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寧夏最有趣的人文、博物公眾平臺 戳右上角「 壹度YIDU」
銀 川 晚 報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臺
記者 劉旭卓 李振文 文/圖
策劃:劉文靜 李振文
日前,銀川市民政局地名辦公室召集專家,舉行了一次銀川市區橋梁命名論證會,並於其後面向社會發布了命名徵集公告。據地名辦主任杭斌介紹,這次命名,是針對銀川市區一些目前尚未命名的橋梁。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隨著近年來銀川的快速發展,新建橋梁比往時更為豐富和增多。
繼前兩輯「湖城橋韻」報導的「古橋」與「老橋」篇章之後,這一輯,我們將目光聚焦於2000年之後修建的橋梁,並將之概稱為——新橋。與之前介紹的橋梁相比,這些較新的橋梁,功能上更加強大,外觀上更具顏值。它們,不僅接續著過往銀川橋梁的步履,而且也如一處處醒目的標識,展望著這座城市生機勃勃的未來。
鳳凰街跨典農河大橋
12月14日,在賀蘭山路和鳳凰北街交會處北側,鳳凰街跨典農河大橋上,人來人往,車流穿梭。這座氣勢雄偉的新建大橋,目前還未正式命名,但正如它在修建之初的規劃方案中的名稱——金鳳展翼。遠遠看去,果然就像一隻振翅欲飛的美麗鳳凰。
此橋所銜接的長街為鳳凰街,它的造型也與之生動呼應。寧夏文史專家吳忠禮曾在《銀川市的命名與「鳳凰城」的來歷》一文中記載了一則關於「鳳凰城」的傳說:遠古有一隻象徵幸福吉祥的鳳凰,從江南飛到塞北。它給六盤山換上翠綠的衣衫,將賀蘭山變成青山,使寧夏川成為肥田沃土、牛羊遍地的塞上江南。為了護佑這裡的人民,鳳凰還將自己變做一座城池,就是我們生活的銀川城。
一座橋改變了這裡的交通布局。這也是我市自2012年年底啟動實施的「道路暢通工程」中的一項,曾經被典農河阻隔的鳳凰街,已成為銀川市區連接永寧縣和賀蘭縣的又一條交通主動脈。
城南新景——七子湖橋
從六盤山路與正源街交叉口向東前行1.3公裡,就到了七子連湖。冬日裡的七子連湖已是冰封,但站在湖邊,很容易想像這裡的夏日綠意。湖泊之上是一座大橋,橋頭一塊大石上刻著——七子湖橋。2012年,這座七孔大橋橫跨南北,連通了昔日在此中斷的六盤山路。
這座大橋的得名,來自其跨越的七子連湖。銀川地名專家鄭濟洧說,從古至今,銀川一直是湖泊眾多、沃野千裡,古代說是「七十二連湖」,其實湖泊數量遠不止此。在《銀川史話》一書所附的《唐漢各渠圖》上,能夠清楚地看到昔日寧夏城(今銀川)被各水系、湖泊環繞。據書中描述,僅史志資料記載的湖名,就有70處,而名不見經傳,上不了史書的小型湖沼溼地,就更多了。
到了2016年,作為銀川市「七橫十六縱」交通路網的主幹工程,六盤山路打通工程僅用時兩個月,就完成了60米寬,2.7公裡長的「斷頭路」連通工程,七子湖橋也成為銀川城南交通中的重要一環。
城北地標——閱海大橋
毛永智 攝
從自治區交通廳得到的資料上顯示:閱海大橋於2005年~2008年建設,隨著銀川繞城高速公路的完工,正式通車。大橋總長1.1公裡,橋面全寬26米。它所在的繞城高速,連接起了G6京藏高速公路和G20青銀高速公路,將銀川與全國高速路網連通。
閱海大橋中的「閱海」,其前身是大、小西湖。1936年《寧夏省水利專刊》所附的地圖上,這兩座湖分別被稱為池子湖(大西湖)和金陵湖(小西湖)。「兩座湖過去就是連通的,看上去像曲轅犁,『犁轅』前端是現在行政中心一帶的金陵湖,『犁鏵』插到唐徠渠以西今閱海萬家腹地的『王家湖』,『犁把』一直拖到南梁農場一帶。」鄭濟洧說。
2002年,這裡正式開始溼地公園的建設,「閱海」也成為這片廣闊水域新的名字。如今,這座橋已成了一處地標,為南來北往的司機指明方向。
時光故事——豐登橋
