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2020-12-20 丹格教育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頭稚子學垂綸,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側坐莓苔草映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人借問遙招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得魚驚不應人。

詞義解釋:

蓬頭:形容小孩可愛。

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綸:垂釣,釣魚。綸,釣絲。

莓苔:指草叢。

映:遮蔽(bì),掩映。

借問:向人打聽,問路。

招手:擺手。

應(yìng):回應,答應,理睬。

譯文:

一個頭髮蓬亂的小孩子正在河邊學釣魚,

他側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聽見路人問路,小孩連忙遠遠地擺擺手,

他生怕驚跑魚兒所以不敢大聲答應路人。

詩文賞析:

這首詩著重描寫了一個小孩在水邊聚精會神地釣魚的情景,「蓬頭」、「側坐」從外貌入手,寫到垂釣姿態,突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後兩句側重描寫小孩的神情,從心理方面刻畫小孩的機警聰明。全詩言辭流暢,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

作者簡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詩人,貞元、元和時期人。早年曾為一手工匠,人稱「胡釘鉸」。後喜歡《列子》,又受禪學影響,隱居莆田。其詩傳世僅四首,見於《全唐詩》。

推薦閱讀:

小學必背古詩:村居,清,高鼎

小學必背詩詞70首

相關焦點

  • 古詩賞析二十四:胡令能《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作品賞析《小兒垂釣》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天真爛漫的童心和童趣。此詩結構可分為垂釣和問路兩部分。前兩句重在寫幼兒垂釣之形,「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孩子的頑皮天真。
  • 未來講堂|胡令能《小兒垂釣》 誦讀:冉迪
    未來講堂|胡令能《小兒垂釣》 誦讀:冉迪 2020-12-11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40:《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
    小兒:小孩子。 蓬頭:頭髮亂蓬蓬。稚子:小孩子。垂綸:垂釣。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苔:苔蘚植物。 胡令能,隱居圃田(河南中牟音móu縣),唐代詩人。年輕時因家中貧窮,以修補鍋碗等用具為生,人稱「胡釘鉸(jiǎo)」。他的詩大都語言淺顯,但構思精巧,充滿了生活情趣,現僅存四首。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2首:胡令能《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是一首能夠激起人們遙遠記憶的好詩。詩作通過一個小孩偷學成人垂釣的場面,生動傳神的表現了人類的童真。詩作第一句「蓬頭稚子學垂綸」起首「蓬頭」二字告訴人們,這是一個山野小孩,一早起來,連頭髮都顧不得梳理就急急忙忙的跑到小河邊像模像樣的偷著學成人釣魚了。
  • 胡令能《小兒垂釣》精妙超凡兩首|每日一詩一解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注釋(1)(1)胡令能(785-826年),唐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其為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
  • 詩詞鑑賞形神兼備畫童真讀胡令能《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代詩人,生於公元785年,卒於公元826年。據傳他只是個補鍋碗瓢盆的匠人。因夢見仙人在他肚子裡縫了一本書,從此會作詩了。這個當然不會是真的,只是從側面反映唐代是詩創作極為繁盛的時代。胡令能做的詩也是適應當時的潮流。而且他的用功程度應該不亞於任何人。
  • 《小兒垂釣》偶遇稚子趣事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兒垂釣》《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路人想問路,小兒向路人招招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古詩賞析希望下面這段話由爸爸媽媽念給孩子聽。《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寫作的七言絕句。這是詩人胡令能去看望自己的朋友時遇到的趣事。
  • 六一兒童節詩歌: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原文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小兒垂釣》的作者介紹  胡令能(785-826年),唐朝詩人,是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4首。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
  • 賞析唐詩《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首唐詩作者為我們描述一幅多麼富有童趣的畫面啊!
  • 每日詩詞: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蓬頭:頭髮蓬亂的樣子。胡令能作為詩人也是一個頗傳奇的人物。他是唐貞元、元和時期河南省莆田縣人。少時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過去農村那種鋦鍋鋦碗鋦大缸的匠人)這樣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怎麼能寫出流傳千古的詩呢?
  • 詩畫中國|「蓬頭小兒」學垂釣
    小兒垂釣小兒垂釣這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七言絕句。在唐詩中,描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這首詩顯得尤其可貴。《小兒垂釣》描寫了一個小孩在水邊專心致志地釣魚的情景。詩的前兩句,從小孩兒的外貌入手,一個「蓬頭稚子」,寫到他的垂釣姿態,「側坐莓苔」,突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爛漫。
  • 兒童情態亦自生動,《小兒垂釣》賞析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以兒童生活為描寫題材的古詩,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讓我們一起來通讀全詩: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詩文賞析:胡令能的這首短詩寫小兒垂釣別有一番情趣。全詩未見絢麗的色彩,無刻意的引經據典與牽強的雕飾,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
  • 小學必背古詩129首,第12首《小兒垂釣》內容賞析,把人物寫活了
    今天我們學習第12首《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側坐,而非穩坐,正與他初學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 「百畫詩園 歡樂誦」 ——《小兒垂釣》古詩詞鑑賞
    舉報   2020年11月28日,「百畫詩園 歡樂誦」 少兒詩詞鑑賞活動,小才老師在QQ推廣群中與大家一同分享古詩《小兒垂釣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憶江南》《小兒垂釣》《憫農》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憶江南》《小兒垂釣》《憫農》第一篇:《憶江南》作者:「唐」白居易全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第二篇:《小兒垂釣》作者:「唐」胡令能全文: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唐代詩人胡令能就是個「半路出家」,一夜之間突然會寫詩的人。胡令能年輕時本是以修補鍋碗盆缸度日,被附近的人稱為「胡釘鉸」。傳說有一天,胡令能睡覺的時候夢到一位白髮老頭,在夢中這老頭剖開了他的胸腹,塞了一卷書進去,夢醒之後胡令能便能寫詩了。當然,這終究只是傳說,胡令能之所以能夠能夠寫詩,其實主要還是平時勤奮好學,時常在修補東西之餘讀書習字,天賦加上刻苦,寫詩對他來說自然也就不是難事了。
  • 二年級古詩兩首之一《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告訴你學習要點
    三、教學時間四、教學過程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小兒垂釣》(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1、師導語: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師生交流,介紹詩人:胡令能,唐代詩人,早年曾是一個手工匠。年輕時背著工具箱從事磨鏡、修釘門鎖等手工。人稱「胡釘鉸」,詩卻寫得很好。他寫的詩通俗易懂,充滿生活氣息,被稱為「胡釘鉸詩」,後隱居莆田,他留下的詩傳送至今僅剩四首。)(本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即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能通過了解胡令能的經歷,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 暮春時分正是垂釣好時節
    【紅樓詩社庚子第三社】垂釣社主:芹夢疫情惶惶,幸好神州無恙。時值暮春,繁花謝了林紅。池塘裡,魚兒在荷葉間穿梭,不時有幾隻燕子掠過水麵,正是垂釣的好時節。本社以「垂釣」為主題,或怡情或抒寫,或詩或詞,或律或絕。詞遵《詞林正韻》,詩當平水韻。開社時間:三月二十四(公曆4月16日)結社時間:四月初二(公曆4月24日)晚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