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2020-12-21 四夕清荷

讀汪老的書就像聽汪老講課又或坐在老先生身旁聽其談古論今,有情趣有幽默。汪老的散文文字淡淡,生活氣息濃濃,就像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品味。

本書是汪曾祺先生的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淡」源自於生活日常,而「濃」薈萃於熱愛生活進而見微知著的精神。散文主要記敘汪先生生活中重要的「他們」的點滴,雖是散文集,但全書脈絡不散,尤其前三章以童年、下鄉和大學時期為框架,篇幅之間自有承接,使讀者得以透過文藝大家的眼睛看到半個20世紀的變遷,生動,真實。

平淡是心靈的單純與寧靜。汪曾祺說,他的生活本來就是淡的,所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這結果就是淡。」這種淡,就是真,這種淡,也很濃。

淡是最濃的滋味,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莫測的鋪設和橋段。有的只是娓娓道來,只是淡到極致的述說,卻親切自然,卻打動人心。

書中講述了汪曾祺的個人經歷,從小學到西南聯大,從父母兄弟到西南聯大的老師同學,以及作家朋友和道士和尚等各色人等。他並非特別直白地把道理告訴你,而是把人和事的「真」自己透出來,讓道理自然顯現出來。

故事都是家長裡短,人物都是親朋故裡,說的是花草樹木,道的是鄉村軼事。父輩的婚姻,自己的經歷,都入卷為文,字裡行間瀰漫著高郵水鄉氤氳。他的筆下沒有鄉愁,只有淡淡的故鄉的煙雨,河堤的細柳,綠意青青,瀰漫在風中。

汪老寫過的散文集結成冊也就相當於回憶錄。這裡有他的父母親人,老師同學,同事鄰居,以及無意間遇到的人。

《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兩篇特別溫馨感人,在有愛又有趣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文字中充滿了溫暖的力量。《多年父子成兄弟》對於年輕父母很有啟發,特別是家裡有叛逆小孩的。《舊病雜憶》竟把幾場「大病」寫得那麼輕鬆,甚至是幽默…書中文章的趣味不勝枚舉,真是把語言賦予了生命力。

汪先生寫他的童年真真是讓人覺得日子歲月靜好,平淡是真。有一位極具才華和愛心的父親,近朱者赤,耳濡目染,所以他說,我的童年是很美的。所以他也極愛戴他。

人生在世,其實終究需要面對的還是我們的生活。常有這種感受,一個時期,如果天天讓你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胡吃海塞,我們肯定受不了,這時最懷念的還是我們平時吃的粗茶淡飯、清粥小菜。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個「淡」字蘊含了無盡的人生哲學和智慧。

把平淡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妙趣橫生、津津有味,學會苦中作樂,真的不容易。但汪老和他的父親、周圍的老師同學們做到了。

故宮午門、沙嶺子、馬鈴薯、波爾多液、聯大的點點滴滴、大師們的奇聞異事……每一件都有樂趣,每一件都代表著曾經歲月的流逝。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書中文字,給人滋養心性、調和人生「滋味」的良方。尤其是關於生活細枝末節、家長裡短的記敘,最是平易近人,打動人心……

汪老柔筆寫得淡、確且細,有理據;如研磨般慢讀,漲了見識,習了文俗,享了野趣,通了世情,焐了心窩,闖了別處,亦回頭看看自己的來路,再拾撿薪柴以照去向。

談天說地,不外世事變遷;家長裡短,均是百姓生活。散淡之人,品出人生真味!

安貧樂道,恬淡衝和,這八個字可以當作一種追求一種生活態度!人不為物慾權勢所用,能夠固元守中,怡然天性,就是最好生活!這句話也許是讀汪曾祺本書最好的總結!

原來生活並不缺乏情義和樂趣;生活的細節點滴,訴說著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清新淡雅禪茶一味。溫婉自然真水無香。淡淡的文字,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通過描寫成長經歷,家長裡短,寫出了淡然的生活,詩意的人生,即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在這紛雜喧鬧的塵世中,願你我擁有世間小兒女情懷,平平淡淡,從從容容,不負此生。

人生不可能時時皆順境,無論境遇如何,我們也要像汪老一樣保持幽默樂觀、隨遇而安、豁達知足的心態,並時刻不忘在平淡的生活裡發現趣味和美,認真過好每一天,這才是對待生活最好的態度。

本書與之前看過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人間草木》、《人間有味》有多篇重合,所以看起來很快,但一點都不覺得重複。再讀一遍,也覺得很美。在繁雜喧囂的世界,能有這樣一番心境,絕對算得上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你,是人間獨一無二的你。

