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轉玉:大山深處的生態護林員

2020-12-24 掌上保山

家住龍陵縣象達鎮坡頭田村潞水窪小組的鄭轉玉,現年53歲、中共黨員、小學文化。先後被象達鎮、龍陵縣委組織部和中共龍陵縣委評為「雙學雙比女能人」「身邊榜樣人物」「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6年9月的一天,鄭轉玉在村委會看到貼出的告示:要招收2名國家級生態護林員(對象必須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小就熱愛家鄉大山和林子的她,及時回家和丈夫商量,想當一名生態護林員並得到丈夫的「鼎力支持」。到林業站報名後,她每天起早貪黑,通過手機查閱的方式,主動學習生態保護、林業法律法規等林業知識,一個月後,她順利通過了考察、面試、筆試等選聘程序,正式成為一名生態護林員,管護區面積為4200畝。由於工作出色,她被選聘為坡頭田村的林管員。同時為更好地保護家鄉的綠水青山和擴大管護面積,2017年2月,坡頭田村另外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她幫助下,順利通過選聘程序成為生態護林員。至此,全村的生態管理面積由4200畝增加到2.6萬畝。

「熱愛是幹好工作的最大動力。」從小就在山裡摸爬滾打長大的鄭轉玉,骨子裡始終保留著一種對大山的崇敬和對森林的熱愛之情。「林子好了,對吸水保水、防地質災害等都有好處……只有喜歡才能幹好活,我既然選擇了當生態護林員,就要盡職盡責管好林子,竭盡全力地保護好自己轄區裡的每一棵樹……」這或許就是她對「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句話最好的詮釋。鄭轉玉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如在縣林業局和林業站的指導下,善於總結的鄭轉玉探索創建了「1+3+4」生態管理工作法。創建「1個指尖上的微信護林群」,即針對管護區域分散、距離遠的實際,建立了「坡頭田護林員群」,實行「生態護林員+林管員+村委會+林業站」微信聯動管理模式,便於相關涉林文件、通知等內容傳遞以及生態護林員動態信息的溝通、聯繫等。推行每天「3報」制度,即依託「護林員微信群」平臺,由其他5名生態護林員把護林情況報給林管員(鄭轉玉)→林管員匯總相關情況後→再上報鎮林業站,實行每天早上、中午、下午「3報」制,便於管護信息上傳下達,提高林區管護的時效性、準確性和針對性,極大地提高森林生態保護質量和效果。當好「4大員」,即當好森林生態氛圍營造宣傳員、當好林業「三防」工作巡護員、當好林區地質災害監督員、當好森林生態管理聯絡員。再如,為了做好轄區森林生態的宣傳工作,她從自己微薄的護林員「工資」中拿出1200多元,購買了音響、喇叭、功放機等設備「武裝」自己的三輪摩託,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聲音宣傳」、自製宣傳牌、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走家串巷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巡迴」宣傳活動。截至目前,在坡頭田村及周邊區開展出動宣傳車輛230餘輛次、徒步行走山路3400餘公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3600多份(冊)。坡頭田村轄區的森林火災、偷砍盜伐、森林病蟲害、林區自然災害等指標均實現了「零」發生。

「靚麗光鮮背後總是隱藏不為人知的艱辛。」說的正是鄭轉玉。她上有老弱多病、85歲高齡的婆婆需要她照顧,身邊有患有風溼病、63歲的老公需要她照顧,全家人沉重的醫藥費支出需要她操心,家裡的油鹽柴米等生活開支需要她操心……擁有黨員、支委委員、生態護林員等多種身份匯聚一身的鄭轉玉,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依然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瑣事」和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重擔」。她在做好支部黨建工作和照顧家人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時刻踐行著她那句「我一個人脫貧不算脫貧,要大家脫貧才算脫貧」的人生座右銘。鄭轉玉計劃發展養牛、養豬和發展林下草果種植等產業,儘快摘掉自己的「貧困帽」。目前鄭轉玉已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各類資金8萬餘元。動員和協助本村群眾自籌資金7萬多元,建成佔地3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場1個,對周邊貧困群眾發展養殖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由於她長期以來,秉持著一種對大山的崇敬與熱愛、執著與堅守、實幹與奉獻,踐行著一樁樁貧困生態護林員故事裡的「事」,使她成為全市954名生態護林員中的優秀代表。

森林生態資源保護永遠在路上。近年來,龍陵縣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國家、省、市有關加強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會議精神。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鄭轉玉只是其中受益者之一。

