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歐洲第四強國,為何波蘭被英法視作「棄子」,任由德國吞併?

2020-12-15 騰訊網

二戰前夕的波蘭,擁有接近3500萬人口,外加150萬裝備精良的陸軍,被譽為"歐洲第四強國",僅次於法英德(按照排名),甚至有人認為波蘭軍事實力還在德國之上,能夠位列第三。那麼這麼一個可以作為對抗納粹德國的強援,為何被英法就這麼放棄了,任由德國侵略呢?

1938年,德國在吞併蘇臺德地區後,公然違反與英法意籤署的《慕尼黑協定》,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卻一心想要避免戰爭爆發,避免和德國的直接軍事衝突,奉行綏靖政策,導致歐洲第七強國被德國兵不血刃拿下。

可能在世人眼裡,波蘭遠強於捷克斯洛伐克,但在英法心目中,出於綏靖政策的考量,只要不是對英法產生直接威脅,一切利益都可以放棄,包括盟友。

所謂綏靖政策,其實是中國人的說法,綏靖的"綏",即妥協,而"靖"則表示安定和平,在某些方面做出讓步,尤其指外交上的退避來避免戰爭,所以綏靖政策就是一種縱容戰爭的消極行為,如果在非常時期,無異於飲鴆止渴。

"慕尼黑協定"後,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機場對民眾展示談判成果——希特勒的"和平宣言"

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吞併後,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是德國的另一大恥辱——波蘭,正是一戰之後重新建國的波蘭的存在,德國的東普魯士才會被但澤走廊從本土分隔開,所以希特勒發誓要讓波蘭血債血償。

對于波蘭而言,雖然陸軍強大,但在英法眼裡只是對德談判的工具,1919年重新出現在歐洲版圖的波蘭儘管獲得了來自戰勝國的許諾,援助將會源源不斷。在1921年著名的"西裡西亞起義事件"中,英法為了從德國獲得更多的戰爭賠款,就秘密允許西裡西亞繼續留在德國,而絲毫不顧及波蘭的意願。

知道英法不靠譜的波蘭,從1921年起就開始和法國、羅馬尼亞籤署協防條約,從而遏制德國以及西方的強鄰蘇聯。雖然法國是波蘭的最主要盟友,但隨著希特勒上臺,德國的擴張野心世人皆知,奉行綏靖政策的法國在協防波蘭的時候,不得不顧忌希特勒的心思,不敢在東歐行動過大,以進一步激起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蘇聯同時從東夾擊。雖然英法於9月3日對德宣戰,但並不敢按照與波蘭的籤署條約派出部隊協防,原因很簡單,蘇聯是一個意外因素——條約完全是針對德國提出的,至於蘇聯,英法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所以乾脆直接放棄波蘭,棄車保帥,希望蘇德互相掐架。

德國依靠裝甲力量快速閃擊波蘭

當然,必要的樣子還是要做的,在波蘭人眼裡,他們的大救星——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軍派出98個師和2500輛坦克向著德國西部的薩爾地區推進。原以為半年就能進駐柏林的看戲者沒有想到,法軍僅僅前進了3英裡,進攻就被指揮部匆匆下令終止,可謂雷聲大雨點小。在料理完波蘭後,德國從東線調回精銳部隊,將戰線退回戰前狀態——著名的"靜坐戰"開始了,而曾經的歐洲第四強國波蘭,此時已經不復存在。

為何英法要奉行綏靖政策呢?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英法不願意和德國直接開戰,但還有其他因素,英法領導人仍然在幻想和德國一起抗擊蘇聯,在他們眼裡德國仍然算作是西方世界國家,抗蘇理所應當。

另外,英法也認為《凡爾賽條約》過於苛刻,德國奮起反抗也在意料之中,由於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極端壓迫讓德國民眾無法接受,各國都相信德國只是在要回本屬於自己的東西和奪回自己的利益,並非想將戰事進一步擴大。

然而,希特勒也給了英法狠狠的一巴掌,隨著1939年德國和蘇聯籤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場瓜分全世界的戰爭已然打響,德國將下一步擴展目標瞄向了丹麥和挪威,而蘇聯則是芬蘭,綏靖政策在德國1940年5月的"黃色行動"中大敗低地國家、挺進法國之後徹底破產。

