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地質探秘之四:綦江名山嵯峨 人文景觀獨特

2020-09-05 綦聞趣事

綦江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介於華鎣山帚狀山脈向南傾沒、大婁山脈向北延伸之間,在這個大的地貌背景下,發育了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兩種特殊類型的地貌。地貌特點是:南西高、北東低,邊緣高、腹地低,以山地為主,遭河流切割,溝深巖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體,少完整山脈,地勢高差大。

綦江區境內主要有中山、低山、深丘、淺丘和槽谷五大類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山地佔總面積的70%,丘陵約佔30%。綦江多山,具有獨特地質地貌,其遠近聞名的山就有老瀛山、古劍山、丁山、天台山、鳳凰山、大羅山、太公山、營盤山……

▲白雲觀上白雲飄。通訊員 胡光銀 攝

老瀛山

四億年滄海桑田

老瀛山位於綦江區東部。山勢由東向西,東高西低,好似駿馬仰天長嘯,山脈綿延70餘公裡,最高峰為海拔1354米。它峰巒疊嶂,蜿蜒曲折,林海浩瀚,古樹參天,是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瀛山的地質結構十分古老,屬四億年前形成的中生代侏羅紀過渡地層,四億年前的海水在山壁上形成的海陸更替線至今仍然清晰可見。

這裡還有西南地區面積最大、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奇觀。丹霞地貌形成於兩億年前,形態奇特的紅褐色孤峰、峰叢、石林或類巖溶景觀千奇百怪,以「色如渥丹、燦若明霞」,風景優美而著稱於世。

恐龍足跡群分布在老瀛山馬蹄形山腰絕壁的蓮花保寨內。據考,蓮花保寨始建南宋末年,如今還留有多處石刻和明清時代人們穴居的遺址。道教白雲觀居於海拔1185米的險峻孤峰上,修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是西南三大道教場所之一。最高峰馬僚山上的天成廟始建於宋代,在歷史的長河中幾經摧毀,幾次復建,留下許多傳說故事。

站在白雲觀上鳥瞰,山下梯田層層疊疊,曲曲折折,或疏或密,或濃或淡,連綿不斷,壯觀得令人驚嘆。近年來,白雲觀梯田聲名遠播,常有各地的遊人慕名來觀景攝影。

太公山

人文景觀獨具魅力

太公山是綦江西北的一座大山,它雄踞巴南區一品街道、安瀾鎮,綦江區文龍街道,江津區杜市鎮、廣興鎮等3個區5個街鎮地域。江津、綦江、巴南的「三區界碑」就立在太公山上。太公山海拔高度近1000米,森林植被好,氣候宜人環境優美,處處鳥語花香。

太公山自然景觀多,千百年來,人們又為這些自然景觀附加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太公攆太婆,雞公攆飛鵝,二龍搶寶十五蓋,氈帽落在獨石沱。」這首流傳久遠的綦江民謠,把太公山的自然景點及其民間傳說與綦江城區的景點聯繫在了一起。白馬穴、金釵井、雙乳山和太公石等古老的傳說,深入人心;三區界碑、名人頭像、神龜拜佛、香爐石、迎客松等自然景觀景色迷人!

萬興老鄉場位於太公山中部。據《綦江縣誌》記載,萬興鄉場建於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場鎮不大,但古色古香,場鎮的布局,包括一些老舊的木質房屋,仍然保留著昔日的風貌,由此可以看出,當年這裡人傑地靈,商人往來,貿易繁榮。就是現在,每到趕場天,前來趕場買土貨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隱居在太公山深處的大佛寺,位於綦江、江津、巴南三區交界的金釵村。大佛寺用地60多畝,依山而建,布局精巧,錯落有致,廟宇莊嚴。這裡是太公山的最高處,樹木參天,雲霧繚繞,風景如畫。

歷史與現實在太公山上縱橫交錯,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太公山上的香爐石景觀。記者 張學成 攝

古劍山

嵯峨挺拔景觀獨特

古劍山是西南地區著名的丹霞地貌地質遺產地,是「巴渝十二景」之一,嵯峨挺拔,如劍指雲,是重慶的「老牌」名山。古劍山山脈由貴州境內的大婁山蜿蜒而來,有10多萬畝森林,林海隨山勢起伏,滿眼鬱鬱蔥蔥,層層疊翠。最高峰雞公嘴海拔1145米,三面懸崖,景色宜人。它與江津四面山、萬盛石林、南川金佛山、武隆芙蓉洞構成「重慶南部生態旅遊走廊」。