到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達604名,全縣貧困戶生態護林員每年可獲得固定收入604萬元,將輻射帶動全縣10個鄉鎮121個村(社區)的2100多貧困家庭人口脫貧致富,實現貧困戶生態護林員與原有護林員同崗同責、同崗同酬,有效打通了生態脫貧「最後一公裡」。(鬱雲江 王興爵 周東興)

責編:劉自明

相關焦點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最美林草故事丨大山深處護林人
    最美林草故事丨大山深處護林人 2020-06-08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魯山縣西竹園村護林員劉青:大山深處的護山使者
    12月1日,魯山縣堯山鎮西竹園村的護林員劉青感慨道。今年51歲的劉青從小便上山打柴、採藥,雖沒讀過幾年書,但對山上的石斛、靈芝、過橋草這些卻如數家珍。他家共有六口人,是2016年識別的建檔立卡戶,孩子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就在家門口靠打零工維持生活。劉青對這座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覺得只有在這裡才真正踏實,起山火的時候他每次都衝在最前面。
  • 護林員梁尚喜:大山裡的最美堅守
    在石泉縣雲霧山國有林場,62歲的護林員梁尚喜在這片大山中摸爬滾打了35年,將青春與熱血都奉獻給了這片10萬多畝的山林。護林員 梁尚喜:你看這個就是我們保護的主要就是紅豆杉,這一片都是的,這一片到這崖上這一片的紅豆杉,是我們主要保護對象,大熊貓級別。每天清晨,梁尚喜和同伴帶上工具一起開始了護林之旅。從這座山爬過另一座山,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 最美護林員——他是大山的守護者!
    城西鄉方洲村吳斐:守護青山 綻放光彩「彎彎曲曲的林間小路通向山的深處,白日裡他四處巡邏,夜裡他守護著大山的夢,崎嶇的山路布滿他的足跡,茂密的山林處處有他的身影,為該村護林防火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後被城西鄉、方洲村評為「優秀護林員」榮譽稱號,他的人生格言是「生命在閃光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
  • 堅守大山護林40餘年 奏響護林員的青春之歌
    健在的部分護林員合影。圖片來源:貴州文明網  日月如梭,星轉鬥移。周宏權、羅運仙的子女逐漸長大成人,紛紛嫁娶成家立業。與之相隨的是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吹到了大山深處。如今,每天巡山走進林蔭深處,他最喜歡一邊摩挲粗壯挺拔的樹幹,一邊靜聽陣陣林濤追憶似水年華,只感覺心底充實,心情豁然開朗。   在護林隊上山伊始,林場只有幼林1000多畝,很多地方是荒山禿嶺。為了讓荒山披綠,周宏權負責全盤事務,羅運仙擔任突擊隊隊長,帶領大家植樹造林。當時是大集體,主要靠記工分按勞分配糧食。
  • 全南縣大吉山鎮林業工作站護林員李益軍:大山裡的平民英雄
    大山裡的平民英雄  ——記全南縣大吉山鎮林業工作站護林員李益軍  他是一名常年奮戰在森林防護一線的普通護林員,茫茫林海中默默巡護;他又是大山裡一位平民英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在洪峰浪尖裡勇救3名孩子……他就是全南縣大吉山鎮林業工作站護林員李益軍
  • 護林員吃的饃饃和榨菜,一年四季在大山裡,工資多少你猜猜
    這些護林員一年四季都生活的山裡面,外面的世界於自己無緣。這是一個護林防火點的三名護林員,其中左邊的叫王宏林,51歲,農民。右邊的兩位護林員是林場職工, 分管東片和西片的虎林工作,也是專職護林員。森林防火的任務是相當繁重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天然林和人工林不被破壞,不能著火。要管理當地的羊群不能進入林區,教育當地的農民不能夠在地裡點燃柴草和秸稈。一旦發現有火情,要在第一時間撲救。
  • 樺南縣孟家崗鎮黎明村生態護林員崔倫東:紮根林地的森林守護者
    崔倫東,樺南縣孟家崗鎮黎明村生態護林員,也是一名普通的農民。黎明村是孟家崗鎮林地覆蓋面積最大的一個小山村,在生態環境尤為重要的今天,生態護林員這個職務顯得十分重要。崔倫東自擔任護林員以來,牢記神聖使命,認真履行職責,以身作則,衝鋒在前,保護全村生態平衡,護佑林地,為防火護林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確保了黎明村的平安,被群眾譽為「黎明村森林守護神」。
  • "孺子牛"堅守深山14年 甘做大山深處的"野人"
    吳可生和工友一同巡山。並稱讚馬頭山的生態保護非常好。幾個月後,湖北水產研究所給吳可生寄來了一部研究兩棲動物的專著,書中記載著在馬頭山保護區發現的兩種珍稀動物:棘胸蛙和大鯢(娃娃魚)。從護林員到嚮導、再從嚮導到「碩導」,三種身份集於一身的吳可生用責任和堅守詮釋著對大山摯愛的赤子情懷,帶領一幫護林人兢兢業業地守衛著森林,保護著資溪的生態資源。
  • 安吉模範護林員劉光兵:34年紮根大山守護綠色
