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秋日的午後是金黃色的,像是熟透的蘋果。金色的陽光映照在巴黎奧斯曼式建築的米色外牆上,很是漂亮。11月28日這個周六就是這樣的一天。巴黎為了防疫持續了近一個月的二次封城剛好在這天正式鬆綁,許多巴黎市民都抓緊時間出來「放風」,享受難得的陽光。
但是,與城市中瀰漫的閒適氛圍不同,在這個下午,從共和國廣場到巴士底廣場之間1.6公裡的道路擠滿了憤怒的示威群眾。下午4點左右,一小批激進分子與警察之間爆發了衝突,遊行隊伍中突然爆炸聲四起。激進分子向警察投擲了自製的爆炸物,警察則以催淚彈回擊。巴黎的這個角落,此時更像是戰場。
這是巴黎近兩周來的第三次大規模遊行,28日當天到場的人極多,幾乎擠滿了共和國廣場到巴士底廣場之間的所有大小道路。根據法國內政部的統計,當天全法有超過70座大小城市爆發遊行,總參與人數超過13萬人。這場轟轟烈烈的示威運動,矛頭直指法國政府希望訂立的《整體安全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其中,引起最大爭議的是《草案》的第24條——「在普通警察或武警進行幹預活動時對其進行拍攝,而拍攝目的是為了損害警察或武警的人身安全或者精神狀態,且拍攝內容中暴露了警察或者武警的面部……涉事者將面臨一年監禁,以及45000歐元的罰款」。同時,該法條還規定,傳播上述材料的與拍攝者同等受罰。
該草案一出,就引起了法國輿論界的強烈反彈。法國的新聞界尤其感到擔憂。許多民眾也認為《草案》將極大地限制言論自由,同時也讓民眾無法監督警察的暴力執法。歐盟也對此表示了關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國社會對《整體安全法草案》的牴觸,反映出過去數年來,民眾對警察系統以及馬克龍政府信心的喪失。此次法國的遊行示威,可能成為法國總統馬克龍遇到的又一次執政危機。
示威的人群發現前方起火之後,紛紛掏出手機拍攝。遠景是巴士底廣場上的七月圓柱。 作者供圖
廣泛的擔憂對《草案》最為牴觸的就是法國的新聞界。許多媒體工作人員都擔心法案一旦通過,警察會以此為理由幹擾他們的正常採訪工作。在周六的示威現場,幾乎所有法國主要報紙、電視以及廣播都有代表到場參加示威。記者們寧願打破往常的中立也要走上街頭,他們的擔心可見一斑。
「我們理解政府要保護警察的本意,但是現有的法律已經完全足夠了。」法國全國記者工會第一總書記埃馬紐埃爾·普帕爾(Emmanuel Poupard)說。
雖然政府已經再三強調記者不是該法條管轄的目標,法條主要是保護警察的私人信息不會被人故意暴露在網上,保護他們不會遭到打擊報復。但是,在普帕爾看來,政府這麼說完全是不了解新聞機構運行的邏輯。
「這個法條完全就是在鼓勵所有人自我審查,這其中就包括記者的採訪對象以及信息提供者。」普帕爾說,「雖說法條不直接針對記者,但是採訪對象都噤聲了,記者也就沒法工作了。」
同時,法條的用語模稜兩可,留給警察操作的空間也很大。比如「拍攝目的是為了損害警察或武警的人身安全或者精神狀態」,到底目的是不是損害警察的人身安全或精神穩定,在事發時完全是由當事警察決定的。記者當場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同時因為法條將傳播圖像一併入罪,也就意味著記者做現場連線時也有可能被警察以妨礙公務或者「影響精神狀態」為由直接打斷或逮捕。這對記者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
「雖然說事後可以去打官司,但是這就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了。」普帕爾無奈地說。
同時他也覺得政府根本沒有考慮到這個法條在現實生活中的可行性。「現在是網絡社會,所有人都有手機,都是『記者』,警察在執法過程中怎麼可能不被拍攝呢?」
被攪亂的和平示威本來巴黎警方以防疫為由,否決了遊行申請,只允許人們進行集會。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法律鬥爭之後,巴黎行政法院在周五駁回了巴黎警方的決定,遊行得以按照原計劃進行。遊行的起點在共和國廣場,終點則是巴士底廣場,這也是巴黎主要遊行示威都會選擇的「黃金」路線。
遊行示威定在28日下午2點開始,那時共和國廣場上已經幾乎擠滿了人,成為了旗幟和標語的海洋。有人爬到廣場中央標誌性的瑪麗安娜雕像上,揮舞著反對警察暴力的標語。還有人在雕像下打起了鼓,吹起了小號。整個廣場上洋溢著歡快的氣氛,與其說是示威,不如說更像是派對。
戴著聖誕帽的示威者爬到雕像的基座上,拉起了反對警察暴力的橫幅,畫面頗為有趣。 作者供圖
