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控疫情】泉州華僑農場:歸僑僑眷自發捐口罩

2020-12-14 海外網

「各位居民同志,煩請每家每戶派代表來廣場領取口罩。非常時期,希望大家少出門、不串門,謝謝大家!」剛剛廣播結束,福建省泉州市雙陽華僑農場的萍姐就匆匆趕往廣場,和志願者們一起發口罩。從除夕開始,作為社區幹部的她就一直沒有休息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來得突然,這些天社區幹部和志願者們一起勸導居民少出門,密切跟蹤外來人口的相關情況、做好消毒等工作。萍姐說:「特別要感謝社區峇釐僑友會捐助的口罩,讓居民們有了更好的保障。」

萍姐所說的峇釐僑友會,正是由雙陽華僑農場的歸僑、僑眷組成。來自印尼的華僑多,是這個社區的特點。疫情當前,在僑友會捐助口罩之餘,各家各戶也都利用海外的關係網,請親屬攜帶或寄回口罩,以更好防範疫情。

「居民們都很配合,大家基本不出門,自我隔離。」萍姐告訴記者,大家在家聽聽印尼歌、下下棋、做做印尼菜、同遠在印尼的親人視頻對話,生活很充實。「只要在樓底下聞到咖喱和香茅的味道,我就知道,大家要開飯了。」(記者 柴逸扉 張 盼)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2月01日   第 01 版)

