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撞球,發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如果發力不學好的話,那麼想要自己的技術上一層會顯得有些困難。所以我們要學好發力。以下是撞球的三種發力技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打撞球力的來源,其實每打擊一次,你不自覺的就會用七個地方發出力來,大體上有大臂、小臂、手腕、虎口、手指、球桿、桿頭。
撞球發力技巧一:推
大部分的初學者所發的都是這種力,而高手在用推的時候,往往由於擊點不同和推力的快緩而表現出的功力,則令人嘆服。
「推」,大體上是用小臂帶動手腕,手腕順勢推出。戴維斯先生曾經在他的講座中指出:儘量用底部推和早發力還有中高頓杆去代替普通推桿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撞球技巧二:打
說起這個「打」字,才是撞球的精華所在,「打」的發力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事了,在這一擊中所體現出的力度、速度、硬度是一個優秀選手一生都想去追求並做到完美的目標所在。
「打」,大體上是小臂帶動手腕,手腕衝在前面,手腕的速度要快於小臂的速度,桿頭的速度要快於母球的速度。不管杆出的深淺,桿頭的尾勁都不能「飄」和「散」。這裡強調的是腕力,一個不善於使用腕力的球手,永遠都是普通球手。這個腕力發杆的手法和怎樣在杆和桿頭上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辦法,以及怎樣把它練習的盡善盡美都是一環接一環的。
「打」的每一擊要做到完美,就要把力度、速度、硬度這三度協調到最佳;其中力度大部分是小臂給的,速度和硬度大部分來自於手腕和手指(只是大部分),細微之處只能自己細心體會,小臂和手腕的配合至關重要。所以要形成「動力定型」就要有相對穩定的幾個環節:拉杆的長短、發力的早晚及出杆的深淺,要做好這些必須要有系統的、正確的針對性訓練,所以就有了諸多的練習方法,如司諾克中的蛇彩,九球中的L型等等,但是這些練習方法大師級選手是這樣練的,我們也是這樣練的,為什麼效果大不相同呢?那是因為出杆發力的方法問題,要知道我們練習撞球時所做的一切,包括:上位、站位、站姿、手的握法、運杆、節奏等等基本功都是為了發杆這一擊,往往我們憑自己的大腦和智慧及悟性又或者道聽途說了一些所謂的撞球秘訣,自以為境界很高,不斷的重複錯誤,進出一個個的誤區,使自己永遠在迷途中徘徊。所以古人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一定要有明師的指點,言傳身教,才能學有所成,虛心求教,尊師重道才是真正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