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華僑十年來先後向國內三十多家博物館捐贈近5000件文物史料
招思虹:送抗日文物回國「訴說」歷史
3月31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接受了旅美華僑招思虹捐贈的記錄了大量抗戰和二戰史實的文物資料,其中包括1945年日本投降的原版照片等。這已是招思虹及其團隊第7次向抗戰館捐贈文物資料。
2006年以來,招思虹已先後向國內三十多家博物館捐贈了近5000件文物史料。她為何要在海外收集抗戰文物?長期以來收集文物的費用何來?是什麼支持她繼續下去?
4月1日,招思虹接受專訪時說,讓抗戰文物「回家」是自己和團隊共同的心願。我們留給後人的必須是一些白紙黑字、實實在在的東西。讓後代銘記先人的教訓,就是要透過文物說歷史。
招思虹
旅美華僑,廣東韶關人。上世紀80年代,隨丈夫一家移居美國。她在唐人街的華僑服務機構做社工8年,為旅美華人尋找工作。1997年,她根據工作中真實案例寫成的《金山之路》發表後引起了海外華僑強烈共鳴。1998年,她開始組織讀者從事公益,建立了北美第一支讀者慈善團隊。現為美國華人收藏協會秘書長。
2006年來,招思虹及其讀者團隊在海外積極發動和帶領僑胞收集中國文物並捐贈回國,包括大量抗日文物資料。
4月1日,前門建國飯店,旅美華僑招思虹接受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