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畝的土地面積,集聚了84家企業,90%都是壓鑄模及其上下遊配套企業,培育5家上市企業,11家全國壓鑄模具企業前20強,創造出200多億元工業總產值。這是以「小道場」闖出了「大名堂」的寧波市北侖大高端汽配模具園區。
一千多公裡之外,佛山市順德區,遍布十個鎮街的村級工業園裡,挖掘機和打樁機轟隆聲不斷。利用改造出來的超過8萬畝土地空間,順德正謀劃建設一批現代主題產業園,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加快構建企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園區交相輝映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
12月14日至12月18日,由順德區委宣傳部組織的調研團隊,走讀東莞、武漢、寧波三座城市,學習優秀園區建設和運營的「核心密碼」,探尋現代主題產業集聚的「關鍵行動」,為順德高起點、高標準繪就現代產業藍圖提供經驗和思路。
對標是為了更好地追趕和超越。打破村級工業園的「舊世界」,建設現代產業園區的「新世界」,從當前的工業集聚區提升為一個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工業集聚區,順德在行動。
破舊與立新
一道運營連片空間的新課題
臨近歲末,儘管已提前超額完成村改年度任務,順德各鎮街仍然你追我趕,步伐不停,鬥志不減。截至目前,順德已有龍江、容桂、北滘三個鎮街2020年度改造面積突破1萬畝大關,全區累計完成土地整體改造達89162畝(含綜合整治10721畝)。根據計劃,順德將在明年總體完成村改任務。
這場破舊立新的土地革命給順德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園區平均容積率從改造前的0.78提高到改造後的2.5,用地效率提升近3倍。今年,順德已推出市場的產業用地面積達3218畝,其中「村改」用地2584畝,超過村改啟動前6年通過「三舊」改造出讓用地的總和。
隨著連片改造成為底色,順德也面臨著如何運營產業空間的全新大考。「要保持戰略定力,用好千辛萬苦改造出來的發展空間,精心布局產業空間和功能定位,決不允許被落後零散的企業和產業蠶食。」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多次表示,要高起點、高標準繪就現代產業藍圖。
這也是作為「世界工廠」的順德,在全球製造業版圖深度調整之際,全面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以來,順德始終堅持工業立區、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湧現出家用電器、機械裝備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了美的、碧桂園2家世界500強企業,湧現出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影響力的「隱形冠軍」企業。
如今,順德是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櫃生產基地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中國塗料之鄉」等28個國家級品牌。
另一方面,順德製造也有著挺進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底氣。轟轟烈烈的村改激發了市場活力,2019年以來順德引進266個超億元項目、總投資2871億元,其中6個超100億元項目、30個超10億元產業項目。
順德正成為本土企業和外來投資集聚的「引力中心」。美的投資30億元打造世界級的「燈塔」工廠;格蘭仕建設工業4.0智能家電製造示範基地並已實現量產;聯塑集團帶動上下遊企業投資120億元,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節能環保主題產業園;伊之密啟動建設全球創新中心,小熊電器、雲米科技等科技型企業總部相繼紮根順德。
既有空間,又有動力。能否以村級工業園改造為契機,加快構建更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工業集聚區,從而推動產業差異化布局和集群化發展,增強產業集聚力、輻射力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順德製造,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聚都是一道重要的命題。
對標與學習
一次園區經濟轉型的新發現
一件汽車B柱50秒內可完成精準切割,1分鐘可焊接完成一輛4.8米長的汽車車身,8秒一體成型切割完成5.5寸手機顯示屏……二十年來,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立足武漢光谷的光電子產業集聚帶來的人才、技術密集效應,從東湖之濱寂寂無名的校辦企業成長為創造了50多項「中國第一」的國內雷射技術及應用領域開創者。
