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李全文的世界」
回村,猛地從巷道深處竄出一條土狗來,扎扎呼呼。吠聲震天,讓我一下子懵圈,良久,它才停止了撲咬,目光鬆懈下來,友善起來。這種土狗咱村還在養?鄉鄰回答:村裡頭就剩幾隻了。
這是土狗,與城裡養的那些品種有區別。
土狗又名中華田園犬,傳統稱呼為「土狗」,南方叫「草狗」,北方有的地方又叫「柴狗」、「笨狗」。我們村老早以前有幾十條,到了晚上,你叫它也叫,像在拉歌或熱場。好狗不咬上門客,剛才我進村咬我的那隻,肯定是見我穿了西裝,打了領帶,理了尖不浪髮型,就看著不順眼,有壞人之嫌,所以要來個下馬威。所以,上門客也要循規蹈距,入鄉隨俗,不要扎勢,作派。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我四十幾了,在外流落,鄉音改換成四不像,早已愧作故鄉人了。狗咬的對,是一堂轟轟烈烈的警示教育課。
這種土狗,幾十年前我家養過一隻,黃毛,尖耳,黑蹄。那會兒養的土狗和豬吃一樣的食物,也吃屎。記得有次我從秋林上學歸來,它興衝衝地奔過來,將我撲倒,在臉上又親又舔,多時不見了,過度熱情可理解,可這傢伙剛吃過哪家小娃屙的熱屎,那味道太重了。土狗不讓上炕,住草窯,隨便鋪些柴草,就過冬了。這狗賊精的,我與上院的幾個玩伴打群架,它發現後,撲上去就咬,把人家娃娃的褲子活活用嘴剪出一個洞。它也做出格的事,偷吃人家玉米,就玉米剛結穗的當兒,吃了一些,又壓倒一些,人家罵,唾沫星子亂飛,用土疙瘩扔,追到家,它還不認慫,咬人家,母親給人家倒好話,賠不是,才算消停。那次它挨了好幾棒子,眼皮低拉,還有淚,像犯錯的孩子。此後,很少犯錯惹事。
它叫「哈利」,一叫名字,它精神抖擻,一下就不知從哪裡鑽了出來。割了麥子,晾曬,它負責看場,驅趕麻雀,雞。往地裡送糞,驢拉架子車,上坡時,它用嘴扯住驢韁繩的一頭拼命牽引,我們從後面推車幫子,配合默契。
農村有句話「貓和狗,人一口」,深刻表達了彼此的情感。這些年村裡發展了果園,土狗主要用於看護蘋果,責任更大了。工作靠吼,治安靠狗,這是多少年農村人的一句口頭禪,既反映了某些國家工作人員的粗暴作風,也反映了土狗在維護和諧穩定中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土狗的家在農村,是不適合城市的生活,但它們泥裡來土裡去,塬上蹦溝裡下,生活要比城裡的狗自在得多。如今城裡洋狗名犬眾多,顯示身份,狗糧高價位,狗衣高檔次,在電梯裡撒尿,也不一定多有教養。見到這情形,我就氣憤,到物業反映,沒好辦法,不了了之。反正我每見那些抱洋狗,牽洋狗的女人,不屑一顧,你再漂亮,性感,也打動不了我的芳心。
前幾日偶然經過街頭廣告欄,幾則尋狗啟事粘貼在上面,描述細緻,有獎尋找,狗主人言之鑿鑿,語之切切,這把丟狗比丟人還看得重。受邀到延安一文友家坐,快到了,她說你不要怕,我家溜子脾氣不太好,但心不壞,我一聽心就蔫了叭嘰的,腿開始軟,說你男人脾氣不好我就不去了,她說你說誰了,溜子是我家狗狗,不是我男人。也好,狗比人好對付,進門給丟上一袋子韓式漢堡或七巧餅乾就拿下了。
落葉歸根,我還是留戀老家的生活環境,尤其是有一個窯院,幾孔土窯,崖畔上幾棵杏樹或柿子樹,養上一條土狗,給它起個時髦的名字,每天帶上沿土路走上幾個小時,看莊稼熟到了幾成,看蘋果掛了多少,多麼奢侈!
作者簡介:李全文,男,1973年6月出生於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寫詩多年,作品先後發表於《大學生》、《星星》、《延河》、《中國新詩》、《延安文學》等刊物,部分入選《新延安文藝叢書詩歌卷》、《陝西青年詩選》《小鎮的詩年選》。詩作《父親》、《草原》等六首進入2016中國詩歌排行榜榜中榜(由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新詩》公布);入圍中國當代詩歌獎(2015——2016);甘泉縣首屆作家協會主席,延安市作協常務理事,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