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離世:從一粒沙看世界

2020-12-11 新京報

張首晟在復旦大學校史館前留影

12月6日,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家人在訃告裡說,他生前一直在與抑鬱作鬥爭。

如果看過《生活大爆炸》,物理天才「謝耳朵」口中的「拓撲絕緣體」一詞可以說耳熟能詳。——實際上,這一概念正是由張首晟課題組所提出。

張首晟曾師從楊振寧。恩師評價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3月25日,新京報記者曾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與張首晟有過一面之緣。當日下午,張首晟身著黑色西裝、淺藍色襯衫,精神抖擻,邏輯清晰。

身為理論物理學家,張首晟說自己的實驗室就是「一張紙和一根筆」,但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自豪」。面對提問,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科技發展驅動力就是一種好奇心的驅動」。

閣樓裡出來物理學家

張首晟的天分,從家裡的閣樓開始顯現。

張首晟在上海出生。3歲那年,文革開始,全國高考中斷。張首晟白天在學校朗讀著領袖語錄,晚上回家便一頭扎在閣樓裡——紅色年代裡,閣樓裡總藏著各類「禁書」。張首晟後來曾透露,自己的祖父張彝,是1909年復旦公學的第二屆畢業生,家學淵源始於此。

童年時光隱秘而快樂。閣樓裡藏著的《紅樓夢》、《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成為了張首晟的啟蒙書籍。「對我而言,真正的啟蒙教育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和哲學。」張首晟曾回憶。

1976年,張首晟12歲時,閣樓外的世界漸漸變化,高考恢復了。

那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但一旦落榜,非但不能實現大學夢,連高中的大門都無緣了。

這是張首晟第一次人生抉擇。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一個暑假,在閣樓上探看窗外世界的少年決定賭一把。

在張首晟看來,這個抉擇改變了他的人生。「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

1978年,14歲的閣樓少年走進復旦大學物理系的課堂。

兩年後,國家開始公派留學生出國,張首晟被選中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接著,他來到美國投身楊振寧的門下攻讀物理學博士,32歲時,他被聘為史丹福大學正教授,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最可貴的是要有好奇心伴隨一生」

張首晟是斯坦福最年輕的終身教授。2006年,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

這項最重要的研究交叉了兩個領域,拓撲絕緣體研究是其中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曾在公開場所介紹,拓撲絕緣體之前也有一些物理學家在做,但真正的理論引導實驗,是張首晟團隊最先開始做的。

有業內人士稱,拓撲絕緣體有可能將信息社會帶到更高層次,甚至會帶來一場產業革命。

導師楊振寧曾評價,「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張首晟卻和諾獎失之交臂。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給了發現石墨烯材料的英國科學家,業內人士稱,實際上,張首晟的拓撲絕緣體在理論方面的深度和廣度比石墨烯要強很多。

天才少年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還有一例佐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充滿誘惑,年輕時,在國外讀書的張首晟曾一度消沉,對未來感到迷惘。

在一次旅行中,張首晟來到哥廷根,這個長眠了「數學王子」高斯、數學家希爾伯特、等科學家的德國小鎮。在墓園裡,張首晟發現,科學家們的墓碑十分簡單,除了名字、日期,「就只有一個涵蓋了他們一生研究的簡單公式。」

這些公式讓張首晟找到了答案——對真理的追求,簡潔而有力,才是有價值的人生。之後,張首晟再也不去考慮「掙多少錢」的問題了。

今年3月25日,張首晟曾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說,「科技發展驅動力是什麼?是一種好奇心的驅動」。

他還曾這樣告訴自己的學生,「對一個人來說,最可貴的是要有好奇心伴隨一生」。

家人稱因抑鬱症離世

閣樓裡的孩童、少年大學生、楊振寧的得意門生、最年輕的斯坦福終身教授,所有的標籤,在五天前走向終點。

「我們非常悲痛地通知你們,在與抑鬱症鬥爭後,我們深愛的首晟於12月1日(上周六)意外離世」。

今天上午, 中科院官方微博公布了張首晟的訃告。訃告以詩結尾——一首張首晟最愛的《天真的預言》。家人稱,這首詩「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現美的使命」——