「豐登橋建於2007年,得名於曾位於此處的豐登村。」寧夏地名專家鄭濟洧說,豐登橋名中的豐登二字,可是很有說頭的。昔日豐登村位於今天閱海萬家A區西側,曾隸屬於豐登鎮轄區。而說起豐登二字,要從明代講起。明代早期,如今的豐登地界屬雷福堡管轄。「寧夏堡寨,或以人名,或以事名,以地名。」《乾隆寧夏府志》的記載,講明這個堡子得名於其守將雷福。
後來到了明萬曆年間,雷福堡改名豐登堡,「豐登」二字第一次與這裡產生聯繫,這個寓意豐饒的名字,也一直被沿用至今。2003年時,這片區域有了一個新名稱——豐登鎮。幾年後,正源街跨典農河橋梁的名字,也便以「豐登」二字命名。
昔日,正源北街過了賀蘭山路便是一片荒蕪,而今時,隨著豐登橋的連通和拓寬,曾經的小村落已被高樓代替,過去的荒蕪地帶,已是繁華街區。
寓意感恩——金水橋
「金水橋得名源於黃河,在寧夏,黃河水被稱為金水,這座橋梁以『金水』命名,體現了銀川人對於母親河的感恩之心。」銀川地名專家鄭濟洧說。這座全長2.3公裡的橋梁將銀川人和閱海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銀川對閱海的建設,始於2002年。這年,閱海先後實施了清淤除壩、退池還湖、水系連通等工程,建設過程十分不易。如今站在金水橋上,放眼望去,交通四通八達,閱海湖廣闊無垠。說起此處,鄭濟洧仍對覽山、閱海這兩個地名十分欣賞,「地名一般不用動詞,但閱海和覽山連起來,很有氣勢,也十分巧妙。」
夜幕降臨後,七色的燈光效果從這座17孔拱橋身上滑過,金水橋就像是飄在閱海上的一條彩帶,渲染著閱海的夜晚。遠處,已經封頂的綠地雙子塔在夜色中若隱若現。不久的將來,這座西北第一高樓將用更為璀璨的色彩,繼續點綴閱海灣的夜色。
—— 連結 ——
銀川部分新橋概況
據銀川市民政局地名辦公室統計,自2000年以後,位於銀川市區內,有一定景觀意義的橋梁,已達51座。其中37座橋梁已經命名,另有14座橋梁的命名徵集活動已結束,正在進行最後的論證和審定,待市政府審議通過後,將向社會公布橋梁名稱。
觀瀾橋
位於親水大街與大連路交叉口向南740米處,橫跨閱海。此處水域寬闊,風景悅目。
新華西橋
位於新華西街跨唐徠渠橋處,2013年建設通車,使新華西街向西打通連接至正源街。
中房橋
位於北京路跨唐徠渠橋處,2003年10月建成通車。這座橋梁也是當時「50裡長街」——北京路建設的重要一環。
朔方橋
位於賀蘭山路與親水大街交叉口向東300米處,建成於2004年10月,橋面寬60米,以歷史古名「朔方」命名。
龍門橋
位於親水大街與黃河路交叉口向西30米處,其前身為黃河路跨三一支溝橋。該橋北側水流湍急,遊經此處的魚兒隨著水位的落差歡騰跳躍,似有鯉魚跳龍門的景致,因此得名。
陶然橋
位於魯能陶然水岸小區南側,與北京路相接。2003年修建,漢白玉結構,長約30米,寬約14米。
寧安橋
位於寧安大街跨典農河處。2004年修建,漢白玉結構,長約60米,寬約30米;「寧安」一詞寓意寧夏平安、祥和。
七星橋
位於萬壽路金水橋東側,俗稱「康復中心小西湖橋」。2006年修建,由7個拱門洞形成,故得名。
親水橋
親水南大街跨典農河處。2005年修建,水泥柱結構,長約40米,寬約26米。
雙獅橋
位於上海西路跨典農河處。2003年修建,漢白玉結構,長約60米,寬約50米。兩側雕塑有石獅,故得名。(據銀川市民政局地名辦提供資料整理)
近期壹度新貼匯總
(點擊標題即可進入閱讀)
壹度丨身為寧夏人,這種「懶漢飯」你一定吃過,天冷時,很暖胃!
壹度|雙12你盤點好貨,我盤點好樹,這些銀川的古樹名木,都是你我的無價之寶!
壹度丨1分鐘吞20個辣椒!太厲害!不過,說起寧夏人的辣椒,這個地方相當牛!
壹度丨漂泊在外,心心念念老媽做的那碗漿水面……
壹度丨電影《閩寧鎮》明日北京首映,賀蘭山下扶貧移民故事感動人心
編輯|劉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壹度文化】出品
----------------------
期待您的點
、留言
若覺此文不錯,勞煩轉發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