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條約法》看南海諸島主權歸屬問題

2020-12-25 大公資訊

  日前,美國防長卡特就中國在南海島礁進行維權活動發表了一系列挑釁性的言論,這些不明歷史真相兼極不負責任的言論,立即遭到中國國防部發言人的有力駁斥。為弄清歷史事實,本文嘗試從《條約法》的角度對南海諸島、臺灣及釣魚島等島嶼的戰後處置略作梳理,以便讓世人明瞭該島嶼的主權歸屬。

  臺灣及釣魚島問題、南海島嶼爭議等問題,嚴格說來都是二戰後遺留的歷史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相互關聯的,其中與日本關係特別重大,因為這些島嶼在二戰結束之前都是日本用武力侵佔的殖民地。根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這些島嶼都應歸還給中國。戰後這些問題為何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決?這又與美國在戰後奉行「扶日阻共」的亞洲政策有關。

  研究這些問題,首先要搞清歷史的脈絡,把握到問題的癥結和時間上的關鍵日期。理由是,如果將這些問題提交國際法庭,從以往國際法庭判案的慣例來看,最受法官看重的是條約和關鍵日期這兩點。因為只有條約才有法律效力。與此同時,籤訂條約及條約生效的日期(即法律上的關鍵日期)也至關重要,否則便不能將問題講清楚。在這裡還必須稍加說明的是:國際法上的條約大致上分為「造法條約」(Law-making Treaties)與「契約條約」(Treaties of Contract)兩類。

  兩個條約解決主權歸屬

  「造法條約」通常是由許多國家所締結的「多邊條約」(Multilateral Treaties),規定若干共同遵守的規則,故通常顯得較籠統含糊,比如《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這些條約就屬於「造法條約」,也即是「多邊條約」這一類。至於「契約條約」,通常是指「雙邊條約」(Bilateral Treaties),規定與兩締約國自身有關的特殊事項,故通常顯得較具體明確。因此,「契約條約」又有「處分條約」之稱,並且具有很強的法律約束力。例如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和1952年的《中日雙邊條約》就屬於這一類。

  二戰結束後,有關聯合國在處理日本於戰前用武力侵佔的領土問題時,還必須從《舊金山和約》說起。該條約全文共七章二十七條,其中第二章「領域」部分,涉及中日疆界問題的條款明確規定:「日本國業已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和要求。」在這裡,聯合國只是規定日本必須無條件放棄上列領土的一切權益,但放棄之後這些權益歸屬誰?必須由日本與被侵佔領土的主權國籤訂一份「雙邊條約」,具體解決這些領土權益的歸屬問題。

  於是,在美國的斡旋下,日本政府於1952年4月28日(即《舊金山和約》生效日)與當時在聯合國仍然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臺灣國民黨政權)籤訂了《中日雙邊和約》。該和約全文共十四條,另附議定書二款共七項,作為對和約本文的附加和解釋條款。其中涉及領土權益的是該和約的第二條:「日本放棄對於臺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的一切權益。」這一條款在文字上雖與《舊金山和約》相同,但訂約的對象卻是受日本侵略的領土主權國。這就意味?日本自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以來所侵佔的臺灣(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已歸屬中國,即所謂「物歸原主」是也。

  美企圖將南海問題多邊化

  毫無疑問,《中日雙邊和約》是與《馬關條約》相對應的一部「契約條約」,根據《中日雙邊和約》,日本已將依據《馬關條約》取得的臺灣及其所有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及澎湖列島歸還中國;同時又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用武力侵佔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一併歸還中國,這是有條約依據的。至於越南、菲律賓等一些國家在這一關鍵日期之後,只是用武力佔領了一些島嶼,但是根本沒有法理依據的,當然也是沒有主權的。擁有主權的只有中國。因此,南海問題的關鍵時間點也是在1952年4月28日,即日本與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籤定了解決領土爭端的雙邊條約這一天。  

