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董事長張安平: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

2020-12-26 水泥人網

  日前,《今日中國》發表關於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的深度報導。臺泥是「一個全神貫注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間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張董事長帶領臺泥從水泥業核心出發,尋求跨領域發展,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除藉由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技術,為城市、為社會解決垃圾問題;也推廣水泥手作工作坊,與社會溝通水泥是有溫度的,賦予水泥全新的意涵與生命力。

  以下節錄自《今日中國》的深度報導:

  (CHINA TODAY)

  張安平的永續思維

  7月刊 張樺

  張安平看上去

  更像是一位歷史學家、思想家。

  無論是在水泥行業的峰會,抑或是在學校的講壇,這位臺泥集團董事長都會洋洋灑灑地從宇宙混沌的初始、女媧補天、羅馬萬神殿、胡佛水壩,從城市的誕生、人類第一家工廠、工業革命、循環經濟、植物保種……一路說來,好似一堂與水泥無關的歷史公開課。

  「但是,別說我不懂水泥。我在1979年就已經在高雄岡山蓋過水泥廠,爬過水泥窯,換過耐火磚。」

  張安平指著身上曾被高溫燎過的痕跡說。

  實際上,張安平每一次的演講都是循著人類文明的足跡,最終的破題,放在了水泥。他認為,水泥自誕生起,就與人類有著共生關係,並肩負綠色使命。

  文明黏著劑

  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

  對歷史和藝術的深諳,令出生水泥世家的張安平獨具人文氣質。在他看來,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是推動人類文明往前邁進的力量。人們用他們的想像和創意來做產品和藝術品,在數千年的歷史裡打造出許多堅固不朽的建築,至今仍令人感受其偉大。他舉例說:「羅馬,永恆的城市;伊斯坦堡,連接東西方的橋梁;西安,中國的古都、西域的門戶;中東的耶路撒冷,世界宗教的聖地;義大利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重要的是,他從中看到了

  「祖先在建立城市時,所考慮到的永續設計,包括環境、居住和防禦。」
 

  張安平毫不掩飾對水泥的讚美,而對水泥業的原罪也沒有漠視。「水泥幾乎和農業、漁業、畜牧業一樣,也是一個取之於大地,用之於人類文明的事業;但是它始終沒能和更高的價值連結在一起。破壞的、汙染的、無生命的、與美感不相容的……似乎是水泥業以往的宿命。」

  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

  然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作為一種建築必需材料,水泥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它是文明發展的需要,生產過程中產生汙染物排放不可避免,但是水泥並不應該以環境「破壞者」的姿態出現,相反水泥更應該是環境的「維護者」,美好家園的創造者。

  在對水泥業歷史與現實的重新審視後,張安平為臺泥制定了全新的目標:走更精緻、製程更環保的路線,改變水泥業形象。臺泥轉型為「一個全神貫注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間複雜關係的綠色環境工程公司」。

  Nature Centric

  ▼

  無廢城市

  無廢城市:臺泥的新理想

  張安平常說,

  期待有朝一日實現「無廢城市」的理想。

  這一理想終於臨近了。

  Ecological City

  ▼

  2019年5月23日,臺泥集團旗下的廣西貴港臺泥東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33萬噸/年)項目正式動工,建成後將形成年處理30萬噸固危廢與3萬噸市政汙泥能力。該項目是臺泥集團循環經濟綠色環保價值鏈的旗艦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危險廢棄物處置的重要生力軍。這是臺泥集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裡程碑,將為社會承擔減廢及處置廢棄物的責任,為打造「無廢城市」而努力。

  在活動現場,張安平興奮地表示:「臺泥集團一直認為永續地球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也是人文價值最重要的體現。保護環境、永續生態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循環再生』。當一些垃圾無法循環再生時,把水泥窯轉化為『廢棄物終結者』或『城市淨化器』,正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方案。臺泥希望,今天在貴港隆重啟動的這項環保工程,將成為可以被廣泛複製的成功模式,讓我們的好山好水長長久久,讓中國特有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精神,為子孫留一片淨土的善念,引領著我們建設21世紀的城市文明。」

  據張安平介紹,除貴港以外,2019年臺泥會在廣東韶關及和平等廠區爭取廢棄物處理合約。同時,在廣西、遼寧、四川等20多個廠區、近30個水泥窯,爭取與當地政府協同垃圾資源化處理。

  感受溫度

  水泥是有「溫度」的

  對水泥的思考,

  使張安平走得更遠。

  水泥僅僅是冰冷的嗎?

