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天氣乾燥的原因,很多孩子都上火食慾差,有很多家長都會想辦法讓寶寶吃飯,比如給寶寶吃一些喜歡吃一些孩子喜歡的食物,但是有時候卻會加重孩子不喜歡吃飯的症狀,雖然不吃飯但是肚子還是會鼓鼓的,其實這是寶寶積食了。
寶寶積食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在寶寶積食的時候3個部位變化明顯,家長要仔細觀察自己的寶寶是否積食,如果出現症狀也要及早應對。
一、腹部變化
如果寶寶平時不喜歡吃飯,但是小腹卻出現脹脹的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寶寶積食了。除了腹脹之外,寶寶還會出現大便硬結、腹瀉等症狀。當然如果不確定的話,家長可以輕輕敲打寶寶的小肚子,如果聽到氣體的聲音,這就證明是寶寶出現了積食。
二、面部變化
由於小兒肺、脾、腎發育不完善,收納消化食物的能力比較差,所以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導致的積食,這時候會在臉部表現出鼻梁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長期會出現面部肌黃,呼出的氣體中有酸腐味,寶媽可以根據以上面部表現來判斷寶寶是否出現積食的症狀。
三、四肢變化
寶寶在出現積食之後,由於長時間不消化,會導致各系統出現問題,自身新陳代謝變差,寶寶的手腳心會出現發熱的症狀,並且會伴隨發燒,降低寶寶免疫力。
【積食的危害】
對於寶寶生積食,如不予重視任由其發展,則容易引起咳嗽、發燒等等問題,長期還會使寶寶貧血、營養不良,導致寶寶生長發育遲緩,免疫系統出現問題,造成寶寶免疫力下降,易生病的問題。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寶寶積食。
【緩解積食有2招】
1、控制飲食,緩輕積食
俗話說「要想寶寶安,三分飢與寒」,就是說不要給寶寶吃太多也不要給寶寶穿太多,這樣寶寶才會少生病,積食的出現就是寶寶的消化系統沒辦法承受吃進去的食物,時間長了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所以日常不要給寶寶吃太多。
2、多喝一糊——改善脾胃和體質
水蘇糊糊不僅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還可以促進孩子腸胃道蠕動,將那些吃下去的食物分解徹底,這樣孩子就不容易積食,同時還可以通過提高孩子脾胃的運化功能,來改善脾胃的虛弱狀態,家長要知道,現在很多小孩子脾胃都很虛弱,與其吃藥控制,不如通過食補來調理,雖然時間久點,但是好在沒副作用,而且很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