「從一粒沙看世界,

從一朵花看天堂,

把永恆納進一個時辰,

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 」

多年後,弦歌遠去,斯人已逝,閣樓依舊。

新京報記者 劉怡 周世玲

編輯 王煜 張太凌 校對 陸愛英

相關焦點

  • 55歲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逝世,家屬訃告:生前與抑鬱症鬥爭
    張首晟 資料圖2018年12月6日,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的家人發布聲明,確認張首晟於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張首晟家人在訃告中稱,「在我們得到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時,我們對大家的支持與慰問深表感謝。」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12月6日,丹華資本創始人、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弟子」張首晟教授於2018年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據透露,張首晟生前患有抑鬱症。張首晟(Shou-Cheng Zhang),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去世,終年55歲
    )北京】12月6日報導獵雲網今日獲悉,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張首晟被曝於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朱心宇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 溫源寧:一粒沙中看世界
    文|朱小棣  財新文化專欄作家  一粒沙中看世界,這是英國著名詩人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佳句,當年詩人梁宗岱曾把它翻譯成「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多了兩個字,文採上稍有減色,不過卻更加容易理解。
  • 重大發現奠定物理學裡程碑 華人科學家講述背後故事
    這一集播出的當晚,「拓撲絕緣體」這一關鍵詞被4000多萬人關注,而提出「拓撲絕緣體」這一概念的正是享譽世界的前沿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傑出華裔教授張首晟(Shoucheng Zhang)。張首晟,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學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教授。
  • 沙與沫—一粒沙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是一粒沙
    在巨大的緘默之命運降臨他之前,他所參加的那些戰爭,我都有所了解,並為他已經離世而感到高興。世界雖大,卻容不得我倆在一起。「不過就在昨天,我覺得自己是個碎片,在生命的蒼穹中毫無節奏地顫動。如今我知道自己就是蒼穹,一切生命都是節奏分明的碎片,在我內心活動。」後文還有提到:「一粒沙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是一粒沙。」
  • 草堂讀詩|賞析:維斯瓦娃辛波斯卡《一粒沙看世界》
    一粒沙看世界我們稱它為一粒沙,但它既不自稱為粒,也不自稱為沙。剛剛我們聽到的是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翻譯是陳黎、張芬齡。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首先,我們了解一下維斯瓦娃辛波斯卡,她是波蘭著名的詩人、作家,同時也是位傑出的翻譯家,曾獲得 199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其詩作被稱為「具有不同尋常和堅韌不拔的純潔性和力量」。她一生創作了二十本詩集,是波蘭最受歡迎的詩人。
  • 張首晟:如果世界末日來臨 我會帶這幾句話上諾亞方舟
    今天我們收到了一則壞消息:張首晟教授逝世,年僅55歲。同時,張首晟教授又是一個思維的藝術家,你看,他用E=mc²這樣一個公式就能描繪宇宙的美妙。2016年4月9日張首晟教授在混沌研習社,分享了《第一性原理與創業》。在這節課上,張首晟教授以一個問題開始:假設世界末日到了,諾亞方舟上只能夠攜帶一對動物和一個信封,信封背面,你可以總結所有人類知識,那你們會寫下什麼?
  • 蒼茫中的一粒沙
    蒼茫中的一粒沙 明明「昨天」還是大眾心中的一對璧人 如今早已分道揚鑣 網絡上雖然鋪天蓋地盤點今非昔比 如夢幻泡影 而我卻在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裡看到 堅持與成長 正如 世界是非紛亂一刻未停