相關焦點

  •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汪老的散文文字淡淡,生活氣息濃濃,就像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品味。本書是汪曾祺先生的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淡」源自於生活日常,而「濃」薈萃於熱愛生活進而見微知著的精神。汪曾祺說,他的生活本來就是淡的,所寫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們,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現他們。這結果就是淡。」這種淡,就是真,這種淡,也很濃。淡是最濃的滋味,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莫測的鋪設和橋段。有的只是娓娓道來,只是淡到極致的述說,卻親切自然,卻打動人心。
  • 汪朗:關於汪曾祺的一點兒回憶 | 寫在《汪曾祺回憶錄》書前
    他的其他文章,許多也是回憶,大都散見於《汪曾祺全集》的散文和談藝諸卷中,其中不少篇「有我」,還有一些「無我」。「有我」不難理解,「無我」,指的是文章中所涉及的事情,本來是老頭兒親身經歷的,但是他並不點明,而是藏在後面,換個方式敘述,好像與汪曾祺無關。比如,他寫過一篇《西南聯大中文系》,裡面談到當時的教授如何愛才,還舉了不少例子。
  • 汪曾祺《人間滋味》:從美食散文,賞中國文人風韻的雅、真、慢
    在一部經典的美食散文集身上,我們既會因為絕妙的美食描述而口舌生津,又會從中發現中國文人對待生活的雅、真、慢三種風韻。《人間滋味》明顯具有上述的散文精髓,書中一半部分在述說中國各地菜餚的起源和做法,另一半部分則是汪曾祺在研究美食的過程中,積累而成的待事原則和生活領悟。一部優秀的散文集,必然是抒情有之,哲理有之,形散神不散,有作家自身的獨到見解。
  • 這3本書,帶你像汪曾祺一樣:去過樂觀的人生
    ,使「日常生活審美化……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回歸散文……」所以說,在我們看來,汪曾祺就是把生活寫得最好的作家,這樣一個作家,他是極其愛生活,極其融入生活的。而且,無論從哪個時代來綜合評選,他都能當之無愧地當選最懂生活最會生活的生活家之一。汪曾祺的生活淡而有趣,他寫起來也是淡而有趣。沒有華麗的句子,只有樸實的娓娓道來。他的生活,好玩,有趣,真實,貼近世俗,貼近最平凡的普通人,每個人都觸手可及,每個人都能從他身上發現「生活原來是很好玩的」,從日常瑣事裡自尋其樂也不丟人。2.
  • 汪曾祺散文精選集20周年精裝珍藏版上市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定價:58.00元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書名來自汪曾祺的話:「愛,是一件非專業的事情,一定要  書中精選四十多篇汪曾祺傾注溫愛和時間的人,事,物的散文:草木時光,尋常日月,成長追憶,阡陌故交等,內含汪曾祺全彩書畫真跡。以汪老喜歡的淡雅、溫愛為設計主旨,傳達赤子之愛,世間貪戀。  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愛他  汪曾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文人,師從沈從文的文學大師,中國最後一位純粹的文人,人道主義抒情者,賈平凹稱他為「文狐」。
  • 被小資 被雞湯 被矮化:汪曾祺們的宿命
    之後,人文社以全集為依託出版了汪曾祺小說、散文、詩歌等全編,供只對汪曾祺某方面創作有需求的讀者選購。2019年年中,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汪曾祺自編文集》十四種,都是汪在世時出版的自選集的再版。這些書為作者自行選定,更能代表作者本人意圖。2020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汪曾祺集·散文六種》,與《自編文集》中的六種重合。
  • 《悲喜自渡》:晚年季羨林的人生滋味,苦樂喜憂,唯有自嘗
    這是《悲喜自渡》是季羨林老先生晚年的作品收錄集。這本書屬於散文集,主要是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寫下的做的一些散文和隨筆。他精通多種語言,最擅長的就是吐火羅文和梵文,而且《羅摩衍那》主要是通過他來翻譯的,每個人都很清楚季羨林老先生的成就,受人尊敬的楷模。季老先生雖然是一個讀書人,但是它並不是一個書呆子之類的人,他懂得欣賞花,隨筆裡邊也多謝貓狗和一些可愛的事物,能夠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汪曾祺出版物?
    2019年年中,上海三聯書店出版了《汪曾祺自編文集》十四種,都是汪在世時出版的自選集的再版。這些書為作者自行選定,更能代表作者本人意圖。2020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汪曾祺集·散文六種》,與《自編文集》中的六種重合。該集編輯指出,對比作者原稿和其他資料,由編者對曾經出版中的錯訛做了修改後重新出版,較之原版更接近作者本意。2020年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汪曾祺別集》。
  • 豆瓣9.2的《東京物語》: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在這部電影中,平淡的故事情節、拍攝技巧的淡化以及態度上的淡然,都滲透著一種生活哲學: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你能感受到很多個自己,簡單自然,卻觸動到最本源的自己,像是在大自然中,你會感受到一塊石頭的質樸力量,一簇樹木的年輪震撼,匯聚成最原始的敬畏,那麼在《東京物語》中你會湧起最本源的情感共鳴,這種人類記憶共通的情緒深刻又自然。