    2018-06-02 13: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聶偉霞 通訊員 魏瑜今天,從國家人力資源部、國家林業局傳來好消息,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劉光兵榮獲「2017年全國林業系統勞動模範」稱號,據悉,獲次殊榮的我省共有3位。
  • 專職護林員抒寫著一段段「護林故事」
    生態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對劃定管護區域森林資源進行日常巡查管護,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防止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發生,防範林業有害生物疫情發生、森林火災等。他們盡職盡責,骨子裡始終保留著一種對大山的崇敬和對森林的熱愛之情。
  • 炎陵縣:大山深處的動植物「保護神」
    李晟傑 供圖 圖片來源:株洲日報近年來,該縣森林幹警以「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維護林區穩定」為己任,長年奮戰在廣袤林區,成功破獲大批案件,成為大山深處的綠色「保護神」。只有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同時,該局還建立由各鄉鎮、村、組及專職護林員、生態護林員等全員參與的監管機制,落實各項預防管控綜合措施,加大巡護密度與力度,拆除林區捕獵工具,對進入林區及過往可疑車輛進行排查,讓不法分子難以下手。重拳出擊,嚴懲破壞野生動植物行為該局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成功破獲多起大要案件,有效遏制危害野生動植物行為。
  • 海南熱帶雨林:大山深處熄人煙,猿啼鹿鳴返自然
    一年來的公園建設、體制試點、保護研究、生態搬遷,人類已經學會與這片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和諧共處。隨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提速建設,人和大山、雨林將續寫新的故事。▲這是海南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月2日無人機照片)。
  • 69歲護林員寫歌唱綠 作品獲「放歌中華」金獎
    陳秉權在家彈奏自己的歌曲  圖/商報首席記者 鍾志兵 文/商報記者 鄭三波  明月山中有座山,溜溜的高來溜溜的尖,一頭鑽進地,一頭破刺天。山喲山,尖尖那個山,高高的尖尖山,美麗的尖尖山,朝夕相處緊相連,喝不完的清泉水,享不盡的綠色盛宴……  這首《尖尖山》,是南岸區廣陽鎮明月山林場護林員陳秉權創作的第一首歌。如今,經過數年努力,他已創作了百多首歌曲。他說:「我出生在這裡,對這片大山飽含感情,我要守護它一輩子。」
  • 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擬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根據《關於在全市開展尋找「最美生態護林員」活動的通知》(贛市林辦〔2020〕7號)安排,經各縣(市、區)林業局推薦、尋找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審查、市林業局黨組審核,擬確定李益軍等10人為我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推薦人選。按照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現將擬推薦人選有關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 威頭條 | 浙江最美護林員董小臘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 【新春走基層】永靖縣南山林場護林員巡護見聞
    早晨八點,筆者在南山林場的山腳下見到這群護林員時,他們手中拿著鐵掃把、滅火器等工具,準備新一天的巡山。  跟隨著護林員的腳步,徒步上山。幾位護林員身材挺拔高大,給我一種踏實幹練的印象。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們都再熟悉不過。  2012年,南山林場成立。這群護林員從此便與林木為伴,一幹就是好幾個年頭。當上護林員的第一天,他們便深知便深知責任重大,更覺使命光榮。
  • 「天眼一線」護林員的一天:與青山為伴 與歲月同行
    一棵棵樹,是貴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縮影;17.25萬名生態護林員的堅守與傳承,是用綠色託舉起的貴州奇蹟。  正午的陽光灑在松樹上,在護林員張建的臉上留下了美麗的光影。沿著七星關區拱攏坪林場長滿雜草的林道,張建已在山中步行了兩個多小時。
  • 群山間溯源,在漠陽江源頭當了一天護林員... ...
    薛大峰的家在大山腳下村子裡原本有200多人,陸續都搬走如今只剩下薛大峰一家三年前,60歲的父親薛釗敬結束12年的護林員生涯,光榮退休。薛大峰說,時代不一樣,他們護林也更科學,鄰近幾個鎮的護林員建了個微信群,實時知道大家情況,出現火情各處護林員及時趕去支援。有了集體,即使一個人在山裡走,薛大峰也不覺得寂寞。上山、上山、繼續上山。累嗎?累就對了,累就是在走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