【眾志成城控疫情】系列

【眾志成城控疫情】「火神山速度」的背後

【眾志成城控疫情】麗岙僑胞:微信群裡的募捐接龍

【眾志成城控疫情】泉州華僑農場:歸僑僑眷自發捐口罩

【眾志成城控疫情】一封徵集函 牽動十六國

【眾志成城控疫情】「說什麼代購,我們直接捐!」

【眾志成城控疫情】「不是客人,是親人!」



責編:張振

31708903,.【眾志成城控疫情】泉州華僑農場:歸僑僑眷自發捐口罩,.2020-02-03 11:44:32,.204343,.張振

相關焦點

  • 泉州華僑農場:歸僑僑眷自發捐口罩
    來源:海外網「各位居民同志,煩請每家每戶派代表來廣場領取口罩。非常時期,希望大家少出門、不串門,謝謝大家!」剛剛廣播結束,福建省泉州市雙陽華僑農場的萍姐就匆匆趕往廣場,和志願者們一起發口罩。從除夕開始,作為社區幹部的她就一直沒有休息過。
  • 【眾志成城控疫情】麗岙僑胞:微信群裡的募捐接龍
    「1000個歐標FFP2厚口罩、2000個歐標醫用口罩已快遞發貨到麗岙街道辦事處,希望一切順利!」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麗岙街道旅歐華僑陳良金給麗岙路溪村村委工作人員發來微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不斷發布,麗岙的華僑華人們心裡急、手上忙。
  • 【眾志成城控疫情】雪開熱提的微信朋友圈
    雪開熱提還在忙乎——他剛剛聯繫籌集了300箱食品,準備從新疆運往武漢……本報記者 李亞楠《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2月08日   第 01 版)【眾志成城控疫情】系列【眾志成城控疫情】「火神山速度」的背後【眾志成城控疫情】麗岙僑胞:微信群裡的募捐接龍【眾志成城控疫情】泉州華僑農場:歸僑僑眷自發捐口罩
  • 「眾志成城控疫情」最長的單人行李託運單
    前兩日,聽說家鄉疫情日趨嚴峻,他和米蘭多名文成籍僑領緊急組織籌集10萬隻口罩與2000件防護服,準備捐往國內。可一打聽,快遞手續非常繁瑣,不知何時能到。時間不等人!怎麼辦?在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和米蘭國航的幫助下,大家有了新方案:以託運方式「人肉」帶回。可是,誰來託運?
  • 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歸僑僑眷講述生活變遷
    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歸僑僑眷講述生活變遷——  「生活有滋有味,心裡滿滿當當」(僑界關注)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華僑管理區(下文簡稱百僑區),平緩的右江依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流淌。
  • 走進福建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
    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 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
    原標題: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我的僑鄉·我的家⑨)泉州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泉州人素有「愛拼敢贏」的精神和闖蕩天下的傳統。目前泉州籍華僑華人有950多萬,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
  • 弘揚憲法精神 情暖華僑農場——泉州市僑聯聯合南安市僑聯開展普法...
    為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加強僑法宣傳工作,維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活動現場設立了普法宣傳服務點,泉州市僑聯法顧委資深律師蔡文明坐鎮服務,將憲法、涉僑法律諮詢服務延伸到一線,引導僑鄉群眾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僑聯志願者現場贈閱《涉僑法律法規與政策彙編》《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等各類宣傳書籍200多冊,並給雪峰歸僑僑眷子女學習站送去了僑法、疫情防控知識等學習讀物。
  • 深圳市光明區歸僑僑眷講述越僑新故事
    新羌社區黨委書記朱廣保就是一名越南歸僑後裔。新湖街道是光明區越南歸僑僑眷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今年8月30日,光明區新湖街道歸國華僑聯合會(下稱「新湖僑聯」)正式成立,推選培育在社區有威望的歸僑僑眷作為僑聯組織領導人,朱廣保當選新湖僑聯主席。40年前,朱廣保的父輩們,從越南來到光明的土地紮根。
  • 中國首個歸僑別墅區泉州「華僑新村」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泉州11月30日電 題:全國首個歸僑別墅區——泉州「華僑新村」的前世今生  作者 孫虹 蘇巧鳳  步入著名僑鄉福建泉州「華僑新村」牌坊內,街外的繁華和喧囂就拋在了身後。  這是中國首個歸國華僑高檔別墅區,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初的住戶以印尼及菲律賓歸僑、僑眷為主。據福建泉州《1949-1985年大事記》中記載,為了安置回國的歸僑和僑眷,「1955年,始建華僑新村,歷經數年建成5排48幢花園別墅建築群。」
  • 華僑農場
    廣西百色華僑農場越南歸僑女職工王彩花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據中新社報導,8月27日至29日,國務院僑辦、廣西自治區僑辦「送溫暖」醫療隊前往百色華僑農場、隆安縣浪灣華僑農場,開展送醫送藥、醫療義診活動,受到當地廣大歸僑僑眷和民眾的熱烈歡迎。這幾天,和王彩花一樣,這兩個華僑農場的僑眷心情都十分激動。
  • 華文媒體走進萬寧興隆華僑農場 感受歸僑文化
    中新網萬寧9月21日電 (記者 李明陽)20日,「追夢中華·走進自貿港」海外華文媒體海南採風團走進萬寧興隆華僑農場,感受、了解興隆歸僑文化,並參觀了興隆熱帶花園、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廠、興隆咖啡谷等地歸僑使用過的生活用品。李明陽 攝興隆華僑農場位於萬寧市西南部,自1951年創建以來,先後安置了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13000多人,現有歸難僑6515人,僑眷9907人,現有常住人口3.6萬人。
  • 華文媒體走進海南萬寧興隆華僑農場 感受歸僑文化
    衛報中文網訊:20日,「追夢中華·走進自貿港」海外華文媒體海南採風團走進萬寧興隆華僑農場,感受、了解興隆歸僑文化,並參觀了興隆熱帶花園、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廠、興隆咖啡谷等地。李明陽 攝興隆華僑農場位於萬寧市西南部,自1951年創建以來,先後安置了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13000多人,現有歸難僑6515人,僑眷9907人,現有常住人口3.6萬人。如今,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300多萬人,接待遊客數量位居全省第三,是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之一。
  • 廣東清遠市清城區僑聯赴華僑農場慰問歸僑
    廣東清遠市清城區僑聯赴華僑農場慰問歸僑 2016年12月29日 10:02   來源:南方日報
  • 通訊:肇慶華僑農場越南歸僑的「十年之變」
    通訊:肇慶華僑農場越南歸僑的「十年之變」   中新社肇慶7月22日電 題:肇慶華僑農場越南歸僑的「十年之變」  作者 黃耀輝 劉燁  十年之間,越南歸僑廖明友和家人從6人蝸居的50平米瓦房搬進了寬敞的小區高樓,自己也從一名農民變身為城市居民,曾經憧憬的城市生活終於變成了現實。
  • 廣州花都華僑農場:流溪河畔僑心暖
    我特別愛好音樂,就利用業餘時間和幾個越南歸僑子弟組建了小樂隊。」  同行的廣州市花都區歸國華僑聯合會負責人告訴我們,華僑農場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安置歸僑,先後接收了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名歸僑。他們還延續著原居住國的文化習俗,如歌舞、音樂、飲食、服飾等,與這裡的文化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東南亞僑文化」。
  • 「00後」拍歸僑紀錄片 片中東南亞美食亮了
    「華塑社區」的歸僑們帶來了東南亞美食,外來文化與泉州文化的相互交融,使整個社區洋溢著異國風情。剛到廣西南寧武鳴華僑農場那年,封之鴻一家住在泥瓦房,一下雨就漏水,做糕點也沒有好食材。安置了兩千多戶歸僑的武鳴華僑城。蔣雪林 攝2013年,封之鴻一家搬進華僑城社區一百多平米的新居,家裡調料、食材、烤箱俱全,做出來的印尼糕點也更加美味。
  • 「愛心廈門」潤澤嘉庚故裡歸僑僑眷
    王昌澤 攝中國僑網廈門1月19日電 (王昌澤)2020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來自廈門市僑聯、集美區委統戰部的領導和區、鎮街、村居三級僑聯工作人員,踐行「愛心廈門」行動,在嘉庚故裡走村進社、登門入戶,走訪慰問幫扶僑界群眾,210名困難歸僑僑眷獲得10.25萬元慰問金,使大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 佛山市人大到三水區南山鎮華僑農場調研
    佛山日報訊 記者楊立韻報導:昨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珊帶隊到三水南山鎮逕口華僑農場開展華僑權益保護專項調研。劉珊表示,逕口華僑農場基本滿足了歸僑僑眷生活要求,接下來,要推動他們更好融入並共享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成果。
  •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
    為歸僑建設的幸福新村裡,歸僑們都住上了小洋樓金羊網記者 張聞廣東是華僑農場設立最早、數量最多、安置歸難僑最多的省份,全省23個華僑農場安置了來自24個國家的歸難僑8萬多人,佔全國華僑農場歸難僑總數的回國後,呂元嬌一家主動選擇了佛山三水逕口華僑農場種水果。凌立強和呂元嬌的回國路,只是大批越南歸僑歸國經歷的一道縮影。據資料記載,1978-1979年,2600多名來自越南的歸僑被安置到佛山市三水區逕口農場,成為繼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後,逕口第二批開荒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