持續增長帶來動力。但是其成功跨界的案例卻很少。
  • 何潤東代言的金歐萊微商產品多涉虛假宣傳 非法銷售不懼被罰?
    而「美白、淡化色斑、美白保溼、美白補水」是禁示用於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的特殊用途化妝品功效,該宣傳涉嫌超範圍宣傳、虛假宣傳;該產品宣傳「美白專利」,但在備案的產品圖片上並未標註專利號和專利種類,涉嫌虛假宣傳;「抗菌、消炎」均為明令禁止用於化妝品宣傳的醫療用語。以上宣傳違反了《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十條、生產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必須經國務院化妝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批准文號後方可生產。
  • 合肥一藥房狀告市場監管部門 因銷售的N95口罩涉嫌虛假宣傳被罰20...
    12月4日上午,一起銷售假口罩的行政案件在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大致案情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合肥市市場監管局因安徽省立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店(以下簡稱「安徽省立藥房」)銷售的N95口罩虛假宣傳,對其做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 中國瘦身內調領導品牌名不副實 克洛薇微商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根據笑笑提供的克洛薇代理商所發的宣傳圖片以及克洛薇官方微信公眾號所發文章,清揚君發現,克洛薇產品確實存在虛假宣傳和非法宣傳保健和醫療作用等行為。而「燃脂塑形、穩定體重」屬於減肥類的保健功效,「穩定血糖、有助睡眠、美肌美顏」同樣屬於國家規定的27種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範圍;「改善炎症」涉嫌宣傳醫療作用。因此,以上宣傳違反了《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第七條 食品廣告不得出現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宣傳治療作用,也不得藉助宣傳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該食品的治療作用。
  • 這些保健產品涉虛假宣傳、傳銷和非法經營
    至案發時,共銷售健康寶電解還原水機2臺,5980一臺,共計11960元;銷售溫熱理療儀2臺,售價17800元一臺,共計35600元。法律依據及處罰:當事人通過宣傳刊板、聘請「講師」的方式對所售商品的性能、功能、用途等進行過度不實宣傳,其行為涉嫌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屬於發布虛假廣告的行為。
  • 李佳琦上熱搜:所售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
    12月19日消息,「李佳琦所售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登上微博熱搜。據媒體報導,李佳琦直播間銷售的TriPollar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這款產品寶貝詳情頁面曾標註獲得了FDA技術認證和CE認證(最新寶貝詳情頁面已經刪除了相關信息)。
  • 「蜜都」涉嫌傳銷,被指虛假宣傳
    普通的補水面膜被宣傳的如此全能,然而查詢國家藥監局,蜜都燕窩面膜並無「特證」,因此宣稱美白等特殊功效均涉嫌虛假宣傳。此外,用權威機構做背書也是慣用手段之一。「蜜都」公布了自家的檢測報告,告訴消費者權威機構都認可,你還有什麼理由懷疑我們的品質。實際上,檢驗報告只能說明產品合格,並不證明產品功效。
  • 「緣生源」實行雙總部運作,商城旗下多款產品或涉嫌虛假宣傳
    那麼,號稱「打破了長期壟斷在中國直銷市場上的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痼疾;打破了消費者便宜沒好貨的傳統消費觀念;打破了經營者在直銷、實體、微商分銷事業中難以成功的困局」的緣生源商城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平臺?相關獎金制度該如何解讀?緣生源海參低聚肽果凍當真具有排毒、減肥、提高免疫力、降三高等多重功效?緣生源旗下的活力霜、平衡霜又是否真的可以包治百病?
  • 大溪地諾麗前生今世:主打產品被指虛假宣傳嚴重
    在以「大溪地諾麗」為新名稱再次進軍中國市場後,公司多次被曝涉嫌傳銷、虛假宣傳甚至是陷入了喝死人的「醜聞」。大溪地諾麗不得不開始「低調」行事。   直到2013年8月,大溪地諾麗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其宣布公司正式落戶重慶,投資3000萬元在榮昌修建果汁灌裝廠,並將把旗下業務佔比超過一半以上的果汁飲料移師重慶灌裝生產。
  • 小分子肽調查(二):北方基因產品虛假宣傳 發展下線能賺錢
    而部分網站對「北方基因小分子肽」的描述「本品以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由現代生物酶解技術提取,平均分子量小於500道爾頓,併科學添加了天然葉酸,具有「全面吸收、快速吸收、靶向吸收、穿透吸收、分解毒素」等諸多生物特徵,較同類產品在功能及效果上均有大幅提升,對亞健康、腸胃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三高症、糖尿病及各類中老年慢性病具有良好的調整功效」等內容使用大量醫藥術語,宣稱或暗示具有治療功效
  • 初遇思芙連載一:多個產品存在虛假產品 私護套盒或涉嫌非法生產
    而「美白、抗衰老、防曬」等美容功效往往在食品中屬於保健功效,顯然超出了普通食品的功能範圍,涉嫌虛假宣傳。以上宣傳違反了《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和《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實際上,2020年5月15日,市場監督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的通知》,嚴厲打擊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特殊形態或包裝形式的食品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違規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清揚君認為,普通食品虛假宣傳功效,極易被有特殊需求的人購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