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中東國家一樣,石油、天然氣是阿曼國家財政的主要經濟支柱,這一塊的收入能佔到阿曼全年經濟總量的75%左右。不過相比沙特、阿聯、伊朗、科威特、卡達等相鄰的國家,阿曼無論是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還是產量都還有一定的差距。(產量能近前二十名,儲量二十名開外)
坦白講,阿曼的經濟體量在阿拉伯半島並不算出類拔萃,可以說屬於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那種。同樣,在外界的印象中阿曼在本地區的政治、軍事事務中也一直是默默無聞的狀態;例如在涉及巴以、伊朗、葉門等問題時似乎都很少看到阿曼的身影......但如果深入了解的話就會發現,阿曼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務實的國家。
從政治結構和模式來看,阿曼與其它海灣君主制國家的運行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基本上都是君主專制的獨裁國家。但是相比沙特、伊朗等國,阿曼在本地區重大問題和外交關係上的態度一直都非常溫和。最典型的實例就是阿曼是海灣地區唯一與伊朗和沙特同時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
當然,阿曼之所以能在伊朗和沙特這兩個尖銳對手中間左右逢源,並不是簡單的依靠外交表態,而是阿曼總能在具體事情上張弛有度。比如當沙特在與伊朗的鬥爭中落於下風時,阿曼就會適當的向沙特靠攏,當伊朗勢弱時阿曼同樣也會找機會安撫,頗有腳踩兩隻船的意思,而專業術語把這種外交態度稱之為「戰略對衝」,類似兩邊都下注。
再比如阿曼雖然是海合會的成員國,但與其他成員國相比,阿曼就一些地區衝突、問題的態度要溫和許多。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沙特、卡達、科威特等海合會成員國都明確表態支持敘反對派,唯獨阿曼選擇與阿薩德政權保持關係正常。
長期以來,葉門問題對於緊鄰的阿曼也產生著十分嚴重的負面影響,但即便如此,阿曼仍舊沒有參與15年由沙特主導的決心風暴空襲行動。通過這些事件其實不難看出,就算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阿曼也是以謹慎的姿態避免可能的風險。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阿曼是一個畏首畏尾,左右搖擺的國家。但實際上,阿曼非常樂於、善於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充當中間人、調停者。比如伊核問題談判時,阿曼就曾積極主動地提供會談場地,並表態支持和歡迎相關國家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
總而言之,阿曼這個國家在保持自知之明的同時亦不願被某個國家壓制,所以就選擇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衡外交道路,而這也是它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一件法寶,因此也被外界譽為「中東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