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老街,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記錄著時代的興衰。
今天我們要說的芙蓉街是濟南的老街,歷經百年,一次次適應時代。曾經是文化教育的淨土,現在卻被浮躁包裹,變成美食天堂。
芙蓉街位於護城河,靠近泉城路,臨近解放閣。路人很多,除了年輕人,還有旅行團帶來的阿姨爺爺,浩浩蕩蕩的隊伍趕來。
入口處有個牌坊,擠在樓兩邊的房間裡,不太顯眼。頂部是綠色琉璃瓦,中間寫著「芙蓉街」,古老的拱門似乎在向遊客宣告它的悠久歷史。
芙蓉街歷史悠久,明朝時,這裡住著商人,大多是富裕家庭。清康熙時期,私房店鋪興起,同治時期店鋪規模進一步擴大。因為街道毗鄰文廟、貢院和府學衙門,所以原來的芙蓉街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文化街。
這裡開的店大多是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等文教用品。民國以後,出現了武官書局、文雅齋等多家書店。1923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在這裡創辦了教育書社。
芙蓉街越來越出名,濟南很多「歷史第一」都是在這裡度過的。比如第一家眼鏡店,最大的百貨公司「文升祥」等等。
濟南曾有「三山不見,一街埋金」的說法,埋金的街道指芙蓉街。地下有金不是真的,只是街道風水好罷了,地下埋金,地上淌銀,所以是著名的風水福地。就這樣芙蓉街成了商人落戶濟南的首選,成了最繁華的街道!據說當時芙蓉街下有泉水。如果你穿著布鞋走在石頭路上,很快就會溼透。早上起來散步,會看到路上飄著一層薄薄的霧氣,是泉水和空氣凝結的「傑作」,踏霧如行天宮。
只是今天的芙蓉街變了樣子,2001年,泉城路的改造使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人氣的快速增長,各種小吃店應運而生,琳琅滿目。當我走在街上時,我的耳朵裡充滿了小販撕裂喉嚨的叫聲,他們中的一些人直接把產品拿到你的眼前。環顧四周,大部分是烤麵筋、豬蹄、烤魷魚、奶茶等常見食物。
遊客們來自五湖四海,但商人自然要盈利,食物需求最大。所以即使有一些特色店,最終還是被美食打敗了,這不僅是時代的悲哀,也是遊客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