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花是成都宵夜的主食,也是深夜食堂的代表。
成都最早的蹄花攤,基本集中在人民公園那一帶,挨到幾家,營業時間都是晚上到凌晨。
所以晚上九、十點鐘,這裡開始上客,開始熱鬧。那時候車還少,可以停路邊,大老遠開車來吃的不少,短短的一條街,因為蹄花吃出了車水馬龍的熱鬧。
對於傾慕四川美食的外地人,都願意帶這來感受成都的深夜食堂。聽聽跑堂二哥長悠悠的一聲:「9號客官,點了一份優秀的前蹄」,賓客皆歡。
過了深夜12點後,基本都是本地的老主顧了。跑堂哥也曉得每個人的口味,看到熟客,自會對廚房吼一聲:「再來一個優秀的前蹄」。
姜蹄花,遠離了蹄花的主戰場,開在了寧夏街,二十多年過去,24小時營業,也成了老成都的深夜食堂了。
滋補蹄花,是姜蹄花的主打,整隻蹄花加了藥膳熬製,原湯端上來,湯白蹄嫩,色香誘人,一抿即融。
蘸水裡面加了青海椒,清香味十足,解了油膩。一口蹄花,一口湯,平常的美好日子就在這一口口的軟糯中。
芸豆也燉的溜耙,湯也是藥膳的味道濃濃,感覺每口都有滿滿的膠原蛋白,一隻豬蹄吃完,感覺自己都年輕了幾歲。
||鍋巴蹄花
鍋巴蹄花,比較適合喜歡香脆味道的。鍋巴炸得酥脆,蹄花宰的小坨,煎的乾乾的冒油,加點海椒,趁熱吃,兩種味道互相滲入,米香肉香,滿口脆香。
||麻辣蹄花
麻辣蹄花的點單僅次於滋補蹄花,估計是這個味道比較適合四川人吧。用大火四川幹海椒香的香爆出來,匯入豬蹄的肉香,起鍋加老乾媽豆豉、青海椒,齊活。
有嚼頭,有肉香,還有絲絲青海椒的清香,怪不得很多人就愛這口。
||霸王蹄花
人多,可以點這個菜,端上來多大一盤,但配菜多。有葷有素,還是誘人。用的乾鍋的做法,麻麻辣辣,熱熱鬧鬧,下飯。
姜蹄花的蹄花菜系還有很多,只要去,肯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
||滷菜系
姜蹄花做為成都的老牌通宵營業的「鬼飲食」基地,滷菜是肯定少不了的。三五老友,二兩小酒,幾盤滷菜,除了坐在街邊邊,就是老成都深夜食堂的肖像。
滷肥腸,是必點的。不曉得還有哪個城市對肥腸的熱愛,能超過成都。各種吃法,各種搭配,都能做到完美組合。滷肥腸完整的保留了肥腸濃鬱的芬芳,尤其腸頭,一口下去,四處飈油的爽,也只有肥腸愛好者能體會。
鴨腦殼也是滷菜、宵夜的必備。姜蹄花的鴨腦殼,沒得那麼辣,下酒正好。
滷豬蹄,也是各家各戶都有的,只是每家口味不一樣。姜蹄花的滷豬蹄賣了20多年,自然有其獨特。香味濃鬱,且軟糯不粘牙。
||其他川菜
清湯麵和紅湯麵也是姜蹄花的特色。很奇怪,在一家川菜館,居然有賣面的,但更奇怪的是,很多人還很喜歡,估計也是成都獨一家吧。
火爆腰片,是我每次來都要點的菜。這個菜對火候和經驗的要求很高,這家師傅過關了地。腰片恰如其分的嫩,不腥,入味。
水煮血旺,也是葷素都有的,熱熱鬧鬧的一道菜。人多可以點,也是四川走向全國的一道菜,不過原產地的味道肯定更好。
水煮牛肉,看到辣,其實還好。外地的朋友都喜歡這道菜,以為能找到四川的精髓,其實,他們想多了。
魚香茄子,家常菜,考手藝。姜蹄花的這道菜,不油不膩,甜鹹合適,開胃下飯。
姜蹄花的菜,很多,而且師傅也是肯專研的人,經常都有新菜。因為距離家近,所以每次去,也喜歡嘗嘗新菜,基本不失望。
||環境
姜蹄花的招牌很不明顯,被一排樹枝基本遮完,不過熟客都曉得。因為24小時營業,所以晚上相反還明顯一下。
堂子還是比較大,有包間,老式川味的裝修。不過,這樣大家吃起才隨意,高大上,相反還有點貴貴的、不敢點菜的戒備心。
老闆還是有文化的人。
||人物
這家店的服務員,基本都是中年婦女。她們勤快,周到,熱心。你點多了,還要提醒你。
包括拌菜師傅也是女的。
走進餐館,你會發現這裡成都口音的老人很多,畢竟開了20多年,還是有口碑,有熟客。
遇到老人家,中年婦女服務員的優越性就體現了。
年輕客人也是多,反正百年老店都是這樣慢慢培養的。
成都像姜蹄花這樣的店還有很多,都是慢慢悠悠的開著,不驕不躁,口碑是他們的宣傳渠道,老顧客也就這樣慢慢養到,新顧客就這樣慢慢的來了。
- END -
出品:成都全接觸
文:過過 | 主編:JYCrow
圖: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由成都全接觸整理髮布
合作聯繫:15184436981,微信電話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