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蝌蚪五線譜網
豎版中國地圖的意義是中國南海島礁和領海的主權宣示
日前湖南地圖出版社繪製出版了豎版的《中國地勢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已得到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認可,獲得審圖號、書號,並正式出版發。此前,湖南地圖出版社與湖北省地圖院還共同編制出版了豎版《世界地圖》。
湖南編制的豎版中國地圖 |
豎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是國內首創的大幅面全開豎版地圖。南海海域和島嶼與大陸為同一比例尺,南海諸島不再作為插圖形式表示,地圖中海南省、海南島以及南海諸島的地理關係及行政區劃變得更為清晰明了。這樣能使讀者全面直觀地認識中國全圖,不會再誤以為國家領土有主次之分,有利於國民的版圖意識和海洋意識的樹立。
國內首批出版發行的大幅面全開豎版地圖 |
其實,豎版中國地圖的主要意義是以相同比例尺表示中國南海的九段線及南海島礁歸屬和領海主權。從早期已出版的中國、越南、菲律賓、法國、日本和其他世界上有影響的國家出版的地圖看,這些國家歷史上將南沙群島劃入我國版圖,表明它們都承認中國對南沙群島享有主權。在今後我國與南沙群島周邊的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劃定海洋邊界時我國自1947年劃出的南海斷續國界線自然應該成為最重要的依據和標準。
南海斷續線是在中國南海諸島遭受法國侵佔的的背景下產生的。斷續線的雛形產生於1933年法國侵佔南沙群島九小島之時,而定型於抗日戰爭勝利後,法國再度侵佔西沙群島的珊瑚島和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以及菲律賓企圖將群島「合併於國防範圍內」的背景下採取的防患措施。設立南海斷續線的目的完全是為了維護中國政府在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並向世界公布中國政府在南海的管理範圍。
《南海諸島位置圖》(圖為央視截屏) |
為了確定在南海的主權範圍,1947年4月14日,中國政府內政部邀請有關部門進行討論,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都屬政府行為。比如討論結果中有「南海領土範圍最南應至曾母灘,此項範圍抗戰前我國政府機構學校及書局出版物,均以此為準,並曾經內政部呈奉有案,仍照原案不變。」「西沙、南沙群島主權之公布,由內政部命名後,附具圖說,呈請國民政府備案,仍由內政部通告全國周知,在公布的,並由海軍總司令部將各該群島所屬各島,儘可能予以進駐。」隨後由內政部方域司及時繪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用11條斷續國界線將南沙群島劃在中國版圖內,此後出版的地圖均按照政府的規定,將斷續國界線劃在北緯4度左右。1953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將北部灣內的2條斷續線去掉,以後出版的地圖改為9條斷續線,並沿用至今。南海斷續國界線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連續到斷續、從民間到官方的形成過程」。「從形成過程看,南海斷續新界線是中國政府對南沙群島主權的宣示。」對南海斷續線「我們必須堅持不懈,這條線內的領土主權必須維護」。
我們主張的南海斷續線不是海洋疆域線,而是島嶼歸屬線。
註:作者牛汝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期刊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