雕刻在登山道旁懸崖上的「古劍名山」四字,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如今仍然清晰可見。抗戰時期,美國的史迪威將軍、陳納德將軍,以及韓國政府的趙素昂、金學奎等外國人慕名而來,盛讚古劍山的奇峰美景。

這裡的佛教文化淵遠流長,是西南地區有名的佛教聖地。清道光年版的《綦江縣誌》 載:東嶽廟「創於前宋(公元960—1129年)。也就是說,建在雞公嘴的上淨音寺已有近千年歷史。以前,以雞公嘴山峰為中心,山上山下廟閣連環對峙,佛音繚繞,香火不斷。

古劍山自然景觀獨特,適合觀日出、賞明月、踏雪景、看風景、健身心。古劍山還是一座藝術的山,積澱著豐富多彩的人文傳說故事,被文學界譽為「民間文學寶庫」。

◀古劍山雪景。記者 張學成 攝

大羅山

白鷺天堂風光旖旎

大羅山位於綦江南部打通鎮,最高海拔1324米,屬於大婁山脈的分支,從貴州綿延而來。這裡是渝黔交界地帶,山高路遠,地勢崎嶇,人煙稀少,森林覆蓋率達90%,其中還有部分原始森林。

因為森林植被好,常年在大羅山棲息的鳥兒就有十幾種,其中有一群白鷺常年生活在大羅山的森林中。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羽毛乳白色,體態纖瘦,非常漂亮。有人說,大羅山就是鳥兒的天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仙境。

大羅山有兩個湖泊——紅花湖和梅家溝水庫,水域面積達700畝。紅花湖由蓄水灌溉農田而修建的兩個水庫組成。梅家溝水庫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幾條山谷小溪匯聚成的一個人工湖。梅家溝庫區水面不是很寬,但順著山勢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

20多年前,為方便村民出行,梅家溝水庫上修建有3座鐵索吊橋(當地人稱「甩甩橋」)。如今,「甩甩橋」成了當地的人文景點。到紅花湖的遊客,都會踏上「甩甩橋」,體驗「甩甩橋」晃動時心驚膽顫的感覺。

從航拍圖片看,紅花湖和梅家溝水庫一衣帶水,相互依戀。湖面曲折幽長,林中有湖,湖在林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常居大羅山的白鷺。通訊員 黃健 攝

天台山

孤峰聳立的世外桃源

天台山位於綦江橫山鎮境內,最高處海拔1326米,山下平均海拔1010米,年平均氣溫11℃~17℃。景區內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植物種類豐富,已發現有國家保護植物紅豆杉的幼樹,還有馬尾松林、杉木林、楠竹林、青岡林等自然生長的植物林。

天台山孤峰聳立,平地拔起,景觀奇特,絕壁陡崖,山間古藤古樹茂盛。站在山峰上觀日出,賞落日,鳥瞰山下,視野開闊,多彩梯田層林盡染,風光旖旎,令人心曠神怡。

清道光版《綦江縣誌》有載:天台山,在思裡連山中,層層如盤,一峰特出,與瀛山對峙。因為天台山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景色優美,從古至今都是人們的喜愛之地。山上不僅建有寨子、寺廟等建築,還有天星橋、鹽巴洞、擂鼓坪、老廟、炮臺、棋盤石、老龍洞、石筍等神奇的「天台山八景」。

從橫山場出發,可以從東南西3條古道上山,3條古道都修有寨門。天台山寨始建於何年月?又是何人所建?這裡的居民去了哪裡?至今還是一個謎團。但從這幾座殘存的寨門遺址可以看出,天台山上曾經是一個人居環境好、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人們在寨裡過著雞犬相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快活日子。

鳳凰山

萬畝梨花鬧春天

鳳凰山位於綦江永新鎮南,海拔1182米,山勢連綿起伏,雄偉險峻,溝壑縱橫。鳳凰山與長田山緊緊相依,山上植被保護良好,蒼松翠柏應有盡有,有「鳳凰仙山、雲靄瑞祥」之美譽。清代《綦江縣誌》記載鳳凰山云:「勢翹起如鳳,石徑九折而上,寺前一石兀起,空所依傍,名『香爐石』,高約3丈,鐫『鳳凰仙山』字。鄉人陳繼源建石橋,浮空搭過,亦奇險也。」遠觀山形,山巔兩側呈雙翼狀,形若鳳凰展翅,故名鳳凰山,當地人習慣稱「鳳凰仙山」。