  • 汪曾祺散文的8大特點,學會一半,受用終生!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在他晚年寫成,在經歷了解放時期、文革歲月後的沉澱和發酵後,汪曾祺的散文以一種「閒話」的方式緩緩鋪展,流溢著詩性和諧:汪曾祺散文有著個人化的題材、平實的敘述以及極具生命力的語言風格,從而構成平淡閒適中的詩意盎然;他對於民間風俗有著濃厚的興趣,排以大量筆墨記述和描寫,他的散文甚至可以做為「風物誌」,在民間立場之下隱藏著一種濃厚的人文精神。
  • 豆瓣9.2的《東京物語》: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
    在這部電影中,平淡的故事情節、拍攝技巧的淡化以及態度上的淡然,都滲透著一種生活哲學: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故事的平淡,他給你極少,又給你極多簡單的故事情節喜歡小津安二郎作品的影迷,常稱他的電影像坐在榻榻米上喝米酒一樣安詳,沒有喧鬧、煽情,只有安靜。這樣一種感官體驗,和小津安二郎對電影的創作理念是分不開的,他曾提到:「所謂電影,我認為餘味最重要。
  • 豆瓣:貓夏綠森林 | 汪曾祺出版物概述
    汪曾祺小說全編汪曾祺 / 2016 / 人民文學出版社汪曾祺的書卻到處都是,版本繁多,各家出版社都出了本子。散文出的最多,小說相對少些。汪曾祺的創作的散文大概是小說的一倍。都好看,但小說更耐嚼,越嚼越香,饞人得很。汪曾祺文集 小說卷(上、下)汪曾祺 / 1993.9 / 江蘇文藝出版社汪曾祺生前編訂過一套文集。
  • 「隨筆」《汪曾祺散文選》讀後感
    《汪曾祺散文選》讀後感乾州碎娃手頭所拿的這本是2004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是文化部、財政部2005年度送書下鄉工程書目之一。這是近日從乾縣圖書館借的。知道汪曾祺,大約是因為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這是自己十七八年前就曾經看到過的一篇文章。說來慚愧,那時候自己孤陋寡聞得厲害,還真的不知道汪曾祺是何許人也。只是一看到這個題目我有一種深深地震撼感,我覺得肯定會有所收穫的。
  • 汪曾祺:寫任何形式的文學,都得先把散文寫好
    先生在其散文集《蒲橋集》的自序中有這樣的觀點,寫任何形式的文學,都得先把散文寫好。在這之後,我開始看汪曾祺更多的作品,從短篇小說到散文集,看了不少。無論小說,還是散文,都有著獨特的語言風格。細讀之下,令人著迷。在短篇小說創造上,汪曾祺的成就很高。在散文創作上也不弱,因而他有一個「散文家」的稱號。
  • 汪曾祺:歲月濃淡總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歡
    今年是汪曾祺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可愛老頭。01汪曾祺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的文風自成一體,悠然從容風輕雲淡,在《慢煮生活》這本書裡,我們大概可以管中窺豹。
  • 我省作家蘇北《憶•讀汪曾祺》獲評裡下河散文經典作品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致賀信,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可、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副主席祁智等一批大伽雲集,舉行裡下河文學經典散文入圍名單、《裡下河當代文學史論》的發布研討。研討會現場,徐可發布裡下河文學經典散文(1980—2019)入圍名單。裡下河文學經典散文共有47部作品入圍。
  • 中國最懂美食的汪曾祺,他的畫竟然這麼有趣
    這其中的「老頭兒」便是汪曾祺,其長子汪朗在文章中曾寫過,全家上至母親,下至孫女和外孫女,無一不以「老頭兒」稱呼之。而汪老對此不僅不在意,還樂得其所。在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他寫道:「一個現代的、充滿人情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
  •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借酸甜苦辣鹹說盡人生百味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高郵,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我國「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憑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和平淡質樸、娓娓道來的汪氏散文,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命題踐行到了極致,也由此俘獲了大批讀者。
  • 汪曾祺的幾方閒章
    在去世三年之後,子女用其稿費出了本《汪曾祺書畫集》。有幸的是我也擁有一本,是汪先生的女兒汪朝女士送的。這成了我的寶貝,時常翻看。  汪曾祺的早期書畫作品,大多只鈐名章。大概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以後,除了名章,書畫作品的一角常壓有一兩方閒章。從畫集上看,汪先生最常用的是「嶺上多白雲」。此語出自南朝梁人陶弘景的《詔問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汪曾祺對故鄉充滿深情,他把自己對於家鄉的情感都化為了文字,晚年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家鄉的素材還沒有寫完。」汪曾祺描寫故鄉高郵的小說集《菰蒲深處》,書名取自秦觀詩句「菰蒲深處疑無地」。文遊臺到了高郵之後,第一站先去文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