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08:56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打造「金陵文旅」系列品牌 助力南京「美麗印象」塑造
卓爾不群的「美麗印象」,是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的「五大標識」之一。城市文化旅遊品牌是融文化和旅遊於一體的標誌性品牌,對於一個城市的形象提升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助力南京「美麗印象」塑造,要充分整合資源,精心打造「金陵文旅」品牌,進一步提升南京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挖掘亮化資源,打造「金陵光影」文旅品牌
「東風夜放花千樹」。燈光秀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又是拉動夜間經濟的重要力量。南京應當積極打造「一區、一路、多點」城市燈光秀,向城市亮化資源要形象、要動力、要效益。
「一區」,即新街口商貿區燈光秀。新街口是國內著名的商業中心,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該區域少數大樓已有自己的燈光秀,但都是獨立設計,缺乏整體觀感。大幅提高新街口商貿區的亮化效益,應高位統籌協調,精心規劃策劃,動員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加大投入,共同打造一個美輪美奐的商貿區燈光秀,進一步提升新街口美麗形象,拉動該區域夜間經濟。
「一路」,即河西江東中路燈光秀。應當將2019年國慶期間河西燈光秀的成果固化下來,逐步增加燈光載體,不斷豐富燈光內容,並努力增強其故事性。旅遊旺季還應適當增加上演頻次,進一步彰顯河西新城新貌。
「多點」,即眾多小型燈光秀。一些地段優、夜遊夜購潛力大的景區、商貿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等,可因地制宜設計一些小型燈光秀,同時增加夜間演出、購物、餐飲等服務,延長夜遊夜購時間,提升夜遊夜購體驗,大力促進南京夜間經濟發展。
挖掘名山資源,打造「金陵山色」文旅品牌
「仁者樂山」。南京名山千姿百態,歷史底蘊深厚,人文內涵豐富,令人流連忘返,遊客紛至沓來,但因資源稟賦不同,各個名山景區之間的發展極不平衡,亟需系統打造,全面提升。
進一步提升鐘山風景區全國排名。深入研究相關機構每月發布的「5A級景區品牌100強」中的同類景區,對標找差,加大景區內涵挖掘力度,提高文化活動策划水平,增強遊客互動體驗,完善旅遊服務體系,確保鐘山風景區在全國5A級景區中排名穩中有升。
進一步彰顯棲霞山(寺)等名山名剎的影響力。以棲霞山(寺)、清涼山(寺)、雞籠山(雞鳴寺)、方山(定林寺)、牛首山(宏覺寺、佛頂寺)等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旅遊設施,深入研究挖掘佛教文化資源,加強國內國際佛教文化交流,以歷史、佛教和生態等多重文化力量,吸引國內外信眾和遊客。
進一步增強老山等國家森林公園的吸引力。儘快改善交通狀況,不斷完善服務設施,深入融合更多歷史人文元素,著力增強老山、遊子山、無想山等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休閒和文化吸引力。
挖掘名水資源,打造「金陵水韻」文旅品牌
「智者樂水」。南京的江河湖泊,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喜歡遊覽和吟詠的對象。但隨著旅遊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南京水域旅遊品牌受到很大衝擊。因此,必須集中資源,重點打造「兩河一江、兩湖一湯」,重振南京水域旅遊品牌的影響力。
「兩河」即秦淮河和金川河。對於秦淮河,應當持續進行亮化提效、文化提魂和服務提質,不斷改善日遊夜遊體驗,進一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對於金川河,應當精心規劃設計,高質量完成景觀提升工程,創新金川河歷史文化展示方式,開設水上划船等遊樂項目,組織「走近金川河」系列活動,逐步將其打造為一條新的景觀河和幸福河。
「一江」即長江。南京長江段距離長,江面寬,建設投入大,應當採取整體設計,分期推進,江岸休閒和水上遊樂項目同步開發,先以河西新城建鄴區段、幕燕段、浦口新城段等為重點,然後向兩邊逐步延伸拓展,最終將長江兩岸串聯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濱江風光帶。
「兩湖」即玄武湖和莫愁湖。充分發揮玄武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風景優美、湖面寬闊等優勢,採取文化與科技相融合手段,開發大型戶外實景演出,大幅提升玄武湖的品牌效應。深入挖掘莫愁湖歷史文化資源,更新充實相關館舍展陳內容,編排上演與朱元璋、徐達、莫愁女等人物相關的演出,進一步豐富莫愁湖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小而美」的湖景典範。
「一湯」即湯山溫泉。一方面應增加旅遊交通設施,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將猿人洞、陽山碑材、湯山方山地質公園和湯山溫泉有效聯結;另一方面應深入挖掘遠古文化資源,積極開展系列社會教育活動,將歷史文化、地質文化與溫泉體驗融為一體,做強做優湯山溫泉文旅品牌。
挖掘農業資源,打造「金陵鄉愁」文旅品牌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目前,南京已有88個鄉村成功入選「美麗鄉村」,交上了一份圓滿的答卷。進一步增強美麗鄉村的旅遊吸引力,除了一般的田園風光欣賞、農業活動體驗等之外,還需要在「鄉味」「鄉藝」「鄉館」三大要素上下功夫,打造一批立得住、過得硬、叫得響的「金陵鄉愁」文旅品牌。
打造「金陵鄉味」。積極改良提升本地農家菜品,適當引進外地美食,形成特色菜譜,規範製作流程,統一菜品標準,組織烹飪培訓,強化質量監督,努力打造高品質的「六合菜」「浦口菜」「高淳菜」「溧水菜」等「鄉味」品牌。
打造「金陵鄉藝」。深入挖掘活化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選擇易學易會的表演藝術和手工技藝,成立相關藝術團體和加工團隊,選派專業人才進行輔導,不斷提升其表演藝術和加工技能,努力打造豐富多彩的龍燈舞、馬燈舞、絨花製作、花燈製作等「鄉藝」品牌。
打造「金陵鄉館」。充分利用村文化室等館舍,不僅要收藏展示傳統農業生產工具、鄉村生活用品等物品,更要深入挖掘本地歷史、鄉賢、農副特產等獨特資源,努力打造主題各異、內涵豐富、體驗深刻的「紅色紀念館」「鄉賢館」「螃蟹博物館」「桑蠶博物館」等「鄉館」品牌。
(本文為南京市新型智庫「南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成果 來源:南京智庫成果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