  他試圖賦予水泥新的內涵與生命力。

  Feel the Warming

  ▼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大郭小學的學升們親手感受水泥的「溫度」

  不久前,臺泥(貴港)水泥有限公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大郭小學的30餘位師生和家長應邀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課外實踐活動—「臺泥水泥手作工作坊」。臺泥的專業培訓師帶領師生和家長,用水泥材料製作實用性與觀賞性兼具的植物盆器。學生們興高採烈地體驗了從水泥攪拌、灌模、震動到拆模以及彩繪的全過程。當看著灰撲撲的水泥在自己手裡神奇地變成一個個漂亮的作品時,孩子們不禁歡呼雀躍。這是臺泥集團在大陸舉辦的首場文化創意活動,未來將陸續推行至臺泥集團旗下20餘家水泥廠,邀請水泥廠周邊的學童和鄉鄰,親自體驗水泥的溫暖與不凡創意,從而進一步拉近與社區鄰裡的距離,共同促進當地與環境協同發展。

  為鼓勵同學們勤於思考,張安平還親切地化身「張伯伯」準備了若干趣味問題與孩子們互動,諸如「人類文明距今有多少年—5萬餘年」「人類與猿人的最大區別—抽象思考能力」「人類圈養最早的家畜—羊」「當今世界現存最早使用水泥的建築物—2000年歷史的羅馬萬神殿」,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學生們紛紛表示,在這裡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實際上,臺泥集團於2018年10月率先在業界開展創新的「臺泥水泥手作工作坊」活動,首度將創作與設計元素注入水泥,並以藝術教育為目標,結合水泥植物盆器的製作、植物栽種知識以及廠區的生態環境導覽教育,為周邊社區提供別出心裁的文創課程。該系列活動在臺灣花蓮、蘇澳和臺北相繼舉辦,深受廣大參與者的好評。

  這也源自張安平對城市文明的理解。他認為,城市不應該只是個空間,不應該只是一堆建築物與石頭,最重要的是人。一個城市的重要性及永續性不在於它的大小,而是在於市民視野的寬度和他們夢想的高度。面對這個時代發展的問題,如何找出解決困境的各種可能,是我們的城市無法閃避的天職。