  • 秦韻詩社文友關注 我是一粒沙
    我是一粒沙 文/彭建功 南來的暖流,總是帶來 一些風言風語,燕子來遲 祁連山脈,有些急躁 忍耐失去理智,派沙南下迎接一程 水流百裡自清,戈壁的沙 清理一路的瘟疫,順河西走廊 沙塵暴的脾氣,揭穿嶺南 霧霾籠罩下的恐懼 沙沉澱瘟疫
  • 小小一粒沙
    第一次在女兒的舞蹈課堂上聽了一首名為《小小一粒沙》的音樂,除了旋律優美,歌詞的內容更是深深的吸引了我「你從哪裡來,是來自大海嗎?請你快快告訴我,大海裡有啥?小小的一粒沙,海是它的家,我用小手繪一幅最美的童話......」歌詞裡的一粒沙多麼的幸福啊,被小夥伴們召喚著回答有關大海的神秘問答,多麼令人羨慕啊!
  • 10部物理電影在線看,與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同行
    文/複製人寫手世界上最聰明的腦子都去學物理了。在這個被聰明人和技術宅「統治」的年代,物理居然成了最潮的電影元素,物理學家的故事也顯得格外性感。在國內院線即將迎來物理學狂潮的前夕,我們給大家選出了10部最值得看的經典物理電影,幫你洞悉整個世界的本質原理。
  • 一粒沙,世間流浪的故事
    一粒沙在這個世界之中的存在,何其渺小,卑微地存在於人世間忙碌的世界,又有誰會想起它就連垂涎於高牆外葡萄的狐狸都要頻繁扭動身體,驅逐沙的叨擾命運往往讓人哭笑不得,卻又給你驚喜但最終也難以擺脫命運的控制生命走到盡頭,也不曾讓人記得鐵樹開花水倒流,千年總能等一回沙的日子也不完全是枯燥和煩悶偶爾下雨,躺在樹葉的懷抱中睡著若是遇到狂風驟雨弱小的身軀,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
  • 你是我眼中的一粒沙
    大漠的風吹的很強勁它抬手揚起一層細沙用力打向我的面頰長發黑裙蹁躚飛舞在沙丘的眉鋒天色有些黯然帶著落寞的惆悵突然有一粒沙它隨風滑入我的眼帘望著這茫茫的沙海我的淚忍不住流了下來無邊無際的沙啊你搖曳在黃昏的夏與天地共舞與狂風鳴和掀起我的紗裙吹亂我的長髮
  • 楊振寧弟子張首晟因抑鬱症去世,曾被視為下一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以下為家屬訃告譯文:我們非常悲痛地通知你們,在與抑鬱症鬥爭後,我們深愛的首晟於12月1日(上周六)意外離世。由威廉·布萊克撰寫的下面詩篇是他的最愛,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現美的使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個人簡介: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1979年(大二),作為交流學生被送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深造。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4個人 3個已離世,剩下這一個有中國血統
    世界上的人千千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力,有些人有著天才般的腦子,智商很高。在世界上,有4位偉人被稱為智商最高的人,其中有3位已經離世,不過名字依然留在大家的心中,剩下的一個有著中國的血統,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 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在記錄人的活動
    每一滴水,每一粒沙,都在記錄人的活動 2015年4月21日 雖然砍伐樹木的現象一直存在,但是亞馬遜熱帶雨林依然佔世界熱帶雨林一半以上。    圖/IC該雨林已有1.6億年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雨林,有著令人驚嘆的自然美景和令人念念不忘的自然多樣性。     4月22日是第46個地球日。
  • 一粒麥子:獻身華人教會的馬達加斯加宣教士因新冠逝世
    廖陳夫婦2004年參加香港宣道差會舉辦的短宣隊,在馬達加斯加眼見首都到處是華人,卻沒有一間華人基督教會,經慎重考慮夫婦自薦上工場,在當地開荒建立華人基督教會,花兩三年時間購地親自督工至建堂,成立京城華人基督教會。馬達加斯加位於印度洋西南部,是非洲第一大島。
  • 一粒沙一個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
    一粒沙一個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1:別傻了,好聚好散只是你最後安慰自己的藉口,他是怎麼對你的,沒有人能比你更清楚,你難過的時候,他沒有陪著你,你挽留的時候,他沒有珍惜你,說白了,他就是不愛你。——網易雲音樂熱評《疑心病》3:皮囊的相愛永遠無法與靈魂的相愛相提並論,前者很容易,後者看福氣。4:超喜歡坦誠並且事事有回應的人,成年人的世界,發出去的期待自然希望有回音,不浪費他人的熱情和期待,也算是一種閃閃發光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