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5天時間裡,調研團跨越2000多公裡,從粵港澳大灣區到長江經濟帶,對話光大We谷、中集產城數字科技園、光谷創意產業園、寧波北侖高端汽配磨具園區、華工科技、海天集團等園區運營方和企業,發現高質量、專業化的園區是集聚創新資源和要素的主陣地,已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它們的布陣和成功也有一定的共通之處。比如,主題園區的產業發展是「慢工出細活」,必須持之以恆衝鋒城牆口。光谷創立之初還只是「武漢地圖外兩釐米」的地方,從一束光到一座城,「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加速崛起,三十年靠的是聚焦主賽道,不斷加碼、集中火力猛攻。
調研組還發現,從產業園區到科技社區、創業社區,人逐漸被擺到一個更核心的位置上。產業園區不僅提供辦公空間、企業所需的政策環境和商務環境,還千方百計優化服務,打造適合員工工作、休閒、生活、交往的場域,豐富園區的社區活力。
在東莞,松山湖中集產城數字科技園「未開園先種花」,招商之前先造環境,打造了「一裡花樹」景觀帶、開放空間「風鈴花園」,推動文化IP與產業融合,用環境吸引人,用文化留住人。
在寧波,北侖大高端汽配模具園區打破「園區管委會」慣例,創造性設立工業社區,破解大體量企業和小規模政府之間的服務不匹配難題。在這裡,社區既是園區管家,也是企業「保姆」,從黨建指導到日常走訪,從安全生產月制定計劃到各種政策梳理,從相親活動策劃到企業精品線路的工業社區服務,打通了企業服務「最後一米」。
打造開放、寬容、敢於擔責的土壤,則是園區吸引創新人才,決勝未來的關鍵一環。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年輕的創業者在這裡打造的科技產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矽谷、歐洲快5到10倍,而成本卻只需要1/5。如今這個基地孵化成功率達85%,在孵企業市場估值超百億元。
對標全國一流,開拓了思路,增強了「等不起」的緊迫感。而面向未來,順德這場新的空間之戰該如何打?
規劃與標準
一張重塑產業格局的新藍圖
今年以來,順德已啟動規劃建設大良紅崗科技城、龍江數字產業城兩大面積均超20平方公裡的現代主題產業城,推動十個鎮街各至少建設1個平均超2000畝的現代主題產業園,定園區產業主題方向、定園區企業準入標準、定園區建設標準、定園區有力度的產業扶持政策,打造一批美麗、智慧、生態、安全、人文的現代化園區。
如今,包括順德(大良)電子信息產業園、順德(容桂)人工智慧和晶片產業園、順德(倫教)智能裝備及智慧家居產業園等在內的十大平均超2000畝的主題產業園各具特色,建設如火如荼,並瞄準先進位造業開啟全球大招商,吸引了世界級開源晶片基地、寧波海天集團高端智能裝備生態產業基地、深圳大族機器人全球總部和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集群等進駐。
近日,為規範村級工業園改造標準,定製適合不同產業發展方向的現代化廠房,醞釀多時的《順德區新發展理念超千畝主題產業園建設標準》(下稱「建設標準」)正式出爐,從美麗、智慧、生態、安全、人文五個維度對產業園區的建設標準進行了細化。
以美麗建設標準為例,要求依據園區總體定位、目標以及主導產業要求,確立景觀格局、生態環境和分區特徵,充分體現產、城、人、文、景融合發展理念,強調環境、建築、人的協同並存與有機整合。
而針對綠色生態方面,建設標準要求園區招商引資時應引入相近的產業,科學布局,落實汙染集中防治措施。生產廢水所含汙染物性質相近的園區應建設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確保達標排放並符合園區環境容量要求。園區的清潔能源使用率,廢水、廢氣排放達標率,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須達到100%。
建設標準還強調,產業園區應為入駐企業提供必要的生活性服務配套設施。解決員工衣食住行、娛樂購物等實際問題,全面提升園區的開發檔次和服務水平。配套建設園區人才公寓、商業服務、文化服務等綜合服務設施,打造綜合服務型園區,提升園區公共服務能力,中、小型工業園區應充分利用周邊地段的生活性服務設施,實現產城融合發展。
產業發展宏圖已徐徐打開,產業發展大幕已激蕩開啟。正在全力建設廣東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驗區的順德,將加快培育世界級的先進位造業集群,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越戰越勇。
撰文:蔣曉敏 藍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