  至於近年來釣魚島問題和南海問題再度浮現,這又與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有關。美國的意圖是不接受中國提出的「九段線」內的領土和領海主張,試圖重新洗牌,由其主導籤訂一個類似《舊金山條約》性質的「多邊條約」,重新規範南海周邊各國的秩序。所以,美國想趁中國還沒有強大起來的時候,要把南海問題多邊化、國際化,希望讓更多周邊國家參與進來,達到日後重新規範南海新秩序的目的。因此,「多邊條約」和「雙邊條約」的問題也很值得關注。中國雖未被邀請參加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會、未得籤署1952年和約,但1946年已從日軍手中接收東、西、南、中沙,四組島礁,1947年劃九段線(原十一段),2009年中國政府致函聯合國秘書長重申主權,是我國領土,毫無疑問。

  美國主張南海問題多邊化,中國堅決反對多邊化解決南海問題,主張各聲索國分別就爭議島嶼進行雙邊談判。多邊化是美國的要求和企圖,這是中美之間在南海問題上的根本分歧。美國要求中國保證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和無害通過,這裡面也涉及許多很複雜的問題,有高度的政治性。其實都是大國之間的博弈。最後就是中美之間角力,看誰最終握有主導籤訂《南海問題條約》的話語權。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海諸島主權歸屬的歷史與現狀—新聞—科學網
    隋唐時期,從南海諸島發現的考古遺存看,此時中國人不但在西沙群島有活動,在南海其他島嶼上也有大量活動。從文字記載看,隋煬帝時,曾派常駿、王君政等經南海海域抵達赤土國;《舊唐書·地理志》明確記載:「振州(今海南三亞)……南至大海……東南至大海二十七裡,西南至海千裡」,其所指範圍包括南海及其諸島。這是我國從唐代起南海諸島正式歸入版圖的又一證據,從此確立主權。
  • 輝明:從近代美國文獻看南海諸島的主權
    昌明傳統學術,鍛鑄人文新知植根漢語世界,融入全球文明從近代美國文獻看南海諸島的主權作者/輝明,深圳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原載/《文史哲》2016年第4期自古以來,我國海南漁民就已在南海諸島從事生產開發活動,是南海開發者和經營者
  • 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為什麼是10段線而不是連續的?
    如果大家現在打開地圖數一下,就會發現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實際上是10條段線,而不是之前很多人記憶中的九段線。早在2014的時候,我國出版的豎版地圖中就用十段虛線來表示南海疆域。而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其實最開始也並不是9段,而是11段,並且都不是連續性的實線條。
  • 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歷史事實無可爭辯
    8月4日向法國駐華公使提出對法國所謂主權宣告保留權利的外交照會。   民國時期,中國政府核定、重定了南海諸島名稱。1934年內政部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布「關於我國南海諸島各島嶼中英地名對照表」,列出南海諸島132個島礁灘洲名稱。
  • 國臺辦: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國臺辦: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國臺辦發布 7月16日消息,近日,針對美國務卿蓬佩奧有關南海問題的聲明,臺對外交往部門聲稱,其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享有國際法及海洋法上的權利
  • 瑞士華僑華人舉行釣魚島及南海諸島主權研討會
    瑞士華僑華人舉行釣魚島及南海諸島主權研討會   瑞士華人華僑聯合總會28號在瑞士首都伯爾尼舉行「中國釣魚島及南海諸島主權問題研討會」。
  • 馬英九登南沙太平島 稱主權歸屬不容置疑
    他表示,無論就歷史、地理及國際法而言,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東沙群島及其周遭海域的主權歸屬不容置疑。希望南海爭議各方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馬英九表示,南海諸島最早在西漢時期(公元前1世紀)被先民發現、命名與使用。最晚在清康熙年間(1721年以前)開始,已將南海諸島正式納入海防體系,進行巡視和管理。
  • 《更路簿》:中國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鐵證
    《更路簿》證明中國在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因為南海諸島主權的歸屬主要看歷史沿襲和實際控制。而《更路簿》在這兩方面都有力地證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是不容置疑的!這也證明,漁民發現南海諸島的歷史極其久遠。這些記載,從側面佐證了南海是中國人最早發現的!     (二)中國人最早為南海諸島命名     對南海諸島礁的名字,自漢代起即有中國人的命名,但文獻記載的還不多。
  • 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歷史與法理依據
    上世紀70年代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三國相繼武力侵佔南沙部分島礁。為達到永久佔領、據為己有的目的,這些國家在採取國內立法、「行政管轄」等措施的同時,羅織「法理證據」否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越南更是處心積慮,收集、編造「歷史證據」,挑戰中國底線。域外大國也基於自身利益需求趁機介入。
  • 江門海關查獲大批漏繪南海諸島的...
    @自然資源部 指出了問題地圖存在的多項錯誤, 同時表態:正確的國家版圖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徵,體現了國家在主權方面的意志和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外交立場。近日江門海關所屬高沙海關在對廣州某公司申報出口至美國的一批地圖類製品進行查驗時發現其中4008套地圖類製品存在嚴重問題△圖為海關查獲「問題地圖」陳豔冰攝經廣東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鑑定,該批地圖存在錯繪我國國界線、漏繪南海諸島及其歸屬線範圍等問題,違反了《地圖管理條例》、《關於加強有關承印