相關焦點

  • 1939年德國為何選擇進攻波蘭,而不是英法?因為一戰埋下了禍根
    說到二戰,波蘭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給世人留下的教訓是永遠不要將本國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波蘭是歐洲一個面積較大的國家,二戰前的波蘭是世界上十大工業強國之一,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100多萬軍隊,連同預備役軍隊數量也超過了250萬,整體軍事實力位居歐洲第五。
  • 二戰爆發前,為何除了波蘭周邊國家都怕德國
    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後,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突飛猛進,一躍崛起為歐洲第一強國,連英國都不是德國的對手,和法國人聯手才能對抗德國。如果不是美國人出手,戰爭還不知道打到什麼時候。在一戰中,英法等國家吃盡了德國人的苦頭,被打的損失慘重,直到二戰前都沒有恢復元氣。如果沒有一戰,英法不會衰落得那麼快,也不會衰落的那麼嚴重。由於見識到了德國人的強大和嚴重的破壞性,所以他們不願意再招惹德國。
  • 二戰中的波蘭有100萬兵力,為何讓德國說滅就滅?
    能力大,就導致了更大的胃口,希特勒把目光瞄向了與其毗鄰的波蘭,在1939年的9月1日,德國大軍開拔波蘭,拉開了二戰的序幕。從客觀角度講,二戰之前的波蘭其實並不羸弱,在1939年,波蘭國內就有了40個師,超過了100萬的兵力。這個國家也一直佔有著「歐洲第四陸軍強國」的稱號。
  • 二戰爆發前德國就吞併領土,英法為何不阻止?其實還是為了利益
    1933年,希特勒當選了德國的總理,德國從此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瘋狂的軍備擴張以及大肆侵略,最終爆發了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而在德國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時,英法採取的綏靖政策也推動了二戰的爆發。那為何英法對德國要實行綏靖政策呢?
  • 二戰:德國進攻波蘭前,波蘭元帥為何敢叫囂三天滅亡德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閃擊奧地利、比利時等歐洲小國並不足為奇,戰場上這些歐洲小國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軍事戰備上都不足以與儲備良久的德國相抗衡,然而在德國與蘇聯交界處的波蘭,但就人口與領土面積上而言,都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國家,就是這麼一個相對來說不算小的國家,卻在德國的鋼鐵洪流面前,僅僅支撐了不到二十天的時間,這不禁讓以英法為主的反抗法西斯聯盟瞠目結舌
  • 慕尼黑協定:無奈之下英法只能討好德國,德國肆意吞併蘇臺德地區
    1938年9月30日凌晨,歐洲四大強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共同籤訂了《慕尼黑協定》,這份協定根本沒有涉及各個強國之間的利益交換,反而把一個獨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希特勒不費一槍一炮就得到蘇臺德地區的德意志居民和大量兵工廠,由此地位得到鞏固並且有了發動二戰的基礎,而英法一味出賣盟友求取和平,搞綏靖政策最終的結果是毀滅自己。
  • 二戰前,德國是如何在英法美三國的綏靖政策下吞併歐洲其他國家?
    所以,他決定乘勝追擊,進攻下一個國家,而波蘭就成了他下一個目標。德國進攻波蘭,就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打響。 我們回過頭來看下德國是怎麼一步步兵不血刃直接吞併其他國家的,而其他西方國家又是如何擔心引火上身危機本國利益,從而採取綏靖政策,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
  • 二戰時期,為何德國最先攻打波蘭?
    文|小河對岸二戰,是以德國閃擊波蘭為全面爆發標誌的。那麼,為何德國會最先攻打波蘭呢?德國最先進攻波蘭,並不是偶然的決定,而是蓄謀已久。無論從英、法等國的態度,還是德國的地緣政治及德國的民族情感與德波雙方的歷史等因素上來看,波蘭都是德國首攻的不二之選。首先,從當時的背景上來看。在德國進攻波蘭之前,由於英法等歐洲大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德國軍隊不但進入了萊茵非軍事區。還先後完成了對奧地利與捷克的吞併,並將斯洛伐克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德國對波蘭已經形成了戰略上的半包圍態勢。
  • 一戰中德國遭遇重創,為何還敢在二戰中,挑戰蘇美英法等強國