每年春天,鳳凰山萬畝梨花競相綻放,因此,這裡每年也會舉辦鄉村旅遊節暨永新鳳凰梨花迎春活動。「休閒永新踏青賞花,美麗鄉村觀雪尋春。」如今,鳳凰山因梨花而遠近聞名。

鳳冠山

石刻群彰顯人文精神

鳳冠山位於綦江區永城鎮東部,鳳冠山上有一座由3塊渾然天成的巨石組成的鳳冠石。鳳冠石形狀如雞冠,當地人稱之為鳳冠山或雞冠坡。除3塊巨石外,山上還有無數奇石並列,形態各異。民間傳說這些群石是遠古時候一條鱷魚隨海浪而來,在灘上擱淺,死後化作山梁,石頭便是它的骨骼。石頭高矮、大小奇異怪狀,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人們根據石頭的形象,賦予它們金雞、龜兔等名稱,因此也就有了金雞報曉、猴石、烏龜戲豚等景觀。

登上鳳冠山遠眺,方鬥山、天台山、老瀛山、馬僚山爭相擁抱;向下俯視,東邊山巒起伏,氣勢磅礴;「西方三仙供懺」「五馬歸槽」「七星拜鬥」「九龍搶寶」等自然天成的景觀盡收眼底。綦萬高速公路橫亙瀛山腳下、永豐河畔,壯美無限。而真正讓鳳冠山聲名遠播的,還是山上的石刻群。

「鳳冠石」石刻,鐫刻於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十月。「鳳冠石」三字是當時的綦江縣知縣劉憲親筆書寫,「鳳冠石」因此而得名,距今已有400多年。「綦風士氣」石刻,鐫刻於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是本地人為保護 「鳳冠石」石刻而刻上去的。目前,「鳳冠石」「綦風士氣」屬於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鳳冠山的另一處石刻是2005年12月刻成的「王良烈士主題石刻」。「軍功傳千古」「千古之師」幾個大字蒼勁有力,十分壯觀。鐫刻內容還包括毛澤東同志讚頌王良同志的詩詞、王良烈士生平事跡和有關人士題寫的對聯等內容,以此緬懷革命烈士。主題石刻與相鄰巖石上的「綦風士氣」融為一體,構成一道壯美的人文景觀。

綦江的地質地貌非常獨特,南半部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北半部多為丹霞地貌,兩種特殊類型的地貌,讓綦江的山川更加絢麗多姿。

