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園內參觀。(資料圖片) 謝慧 攝
南枕五嶺,北歸長江,東連八閩,西接瀟湘,贛州這座國家優秀旅遊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共和國搖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紅軍氣壯山河的兩萬五千裡長徵出發地,是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中心區域,是新四軍創建地之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戰鬥、工作、生活過,共和國9名元帥、7名大將、37名上將從這裡走出,給後人留下一批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風雨兼程走來,如今,在這片紅土地上,留存著不少紅色景區景點,本期旅遊周刊向讀者介紹我市部分知名紅色旅遊景區景點,一起重溫那些崢嶸歲月中的歷史回聲。
葉坪旅遊景區 位於瑞金葉坪鄉境內
葉坪旅遊景區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革命舊址群景區之一。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也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和黨在中央蘇區的最高領導機關——中共蘇區中央局的第一個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1931年11月7日,在葉坪謝氏宗祠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告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並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的稱呼就是從這裡喊響的,包括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葉坪生活和工作過。景區內現保存著革命舊址和紀念建築22處,其中16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坪和沙洲壩、雲石山等革命舊址景區均為中宣部首批公布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全國紅色旅遊的經典景區之一。
紅軍烈士紀念塔 位於葉坪景區內
紅軍烈士紀念塔塔高13米,炮彈形的塔身布滿一粒粒小石塊,象徵著無數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為五角形體,四周分別鑲著多位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誌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徵後,紅軍烈士紀念塔被敵人拆毀。為重現歷史風貌,1955年在遺址上按原貌修復了烈士塔,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紅軍烈士紀念塔已成為紅都瑞金的勝景和重要標誌,更成為後來人對革命烈士寄託無限哀思的地方。
瑞金沙洲壩紅井旅遊區 位於瑞金沙洲壩鎮
小學語文課本裡有一篇課文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說的就是瑞金沙洲壩的紅井。由毛澤東同志親自開挖,解決了附近村民的吃水問題。
1950年,瑞金人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據地慰問團的到來,維修了這口井,並取名為「紅井」,同時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上面書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壩人民對毛主席的懷念和感激之情,後又將木牌改為石碑。1961年3月4日,該井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位於瑞金沙洲壩鎮
為了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臨時中央政府在沙洲壩老茶亭的樹林中,建造了一座規模大,造型美,具有蘇維埃共和國標誌的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會上,毛澤東致開幕詞,並作了中央政府兩年來的工作報告。大禮堂有三個特點,一是視線好,在樓上樓下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主席臺;二是回音效果好,在主席臺講話可以不用麥克風也可以聽得清楚;三是門窗特別多,有17道大門,41扇窗戶,便於人員疏散和通風採光。現在大家看到的大禮堂是1956年按原貌修復的,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國將軍園 位於興國縣城南
將軍園主要由將軍館、將軍廣場、大型群雕等部分組成。將軍館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屋頂是紅軍八角帽造型,展廳和大門由鐮刀、斧頭形狀構成,利用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再現興國籍將軍們的英勇事跡;園內的大型群雕長23.179米,象徵興國人民在革命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高8.5米,象徵興國人民在當年有8.5萬人參軍參戰。
將軍園內的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是全國唯一以蘇區幹部好作風為主題的陳列館。該館分南、北兩個展廳,共有理想信念篇、關心群眾篇、依靠群眾篇、艱苦奮鬥篇、以身作則篇、爭創一流篇、浴血奮戰篇以及與時俱進篇等八個陳列主體內容,運用圖片、文字、雕塑、模型,通過實物陳列及聲、光、電等現代布景首段,全面展現了蘇區幹部好作風的偉大精神內涵。
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園 位于于都縣渡江大道
2009年,在紀念中央紅軍從於都出髮長徵75周年之際,於都對中央紅軍長徵第一渡紀念碑園進行改造擴建,興建了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園。紀念園佔地面積60畝,由入口小廣場、主題雕塑、集結廣場、紀念廣場、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等組成。紀念園先後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現已成為弘揚長徵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並已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在紀念園東側的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是目前全國唯一了解中央紅軍長徵出發歷史的主題性紀念館。
大餘梅關風景區 位於大餘縣城南
梅關風景區屬於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景區所在地梅嶺地勢險要,奇峰疊秀,是贛粵兩省交界的一道天然屏障。該景區是一處融合「紅色、綠色、古色」旅遊資源位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觀以梅著稱於世。在梅關鄉梅山村黃坑北側上坡上的《梅嶺三章》詩碑也是遊客的必去之處。《梅嶺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國共產黨人陳毅在梅嶺被國民黨四十六師圍困時寫下的三首詩,陳毅當時雖處危難之際,但獻身革命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卻矢志不移。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尋烏調查紀念館 位於尋烏縣城馬蹄崗
尋烏調查紀念館市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的簡稱,是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佔有面積8000平方米,主要有毛澤東同志九局、尋烏調查陳列室、紅軍醫院、紅四軍幹部會議舊址等景點。該紀念館保留著當年革命先烈曾經住過的簡單房屋,有毛澤東、朱德,古柏等老一輩革命家戰鬥過的痕跡。它是中國革命紅色政權建立基地之一。
石城阻擊戰紀念園 位於石城縣城北
石城阻擊戰最後一道防線的主戰場李臘石山,現在山頂現仍保留有幾百米長的舊戰壕遺址。石城阻擊戰是紅一方面軍長徵前夕,在中央蘇區北線戰場進行的最後一次較大規模的戰鬥。在此期間,不但給敵人造成了重大殺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遲滯了南犯敵軍的進攻步伐,紅軍阻擊敵人進犯石城的實際時間,比中央軍事革命委員會原定計劃多了7天,為保障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的安全集結與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紀念阻擊戰戰役,發揚革命傳統,弘揚蘇區精神,中共石城縣委、縣人民政府出資興建了石城阻擊戰紀念園。整個紀念園,佔地28.6公頃,建設用地50畝(33340平方米),由山門口廣場、紅色記憶廣場、勝利廣場、石刻廣場、石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石城阻擊戰紀念館、紀念碑、觀景平臺、主題雕塑、紅軍故事園、紅軍戰壕遺址等部分組成。
(記者王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