    (二戰中的德軍)那麼,德國明明已經在一戰中遭受重創,為什麼德國還敢在二戰中,挑戰蘇美英法等一眾強國呢?本來蘇聯是可以抓住這波機會,在短時間內成為首屈一指的強國的。但史達林卻在這個時間,裡搞了一場錯誤的大清洗運動。這不僅沒有讓蘇聯得到國力的提升,反而白白損失了大量人才,國家也陷入了動亂之中。而作為老牌帝國的英法兩國,在三十年代一直都採取著綏靖政策。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無視《凡爾賽條約》,瘋狂擴軍,大力發展軍備。
  • 二戰德國為何入侵波蘭?波蘭又為何潰不成軍?
    西方一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為開端的,短短一個月波蘭即被納粹德國擊潰,但是波蘭並不是弱鳥,二戰前號稱歐洲第五大強國,國土跟德國差不多大,那麼波蘭是如何被秒殺的呢
  • 曾經擊敗了蘇聯的歐洲小強波蘭,為何擋不住德國閃電戰的攻勢?
    一、自毀聲譽 首先要確認的是,波蘭在早期並不是德國的敵人。 與之相反,在德國謀求蘇臺德地區,甚至渴望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波蘭是以幫兇的身份出現的。 早在希特勒剛剛成為德國總理後沒多久,波蘭就和德國籤訂了《波德互不侵犯》。
  • 二戰時德國那麼強大,為何打個波蘭還要找蘇聯幫忙
    文/寂寞的紅酒波蘭,位於歐洲中部,是歐洲一個面積比較大的國家。1939年9月,波蘭遭到了德國和蘇聯的聯合進攻,蘇德兩國合夥瓜分了波蘭。眾所周知,當時的德國非常強大,絕對是歐洲第一強國,即使英法也不敢招惹他。
  • 波蘭揚言三天滅了德國,為何一開打就被德國推平了?
    文/寂寞的紅酒波蘭和德國是歐洲兩個大國,是鄰居,也是宿敵。兩國長期處於敵對中,1939年二戰爆發前波蘭人甚至揚言三天內佔領德國,但波蘭人的壯志豪言沒說幾天,波蘭就遭到了德國的入侵。德國人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波蘭給推平了。
  • 允許德國佔領捷克,英法到底何動機?竟讓蘇聯誤以為英法禍水東引
    如果以「禍水東引」來看英法,就太低估英法了,因為當時的德國和蘇聯都有兼濟天下的雄心,對領土都具有相當的熱愛,兩個國家相爭,無論勝負如何,結局都不會兩敗俱傷,也不會讓英法漁翁得利,而是會產生一個更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對英法將構成更大的威脅,所以聰明的英法不會這麼做。
  • 歐洲的奇葩——波蘭,和德國都和解了,為什麼還極端敵視俄羅斯?
    尤其是近代以來波蘭遭到三次瓜分,最後導致亡國,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波蘭就不,要硬剛。一戰結束後,當初瓜分波蘭的德國和奧匈、沙俄都崩潰了,波蘭好不容易復國,可波蘭人仗著英法的支持,開始作死:西招魏瑪德國,東惹蘇聯,讓兩個國家都對它恨得牙痒痒。
  • 一戰失敗了,短短二十年,德國二戰為何那麼強?
    在一戰之前,德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超越英國、法國、俄國等傳統強國,按照實力比較,德國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霸主。但德國崛起的太晚,英法等國利用先發優勢,依舊佔據著「不恰當」的優勢地位,這引起德國精英們的強烈不滿,在這一矛盾作用下,人類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二戰:發動二戰的德國到底有多少兵力?陸上強國法國僅堅持兩個月
    ,德國在歐洲面對的強敵最多,影響最為深遠。 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閃擊波蘭,在最短的時間裡突破英法苦心經營的馬奇諾防線,十個月佔領法國,英法聯軍無路可走
  • 波蘭為何成為二戰被夾擊的國家,與其強橫而又糟糕的外交有關
    二戰爆發的標誌就是德國閃擊波蘭,德國元首早已做好了戰鬥準備,他抓住時機與蘇聯一起夾擊波蘭,蘇聯出兵的速度並不是非常快,而是等德軍已經打下了很多領土,蘇聯才出兵和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在兩大強國的攻擊下,波蘭也沒辦法堅持下去,亡國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最明顯的例子是鋼產量,1938年蘇聯的鋼產量僅次於美國,是英法的總和,位居歐洲第一,國力日漸復甦的蘇聯對于波蘭形成了極為強大的威懾,尤其是波蘭和沙俄有著百年世仇,在蘇聯成立之初還發動蘇波戰爭,所以蘇聯十分想要滅亡波蘭。波蘭亡國德國和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國力復甦之後,波蘭本身感覺到了極大的威脅。
  • 德國軍隊佔領法國首都之後,為何留下了法國的一半江山?
    1939年9月,德國出動150多萬軍隊,大舉進攻波蘭。波蘭是英法兩國的盟友,此時的英法兩國退無可退,最後決定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但是英法兩國並沒有真的投入戰爭,英法兩國希望德國軍隊佔領波蘭之後,能夠繼續向東染指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