但是,隨著人群開始朝著巴士底廣場行進,道路兩邊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逐漸多了起來。警察的目標也是明確的——漫長的遊行隊伍中,有一個幾十人組成的小團體非常醒目。他們全部身著黑衣。這樣的團體有個學名:Black Bloc,意思是黑色團塊,也叫黑群。他們一般是極左翼的示威者,通過統一顏色著裝,加上面部遮蓋物,達到迷惑警方的目的。他們傾向於在遊行中使用暴力手段與警察直接對抗。這次也不例外。
防暴警察在道路兩旁跟隨著「黑色團塊」示威者們走了幾個街區之後,衝突爆發了。激進示威者開始向警察投擲煙花爆竹以及其他自製爆炸物,警察則以催淚彈還擊。低沉的爆炸聲不時響起,在示威人群中引起陣陣驚呼。有示威者點燃了停放在路邊的一輛汽車,燃起熊熊大火,斬斷了遊行示威的隊伍。大火產生的滾滾黑煙,混合著催淚彈以及其他爆炸物放出的白煙,讓巴黎一下子有了戰場的感覺。
因為參與遊行的人數太多,遊行的隊伍太長。雖然隊伍的頭部發生了這樣的混亂,但是後方的人們對此一無所知,還是在喇叭放出的音樂以及口號聲中載歌載舞,也算是一道奇觀。
暴力一旦出現,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抗議者以及警察都衝動了起來。許多參與遊行的人群看到形勢不對,紛紛就從小路離開了。當剩下的人群抵達終點巴士底廣場時,遊行早已沒了在共和國廣場那種載歌載舞的氛圍。人們紛紛在社交網站上分享警察與示威者之間衝突的照片以及視頻。法國左派的《解放報》報導說一名為法新社工作的敘利亞攝影記者被警察打成了重傷。
積怨已久談起為什麼會不顧疫情站出來反對《整體安全法草案》,巴黎市民們給出了一致的理由:捍衛言論自由,捍衛民主。
「五年之前,我來參加遊行示威根本不會感到害怕,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我對警察的信任程度是越來越低了。」圖書管理員卡洛琳(Caroline)說。在她看來,人們對警察以及政府的不滿已經持續很久了,這次的事情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五年之前,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參加遊行,現在我肯定不會這麼幹了。」一旁的艾爾莎(Elsa)附和道。兩人是結伴來一起參加遊行的。在她們看來,本來普通人監督警察的途徑就不多,這份《草案》一旦通過,警察做事情就會更加肆無忌憚。
自從美國在今年夏天爆發「黑人命也是命」活動抗議警察暴力以來,整個西方社會都掀起了一股批判警察暴力執法的風潮,法國也不例外。火上澆油的是,就在11月26日,一段監控攝像拍攝的視頻在法國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段20分鐘的影像記錄下了數名警察對一名叫米歇爾(Michel)的非裔音樂製作人拳打腳踢,原因僅僅是因為後者沒有按規定佩戴口罩。在法國社會正在就是否應該限制人們拍攝警察執法的這個當口,出現這樣的新聞,進一步引爆了法國人的不滿情緒。法國著名球星安東尼·格列茲曼也在自己的推特上轉發了這段影像,同時表示「我以我的法國為恥。」
格列茲曼在推特上的發言,得到了許多法國民眾的支持。
許多周六到場示威的巴黎民眾,也表示這段視頻更加堅定了他們抗議的信念。
「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更加證明需要保護的不是警察,而是我們這些普通人。」25歲的阿娜伊斯(Anaïs)憤慨地表示。一旁她的朋友們也紛紛表示認同。
11月24日,總統馬克龍的政黨佔據絕對多數的法國下議院——國民議會以大比數通過了《整體安全法草案》的一讀。總理讓·卡斯泰在國民議會中也態度強硬地拒絕了讓獨立委員會重審充滿爭議的草案第24條的要求。這引起許多民眾對馬克龍的不滿。
「我對未來很是悲觀,」阿娜伊斯說。「馬克龍肯定會強行讓這個草案立法成功的。」
根據立法程序,法國參議院將在明年1月份對草案進行審議,並作出修改。與國民議會不同,馬克龍的政黨在參議院中是少數派。因此,也有許多法國人希望參議院可以傾聽民意,對草案作出大規模的修改。
「國民議會的很多議員根本就是違背良知投下了贊成票,」普帕爾說,「法國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了,參議員比國民議會的議員要有智慧得多。」
(作者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現居巴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