  • 錯繪國界線漏繪南海諸島等「問題地圖」將被清查
    錯繪國界線、漏繪南海諸島,這些都是「問題地圖」。今天是第16個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上午,以「規範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為主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在市規劃展覽館舉辦了北京市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主場活動。
  • 解讀豎版中國地圖:南海島礁和領海的主權宣示
    南海海域和島嶼與大陸為同一比例尺,南海諸島不再作為插圖形式表示,地圖中海南省、海南島以及南海諸島的地理關係及行政區劃變得更為清晰明了。這樣能使讀者全面直觀地認識中國全圖,不會再誤以為國家領土有主次之分,有利於國民的版圖意識和海洋意識的樹立。
  • 史料雄辯證明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這是國際法認可的歷史性權利   發現、命名和有效管理,是國際法確定領土主權歸屬的基本原則。   大量文獻資料證明,中國是最早發現並命名、最早開發經營和持續管轄南海諸島的國家,南海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先民長期利用、從事漁業生產的海域。
  • 今年以來關於領土主權和南海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怎麼說
    中國堅定維護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同有關當事國直接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中方尊重和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同時不會接受任何以航行自由為藉口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的行為。希望美方恪守在有關主權和領土爭議問題上不選邊站隊的承諾,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 1946年收復南海諸島與「九段線」的由來
    兩支艦隊的此次航程,成為近代中國宣誓、確認南海主權的重要環節。  鄭資約等繪製南海地圖  1946年,國民政府內政部成立方域司,著名地理學家傅角今任司長。方域司面對的劃界問題困難重重,因為中國當時還完全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疆域圖,邊界地區存在大量模糊地帶,甚至是沒有人真正涉足的地帶。
  • 學者撰文梳理南海諸島屬於中國的歷史與法理依據
    為達到永久佔領、據為己有的目的,這些國家在採取國內立法、「行政管轄」等措施的同時,羅織「法理證據」否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越南更是處心積慮,收集、編造「歷史證據」,挑戰中國底線。域外大國也基於自身利益需求趁機介入。  南沙島礁主權爭端逐漸演變為集島礁主權爭端、海域劃界爭端、海洋資源爭奪以及地緣戰略博弈四位一體的「南海問題」,對中國周邊海上安全環境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 大美南海諸島,值得去看看(圖)
    許多網友看到照片後興奮地表示:「我們的南海諸島太美了,真想趕緊坐飛機去南海的島嶼上看一看!」  其實,去南海旅遊這一願望,並不遙遠。早在2012年,隨著三沙市的建立,就有越來越多的南海島嶼開發旅遊項目,迎接四方賓客。遊客從海口市、三亞市等地出發,都可坐船抵達,親身領略南海之美。
  • 王毅:中方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有著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
    針對美方對中方關於南海問題立場的各種抹黑,王毅陳述三個基本事實。第一,中方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主權權利有著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各國的歷史性權利應當得到尊重。中方的主張多年來一以貫之,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沒有擴張,也不可能縮小。
  • 南海主權在我不容置疑 三沙市設區順理成章
    對南海的形勢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國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就這些問題,《中國訪談》特邀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海疆室副主任侯毅談談這方面的情況。中國網:針對越南在南海的這些行動,我國也加大了對南海的管轄力度。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也在最近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將會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的主權和權益。大家想知道,我國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
  • 細數中國南海諸島的歷史
    南海諸島指的是我國南海上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是唯一合法擁有南海諸島主權的國家。南海諸島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並且地處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要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