  「當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

  都是為我們未來的下一個世代。

  因為我們正在書寫歷史。」

  張安平堅定地說。

  Beautiful Future

  ▼

  進入張安平時代的臺泥,

  有了

  更具美學的時代特色。

  它契合了

  人類文明的美好意象。

相關焦點

  • 臺泥貴港水泥窯協同處廢項目動工:1300℃「終結」廢棄物
    臺泥集團是以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泥」)為中心組成。臺泥始創於1946年,成立之初為公營事業,1954年轉民營,由臺灣五大家族共同開啟了這一品牌。1962年2月,臺泥成為臺灣第一家上市公司。民營化27年後,鹿港辜家辜振甫正式接任臺泥董事長。現任董事長為2017年上任的張安平。
  • 臺泥貴港水泥窯協同處廢項目動工:1300℃「終結」廢棄物
    臺泥集團是以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水泥企業——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泥」)為中心組成。臺泥始創於1946年,成立之初為公營事業,1954年轉民營,由臺灣五大家族共同開啟了這一品牌。1962年2月,臺泥成為臺灣第一家上市公司。民營化27年後,鹿港辜家辜振甫正式接任臺泥董事長。現任董事長為2017年上任的張安平。
  • 臺泥與水泥巨頭海德堡、拉法基豪瑞同列榜單前三!
    臺泥從2018年首次回復CDP相關信息以來,臺泥實現三年大跨越,正式邁入領導者等級! "讓空氣,風,水與土地乾淨的完全使用,我們相信地球必須要有多元化的生態系統,所以要徹底定位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臺泥董事長張安平闡釋∶"人類文明的演進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我們要為人類的共同未來打下紮實的基礎,為人類的未來尋找一個美好的可能!"
  • 臺泥董事長辜成允不慎摔傷逝世,系辜振甫次子
    新浪港股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泥董事長辜成允21日晚上參加喜宴的時候,不慎摔成重傷,23日清晨逝世,享壽62歲。
  • 臺泥與水泥巨頭海德堡、拉法基豪瑞同列榜單前三!
    臺泥從2018年首次回復CDP相關信息以來,臺泥實現三年大跨越,正式邁入領導者等級! "讓空氣,風,水與土地乾淨的完全使用,我們相信地球必須要有多元化的生態系統,所以要徹底定位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角色。"臺泥董事長張安平闡釋∶"人類文明的演進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我們要為人類的共同未來打下紮實的基礎,為人類的未來尋找一個美好的可能!"
  • 【訪談】張安平:辜成允的離開不是葉落 是花開
    張安平董事長1月23日上任以來,沒有休息過一天。他放下了自己的企業,沒時間處理個人事務,把精力全身心地投給了臺泥。
  • 臺灣寫真:「古稀」臺泥的發展新路:向環保服務公司轉型
    為此,臺泥重構了水泥廠、焚化廠,將餘熱發電、城市垃圾處理、汙水處理、碳排放「捕捉」等結合在一起,構成「綠色價值鏈」,努力帶動水泥行業轉型。該中心由臺灣海基會首任董事長辜振甫妻子辜嚴倬雲女士捐地建立。自2004年進軍大陸以來,臺泥已在廣東、福建、江蘇等10餘省區設廠。在大陸發展水泥產業的同時,臺泥也促進海峽兩岸在環保方面的交流合作。為保護臺泥在大陸水泥廠區、礦區的植物,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同大陸多所植物園、高校等機構合作,在多個廠區聯合進行植物保種工作。
  • 「古稀」臺泥的發展新路:向環保服務公司轉型
    水泥廠沒有裝卸原料產品的車輛絕塵往來,熱帶魚、海膽在廠區附近海域遊弋;垃圾焚化廠沒有惡臭撲面,還有服務周邊居民的溫水泳池;3.1萬種熱帶、亞熱帶植物在保種中心歡樂「生活」……這些場景顛覆了人們對水泥產業的刻板印象,也是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泥」)轉型成為一家
  • 臺泥「深耕華南」布局的旗艦--臺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
    臺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的成立,使英德山區石灰石資源獲得有效利用,促進英德市經濟發展,並加快廣東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及滿足市場對優質水泥的需求。    2006年4月20日,臺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在英德舉辦臺泥英德廠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動工的慶典活動。
  • 百鳳園 和平花 歡迎來打卡蘇花改亮點 臺泥DAKA園區開幕
    蘇花改通車,臺泥花蓮和平廠「DAKA」園區9日正式對外開放,除了進駐特色星巴克及7-ELEVEN複合商店,園區內還有種植上百種菠蘿科植物的百鳳園、大型戶外太陽能發電裝置藝術「和平花」及雨水循環音樂噴水池,成為結合文創與推動循環經濟理念的區域。
  • 臺泥水泥走俏珠三角
    在國際間享有聲譽的領軍水泥企業——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廣東英德投資建立的英德廠近日宣布,「臺泥水泥」大規模供應廣東市場,由於其嚴格貫徹品質服務,並積極倡導環保理念,很快在珠三角及其周邊地區贏得了聲譽和口碑。  臺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辜成允表示:「從9月開始,水泥行業將步入一年一度的旺銷期,臺泥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 【悼念】一代儒商隕落——沉痛悼念臺泥董事長辜成允
    2017年1月23日,杭州正經歷立冬以來最強的寒流,但比寒風更刺痛人心的是凌晨傳來的噩耗,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次子,臺泥董事長辜成允意外跌落樓梯
  • 臺泥積極併購 西南地區水泥市場群雄逐鹿
    ——臺泥集團董事長 辜成允 「(臺泥)2016年總產能1億噸的目標沒有改變,未來10年,大陸水泥需求將進入『高延期』,即在某個高需求值上下波動的時期,而重組政策支持、控制產能、集中度提高、整合度提高,是『黃金十年』,這也是臺泥的機會。」
  • 總投資12億元臺泥水泥安順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產
    貴州省政府孫國強副省長、省政協謝曉堯副主席,中國水泥協會雷前治會長、孔祥忠副會長國臺辦交流局曹譽曦處長,安順市委陳堅書記、市政府羅寧市長,省、市、縣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及夫人出席了一期工程竣工慶典。活動儀式在極富安順特色,有著「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安順屯堡地戲表演中拉開帷幕。
  • 臺灣最大水泥公司轉型之路:希望十年內環保業務佔營收的三成
    八裡垃圾焚燒廠運營的十多年間,不只實現了和周邊居民、環境和諧相處,還為臺泥帶來的豐厚的利潤和業界的口碑。在不斷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臺泥也定下了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標。臺泥新晉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未來臺泥將從傳統水泥生產商,逐步轉型為一家環保服務公司,希望未來十年內臺泥三成的業務來自綠色環保領域。
  • 臺泥安順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建成投產
    記者從貴州省相關部門獲悉,由臺泥集團總投資8000萬元人民幣,經過近一年半的建設的臺泥安順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本月中旬正式完工投產,每年可處理約7.3萬噸城市生活垃圾。據了解,這是臺泥在大陸打造的首個垃圾協同處置項目。
  • 臺泥水泥系統連通兩岸三地 實現數據實時共享
    【本網訊】在國際間享有盛譽的領軍水泥企業——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企業ERP系統實現升級,完成兩岸三地企業的數據實時共享,包括臺北總部,臺灣和平廠、花蓮廠及蘇澳廠,香港臺泥,臺泥英德廠、臺泥福州廠等在內的水泥企業的生產、銷售、客戶等數據均第一時間匯集於企業ERP系統內,為臺泥提供更為有效的經營決策數據,更是為了令客戶得以享受更為卓越的品質與服務的一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