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差距過大,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是自尋死路,但日本向來喜歡以小博大,有賭國運的傳統。
甲午戰爭面對的清朝和日俄戰爭面對的沙俄,國力都遠比日本強大,日本卻都賭贏了。這一次已經面臨絕境,天皇的子民顯然相信他們還能賭贏。
由於日本在亞洲各地發動的侵略戰爭,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在多次談判交涉無果後,美國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沒有了石油,日本的所有戰機、軍艦、坦克全成了一堆廢鐵。
雖然日本在眾多的佔領區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但依然沒有發現一滴油,如果日本不能掌握石油,只能坐以待斃。
日本最初看重蘇聯西伯利亞的資源,發動了諾門坎戰役,但被蘇軍戰神朱可夫教做人,以慘敗收場,日本意識到在陸軍方面和蘇聯差距過大,放棄了北上的戰略。
1941年,盟友德國在歐洲的巨大勝利也刺激到了日本,日本決定孤注一擲,依靠海空軍的優勢佔領東南亞,奪取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還可以順手切斷各國對中國從緬甸的援助路線。
東南亞是美英的勢力範圍,英國深陷歐洲戰場無法騰出手處理遠東的問題,但美國作為菲律賓的宗主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日本只能先把美國這頭老虎暫時打趴下,等擁有了足夠的戰爭資源再和他一決雌雄。
偷襲的結果是日軍幾乎以忽略不計的代價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但美軍的三艘航母由於不在港內倖免於難,日軍由於情報失誤也沒有摧毀美軍艦隊的油庫,美軍開始以日本想像不到的速度迅速恢復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