除了地質地貌獨特外,綦江的山還有深厚的人文歷史背景。這些人文歷史背景,更讓綦江的山聞名遐爾,令人神往。

相關焦點

  • 重慶綦江旅遊新發現,博物館驚現古泰文,安穩羊肉北渡魚也別錯過
    重慶綦江區,自古以來歷史悠久,建縣至今已近1400年,各種地質生物及歷史人文的記載很多,一時半會兒想全面了解綦江的故事是有難度的,但得益於2011年開館的綦江博物館,裡面的包羅萬象讓我們可以從它不同的層面去了解。
  • 綦江!憑什麼被2000萬人矚目?
    她,素有「神奇山水、好耍綦江」的美譽 連昔日主政大西南的賀龍元帥都稱讚 「綦江是個好地方」 上周四,雙曬之綦江篇已精彩上線 吸引了2000萬餘人次的圍觀
  • 重慶周末避暑好去處|三天兩晚感受綦江獨特魅力
    綦江絕對算是一個好去處。綦江是一座四面環山、三水交融之城,是納涼避暑的好去處,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文化之地,是大家頻頻稱讚的魅力之城。綦江有什麼?跟著虎妹一起去看看吧。在長期養羊、吃羊的過程中,安穩人總結了一套烹飪羊肉的獨特技巧,使得安穩羊肉聞名四方,成為綦江地區遠近聞名的地方名菜。除了清湯、紅湯、泡椒等不同口味的湯鍋之外,吃貨們還可以把羊肉烤著吃、炸著吃、蒸著吃。一頓「羊肉大餐」吃下來,簡直不能再安逸了!
  • 區縣文旅精品薈 綦江篇|綦江是個好地方
    這裡是中國農民版畫之鄉,飽蘸綦江土地的自然之色在畫板上精雕細琢,雞鴨成群、牛羊滿圈的鄉村農事,便如春花般綻放開來。國家級非遺——永城吹打,一把嗩吶一代傳一代,那樂手鼓嘟嘟的腮幫成了一道人文風景,婉轉的曲調講述著人世間喜怒哀樂……美食有一種力量,是飽含鄉愁的地域記憶。麻辣魚的熱情霸氣、酸菜魚的酸爽直白、番茄魚的糯甜回甘,北渡魚的三種味道像極了人生。
  • 綦江旅遊 | 樂在「綦」中、綦味無窮
    是「中國農民版畫之鄉」。這裡有風景秀美巍峨古劍山、雄奇老瀛山、秀美綦河水、咫尺橫山巔,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東溪古鎮、恐龍足跡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最美鄉村永城中華村,市級旅遊度假區橫山,是八方遊客「養生、養老、養心」之所、「想來、想留、想念」之地。
  • 綦江「度假房」 周末「移師」楊家坪
    8月23日,2014年綦江旅遊度假區主城商圈巡展活動即將在楊家坪步行街舉行。作為綦江度假房主城商圈巡展的最後一站,錯過了前四場的市民可以近距離體驗清涼綦江。    據悉,此次綦江旅遊度假區主城商圈巡展活動,從7月25日至8月24日的五個周末,先後登陸解放碑步行街、沙坪垻步行街、觀音橋步行街、南坪步行街和楊家坪五大商圈。截止目前,前四個商圈巡展共計接待8.5萬餘人,組織意向購房客戶2000餘人次到各個度假區現場參觀、體驗度假房,在市民中掀起「清涼度假去綦江」的熱潮。
  • 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恢復開放!但請注意這些細節
    3月11日起,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恢復開放(9:00-17:00),已在家「悶」了許久的市民,可以前去賞花漫步了。不過,疫情期間遊園和平日遊園還是很不一樣的,廣大市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依舊要做好佩戴口罩等防護工作。
  • 【聚焦西旅會·嘉賓對話】胡梅:讓遊客「想來想留想念」綦江推四條...
    【聚焦西旅會】換乘無縫對接 華龍網記者4小時抵達巫溪-原創-華龍網【聚焦西旅會·嘉賓對話】劉振:傳奇昌都讓你不負此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3日13時訊(記者 王慶煉)21日,第六屆中國西部旅遊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西旅會)開幕,重慶市綦江區文化旅遊委主任胡梅接受《華龍會客廳》採訪,向網友介紹了綦江的古劍山景區
  • 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教師免票暢玩活動來了!
    綦江旅遊公眾號ID:cqqjly關注此次教師節,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推出0元票,教師們可以免票暢玩哦~教師節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翠屏山 老瀛山景區)教師免票暢玩購買攜程0元票後9月8日至9月10日憑本人教師資格證入園免票暢遊活動解釋權歸主辦方所有,本平臺只作分享。
  • 綦江國慶遊玩攻略來了
    這裡有獨特的農民版畫藝術這裡有富有特色的僚人文化這裡有讓人驚嘆的地質奇觀這裡有休閒舒適的古韻小鎮這個長假讓我們一起開啟綦江休閒之旅吧~【第一站】綦江農民版畫院老瀛山位於綦江北部,距離城區10公裡,規劃面積0.96平方公裡,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有全部恐龍足跡類型的恐龍遺蹟化石群保存地。
  • 綦江旅遊 | 樂在「綦」中、綦味無窮 【圖文、視頻】
    綦江旅遊推薦: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的完美結合綦江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之城,至今已有1400是「中國農民版畫之鄉」。這裡有風景秀美巍峨古劍山、雄奇老瀛山、秀美綦河水、咫尺橫山巔,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東溪古鎮、恐龍足跡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最美鄉村永城中華村,市級旅遊度假區橫山,是八方遊客「養生、養老、養心」之所、「想來、想留、想念」之地。
  •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綦江三日遊記
    綦江,地處重慶南邊,位於重慶貴州交界之地,作為重慶最大的幾個區縣之一,有著濃鬱的歷史底蘊和其獨特的魅力。基本上到了綦江的朋友都會到此來參觀膜拜一番。其實早在雍正年間,就已成為佛門弟子和俗人崇敬的佛教名山。山頂的淨音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有「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之語。
  • 綦江"度假房"周末「移師」楊家坪
    攝/張健  8月23日,2014年綦江旅遊度假區主城商圈巡展活動即將在楊家坪步行街舉行。作為綦江度假房主城商圈巡展的最後一站,錯過了前4場的市民可以近距離體驗清涼綦江。  市民熱捧綦江旅遊地產  據悉,此次綦江旅遊度假區巡展活動現場分為古劍山組團、橫山組團、丁山組團、高廟組團、石壕組團、綦江味道(特色商品)組團6大組團,著重展示綦江旅遊形象、綦江旅遊度假區、旅遊地產、景區攝影作品和綦江旅遊商品。鑑山國際、龍匯天池、天域極地、帝嶺花園、觀雲莊等度假區內的旅遊地產項目組團參加了巡展。
  • 世界盃碰撞端午,綦江古劍山萬聽啤酒等你來嗨!
    這個夏天,綦江區推出了數十項清涼活動和四條夏季精品旅遊線路。讓綦江成為人們「聽了就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旅遊勝地。據了解,6月15日上午,綦江區旅遊發展大會召開,根據會議精神,綦江旅遊將結合「綦彩畫廊·三養綦江」旅遊發展的品牌定位,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價值取向,圍繞「全域旅遊」路徑選擇,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
  • 論綦江在巴蜀佛教中的地位——綦江佛教歷史資源述略
    一、簡述綦江佛寺名山資源道光《綦江縣誌》卷一縣令田秀慄《創建石佛崗官廳記》載,綦江為通往古夜郎及播州的重要通道,巴蜀佛教通過這條充滿神秘的道路,去開拓被視為蠻荒的邊陲。翻開諸多地方文獻,每每可以見到佛教的蹤跡。道光《綦江縣誌》卷九《寺觀》載綦江多名山云:「然古劍山攬城邑之菁華,白雲觀得煙霞之靜秘。
  • 咫尺綦江 清涼度夏 25度過夏天 綦江避暑好去處
    綦江高山資源豐富,境內古劍山、橫山、郭扶高廟、丁山、石壕花壩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有536平方公裡,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在8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達3000個/cm³,夏季平均氣溫25℃,是市民避暑納涼,養生、養老、養心的絕佳目的地。
  • 重慶綦江:揭開恐龍王國的神秘面紗
    與其他被各種傳說纏繞的中國名山相比,重慶綦江老瀛山的確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翻開地名志,也僅是寫著「此山位於綦江三角鎮紅巖坪」,得名於「傳為老氏修煉遺址,狀類蓬瀛」,也就是說道教始祖老子見老瀛山形態似蓬瀛,曾經在此修煉過。如今山上那香火纏繞的白雲觀,仍不斷有善男信女前去供奉。
  • 綦江雙曬區長帶貨道出山水人文 千萬網友誇讚「綦江是個好地方」
    昨(16)日晚8點,「曬旅遊精品 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綦江專場如約開啟,綦江區長姜天波走進直播間化身「帶貨主播」,帶領網友遊綦江山水、品綦江人文、購綦江好物。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吸引了全網上千萬網友湧入直播間觀看,帶動了線上線下,累計吸引了千萬網友參與互動。
  • 關於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恢復開放的通知
    {"title":"關於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恢復開放的通知",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qijiangqu/qijiangquxinwen/2020-08-03/2781182.html", "image":"", "smalltext":"來自上遊新聞客戶端
  • 跟著非遺遊綦江丨「捏」出來的陶土藝術 走進綦江巴古陶
    綦江系山區地帶,境內群山起伏,先民們很早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捏泥制陶。山不僅養活了綦江人,也創造了獨特、燦爛的綦江古代文化。作為我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綦江巴古陶,就是綦江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巴古陶的前世今生從綦江岔灘的黃泥崗古窯遺址發掘的陶片,我們仿佛看見了古代綦江在這裡制陶的繁忙景象。綦江發現東漢墓有八百多座。據說佔四川已知紀年的崖墓四分之一,出土文物中的陶罐、缽、盞、陶俑、陶藝造型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